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2264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对比阅读.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一),译文 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

2、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孟门附近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1解词。(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2下面句中画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1)甲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参与,离开,离去。,B,语言,远谋,鄙,(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_,乙文写的是_。(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3、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请找出来。,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取信于民,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

4、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二),译文: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1解词(2分)公将鼓之()宋人既成列()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击鼓(击鼓进军),已经,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5、。,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甲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乙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齐人三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既济而未成列,【甲】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释】亲:指关系友好,亲近。却:退。隐蔽:指屏障。,(三),译文: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

6、:“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退兵未迟;假如他们一盘散沙,则乘势攻之。”这时,赵军粮食告急,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理睬。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听从赵国,把粮草借给他们,让他击退秦兵,如果大王您不加理睬,秦兵就不会退去。这样,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而齐、燕就失策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这正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1.解词。肉食者鄙 神弗福也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但

7、是,可是,对说,告诉。,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故逐之。”【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四),【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

8、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2)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9、。(1)彼竭我盈,故克之。(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驱车(追赶),倒下,士气,锐利(饱满),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

10、的战略战术。等等。,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五),注释: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好力:喜欢勇士

11、。力,有力之士。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快:快意。,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

12、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乃献遂邑之地以和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北面就群臣之位 曹沫三战所亡地欲倍其约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三败北”意思是“三次在北方战败”。()史记是东汉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从文中看,管仲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庄公好力”中“好”读作“hao”,意为“喜欢”齐桓公气急败坏,却能顾全大局。

13、(),求和,已经,趋向、回到,失去,通“背”,违背,答应,X,X,X,3翻译句子。子将何欲?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4根据课文填空。刚刚订了盟约,曹沫突然出现了,、只两个动作,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而非一时心血来潮。管仲对桓公的劝告,从侧面点明了曹沫功成即退,不怕对手反悔的。5.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想干什么?,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劫,执,原因,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

14、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昧,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注】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 浅:糖,窄小。教:这里指教化 张:乐器上弦 修:设置 饬:通“饰”,修饰,(六),译文: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不能取胜。.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国土不小,我的百姓不少,进行战争却不能取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我的德行浅薄,教化不好而造成的啊。于是夏后伯启就坐卧时不垫两层席,吃饭不用两样菜,不听音乐,不设置钟楼,自己子女不穿带有装饰性的衣服,亲近亲属,尊重长辈,尊敬任用有贤能的人。一年以后有扈氏归顺了。因

15、此,要战胜别人,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要批评别人,就必须首先要批评自己;要了解别人,就必须首先要了解自己。,1:解释划线字。(4分)(1)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善()(2)尊贤传使能 使(),好,任用,2:画线旬“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B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C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D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C,3.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2分)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因为他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或德薄而教不善),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