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3020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课程整体介绍,1.课程定位,2.特色与创新,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4.师资团队,5.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方法与手段,7.教学资源,8.实践条件,9.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10.教学效果,11.课程建设规划,12.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13.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课程整体介绍内容,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针对轻轨与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和安全员等岗位群,分析其行动领域并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通过本学习领域使学生掌握轻轨与地铁工程施工的基本职业技能,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专业能力,具有轻轨与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员职业资格,培养

2、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之一。,一、课程定位,特色一,二、特色与创新,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在轻轨与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为任务引领的职业能力培养,特色二,教学内容上的动态性 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安排了课程内容,以地铁工程施工项目分解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了教学内容,设计了学习性工作任务。内容设置与行业技术发展保持同步。,二、特色与创新,特色三,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学做合一,二、特色与创新,特色四,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特色五,教学效果实现多

3、元化评价,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2,3,4,5,分析岗位任务,提炼岗位技能,设置课程体系,凝练岗位能力,确定和分析核心岗位任务,明确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目标确定,四、师资团队,教学队伍情况,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近五年教学改革情况,主持或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课程负责人 张冰,张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省级教学名师,“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省级精品课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讲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主编(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编出版教材1部,校内讲义2部,发表论文4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2项,省级科研4项。主要技术服务:1.2005年为

4、北京地铁四号线进行施工技术培训主讲教师 2、2006年中铁集团公司测量技能大赛评委 3、2007年为沈阳地铁做技术指导 4、2007年中铁三局烟台测量工技能大赛评委 5、2008年质检员安全员技能大赛考评员,四、师资团队,于景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省级教学名师,高级考评员,黑龙江省建筑职业教育学会理事,主讲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近五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教研教改论文3篇,主编教材2部,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项。主要技术服务:1、2004年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测量工培训 2、2005年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测量工培训 3、2006年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测量工考评

5、员 4、2007年 中铁三局烟台测量工技能大赛评委 5、2008年质检员、安全员考评员,主讲教师 于景臣,四、师资团队,郑晓燕,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省级精品课负责人,主讲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近三年,共发论文五5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3项。技术服务:2008年质检员安全员考评员2008年对沈阳地铁盾构施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主讲教师 郑晓燕,四、师资团队,杜晓波,讲师,工程师,工程硕士,中铁三局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主讲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近三年,共发论文2篇,主编教材2部,参与省级课题3项。技术服务:2008年质检员安全员考评员2008年对沈阳地铁

6、盾构施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主讲教师 杜晓波,四、师资团队,张荣建,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现任沈阳地铁一号线十二标段和二号线五标段项目总工,主持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现场教学,从事地铁工程施工10年,有丰富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实践经验。,主讲教师 张荣建,四、师资团队,团队构成 本教师团队共12人,其中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12人,占100%;专任教师8人,占67%,企业兼职教师4人,占33%;有省教学名师2人,占17%;学院骨干教师5人,占42%。学历结构 硕士研究生5人,占42%;学士7人(含在读硕士2人),占58.3%。专业对口率为100%。职称结构 副高级以上职称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

7、人,高级工程师4人,占75%;中级职称 2人,占16.7%;助教1人,占8.3%。年龄结构 40岁以上5人,占41.7%;3040岁6人,占50%,30岁以下1人,占8.3%。,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缘结构 课程组教师共12名,分别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等不同高校,所学专业包括铁道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机械等专业,成员专业知识结构完全覆盖了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双师结构 有企业工作经历12人,占100%,经过双师培训获得考评员证书5人,高级工程师9人;教师100%具备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师资比例结构图,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图,教师队伍职称

8、结构图,教师学历结构图,校外实训基地项目教学,理念养成课堂训练,施工技术人员培养基地-情景模拟教学,五、教学内容,项目一 明挖法施工广州地铁5号线区庄站项目二 盖挖逆作法修建地铁车站项目三 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隧道项目四 盾构法修建广州客大区间隧道项目五 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项目六 高架桥施工项目七 轨道施工,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辅以情境演练和现场模拟等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项目教学模块,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项目作业,五、教学内容,教学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教学,该部分教学主要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教学基地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主要采取项目教学、辅以真实场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9、来组织教学,实训项目,实训一:施工测量强化训练;实训二:绑扎钢筋实训;实训三:制作泥浆实训;实训四:钢筋拉伸、弯曲实训;实训五:盾构始发实训;实训六:盾构到达实训;实训七:水中基坑开挖;实训八:水下钻孔桩施工;实训九:检验轨道静态几何形位,训练项目,课堂分组讨论和项目准备,情景模拟/实境训练,项目(作业)汇报,五、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具体课时安排,五、教学内容,1.课外实践教学由学生社团组织2.策划校园活动3.组织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CAD绘图、钢筋笼制作等技能比赛,在大赛中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五、教学组织与形式,校内实践教学,本课程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

10、实训,第五学期生产实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实训学习,学生将课堂学习应用到社会实践。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校内外指导教师反馈。课程组教师将专业方面问题进行汇总研究,每学期保证组织两次全体师生交流会,探讨如何解决在实训中出现的专业问题。,五、教学组织与形式,校外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工作需要组织教学内容,结合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进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1、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案例教学 2、通过情境模拟巩固教学成果 3、通过到真实的职业情境组织现场教学,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1、,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课,以学生为主体的立体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现场实作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仿真训练结合法,采用小班授课,互动交流教学法,本课程制作完成轻轨与地铁施工技术教学课件(PPT),建设了施工现场视频和Flash动画相结合的立体化案例库。,七、教学资源,动画,八、实践条件,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训,九、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1.多媒体课件,2.仿真实训室,十、教学效果,专家评价,学生评价,1.2008年2月将本门课程的全部授课教师简介课程标准、案例、习题库、实习实训项目和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2.2008年4月多媒体教学课件上网

12、。3.2009年8月特色教材及配套实训指导资料的全部上网。4.20102012年情景教学录相片上网。,1.2008年7月-2009年7月:所授课程“地铁隧道施工”的录像上网;2.2009年8月-2010年7月:所授课程“高架桥施工”的录像上网;3.2010年8月-2011年7月:所授课程“轨道施工”的录像上网.,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十一、课程建设规划,十二、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政策支持 组织保障 管理与激励 支持该课程继续建设成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1.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完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 2.教材建设进一步增加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涵。3.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课程团队。4.关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教改论文所获教学成果奖项等还不是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尽早将实践成果转换成教学成果。5.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十三、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汇报完毕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