《艺术学概论之第二章西方艺术精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之第二章西方艺术精神.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西方艺术精神,掷铁饼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年。,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
2、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1.西方之人,维纳斯是神,掷铁饼者是人,作为神的维纳斯是按照最美的人的形象来塑造的。在希腊的世间女性雕塑中,看不出它与各种女神雕塑的区别。作为人的运动员,也具有了神般的美姿,他与宇宙的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的雕塑具有一样的风采。因此可知,希腊雕塑呈现的是西方之人。人就是神,神就是人。希腊艺术普遍呈出了神与人的互通和同形同性。,这区别于其他望雕塑中神与人之间、神与神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区别。美不是靠一些神性符号如头上的动物、手中的武器、坐下或身旁的猛兽,而是靠人的肉体
3、本身来呈现。岳飞如来佛肩上的大鹏鸟孙悟空金箍棒,各个文化都是靠服饰来区别人的等级尊卑。只有古希腊,人以展示自己的天生丽质而美。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以高傲的方式显示了人的西方特性。俄狄浦斯倔强地反抗神谕以悲剧的方式显示了人的西方特性。希腊雕塑则以人体美的方式显示了人的西方特性。从人本身来显示和欣赏人的美,是西方文化写人的模式。一部西方文学史,一方面对人的描写,从命运到性格、到社会、到心理、到无意识,一步步深入,另方面写神话、写上帝、写传奇、写宫廷、写社会、写现实、写外星人,都是为了写出西方式的人。,2.美的比例,希腊雕塑具有最明确的三维空间存在,这区别于很多文化中雕塑的平面倾向。平
4、面风格的雕塑,意味着雕塑与背景的一体性,而三维空间中的雕塑,意味着雕塑与背景的可脱离性,这暗喻了西方式的人的主题。但是希腊的雕塑的三维空间性更主要的是具有精确的人体比例,这区别于其他文化雕塑的夸张、变形、写意。,精确比例是西方的科学、哲学、宗教的美学表现。柏拉图学院门口的牌子“非懂几何学者莫入”是精确比例的文化基础。在科学精神中,美首先是一种精确比例。古希腊雕塑的持矛者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人体比例的无声样板,达芬奇的人体图是标准的西方人体比例图,指出了人体各个比例细则。精确比例之美,不仅是雕塑的,也是建筑的,以柱式为代表的古希腊建筑与人体遵循的是同一美的比例,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数的和谐原则,
5、它是各门艺术的基本法则。数的规律使西方人成为科学的人,使西方的美成为数的比例的美。,一则,人体美的标准,头与全身比例为1比8,(全身长为头部的八倍);二则,重心集中于一只脚,另一只放松(即重心离开躯体重量),右脚支撑全身重量,左脚自由成弯膝足尖状,两脚支撑力明显不一,全身肌肉松紧也随之明显不同;三则,全身肌肉动作变化后,用力的右脚和持矛的左手相呼应,放松的左脚和放松的右手相呼应,头再略向右方转动,两肩形成右低左高。这样便形成了人物的自然动作。,3.焦点审美,美的比例是从人的眼中来看的,而且是从人站在一个理想的定点来看的。这样的定点是人眼视阈的张开点:焦点。希腊雕塑就是遵从的人的焦点审美法则。掷
6、铁饼者采取了运动员正要抛掷还未抛掷出去的瞬间,这是西方造型艺术强调的“具有包孕性的顷刻”,从一般艺术法则上说,它留下了极大的想象余地,造就了艺术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从西方之美来看,它突出了一种排斥时间的空间,雕塑本身是不动的,是时间的凝固,但作为艺术又该突破不动的局限,西方造型艺术就是在承认排斥时间的不动的基础上,去创造动的效果,表现出最具有意味的不动之动。要排斥时间使雕塑不动,正是为了强调比例。虽然与其他文化不同,西方的雕塑是真正的三维,可以让人环绕巡视的,但它不是强调“环”和“巡”的流动,而是把“环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定点,你在每一个定点去看,希腊雕塑都有正确的比例。,4.存在与虚空,
7、焦点审美,意味着一个固定点,人在一个固定点,能更好地看清一些东西,但同时又看不清另一些东西。一个定点使人对看见的看的更清楚,对看不见的更模糊。存在与虚空的截然对立,同时也就是已知与未知的截然对立(这里已经预含西方直线进化的历史观);还是此岸与彼岸(这里已经预含了基督教宇宙观)。在虚空中存在,是西方人的主题的重要方面,同样也是西方美的重要特征。,存在与虚空的对立在雕塑中要经过推理方能见出,在悲剧中则直观昭然,“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存在和已知的自信,俄狄浦斯的反抗不了的命运是对未知的洞悉。俄狄浦斯悲剧不仅显示了存在与虚空,已知与未知的宇宙历史结构,也表现了人在这一宇宙-历史结构中的特性:抗争精神与
8、承担勇气。从悲剧的抗争可以引出西方的另一法则:对立斗争。,5.对立斗争,美的比例和焦点审美是西方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其核心是和谐,这反映了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和谐观。这只是古希腊和谐思想的一部分,古希腊和谐思想的另一部分由赫拉克利特为代表:和谐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这是西方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思想。,西方对立斗争思想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西方最讲究“斗争”;第二,划分对立面的方式是几何学式的,清楚分明,这与中国的阴阳二分大不相同。第三,斗争构成和谐有机整体,因此这整体是因内在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希腊悲剧是对立双方的
9、斗争,中世纪讲的是灵与肉的斗争,近代社会霍布斯讲人与人像狼一样,然后在斗争中形成明确的个人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契约。达尔文用对立斗争来讲自然界的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黑格尔把对立面的斗争看成是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斗争构成了西方的直线历史观和宇宙观。,西方核心思想是和谐。和谐是西方文化的理想,但西方的和谐,与其他文化不同:一是,人在一个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二是,焦点构成了人在存在与虚空宇宙的审美视点;三是,他所看到的美是具有几何意味和美的比例的形式;决定美以这种比例形成这种形式的在于形式后面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着一种形式和另一种形式转化。,简言之,西方的事物、社会、历史都
10、可以从内容形式二分,形式即美的比例,内容即对立面的斗争。这就是西方的和谐。它既包含着静观,即焦点的美的形式,也包含着动态,一种美的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美的形式。虚空构成了西方人和西方历史的直线性和无限性,是对立斗争的无限性,也是直线发展的无限性。,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11、)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挺立高耸的基督教堂是西方文化的独创,它是一种与希腊神庙不同的美的比例。以垂直块面为基型,以顶部三角为特征的哥特教堂给人升腾向上、直趋苍天的感受,是基督教天人分离、对立而后合一的生动体现。,西方科学和理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明晰性,对已知的认识越科学明晰,对未知的感受也越深刻沉重。宗教是科学的必然伴随
12、。科学的已知和未知转化为宗教的此岸与彼岸,教堂作为彼岸世界在此岸世界的象征,形成了独特的美的比例。每一教堂的外观,都是美的比例的生动体现,都是一首指向上天的音乐,都是由形式美呈现的神的天音。而这一效果,又是以一个人站立地上的焦点而设置的。教堂外观因与人的体量和尺度的悬殊比例而产生了人体的渺小和神体的崇高。,教堂,从外到内,每一种形式,无不体现着建筑空间的比例的美,而其美的比例又无不是按宗教的教化功能来予以组织。教堂,从外到里,既是一个精妙的形式美的空间,又是一个无形地进行着对立斗争的心灵净化空间。而对空间形式的感受和心灵的净化,又是在移动着的每一个定点的焦点观看感受中实现的。基督教堂形成了一个
13、给世上之人的震撼、净化、沉思的独特建筑空间。,绘画,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焦点审美是从古希腊就开始的,但它完美化为特定的绘画方式,即焦点透视画法,却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有了透视画法,西方绘画的特色才算正式确立。,焦点透视给人体和物体在画面上以本质上的平等性和科学上的客观性。其他文化绘画(包括中世纪绘画)以人物和事物的重要性来决定其在画面上的大小被否定了,对重要人物事物的强调必须在形象平等的基础上以其他艺术方式(如构图安排、色彩明暗)来表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库尔贝的画室对绘画应当怎样突出中心人物给出了经典的表现。,焦点透视不但给出了人体、物体与空间的一种科学的视觉关系,而且
14、肯定了人与科学几何空间的哲学意义。因焦点透视定位了人与空间,光与色彩的科学关系呈现出来,这一点对于西方模式来说尤为重要。世界上所有的绘画都是平面色彩,只有西方的油画把人与物色彩的丰富性展现了出来,它画出的不仅是本色,而且同一色彩在光的影响下丰富细腻的变化和不同色彩之间在光的照射下的相互影响。色来源于光,绘画丰富的色彩关联到一种宇宙观念。“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以达芬奇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绘画、以伦勃朗为代表的荷兰画派,以安格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绘画、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绘画、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绘画、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我们看到了焦点透视下极丰富灿烂的色彩的音乐、色彩的舞
15、蹈、色彩的意蕴。可以说,光与色,是焦点的深入展开,它构成了西方模式的最光耀的特色。,交响乐,交响乐是近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也是其他文化所未曾有过而最能代表西方的艺术形式之一。所有文化的音乐几乎都限在三大范围之内:第一,与舞结合的舞乐,第二,以人嗓唱出的声乐,第三,独奏。交响乐的独特性在于两点:一是它发挥和丰富了古希腊以来的“音乐数学宇宙”一体的思想;二是它代表了一种近代哲学思考和现世精神。,对音乐中数学关系的崇敬使西方音乐在音程、和声、配器方面得到了极为丰富的发展,从而也使器乐在西方音乐中成为主流。音乐的和谐来自于数,数的和谐是宇宙之美的根本。只有具有了音乐的和谐就是数的和谐,数的和谐
16、就是宇宙的和谐这一信念,器乐才能摆脱印度式舞的宇宙象征,才离开中国式的肉声的心灵传达模式,而独具普遍的宇宙意味。在交响乐里,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器乐集音程、和声、配器为一体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既使人感到数的科学精确性力量,又使人感到数的美感魅力,还使人感到一种深邃的宇宙精神。,交响乐创造了最庞大的管弦乐队,包括木管组(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英国管、低音黑管、低音大管等)、铜管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短号、低音长号)、打击乐组(定音鼓、排钟、铝板钟琴、钢片组、木琴、小鼓、大鼓、三角铁、锣、钢琴、竖琴等)、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其人员配置一般都在一百人以上,多的达几
17、百人。在交响乐的组织中,让人感到了一种工业化一般的专职分工、协同运作、科学管理、宏伟表现。,交响乐的配器、对位、和声完全可以使人感到油画的效果。这里特别需要从和声讲,和声使人把乐音不是看作人声式的独立单元,而是相互依存并按照一定空间关系排列的多音组合,和声要求音符的编排既顾及时间顺序,又要考虑空间的相对距离。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和声本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根据空间活动采取相应的空间形式。在交响乐中,以和声为主的整体音响给人带来的就是一种类似于大型油画的三维立体感和由这种立体感带来的细致的明暗变化,我们可以感到绘画上的美的比例,多种乐器的配合,其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等的交织
18、、变化、组合,我们可以感到绘画中丰富细腻的色彩景象。,从19世纪中期萌芽、20世纪鼎盛的西方现代艺术,初看起来是古典艺术的全盘否定和重开新途:绘画上以散点透视代替焦点透视,音乐上以无调性音乐取代了调性音乐,文学上以非全知叙事者换掉了全知叙事者。细而察之,现代艺术又是古典艺术合乎逻辑的发展。它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统一的世界史的反映。从形式上看,现代艺术显出了西方艺术向各非西方文化艺术的一种趋同。,从内容上看,它是对西方理性发展到极致的反思,同时又是对理性的进一步深入,它是西方用理性思考直线彻底走下去之后陷入的困境和惶惑。它是对科技和社会高度发展下人的存在处境的新思考,它是对现代社会高扬人对自然的
19、胜利而造成人自身生存环境大破坏而发出的悲哀。它集中了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对立和由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而来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全球化这二重矛盾所呈出的时代心灵。,在古典的调性音乐中,有一个主音,不论和声组织多么复杂,曲式发展多么曲折,旋律变化多么巨大,总会回到主音上,形成一个圆满。而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则失却回到主音的召唤,它向一切的可能开放,同时也陷入了面对一切可能的迷惘。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1【卡拉扬版】-0002普清版.mp4勋伯格 钢琴曲 6 Pezzi facili per pianoforte op 19 Beroff普清版.mp4,在古典小说中,有一个全知的叙述者,无论故事的
20、情节有多曲折,人物有众多,心理有多复杂,全在叙述者的掌握之中,我们只管带着期待,随着惊喜和意外,听“他”娓娓道来。在现代文学中,叙述者或者等于人物,或者小于人物,在叙述者等于人物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也不知道未来的发展,人物知道多少,叙述者就知道多少,未来不是命定的,也不是用逻辑可以预推的,而是未定的,开放的,同样也是诡谲的、可怖的。,叙述者小于人物时,“他”不但不知道故事的前景、未来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不知道人物的全部过去和现在,人物有外貌,但叙述者却不知道他的心情;人物有行动,但叙述者却不知道他的动机;当叙述等于人物时,文学给人的是对未来的荒诞感;当叙述者小于人物时,文学给人的是当下
21、的荒诞感。,在古典绘画中,有一个焦点,无论空间多么巨大,物体怎样重大,色彩如何斑斓、变化、细微,都是从这一个焦点中看出的,都在这一焦点的掌握之中,这个焦点就有些类似于上帝的视点。在现代绘画中,失去了焦点,画中的人物变成几何形,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变成乱形,像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变成抽象线与点的无形,如米罗的两个伟人,画中的空间摆脱了焦点透视的控制可以任意组合,马蒂斯的奢华2号中的三个人,每人的大小,不是按空间而是按平面构图需要而安排的。达利的内战的预感是有形人体被肢解后用肉体各部分进行的夸张的任意组合;马尔克的有牛和骆驼的风景是色彩和块面的任意组合。,现代西方艺术,仿佛失去了焦点,而其实有一个焦点,因为无焦点来自于焦点,当其坚决地、故意地不用焦点方式去表现的时候,它是用一个有焦点的审美之心进行无焦点的审视的,当然西方文化这么做有很多很多原因,这些原因在审美上,都凝结为一个简单的观念,在现代形式中表现出的存在的荒诞感,它的直接原因是全球化的矛盾,而它的文化基础,却是实体与虚空的对立,它的核心,就在于无焦点中的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