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472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326 大小:9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6页
《风险管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6页
《风险管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6页
《风险管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6页
《风险管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学》课件.ppt(3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险管理学Risk Management,主 讲 人:丁德臣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单 位:山东财经大学,第一章 风险管理导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风险的概念第二节风险的分类第三节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本章重点与难点,重点:风险管理的概念难点:风险管理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前景,第一节风险的概念,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一)损失机会和损失可能性 一般学者的定义:把风险定义为损失机会,表明风险是一种面临损失的可能性状况。(二)损失的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学家的定义:1.客观不确定性(客观风险)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也称风险程度。客观风险=(实际损失-预期损失)/预期损失,

2、2.主观不确定性是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三)实际与预期结果的离差 统计学家的定义:长期以来,统计学家把风险定义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度。(四)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 保险学者的定义。,二、两个术语(一)损失原因诸如火灾、暴风、盗窃等,都是造成财产损失的原因。(二)危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某种损失产生的损失机会的条件。1.物质危险因素。它是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物质条件。2.道德危险因素指由于被保险人怀有犯罪意图或不诚实品质而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条件。3.心理危险因素。指被保险人因有了保险而对防损和施救工作产生疏忽。,第二节 风险的分类,一、基本分类(一)经济风险和非经济风险风险是否

3、带来经济损失为根据。(二)静态风险和非静态风险1.静态风险。是一种在经济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一些自然行为和人们的失当行为造成的损失可能性。保险适合于静态风险。2.动态风险。指在经济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三)重大风险和特定风险1、重大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非个人和单位的,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于经济、巨灾、社会和政治原因造成的。2、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四)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1、纯粹风险是一种只有损失机会或不发生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纯粹风险是可保的。2、投机风险是一种既有损失可能性也有盈利可能性的风险。一般而言,投机风

4、险是不可保的。,二、纯粹风险的分类(一)人身风险(二)财产风险(三)责任风险(四)违约风险,第三节 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如何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一)风险管理的主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单位。(二)风险管理对象可以是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后者目前存在争议),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基于以下两方面的理由:1、人类的安全需求;2、风险的代价;,1、人类的安全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照此理论,对于安全方面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种需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动力。,2、风险的代价,风险因素是损失的间接原

5、因,因为风险因素要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风险事故是损失的媒介物。(1)风险事故的代价(2)风险因素的代价 1)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2)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3)处理风险的费用,二、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1、第一阶段:早期风险管理意识的萌芽 神灵佑护“有力者疾以助人”、“有力以劳人”(墨子)公元4000年前长江商人分筏运货.2、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与国际贸易的繁荣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1930美国管理协会(AMA)成立,所罗门.许布纳指出“防患于未然就是最大的保险”,3、第三阶段:20世

6、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1)企业巨额损失机会增加,范围扩大(195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火灾事件)(2)社会福利意识的增强(1948年美国钢铁工人大罢工)(3)1956年拉塞尔.格拉尔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时期正式提出“风险管理”概念,(4)1963年伊利诺伊大学教材企业风险管理,1964年沃顿商院教材风险管理,随后许多大学开设了风险管理课程。(5)7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服务从保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脱离出来,出现专业的风险管理资询公司。,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1)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崩溃。金融风险空前突出。(2)相继发生的科

7、技大灾难(切尔诺核电站事故),个人行为与社会文化背景对风险管理思维产生冲击。,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了人们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原油价格攀升所引发的产品价格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70年代早期权益期权的上市和期权定价模型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管理权益风险的工具;70年代末,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通涨策略,放松了利率管制,利率风险从此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广泛关注。70年代中金融领域所发生的上述变化,导致了80年代财务风险管理需求的爆发性增长。,题外话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1984年12

8、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农药厂发生的毒气泄漏事故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推动了风险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同时,在美国的商学院里首先出现了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就是风险管理学。,题外话二:,5、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1)金融衍生工具造成的金融风暴(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美国橙县财政危机)(2)风险价值(VAR)的提出。危害性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整合进入风险管理的决策流程。,6、第六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全面风险管理,整合风险管理(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

9、t,IRM)整体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TRM)综合风险管理(Global Risk Management,GRM)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保险业:CAS-ERM 银行证券业:BASEL 一般企业:COSO-ERM,(1)整体风险管理理论(1992-2001),以Kent D.Miller(1992)提出了整合风险管理(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的概念为标志,随后的10多年,不同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整体风险管理理论的阐释各有侧重,形成了多个学派。各个学派在研究的角度、关注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强调

10、将各种风险及其管理综合起来,赋予全面的考虑,试图走出以前将风险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误区。,1)整合风险管理(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t)。Doherty&HeilA(2000)从控制和组织的角度提出了整合风险管理,认为企业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识别、评价企业面对的所有风险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其主要观点在于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险状况,对多种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整合,强调风险研究范围的扩展。以美国的Fidelity investment公司为例,在70年代公司只进行纯粹的信用风险管理,到80年代演变为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到90年代便进入了整合风险管理

11、时期。,2)整体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TRM)。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者(Lo,A.W,1999)认为,风险管理活动应该涉及三个要素:价格、偏好和概率。价格用来确定因预防各种风险所必须支付的成本;概率用来估计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偏好用来确定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及信心度。风险管理必须将三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和动态的理性决策,从而可以实现金融风险与风险偏好之间的均衡,使投资者承担愿意承担的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风险报酬。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由若干个单个决策者组合而成的机构主体在风险管理中最优的控制风险,不至于由于某一决策者的行为而造成整个机构遭受到过大的风险

12、损失。所以TRM为完整的金融风险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和视野。,但是TRM也存在一些困难,最主要的是对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的确定,尤其是对机构性主体风险偏好的确定还没有找到系统性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TRM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操作性,TRM系统本身的确定具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如组织结构的分析、主观概率的假定、机构偏好的确定等等。除此以外,其理论本身在学术界还有争论,TMR作为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尚待时日。,3)综合风险管理(Global Risk Management,GRM)。金融机构的学者(李志辉,2002)在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综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强

13、调对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做出连惯一致、准确和及时的度量;试图建立一种严密的程序,用来分析总的风险在交易过程、资产组合及其他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该怎样进行定价和合理配置资本。同时,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致力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并且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2)整体风险管理思想的融合阶段全面风险管理理论(2001-),进入21世纪,整体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逐渐融合的变革。尤其以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2002年安然公司倒闭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使众多企业意识到风险是多元的,复杂的,必须采用综合的管理手段。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获得广泛认同

14、。世界各国包括各种政府和行业、民间机构纷纷展开了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或,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以下简称ERM)、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的巴塞尔新资本议(BASEL)以及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推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等。,1)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ERM)2001年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整体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或,Enterprise Risk Manag

15、ement)的概念,并对这种基于系统观点的风险管理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CAS将整体风险管理的定义为:一个对各种来源的风险进行评价、控制、研发、融资、监测的过程,任何行业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提升短期或长期的利益相关者价值。这一概念不仅明确了风险管理的价值取向,而且首次将风险管理措施扩展到“研发”、“融资”,反映了风险管理理念的最新成果和较高水平。CAS把风险分为外部风险、金融风险、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四种类型,风险管理包括环境扫描、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集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七个紧密联系的步骤。,2)金融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议(BASEL)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

16、004年6月26日正式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议。与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相比,其主要内容是:首次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而不象老协议只关注信用风险。新资本协议风险归类为三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柱,即:资本足率、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而不象老协议只监管资本充足率。提出了两大管目标:一是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二是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水平。明确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财会资本的概念,然后允许商业银行主动地进行资本套利,监管当局允许银行内部测算的经济资本作为监管资本的基础。巴塞尔委员会的主动控制风险的原则,新协议指导并鼓励了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

17、多种风险于一体的各种新模型的创立以对风险进行量管理。,3)COSO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2004)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何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建设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为适应这一需求,COSO委员会在普遍征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意见的前提下,结合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在报告方面的要求和企业主动风险控制的要求,在2004年提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根据COSO的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到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的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定中的过程。它被设计用于识别影响整个实体的潜在

18、重大风险。它能根据该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新的框架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应针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并在企业战略制定阶段就予以考虑;具体实施时应从组织顶端、以全局的风险组合观来看待风险。这样使全面风险管理更具有前瞻性与预防性,不仅解决了内部控制所关注的事件执行流程,既“将事情做正确”,更在事情的选择阶段就发挥了作用,即“做正确的事情”。COSO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企业界风险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使ERM在企业内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是近期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点。the Risk Management Asso

19、ciation(RMA)在2006年对金融行业31个施行ERM的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内容包括ERM实施后带来的收益、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的实践状况。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会议将“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到企业实践中去”作为其主题,表明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结构比较完整、富于规范性的方法:它打破了职能、部门和文化间的壁垒,采取了一种综合性的、前瞻性的、以流程为导向的方法,来管理风险和发现机会;它把战略、流程、组织、技术和知识有机的协调起来,目的在于评估并管理公司在创造价值时的不确定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华小宁

20、等,2007)。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规律和最新进展,展望未来,21世纪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将获得蓬勃发展,有可能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从“N个第一”了解风险管理的发展轨迹,第一个准确、科学地描述风险的科学家。瑞士数学家贝努利1705年发现了大数定律。大数定律后来成为一切保险的计价基础。第一家保险公司。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于1720年在伦敦成立。定价时使用了抽样的统计方法。标志着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进展。第一个权威性的“内部控制”定义。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做了权威性的

21、定义。,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第一次发表“组合选择”理论。1952年,马柯维茨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理论上论证了证券投资的分散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并提出了确定最优证券组合的方法,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第一个提出“风险管理”的人。1950年,在加拉格尔(Gallagher)所撰写的调查报告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中,风险管理这个名词首次正式提出。学术上对风险管理作为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以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企业风险管理和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风险管理与保险这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八十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银行风

22、险的增大引起了国际上的严重关注。国际清算银行于1988年发表了第一个巴塞尔协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范。,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199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订的AS/NZS 4360明确定义了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第一个中国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发布。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台,掀开了风险管理历史上新的一页,本章重要概念,风险 风险管理 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 金融风险,本章复习思考题,1、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特点。2、如何理解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与风险管理学科发展的相互作用。3、阅读相关材料,了解重大

23、风险事故发生的背景,理解风险管理对预防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重要意义。,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本章学习目标:理解风险成本了解风险成本的影响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管理的组织掌握风险管理的实施程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风险成本第二节 风险管理的目标第三节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实施组织,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风险成本、风险管理目标以及风 险管理的实施程序;难点:风险成本及其影响;,第一节风险成本,一、引言二、什么是风险成本与风险成本的构成 1、风险成本(cost of risk)风险成本: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付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损失金额。,2、风险成本的构成,

24、风险成本,有形成本,无形成本,期望损失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内部风险抑制成本,风险管理部门费用,损失融资成本,资源分配不当,3、几个成本的概念,(1)、有形成本(tangible cost)管理风险所花费的经济资源期望损失成本(expected cost of loss):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期望成本损失融资成本(cost of loss financing):损失融资措施的交易成本,包括专用基金和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套期保值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的交易成本。,损失控制成本(cost of loss control):事先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与此相关的

25、成本。内部风险抑制成本(cost of internal risk reduction)分散化的交易成本及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对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cost of residual uncertainty):由于所采用的风险减灭措施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风险损失,风险管理单位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自留的风险损失成本。风险管理部门费用(expense of risk management department):管理人员的薪酬和行政费用。,(2)、无形成本(intangible cost)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存在,管理者对风险心存忧患,由此造成经济资源分配不当,经济收益

26、的减少或灭失的成本。,第二节风险管理的目标,一、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考量成本收益的基础上,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成本,是指经济单位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项经济资源的投入,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乃至放弃一定的收益机会。安全保障,则是指风险管理的效果。纯粹风险管理,安全保障包括:风险损失的减少,即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实际损失能及时充分并有效地得到补偿。投机风险管理,还要包括投资收益获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成本效益比较。,二、不同风险管理主体的目标,1、营利组织公司的总体目标2、非营利公司和政府机构的目标3、个人和社会的目标4、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冲突,1

27、、营利组织公司的总体目标谋求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的构成:损前目标损后目标,(一)损前目标,损前目标是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分为:经济目标:风险管理必须经济合理,才可以保证其总目标的实现。安全系数目标: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一)损前目标(续),合法性目标(底线):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合同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社会公众责任目标:当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他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劳动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二)损后目标,损后目标:损后目标从最低的生存目

28、标到最高的持续增长的目标,风险管理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生存目标: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获利能力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低于最低报酬率;,(二)损后目标(续),收益稳定目标:受益的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常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发展的目标:不断地推出更新更高品质的产品,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社会责任目标: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三)企业

29、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实施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指标:净现金流的期望值未来净现金流的波动,2、非营利公司和政府机构的目标实现委托人的风险成本最小化,为委托人提供价值最大化的产品和服务。,3、个人和社会的目标个人自身效用函数的个人财富最大化,风险成本最小化。社会所有的个人和企业所采取的损失控制、损失融资和内部风险抑制等措施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总期望损失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以及无形成本的边际减少是,达到一种有效风险水平,实现全社会总风险水平最小化。,4、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冲突,当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时,企业风险最小化的风险管理决策就能同时实现社会总风险成本的最小化。如何化解?合理的社会制度

30、、完善的法律制度、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操守、有效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第三节风险管理的程序和组织,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一)风险识别,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别、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五类:财产实物损失风险以及额外的费用支出其他间接损失和额外的费用支出法律诉讼风险信用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二)风险衡量,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大量的、过去损失资料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估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的幅度。,(三)风险评价,在风险衡量的基础上,对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四)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五)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措施有

31、执行权限,对管理方面只有参谋权限。效果评估的目的考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风险管理措施能否应因风险因素的变化,二、风险管理的组织,(一)风险管理组织的定义 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而设置的内部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包括风险管理组织的结构、组织活动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二)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A)直线制组织结构 由企业领导人全权负责,不设职能机构,只设协助人员。适用于小型企业。风险管理简单明了,责权分明,效率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的能力,对领导的素质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复杂的风险。,B)职能制组织结构职能制要求企业除主管领导人之外,大中型企业专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

32、人员,负责拟定有关风险管理的计划,从事风险管理控制处理,在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下达命令。这种情况由于使用专业的人才,可是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比较容易形成多头领导,造成秩序紊乱,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各级行政单位设置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是各级行政领导人的参谋,不能对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风险管理部门协助企业高层领导,起着咨询服务作用。它对下级无命令权,只是进行指导和监督。领导层由于由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较为正确的进行风险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相对集权整个企业又可以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三)风险管理组织的一般结构,1、小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 小型规模的风险管理组织适用于处理较简单的

33、风险。它一般包括了一名安全专业人员和一名理赔专业人员。,2、中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或者高层领导对风险管理日益重视,风险管理部门可进一步扩展。,3、大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大型风险管理部门中,风险经理无须太多地去注意具体的处理细节。他们应注意人员的组织协调,风险计划的组建和预算及与其他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协作。,4、选择型风险管理组织 有的企业,对于安全、健康、保险方面的事宜是由保险公司或相关的损失暴露单位处理的,风险管理部门更多地是对职员福利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其风险管理部门的结构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设置的。职员福利助理可能有:退休金助理、健康福利助理、储蓄投资计划助理、组织生活助理

34、。,(四)风险管理组织的部门内架构,(五)部门间的风险管理架构,(六)风险管理部门的地位,职责:识别并衡量风险状况;拟定并实施风险处理方案;评价风险管理效果1、风险经理识别、衡量风险,拟订、选择、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此外,要取得各部门的协助。,2、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风险经理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寻求企业其他部门的合作。因为没有其他部门合作,风险管理寸步难行。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经常接触的合作部门有:会计部门;财务部门;购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1)会计部门 掌握着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风险分析的资料,帮助风险经理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

35、风险管理成本,帮助风险经理监督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2)财务部门 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部门,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而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持。,(3)购销部门 常会使企业面临风险损失,需要风险管理部门的帮助,以便分析识别损失原因,从而使损失降至最小。,(4)生产部门 在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时,生产部门常会使生产或劳务工人蒙受与工作相关的伤害。风险管理部门应帮助生产人员识别风险,指导他们如何防止、避免风险或为他们消除风险。,(5)人事部门 人事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设计、安排和管理雇员福利计划,并帮助人事部门选择保险人并进行保险事项的磋商。同时,人事部门可以帮助风险管理部门分析处理企业

36、某些风险。,(七)风险管理部门的绩效评定,其一、结果定向标准:关注的是工作绩效,而不关心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其二、行为定向标准:关注工作中所付出的与目标相关的努力,这种努力最终能导致目标的实现。,(八)风险管理计划书,1、风险管理计划是指一个能够提供、调动资源,以抵消、减少偶然损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系统。2、功能:将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3、作用:(1)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2)定义风险管理部门则权地位;(3)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4)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5、内容:(1)应陈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它对组织的重要性;(2)应包

37、括风险管理部门的内部结构;(3)应清楚表明高层领导对于运用风险控制、财务处理措施的态度;(4)应将公司决策准则表述出来,并在该准则下进行风险处理技术的选择,本章重要概念,风险成本 期望损失成本 损失融资成本损失控制成本 内部风险抑制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无形成本风险管理组织,本章复习思考题,1、试述风险管理的总目标。2、试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3、试述风险管理组织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4、试述风险管理绩效评定标准。5、请为一家综合性大商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书。6、讨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风险及其处理方法。,第三章风险识别,本章学习的目标:理解风险识别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风险的来源掌握一些常用

38、的风险识别方法并了解其适用性与局限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风险识别的概念与风险源第二节风险识别的阶段与基本方法第三节其他辅助的风险识别方法第四节 使用一种风险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风险识别的概念、风险源、风险清单法难点:风险源的确认和风险清单法的局限性,第一节风险识别的概念和风险源,一、引言二、风险识别的概念与过程1、风险识别指风险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经济单位面临的财产、责任和人身损失风险。,2、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系统性,是指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而要研究经济单位这样一个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持续性

39、,是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风险的质和量都在变化,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若非连续的工作,实难发现经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制度性,是因为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本身要有组织、有制度。,3、风险识别的过程,数据收集,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因素并归类,编制风险识别报告,三、风险源,1、风险源(sources of risk)可能导致风险后果的因素或条件的来源。自然环境人为环境,(1)客观风险源,)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操作等环境,(2)主观风险源,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偏差(认知环境)案例:9.11调查报告,揭示美国政府存在五大失误,第二节 风险

40、识别的阶段与基本方法,一、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感知风险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标准调查表(保单调查表、保单对照表、资产-损失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风险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威胁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二、风险识别方法的介绍,(一)风险清单的定义和优缺点1、风险清单的定义:指由专业人员设计好的标准表格和问卷,详细地罗列出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可能风险。,2、优缺点优点:经济方便适合新公司、初次构建风险

41、管理制度的公司、缺少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公司使用。缺点:标准化的表格缺乏针对性。传统的风险清单只考虑纯粹风险,不涉及投机风险。,(二)常见的风险清单,风险分析调查表(risk analysis questionnaire)保单检视表(insurance checklist)资产暴露分析表(asset-exposure analysis),1、风险分析调查表由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及有关风险管理学会就企业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调查与分析后做成的报告书,包含了所有的纯粹风险。,2、保单检视表将保险公司现行出售的保险单所列出的风险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的项目综合而成的问卷式表格。,3、资产暴露分析表资产暴露分析

42、表把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另一类是损失暴露,包括直接、间接、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罗列企业可能面临的可保风险和不可保的纯粹风险。,第三节 其他风险识别辅助方法的介绍,一、其他风险识别辅助方法的种类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法事故树法现场检查法风险形势估计法,二、风险识别辅助方法的介绍,1、财务报表法(financial statement method)的含义与特点(1)财务报表法的含义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风险管理人员可以识别风险暴露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人力资本风险。,(2)特点:可靠、客观资料容易收集用财务术语表达风险识别的结果,易于理解和接受可以识别纯粹

43、风险和金融风险。,2、流程图法(flow-chart method)含义和特点(1)流程图法的含义根据生产过程或管理流程来识别风险的方法。(2)流程图的种类内容内部流程图与外部流程图形式实物流程图与价值流程图,时尚制衣公司的内部流程图,时尚制衣公司外部流程图,(3)流程图的风险分析依据供货、生产和销售的程序,将公司的运作分成一个一个的环节,逐一分析这些环节和环节之间的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因果关系。(4)流程图法的优点能够清晰的揭示各个生产运营环节上的风险识别生产运营中断风险极为有效及时了解风险事故的结果,3、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1)事故树法的含义由节点和连

44、线组成,节点表示某一具体环节,连线表示环节之间的关系,形成树状结构的风险识别示意图。(2)特点注重对风险事故的原因进行逻辑分析。简单形象、逻辑性强、应用广,4、现场检查与交流法,通过现场实际检查各个部门的运作,直接观察企业各种设施及各项操作以及通过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的活动和行为方式,发现潜在的、新出现的风险因素。特点:直接、及时费时、成本高,5、风险形势估计法,(1)风险形势估计法的含义对拟建设的项目,评估未来可能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因素。(2)风险形式评估法的运用步骤资料的收集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说明书项目的前提、假设和制约因素与本项目类似的先例,风险形势评估项目目标明确可量化确保

45、项目目标实现的方针、步骤、方法。可用的措施和资源,三、使用一种风险识别方法的局限性,(一)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二)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断地增加工作会引起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方法组合。(三)如前所述,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次调查分析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本章重要的概念,风险源主观风险源风险清单流程图法事故树法,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风险源?2、如何理解风险识别

46、?3、描述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说明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4、为什么单独使用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具有局限性?,第四章 企业财产风险分析,本章学习目标:了解企业财产的权益;熟悉企业财产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其基本形成原因;学会运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财产进行评估;,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企业财产的类型与权益第二节 潜在的财产直接损失金额的评估第三节 企业财产损失的原因,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企业财产的权益构成与价值评估;难点:企业财产的潜在风险与价值评估;,第一节 企业财产的类型与权益,一、财产的概述二、财产暴露后果三、财产中的权益,一、财产的概述,1、财产类型不动产土地以及土地上生长、建造或固定

47、的任何实务。土地、湖泊、河流、地下水、矿藏、动植物、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动产除不动产以外任何被拥有的财产。货币、机器、设备、原材料、未成品、成品、重要文件、运输工具;,二、财产暴露后果,直接后果风险直接作用与真实物体,引起该物体价值的改变;间接后果导致直接后果以后,产生进一步的后果;时间因素后果与时间因素关系密切;,三、财产中的权益,所有权持有担保品的债权人买方和卖方承租人受托人所有者代理人,所有者对财产拥有的部分(或全部)承受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时间因素损失。持有担保品的债权人包括抵押品的受押者、处于留置权下的制造商、因运输费用或存储费用而拥有的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因购买货款未清而留置不动产的

48、卖主等。,小知识抵押、质押与留置之异同,买方和卖方国内(或国际)买卖合同往往对货物财产所有权的转让时机以及标的货物财产损失的承担对象和份额有明确约定或惯例。承租人对由于自身的过失而造成的财产损失负责。某些情况下,对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负责任。对租赁财产进行不成功的改善或花费的成本及费用。,受托人依据委托合同从委托人处获取暂时的财产所有权,承担保管和维护受托财产的过程中因疏忽而产生的责任。所有者代理人依据委托合同从委托人处获取财产所有权,承担行使代理权的过程中因疏忽和意外事故发生而产生损失的责任,享有受托财产带来的收益。,小知识代理人与委托合同的受托人有什么区别?,第二节 潜在的财产直接损失

49、金额的评估,一、财产价值评估法的种类重置价值成本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其他方法,二、重置价值成本法的介绍,(一)重置全价的估算(二)有形损耗的估算(三)功能性损耗的估算,(一)重置全价的估算,重置成本为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重置全价)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1)加和法2)功能价值法3)物价指数法,1)加和法重置全价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的百分率或人工成本总额分配率,重新购置机器设备一台,进价5万元,运杂费1000元,直接安装成本800元,其中原材料费300元,人工成本500元。根据统计分析求得安装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为每元人工成本0.80元,求该机器的重置全价。,直接成本

50、(50 0001000800)51 800 元间接成本5000.80 400 元重置全价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52 200 元,2)功能价值法资产功能与资产成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或指数关系。重置全新机器一台,价值5万元,年产量5 000件。已知被评估的资产年产量为4 000件,求其重置全价。,3)物价指数法又称价格趋势法,利用统计预测,求取价格变化趋势等指标,对被评估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得出估算资产现时的重置全价。,被评估设备1990年购进,账面原值为10万元,1999年进行评估,已知1999年与1990年该产品物价指数分别为180与130,求被评估设备的重置全价。,(二)有形损耗的估算,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