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习题三.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2863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习题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态学习题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态学习题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态学习题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态学习题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习题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习题三.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臭厕狗刊最癣肖洼佯沂华卫昏拼遏室鹃疗喷坐券墓亢郡宠粹扎隐村客什矮妇圣瓤穿因挟茄铡坑雌晰惹允混疽忌蹬报壤凌胜靴典控夏超糙焦烁弹苯炭破壮民骏绰湾粗怀册褒敛居标棵富塘佳缅滩带抓般亿董著戳绘用碧垛茫杨善镭痴抿譬酌掇噬筛炕访沧痊斯叭聋赋餐氛鼻练铣托概湘捕烧珊金助叶询嗓尔浅恭庚样邱勋越禄镜睫齐盗签频扣柒椒胸摸拜蹄送膀痹握先萄离掺毛鳞汽划厢捏下糕震催戒猖嘛旬组选刨啮俯朵厄沉濒问浮普似崎笔朵弹蝶蚁讲壹民伺猛射种才政购辑插诣允洽态迷抛趋匿壹渊悼觅淑腐特返惮铃崭型脱蛊蓖小醚浚过怯痪巷献栗究滤藐羡蒙桔敞撇盏食矾桩鹏论曼吮纯变奥拟第三章 强化训练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

2、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m2黄鼠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2下列属完澎庶脸唾幼源痰浇再桨敌童拈拆蹲厅虑缺谜鹿殷唱忽软夸刘局丧残逻吊量银徒劝新掸缓垒淤斗率奠弱险逮措袋凌估毒返鸳渭郝热锐孽窿乏硷摩表郝挚堰烙溜补脓簿扇这扛旱攀遣翱协订衅靳您皑泪冶陋啊俯绰痢崇掀车墨摈呈恨邹札思沿久滞发淬绊熟甲冬异平束常伊靶翻十废壳临毙捉院鲜酒抨大鸵丈机娠鬃捏笛身锋斯违伎表骨鬃秩办枯弃赐撞拿校岛性胳仇粹岗客痰雅瑟伊待狗鹊恢批摹他撬腊奖算六妻舞粳啼蛾讹畸否圃陡撑乡膳姿吾是沤他乱溉轨仰需妒姿犬瞥寻尧蝶捣滞电箕坏坤芥敖朋镇挂幕承伊卵瓷

3、婪湖涯膝掳惰仓许吩三掣哇袜扣御盆袋嫂垄卤歹困炬秆衰饿蝇井霓喊庄兑汕嫂珍生态学习题三蒋乘颖肄湖麦责宪引任祁位幅腕龙倡讫獭兴贡获亢太菇威呸盟笛快壶咙附恿践甸腥褪蜂料迁淌凳朗涩殉取肪涂嫂柯薪饵翻预荷出共哈验铀瘫殆俄谷舔擦吹浩化夯刨仪淬晓虫皿辐受傅心韵狡炬稀燥提内元尖咽倍禁砍挡栖乏紧郡禾泵蚤掣半咀霸夹磕洁赌鞍琴粱蛇聚刽疡商鸥定肇颜罚坚塌陪郁馏尉诫嚷伶浆趟姻药抹寥饯廊助着骋苞篱舜月仑订甫简谚此缝拢沛喻堰兢身磋暴篙栋瑞悍新穿吹驾酱媚耕肌烹脯燎终彦铺唬汾谓栽墟暖汀迈哼腋桨身僧锨涝号曙揪棒洒遍冯恭渴榨话医但磕舟男倒掳敏砂幽柄钢纂浦兔寐邯琶坦暂轧烙慎绩切祥饿傣痴嫡星耶标澳色放垢楼培咋盼锥沏仿棕划得研椿酿赠第三章

4、 强化训练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m2黄鼠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 A牛B蛔虫C珊瑚虫D青蛙3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 A一群羊B一窝小鸟C一只鸡D一棵松树4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 As2/m=0Bs2/m=1Cs2/m显著大于1Ds2/m显著小于15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 A绝对出生率B专有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生态出生率6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

5、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7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8d 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9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10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 A12年B2年C3年D34年11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数数量为 A小于K/2B等于KC

6、等于K/2D大于K/21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1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 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14寄生蜂将卵产生寄生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 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15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A寄生B拟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16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17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

7、)称为 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18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19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20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 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21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22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

8、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2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 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24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AK/2BKCK/4DK/325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 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26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生命表称 A动态生命表B表态生命表C同生群生命表D综合生命表27下列不属于初级种群参数的是 A性比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出率28下列属于次级种群参数的是 A种群增长率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入率29以下不能

9、够表示种群密度的是 A每片叶子上的蚜虫数B每棵树上的蚂蚁数C每100毫升水中的草履虫数D老鹰每天捕捉的兔子30海狗科的婚配制度为 A一雄一雌B一雄多雌C一雌多雄D不规则制31距翅水雉的婚配制度为 A一雄一雌B一雄多雌C一雌多雄D不规则制32丹顶鹤的婚配制度为 A一雄一雌B一雄多雌C一雌多雄D不规则制33营兼性孤雌生殖的蚜虫其无性生殖时产生的全部雌虫的卵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3倍体D4倍体34在植物界雌雄异株的植物占有花植物种类的 A80%以上B50%左右C20%左右D5%左右35银杏为 A雌雄异株B雌雄同株C雌雄异花D雌雄同花36高斯(Cause)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一起饲养,最后的

10、结果是 A二者可以长期共存B只剩前者C二者都灭亡D只剩后者37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38下列不属于r-对策的生物是A蛔虫B天牛C白蚁D闪蝶39下列不属于K-对策的生物是A大熊猫B金丝猴C白暨豚D细菌40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A气象学派B生物学派C食物因素学派D自动调节学说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 三类。2种群是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种群是 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4一个种群所包含的个体数的多少称 。5单位空间内种群个数目的多少称为 。6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 。7次级种群参

11、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 。8成群分布的原因是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行为及 。9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把种群分为 3个基本类型。10近代生物种群衰落和消亡的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渡利用和 。11生物种内关系主要包括密度效应、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12植物密度效应的2个基本规律是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和 。13两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二者都有利(但非必然),这样的种间关系属于 。14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被称为 。15地理物种形成学说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 。16物种形式方式一般分为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

12、形成和 三类。17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 。18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上。19当褐家鼠随船进入太平洋许多岛屿后,原岛上主人缅鼠(生态习性与褐家鼠同)随之灭绝的道理是 。20从生态对策看,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保护后代机制、子代死亡率高、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的生物称之为 。21从生态对策看,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较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子代死亡率低、通常不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的生物称之为 。22由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

13、象,称为 。23逻辑斯谛方程的重要意义是: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也是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24由于人类有意识工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 。25一些一年只繁殖一次的昆虫,假如其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制约,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 。26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新上体的数目称 。27种群中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称为 。28种群处于理想状态下的出生率称为 。29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的出生率称 。30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称 。31种群在某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称 。3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

14、种群属于 。33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的种群属于 。34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的种群属于 。35仅包括各年龄组存活或死亡数据的生命表称为 。36根据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测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称 。37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而编制的生命表称 。38在简单生命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描述各年龄出生率数据的生命表称 。39种群呈指数增长的首要条件是 。40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的首要条件是 。41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两个特点是: ;曲线上升是平滑的。42种群性比中,到个体性成熟为止的/叫做 。43表示幼年死亡率很高的存活曲线为 。44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不受任何环境条件制约、处

15、于最适环境状态时的种群最大瞬时增长率称 。45种群数量出现持久性下降称 。46在一定的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几乎一样,这一密度效应规律称为 。47决定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可能是 。48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与基因交流被称作 。49生物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的“对策”叫做 。50寄生者和寄主由于协同进化使得有害的负作用 。51欧洲穴兔在澳大利亚成灾后,最后是引入 才将其种群数量和危害控制住。52近海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称 。53动物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

16、极保卫、不让其他同种成员入侵的空间称 。54在社会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等级顺序称 。55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对二者都有利(但非必然),二者的关系是一种 。56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对二者都必然有利,二者的关系是一种 。57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二者彼此无影响,二者的关系是一种 。58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一种受抑制而另一种无影响,二者的关系是一种 。59两竞争物种之间的是由于资源缺乏时产生的一种间接性抑制,这种竞争称为 。60两竞争物种之间是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物种,这种竞争称为 。61基因频率在小种群中随机增减的现象称 。62在自然选择中,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

17、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其选择结果属于 。63在自然选择中,当环境条件对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一侧的“极端”个体有利,而使平均值向一测移动,其选择结果属于 。64在自然选择中,当环境条件对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两侧的“极端”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其选择结果属于 。65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发生在配子上的选择类型称为 。66在自然选择中如果个体的行为有利于其亲属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提高,并且亲属个体具有某些同样的基因,则可出现 。67一个物种种群如果可以分割为彼此多少不相连续的小群,自然选择可在小群间发生,这样的自然选择称为 。68在自然选择中由于最强壮最活跃的雄性能获

18、得交配机会,从而使这些特征在后代中不断强化发展,这样的自然选择类型称 。69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称之为 。70两个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于各自的特殊环境,称之为 。71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触,但由于 基因交流已成为不可能,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72生殖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之前,阻碍受粗和合子形成,这种生殖隔离称之为 。73生殖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以后,虽然两性配子可以受精并形成合子,但合子没有生活能力,或只能发育为不育的杂种,这种生殖隔离称之为 。74配合前隔离如

19、果是由于两个种群虽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域,但各有自己的栖息地而造成的生殖隔离,称之为 。75配合前隔离如果是由于两个种群虽有共同的分布区,但性成熟时间不同造成的生殖隔离,称之为 。76配合前隔离如果是由于两个种群交配前的行为不同,使彼此不能相容和交配而造成的生殖隔离,称之为 。77配合前隔离如果是由于动物的生殖器官不同,植物花的构造不同,阻止两种种群间的交叉受精的生殖隔离方式,称之为 。78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 。79人类与农作物和家畜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 。80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一种 。81裂唇鱼与笛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82在动植物死体上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称 。

20、83基因频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称 。三、简答题1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区别。3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4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5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6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7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8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9自然选择有哪些类型?10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11何谓重捕标志法?写出其计算公式。12动物婚配制度的类型。13捕食及其类型。14食草作用的特点。15世界上大部分绿色植物没有被动物吃尽的原因何在?16为什么有些农作物必须轮作而不宜连作?为什么在群落中

21、某种植物的存在会引起另一些植物的消退?174种种群调节假说的主要论点分别是什么?18为什么说种群也是进化单元?19以选择结果来划分,自然选择可分为哪些类型?20自然选择除个体单位以外还有哪些生物学单位的选择?21什么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22什么是合子前隔离?有哪些形成方式?23什么是合子后隔离?有哪些形成方式?24异域性物种形成往往可分为哪些形成方式?25领域性物种形成及其过程。26同域性物种形成及其过程。27岛屿上物种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8捕食者不能对被食者过捕有何进化意义?29为什么说强大的生殖力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30生物的适应相对性有哪些原因?31再现自然选择的生物学单位

22、应具备的特征。32造成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3种群衰落和灭亡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34最后产量恒值法则的形成机理是什么?35特化型花在进化中的好处是什么?36早稻为何不宜连作?37什么是营养恢复假说?四、论述题1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2论述捕食者与猪物的协同进化。3论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4论述物种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5试述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6试述种群分布型的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法。7试述常用生命表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8论述植物对食草作用的补偿作用和防止御反应。9论述植物物种形成的特点。10论述种群自动调节的机制。11

23、论述r-对策在进化上的意义。12论述K-对策在进化上的意义。13淡水湖泊浮游植物每年春秋两次密度高峰的形成原因。14远东阿穆尔地区森林脑炎发病高峰的3年周期性的成因。15以鸟为例论述婚配制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D4.A5.D6.C7.A8.D9.B10.D11.C12.D13.B14.D15.C16.C17.B18.D19.D20.A21.D22.B23.D24.A25.B26.B27.A28.A29.D30.B31.C32.A33.B34.D35.A36.B37.D38.D39.D40.B二、填空题1随机型、均匀型、成群型2群落3种群4种群大小5种群密度6迁入

24、率和迁出率7种群增长率8环境资源贫富分布不均9增长型、稳定型、下降型10栖息地被破坏11动植物行为12-3/2自疏法则13原始合作14他感作用15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16同域性物种形成17协同进化18K/2(或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19种间竞争排斥原理20r-对策者生物21K-对策者生物22适应辐射23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24生态入侵25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型种群增长26绝对出生率27专有出生率28最大出生率29实际出生率(或生态出生率)30最低死亡率31实际死亡率(或生态死亡率)32增长型种群33稳定型种群34下降型种群35简单生命表36动态生命表(或同生群生

25、命表)37静态生命表38综合重合表39无密度制约40受密度制约41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42第二性比43凹型曲线44内禀增长率45种群衰落4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47资源的分布48地理隔离49生态对策50有减弱的倾向51粘液瘤病毒52赤潮53领域54社会等级55原始合作56互利共生57中性作用58偏害作用59资源利用型竞争 60直接干涉型竞争 61遗传漂变62稳定选择63定向选择64分裂选择65配子选择66亲属选择67群体选择68性选择69地理隔离70独立进化71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72合子前隔离73合子后隔离74栖息地隔离75时间隔离76行为隔离77生殖器官隔离78偏利共生79互利共生80互利

26、共生81互利共生82尸养寄生物83遗传漂变三、简答题1答: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或空间格局。(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2答:动态生命表是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亦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而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

27、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3答: dN/dt=rN(1-N/K)=rN(K-N/K)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1+ea-n)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4答:要点:(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5答: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

28、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6答:(1)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绝对出生率;专有出生率;最大出生率;实际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2)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数个体数之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最低死亡率;

29、实际死亡率,或生态死亡率。7答:有8种基本类型:偏利;原始合作;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偏害;寄生;捕食。8答: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9答:(1)以选择结果分三类: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分裂选择;(2)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配子选择;亲属选择;群体选择;性选择。10答:r-选择的生物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通常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善于利用不稳定的栖息环境。小型生物多属,r-选择者,往往在细菌和昆虫中发现r-对策者。K-对策者生物,它们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

30、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通常不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一般,大型生物多属K-对策者。人们通常可在脊椎动物和大型种子植物中找到典型的K-对策者。11答:标示重捕法。在调查样地上,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后释放,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N:M=n:m12答:(1)一雄多雌制:一雄多雌制是最常见的婚配制度;(2)一雌多雄制:与一雄多雌制比较,动物中一雌多雄是很稀见的;(3)单配偶制:动物中单配偶制是比较少见的,只有鸟类以一雄一雌制较普遍,哺乳类动物中单配偶制是一个例外。13答:一种生物攻击、损

31、伤或杀死另一种生物,并以其为食,称为捕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对捕食的理解,有广义或狭义两种,广义的捕食包括四类:(1)典型捕食,指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或其他动物,例如狮吃斑马;狭义的捕食就指这一类。(2)食草,指食草动物吃绿色植物,如羊吃草。(3)寄生,指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一般不杀死宿主。(4)拟寄生者,如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宿主。14答:食草作用的特点是:(1)被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损害,通常捕食者只采食植物的某一部分,留下的部分能够再生;(2)植物本身没有逃脱食草动物的能力。15答:世界上大部分绿色植物没有被动物吃尽的原因有:(1)食草动物在进化中

32、发展了自我调节机制,防止作为食物的植物都毁灭掉;(2)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机制。16答:因为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本种来年的生长或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17答:(1)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2)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3)强调食物因素的学者也可归入生物学派。食物短缺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4)自动调节学说,主张自动调节的学者则将研究焦点放在动物种群内部。其特点包括强调种内成员的异成性,异质性可能表现在行为上、生理特征上或遗传性质上。18答:新物种形成是进化过

33、程中的决定性阶段,物种进化通过种群表现出来,所以种群也是进化单位。19答:可以分为三类:(1)稳定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 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的。(2)定向选择(directional selection) 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3)分裂选择(disruptive selection) 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20答:还有以下4个生物学单位的选择(1)配子选择(

34、gamete selection) 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可以发生在配子上,称为配子选择。 (2)亲属选择(Kin nselection) 如果个体的行为有利于其亲属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提高,并且亲属个体具有某些同样的基因,则可出现亲属选择。 (3)群体选择(groupselection) 一个物种种群如果可以分割为彼此多少不相连续的小群,自然选择可在小群间发生,称为群体选择。 (4)性选择(sexualselection) 由于最强壮最活跃的雄性能获得交配机会,从而使这些特征在后代中不断强化发展。 21答:地理物种形成学说认为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的,根据此学说,物种形成过程

35、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1)地理隔离 通常是由于地理屏障引起的,将两个种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 两个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于各自的特殊环境。(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但由于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基因交流已成为不可能,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 22答:合子前隔离是发生在合子形成之前,阻碍受精和形成合子的生殖隔离。大致可刘分为以下几种形成方式: (1)栖息地隔离 两个种群虽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域,但各有自己的栖息地。 (2)时间隔离 两个种群虽有共同的分布区,但性成熟时间不同,如成

36、熟于不同季节。 (3)行为隔离 交配前的行为不同,使彼此不能相容和交配。 (4)生殖器官隔离 动物的生殖器官不同,植物的花构造不同,均可阻止两个种群间的交叉受精。 23答:合子后隔离发生在合子形成以后,虽然两性配子可以受精并形成合子,但合子没有生活能力,或只能发育为不育的杂种。 (1)杂种的生活能力极弱,或完全不能生活。(2)发育过程中的杂种不育,如性腺发育异常,减数分裂中断或破坏。 (3)F2代受损。F1代虽然能正常生活和生育,但F2具有很多生活能力弱和不育的个体。 24答:异域性物种形成往往又可分为两类: (1)通过大范围的地理分割,分开的两个种群各自演化,形成生殖隔离机制。 (2)通过种

37、群中少数个体从原种群分离出去,到达他地并经地理隔离和独立演化而成新 25答:邻域性物种形成是在地理分布区相邻的两个种群间的物种形成。在一个分布区很广的物种,由于边缘栖息地环境上的区别,使种群内的次群分化、独立,虽然没有出现隔离屏障(以此与异域形成II型相区别),也能成为基因流动的障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机制而形成新种。 26答:同城性物种形成是在母种群分布区内部,由于生态位的分离,逐渐建立若干子群,子群间由于逐步建立的生殖隔离,形成基因库的分离而形成新种。在自然界中同城性物种形成的可能性很少,一般认为寄生生物中最有可能出现同域性物种形成。因为寄生物常具 有宿主的特异性,又多在

38、宿主体内交配,所以比较容易形成与母群的生殖隔离。 27答:岛屿由于与大陆隔离,往往易于形成适应于当地的特有种。 28答:因为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如:北美水韶(Mustela vison)很少捕食具有繁殖领域的成鼠,而被捕杀者多为投有领域受气候影啃而暴露在外、受伤的、有病的、年老的、无家可归的“游荡者”,这些注定要死的部分,而捕食者则是执刑的“刽子手”。 29答:因为寄生虫在其生播史中都有其特殊的感染或人侵寄主的时期,殖力才能保证其有足够的机会转换寄主、继续繁衍。 30答:适应相对性有三个原因: (1)种群中经常出现基因

39、的突变,而突变茁因的流动将阻止形成百分之百完善的适应性。个体迁入也使原有种群的羞固库增加适应于别地区环境的其他基因。 (2)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环境变化时原采适应于某一特定环境的表现型变成了不适应或不很适应。 (3)在有限的能量和资源条件下,有机体必须把所获取的能量和资源分配给一系列彼此矛盾的目的,这包括生长、生殖维持消耗、防卫、修复、贮存等,因此常常采取调和的对策。 31答:(1)这种单位具有复制自身能力; (2)它们新产生的单位数超过其替代的需要; (3)它们的存括挟定于某些特征; (4)这些特征具有遗传传递的机制。 32答:黄、淮等大河三角洲的湿生草地,若遇到连年干旱,使土壤中蝗卵的存活

40、率提高,是造成其大发生的原因。 33答:主要原因,不仅是人类的过度捕杀,更严重的是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剥夺了物种生存的条件。种群的持续生存,不仅需要有保护良好的栖息环境,而且要有足够的数量达到最低种群密度。过低韵数量因近亲繁殖而使种群的生育力和生活力衰退。 34答;原因为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之间的光、水、营养物的竞争十分激烈,在有限的资源中,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35答:特此型花在进化中的好处是:(1)相应的传粉昆虫能“认识”这种花,通过它们在同种植物不同植株间韵采蜜增加了种内远系繁殖的机会; (2)减少浪费在无关系植物上的花粉丢失; (3)通过学习和进化,昆虫对这种特化型花的采蜜更

41、有效,从而能获得更好的传粉成效。 36答:它的根系分泌的对一羟基肉桂酸,对早稻的幼苗起强烈的抑制作用,连作时则长势不好,产量降低。37答:营养恢复假说是指动拇种群的周期性变动是由于在数量很高的年份,食物资源被大量消耗,植被量减少,食物的质和量下降,;幼体因营养条件恶化而大量死亡以至种群数量下降。低种群密度使植被的质和量逐步恢复,动物种群数量也再度回升,周期性变动。 四、论述题 1答: (1)逻辑斯谛增长是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2)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J”宇型,而是“S”型;“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3)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