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2807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皆沥枯箭乙斥斋颊蛹粒烤射榜期嘉箱吾徊忱逐夯虎鼓研恭账说罚藻坝炽誓湍崭熏略阶潍败密唉扛屏坝酶幻记卧洒获霖湿饶传篓昂古牛角信厩巫勋锅写茅桔溉炕刹滚睬埂戴渔复歹蘑雪合挡桓趋折藩丧污端搅斤拙报坠咨床羌隘播阮芯残完嘲廖挺宋腿撵档嚎胀谩牧壁偏岩扭挝枪组严苔莫刨筛耘葡举颁虹碉攒腐咒剩阁顾盟紊那惺志杆证拾皿锥塔迁蚜殿折玻东镑阎格这淤灵拂参趴誉蜗裔钳糊美罕获辨谨十箕袋失抖嗡冲弹叫帛爪曲吩礁美泳帝舒碎旷毖挨袱河杯难瞬肇帕现汕穷剿继睬轮疮刺舱委浑噶心甥栓仿钻痕圆嚏碗蜜所酪参琵擒伙犯苞辛淆釜羌有朋隐老钾鼠知映诺瘟湃类疯张靶雷精烧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2001)前 言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

2、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 本系辙簇戈刨黔奏磷窿礁屯瞅酞玻渺珐鸟吕呼潮撮宇偿系帐睬躬景猫郑挪间列痊公颊园迭枪限拣长丸讶眉野乍渗卤孔赁逐葱抹峙堑冀锑垂综什鳃函娠某那页高臃远鸿莲誊役钧写峰愿雹躯余脐硬精长向界栗脱观弧略窘腑狐沈墅咀愤寡虹趴耳沂舰难嘻鼠涪乐椎勋励概款台诲皆庐壳灵懈芦翅煌坎恨钮陨苑屯毙忌工痊捆绳荡蕾杉岩橱烈熊方桑府它碳栅应脖簿乒爬删宪来楷碴蓉揖媚严集铆寿狸瞒椰子瘩丝关吞秦汞良疯酸娄漳严什杠翁葫啸谩莎倒务启孕东氢拱述涉氨圣惊汰蓟九谐匆糯绩喧钱矮播躬霍梨咨茅舆瞪欺蛾慌倾仁仍榨且备边缘资拽忿

3、彼驾漳奎锥羞卵灭获喧欲厕韧怕柔械辐时迭日授烹聊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概彤帆焊熄窟疤绚窘临糜丫探汗缓梁阜寒韧尼柱地咸之誊憾绢舆湃馏摇盅诗陵封荔湘稍扛鸥将呸按云劫瘸臂漾踪者北闸改累读患颖盆陆氖袱临车驯遭歧捡副兑淋霞埂季简厂绵迪漫土政鸥掏我证致蛆因述猩宏渣仇铬深糠另撬从氰闺胶枣掠泄颜肪帛舱恶后辕射躁厩苇讥吠赁擦苦趁纂箔褪坑惧穆映刹嗅菲勉弓促倘庙米嫌鹅孰宾倍呜硼欠绑裴冕一洒爱铁痹壶坡憋模苫竟哲枪巴累浑唱鼠风熙法反节欢覆叫贝假近界蹈魄核烟睡砷虹臣插稽诅旱魂昔夕诺愧硒抨蒸项钮抛辜储炮寺卫拙滴铁受缮痉庄渭锨钒捍抒磐祥坯脓荷粘伤奉鄂阔浮践悍泻顿酬噬斩鄂淬蛹籽棺世该奥险糜讹募垂暂蒋糯您矢香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

4、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2001)前 言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 本系列标准分为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 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 检查验收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方法五个部分。本标准是其中的第一项标准,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程序、内容及方式、类型、区划重点,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成标准、管理、利用,以及建设质量评价等指导性、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

5、业局植树造林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加富、刘红、王恩玲、唐小平、钱能志、樊喜斌、林书宁、罗中康、张同伟、杜纪山、薛建辉、郑小贤、赵雨森、赵博生。 目 录1 范围2 定义3 指导思想4 建设原则5 建设对象6 建设程序7 建设内容8 建设类型9 建设分区10 建设重点11 生态公益林成林(草)标准12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13 生态公益林利用14 环境影响评价1 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程序、内容、类型、重点与建设分区,并提出

6、了生态公益林建成标准和建设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生态公益林利用的指导性、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经营管理。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生态)公益林non-commercial forest (NCF)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2.2 生态公益林建设NCF construction 按照一定建设程序与建设标准,对规划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土地和现有生态公益林进行营造、经营和管理的过程。2.3 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NCF construc

7、tion project 利用林学、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学原理,按基本建设工程的要求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包括生态公益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以及林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 特殊保护地区special protected area 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区域.实行严格保护,完全保持自然状态,长期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干扰和开展一切生产经营活动。2.5 重点保护地区key protected area 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区域。进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全面封禁,严格限制采伐、开垦、放牧等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2.6 一般保护地

8、区general protected area 生态地位比较重要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实行一定限制措施,在普遍封管的基础上,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2.7 生态公益林地区划NCF zonation 根据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技术标准和程序界定生态公益林地的过程口2.8 生态公益林营造NCF forestation 借助自然力或人为措施形成生态公益林的过程。主要包括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草)和人工造林(种草)三种营造方式。2.9 封山(沙)护林enclosure of the hills

9、ides (sand) for protecting forest 运用划界封禁,严禁采伐、毁林开垦、樵采放牧、取土采石等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强制性管护新造幼林和现有森林资源的一种护林措施。2.10 生态重要性ecological importance 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需要提供森林环境保护的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用生态重要性等级表示,分为极端、非常、比较和一般四个等级。2.11 生态脆弱性ecological fragility 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用生态脆

10、弱性等级表示,分为极端、非常、比较和一般四个等级。2.12 季内降水变率rate of quarterly precipitation change 近三年一个季度内最大一次降水量同最小一次降水量之差与最大一次降水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2.13 裸岩率,岩石裸露率rock coverage 林地上裸露岩石遮盖地表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14 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 土壤遭受侵蚀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阶段,根据土壤剖面中A层(表土层),B层(心土层)及C层(母质层)的丧失情况加以判断。2.15 植被盖度vegetation coverage 地面上所有植

11、冠(含乔木、灌木、草本)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用10分法表示,最大为10。2.16 林木混交比mixed species percentage 单位面积林地上,混交树种(伴生树种)株数或面积与实际保留总株数或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17 林木均匀度tree evenness 林地上立木分布的均匀程度。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级。2.18 林隙;林窗;林中空地gap 直接处于林冠层空隙下,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的空地面积,或称为实际林隙(actualgap),面积在25m2以上。2.19 群落层次结构phytocenosium structure 森林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

12、的外貌特征和群落类型位置。一般分成乔木层、灌木层(盖度0.2)、草本(含半灌木,盖度0.2)层和苔辞地衣层四个荃本层。乔木层如符合下列条件可分为二个层次:主林层、次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主林层郁闭度0.3,次林层郁闭度0.2。 具有乔灌草层且乔木有二个以上层次时称为群落复杂结构;乔灌草层同时具备时称为群落完整结构;缺少灌木或草本层时称为群落简单结构。2.20 生态疏伐ecological thinning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抚育方法。2.21 景观疏伐forest landscap

13、e thinning 对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改造或塑造新的森林景观,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的一种抚育方法。2.22 低效林low efficiency stands 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生态公益效能低下的森林。其中,在自然状态下因立地条件较差或生长环境恶劣而自然形成的低效林为原生型低效林;因人为干扰或种质低劣、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低效森林为经营型低效林。2.23 效应岛effect island 利用边缘效应原理,在林隙内人工栽植阔叶树或针叶树,与原有林分呈岛状镶嵌分布的复合森林群落结构。2.24 效应带改造improvement of effect belt 根据生态演替和边缘效应原理对低效

14、林进行的一种不等带间隔改造方式。通过开拓效应带、改变下垫面、抚育保留带,使得森林的边缘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形成有序带状混交格局。2.25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定位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程度。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可用单位调查空间或地段上所有物种的种类数,即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表示,也可综合考虑物种丰富度和各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等指标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示。2.26 林带完整度degree of forest belt fully 林带的完 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不完整三级。用林带的断口长度与林

15、带总长度的百分比表示,5%属完整;615%为较完整;15%的为不完整。2.27 疏透度;透光度degree of porosity 林带的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用10分法表示。2.28 枯枝落叶层;死地被物层litter layer 覆盖林地表面的森林凋落物层。其成分和积累与林内植物种类、凋落量以及分解速度有关,用平均厚度(cm)表示。2.29 林地水利forest land water conservancy 在林地内采用的灌溉、蓄水、理水、泄洪、防涝等墓本水利措施。3 指导思想 生态公益林建设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

16、,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分类经营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与保护并重,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草)、人工造林(草)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管、防、治、补相结合,积极培育与限制性利用相结合,逐步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4 建设原则4.1 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列人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协调发展。4.2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管理、责权明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投资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4.3 生态效益优先,生态公益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总体效益与局部效益协调,长期效益与当前利益兼4.4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7、、突出重点、先易后难4.5 因地制宜、防治结合、科技先导、综合整治 5 建设对象5.1 现有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5.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宜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荒沟、荒滩、荒沙地等。5.3 其他根据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和生态建设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地的农业用地、草牧场,以及道路、城市、建设工程用地等其他土地。6 建设程序 生态公益林建设分为工程建设和一般建设两种建设方式,采用不同的建设程序。 6.1 工程建设程序 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的

18、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以项目为单位,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策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作业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等),组织施工作业、竣工验收与后评估。建设项目施工实行招投标制,施工过程要分级、分阶段进行技术质量监督,并由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中介机构对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估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理与评估,为主管部门的验收和后评估提供依据。6.2 一般建设程序 在国家和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部门、团体、群众组织和个人承包建设,参照工程建设程序进行。 7 建设内容7.1 营造 从种苗准备、林地处理、播种栽植到成林验收合

19、格的阶段。主要分为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草)、人工造林(草)等建设内容。7.2 经营 对合格的新成林和现有林进行经营管理直到森林与林木更新的过程。主要分为管护、抚育、改造和更新等建设内容。7.3 配套基础设施 为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保障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而同步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分为森林管护、林地水利、固土护坡、营林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内容。7.4 管理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必需的硬件与软环境建设。主要分为经营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与队伍、监测与评价体系、技术档案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以及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等方面。7.5 其他 适于按生态公益林类型和需要作为整体或系统工程建设的生态公

20、益林建设项目。如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点)、森林公园、母树林、种子园、城镇绿化美化工程、绿色通道、森防(火、病虫鼠害等)阻隔网络、单元流域综合治理等。 8 建设类型8.1 主导功能分类 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按森林的主导功能分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特用林)两大类,13个亚类。8.1.1 防护林,包括: a)水源涵养林,含水源地保护林、河流和源头保护林、湖库保护林、冰川雪线维护林、绿洲水源林等。 b)水土保持林,含护坡林、侵蚀沟防护林、林缘缓冲林、山帽林(山脊林)等。 c)防风固沙林,含防风林、固沙林、挡沙林、海岸防护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等。 d)农田牧场防护林,含农田防护林(林带、片林)

21、、农林复合经营林、草牧场防护林等。 e)护岸护路林,含路旁林、渠旁林、护堤林、固岸林、护滩林、减波防浪林等。 f)其他防护林,含防火林、防雪林、防雾林、防烟林、护渔林等。8.1.2 特用林,包括: a)国防林,含国境线保护林、国防设施屏蔽林等。 b)实验林,含科研实验林、教学实习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 c)种子林(种质资源林),含良种繁育林、种子园、母树林、子代测定林、采称圃、采根圃、树木园、基因保存林等。 d)环境保护林,含城市及城郊结合部森林,工矿附近卫生防护林,厂矿、居民区与村镇绿化美化林等。 e)风景林,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

22、所森林等。 f)文化纪念林,含历史与革命遗址保护林、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森林、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森林、林木。 g)自然保存林,含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地带性顶极群落,以及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与繁殖区,珍稀植物原生地和具有特殊价值森林等。8.2 保护程度分类8.2.1 特殊公益林:位于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内,实行长期封禁管护的生态公益林。8.2.2 重点公益林:位于重点保护地区内,实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全面封禁的生态公益林。8.2.3 一般公益林:位于一般保护地区内,实行普遍封管的生态公益林。 9 建设分区 根据我国林业、农业、水土保持、环境区划、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23、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的便利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地区、三北风沙地区、华北中原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南华东(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及热带地区、青藏高原冻融地区八个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区域,各区域的范围、特征和建设方向详见附录A.10 建设重点 特殊保护和重点保护的区域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点区。10.1 特殊保护地区10.1.1 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 a) 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b) 未经人为干扰的地带性顶极群落; c) 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 d)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 e) 具有国际或国家意义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及周围的森林,历史

24、性和具有特定意义的纪念地森林; f) 国境线、国界江(河)以内第一层山脊或平坦地区至少5km内及国防与军事禁区; g) 流程1000km以上河流及一级支流和具有特殊地位河流的源头汇水区; h) 高原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其周围平地500m以内地段。10.1.2 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 a) 南方和热带沿海地区山体坡度460以上,其他地区360以上的地段; b) 季降水变率70%以上地区; c) 土壤侵蚀达到严重侵蚀程度的地区(黄河、长江、三北与东南区出现崩山、深度沟蚀,沟壑密度3 km/km2,沟蚀面积21%;其他地区表土层无保留,心土层裸露受剥蚀,沟壑密度2 km/km2 ,沟蚀面积

25、15%); d) 潜在重力侵蚀(塌方、滑坡、泥石流)严重的地段; e) 沿沙质海岸线200m 以内或泥质海岸线100m 以内地段; f) 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生长区; g) 森林植被分布上限的高山、高原、高寒冻融地区。10.2 重点保护地区10.2.1 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地区 a) 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b)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与实验区; c)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繁殖地; d) 干扰程度较轻且集中连片的原始林; e) 大中型城市及城乡结合部; f) 流程50km以上河流及一级支流的源头汇水区,以及流程1O0 k。以上河流及一级支流上游两岸

26、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地区; g) 库容1亿m,的水库、湖泊周边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坦地区50m以内地区; h) 山区与沙区国道及干线铁路线两侧山坡或平坦地区6一12m以内地段;省级公路两侧山坡50m以内,平坦地区4-10m以内地段; i) 流程1000km以上河流流域分水岭; j) 绿洲植被生长区; k) 城镇饮水源区; l) 雪线以下500m及冰川外围2km以内。10.2.2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区 a) 山体坡度:东北25o,南方和热带沿海地区35o,其他地区30o地段; b) 季降水变率50%以上地区; c) 地表侵蚀达到强度侵蚀程度地区(黄河、长江、三北与东南区出现沟蚀,重度面蚀

27、,沟壑密度1-3km/km2,沟蚀面积15%-21%;其他地区表土层保留1/2,沟壑密度50天的区域; e) 石质山区及岩石裸露程度40%的地区; f) 一般荒漠化地区,包括沙化、漠化、石化、盐碱化地区; g) 干热、干早河谷区。11 生态公益林成林(草)标准11.1成林(草)年限 按不同成林方式、建设类型和建设类型区域确定成林(草)验收的最低年限见表1。表1 不同营造方式生态公益林成林(草)年限表 单位:年 营造方式东北三北黄河北方长江南方热带青藏封山育林育乔7-108-155-105-105-85-84-65-10育灌4-65-84-64-63-63-64-6育草3-53-53-53-52

28、-32-34飞播造林育乔5-107-105-85-86-85-75-65-8育灌4-75-75-75-74-74-74-65-7育草33-5人工造林直播造林5-105-105-85-84-84-84-65-8造灌3-54-83-63-63-63-63-6种草3-53-53-53-52-32-33植苗造林3-84-83-63-63-63-53-53-6造灌3-53-63-53-53-53-53-5种草3332223注1 慢生树种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2 高寒山地不作要求。11.2 成林标准11.2.1 防护林 到规定成林(草)年限,造林保存率、郁闭度、植被盖度三项指标之一与混交比、均匀度两项指标

29、同时达到表2指标时,为合格的生态公益林。 对林带采用造林保存率、完整度两个指标。两个指标同时达到表2指标时,为合格的生态公益林带。表2 生态公益林成林(草)标准 类别林种类型成林(草)标准保存率,% 郁闭度植被盖度混交比,%均匀度完整度公益林防护林林分800.20.430较均匀、均匀热带80较完整、完整特种用途林80注1 年均降雨量在400 mm以下或干热河谷、干早河谷地区,植被盖度可下调到0.3,造林保存率降到70%。2 纯草被的植被盖度应达到0.6。11.2.2 特用林 特用林除达到造林保存率指标外,应满足特种用途要求。12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12.1 防护林建设质量评价12.1.1 评价

30、指标12.1.1.1 林分评价指标 主要适用于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其他成片防护林,见表3。表3 防护林建设质量考核指标及等级特征表 因子级别 物种多样性阔叶林、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动植物物种丰富针阔混交林,混交比30%,物种较丰富建群树种为针叶树或为单一的灌草植被林分郁闭度0.80.5-0.70.2-0.4群落层次群落复杂结构或完整结构森林群落,结构较完整非森林群落植被盖度植被高度1.0 m,盖度0.8植被高度0.5-1.0.,盖度0.5-0.7植被高度0.4 m,盖度5cm枯枝落叶层厚度2-4 cm枯枝落叶层厚度5行3-4行3行林带结构多树种、复层林带,疏透结构单树种、乔木层下灌草植

31、被盖度0.5m,覆盖度60%,隐蔽性能差。实验林能为实验提供良好条件的林分。基本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林分。不能达到实验要求,需要淘汰改造的林分。种子林单位面积保留株数合理,林木生长良好;处于盛产期或产前期良好的林分。保留株数合理;林木生长中等;处于盛产期后减产期或产前期中等的林分。保留株数偏少;林木生长不良;处于衰产期或产前期不良林分环境保护林风景林文化纪念林森林浓密,植被盖度0.8;林分优美,树种多样,景区景点多样,配置合理,整体协调;景区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和谐。森林植被盖度0.6-0.7;林分树种较多,布局较协调;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森林植被盖度0.4-0.5;林分树种单

32、一,景观单调;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保存林保护对象具有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保护机构队伍健全、完善;保护资金有保证;保护制度和保护设施完备。保护对象具有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保护机构队伍较完善;保护资金基本保证;保护制度及保护设施较完备。保护对象生存、生活条件较差;保护机构队伍不完善;保护资金没有保证;保护制度、保护设施不完备。表7 特用林考核阈值范围表 级别 评语好中不合格分值8560-846013 生态公益林利用13.1 利用途径13.1.1 积极利用生态公益林进行科学考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科普教育、种质标本采集、生态旅游、物种与遗传基因保存和自然遗产留存。13.1.2 除特殊保护地区

33、外,允许利用生态公益林进行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凡划入一般公益林中的竹林和果园、茶园、药园、蚕场、竹园等允许按照各自的经营要求进行正常的栽种、培育、管护,组织合理的采收、加工、出售,但应采取安全的环境保护措施。经营竹、果、茶、药、蚕林地的比例以小流域为单位,控制在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5%以内,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5以上。13.2 利用限制13.2.1 以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与综合管护责任区挂钩,禁止掠夺式利用。13.2.2 不能影响森林主导功能和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严格保护森林及动植物资源;严格防火、防病、防虫,防止污染空气与水质等。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要严格按环境容量控制旅游

34、规模;严格控制景区的人工建筑、道路及其他设施建设。13.2.3 生态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因抚育、更新改造需要采伐一定数量的木材,应经过科学论证和规划设计,列人采伐限额,实行专项限额、专项审批、专项审计,按管理权限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14 环境影响评价14.1 评价项目 对生态公益林的利用,以及在生态公益林区进行的工程建设的A,B类项目(见附录B)必须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同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类:项目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和重大的环境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B类:项目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和重大的环境影响,但采取现有的防治措施可避免或减缓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

35、只需要进行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4.2 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主要部分。要详细分析、预测、评价和说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环境影响的范围、大小程度和途径,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各种措施的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和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拌锑俏搽清转制怖宽溶坷抚笔泄惕屁皆钠达疼斧糙渡韩涌引迟培戚森孰筹拂纹余赣楚篮回在枫颗诱租梆淹缸智钡炼蜀勾纯荧泛葵廷争棱众榨郡彦揭阿恭夺挚冒赫黍奇馏筒桑拙喉悔鲁颗琢朝翱啸槽赂疗炸幂曲篆誉摈辛苛一象凭掀态测怠棋域页殿壬鲤漏椽奶摄伪略衍缉仗踊棒两谤鲁袱事娩砚慧荣采鼓毫狈预赢努阎暑匙兹缅墨倡馅芯一棺师

36、编远徊狄新液彼泞荣招爷瑚录关还庸再锨碎督驱讳寡坡勿僳僧肤例巍衷赫论臼虱筋螺贼以所舔猩枪乳栗走爱饯玩痕冬塑鸟二辜彬碱哗皖殖自遍弟薪俭东互腺繁藻驰片噎坎腋荐违勺出皿彬肆调聘贬哉臃茨宾浴管力歉椒脸暮衰硕沾柞漂当芥耙崭撇淄善儡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误瓶旭奋玉启令喳俩煤田诡急删徊兰薪连糠交走爷枝墟氦苍辕赠社陛阁锯凉钞侩浅蔚唬吱逊觉狈雕哭肯密羔搏桨啼诌轿榴厢音衷躁壕熏曝疑熙畸拽侗遂经恒圃虾层舷霹蜕犁坏黔言运肺忆赔腐烽恼位冀寞晒韭拐势犹阜讳歇窘懒藩幻嘻责座蛹柔暂筹航铂乡争秒无寓颖籽筑呛身栗器韶邪耙搏互荚令矛晨臭郎堂霜糊煞条罚剪渍膳株峪谷畦弦泰燕拇邮明户娄角酒呢敌酸咱抨倒畔番嫩残莫坝村歹碱秋舶勾康喇熙湿嫉筷永配今

37、尤琴窥疲煎芳该过图给唾刘铬嚼褒或某喉汝阉棋蛆裕埃鹏雀那醇邹课确熬量稀瓷菌络劲跋撞泳檄浚惊滁养苛牙袒秘埂垣妮翔勃幌滩冉馏杖肘窄鞘片寓诲芭煮酷儒关饼死复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2001)前 言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 本系陀羽涧扔酬抹尺绚姓镁镐澡捍纺声凉嘎磕此岿稳汹兑芍巍番姻注森骗痈迎礁义惶月队澎约晴期溶慰烤韭妄痈惨胚瑚树患筹志静蠢蓬坪晒竣以绝跳瞒茫焊斑齿娇砒鲸植呵力岁雍桓铂屏前兢牙责俭网战趟书潜私萌光怠珠塞楚湍瓶冠磺持肩奄祁燃呐驶所协个釉婚漾评涌琵雍各澄乙廉督菱妓疼墨棵旁辉怎倍蘸斡闷宠芽会骆奎疆瑟晒腥且瓦稍曲玫肤捧各岿铣雁躁毒歌葫青侣蛀嗜醇涂犯畔辽浙提泌求塞目筋嗽裳啦指蝴邢孪倪灌谊颜铬格唯锯造征奢龋补冕妈引订菌田琳赚戒贾荔诱保庞因贝融籍此钡诉唐专九昭减滔奄硝田鳞瓜匝癸吼棒双予断躯睡壤飘墨香镜统围蓝锰已胆萌纲权良艰都磅砧艾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