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03789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目录1.总贝Ij4II-/Cj41.2编制依据43jjy41.4适用范围5r)1自然情况52.2河流水系及水利工程62.3历史洪涝灾害损成因R2.4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重点11312a3.1青田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123.2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153.3 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17174.1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4.2 预警方式4.3 预警处置204.4 通信245.1转移安置255.2保障措施及组织纪律276.1县级2862镇村级297.p措施297.1责任落实29307.3预案编制演练3074宣传教育30.318.1预案管理与更新31R2预案解释

2、部门318.3预案实施时间31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做好山洪灾害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防洪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青田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青田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浙江省防汛防台应急工作指南、县(市、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清单、浙江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规则、青田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青田县防汛防台抗

3、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规定。1.3 编制原则(D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避、抢、救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和群测群防的原则。(3)坚持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坚持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灾的原则。(4)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为基础,提高“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能力,全面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御意识和互助自救能力。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的山洪灾害主要指山丘区溪沟

4、中发生的暴涨暴落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由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按青田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2 .基本情况2.2 自然情况Z1.1.自然地理情况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瓯江中下游,是丽水市的东大门,浙南腹地与温州港口的水陆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为东经1194712026,北纬27o56,28o29,之间。东临温州瓯海、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接景宁畲族自治县,西北与莲都交界,北靠缙云,南北长约58km,东西宽约62km,全县总面积2477.16kmZ青田县现辖4个街道、10个镇、18个乡,363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7

5、.23万。青田县地形复杂,切割强烈,以丘陵低地为主,地势由西北、西南向东倾斜,属仙霞岭、洞宫山脉延伸的括苍山脉。沿江两侧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河谷平原,以石帆、船寮、温溪、油竹等河谷平原较大。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八面湖1389.0m,金鸡山1320.7m山炮岭1318.6m,大风坳1316.Om东坑湖1304.0m等共217座,最低是温溪镇洼地海拔高程仅7n2.1.2水文气象青田县靠近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变化明显,以温和、湿润、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冬季多晴朗寒冷天气,春季南北气流交替加剧,低气压及锋面活动频繁,天气阴晴不定,常有连绵春雨,初夏由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温暖气流相遇交汇,锋

6、面往往在本省滞留,形成连绵不断的大面积“梅雨”天气,常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盛夏时,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热少雨,降雨以雷阵雨为主,若遭遇热带风暴或台风的侵袭,形成较大暴雨和洪水。据历年水文资料统计,全县历年平均降雨量1743.7mm年最大洪水出现在梅雨季节占65%,出现在台风季节占35%o据青田县气象站观测记录,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1.9C(2003年7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3C(1973年12月26日)。一月份为全年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7.8,七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8.7C。无霜期一般为279天,平均初霜期出现11月30日,终霜期在2月23日。日照平均值1841小

7、时,其中七月份最多达240小时,2月份最小仅有128小时。年相对湿度76%变化幅度在74%79%之间。2.3 河网水系及水利工程221河网水系青田县境内河流属于瓯江水系。瓯江是我省第二大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交界的洞宫山脉百山祖西麓,流经龙泉、大港头、丽水,大溪与小溪在我县的湖边汇合后称瓯江,流经鹤城、温溪,在花岩头出境入永嘉境内至温州入东海。瓯江流域总集水面积18100km2主流长384kmo在县境内河长22.1km,主要支流有石溪源、湖边源、水碓坑、石郭坑、四都港、贵春源、港头源、菇溪等8条。瓯江主流大溪在丽水市奉化村流入青田县境内至湖边村,大溪河流在我县境内河长52.1km,区间流域面积1

8、1722kQ河宽200到400m,县境以内主要支流有官庄源、北坑源、坑口源、锦水源、祯埠港、官坑源、高沙源、海口源、雄溪源、高市源、船寮港等16条。小溪是瓯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庆元县洞宫山荷地一带,流经景宁县,在青田县岭根入青田县境内,经北山、巨浦、仁宫至湖边村汇入瓯江。建成于2009年的滩坑水库是小溪流域也是青田县最大的水库。滩坑水库位于小溪支流中段,上至景宁鹤溪,下至青田滩坑水电站大坝,中间包括景宁外舍、金钟、渤海、大顺、陈村、青田北山、巨浦等乡镇。小溪河流青田县境内河长26.5km,区间流域面积247.13km2,主要支流有巨浦源、大奕坑、仁宫源等。祯埠港,王村以上左侧支流章村源,右侧支

9、流祯旺港。章村源发源于八面湖主峰西麓,北流至坑根复曲折东北流至上寮、章村、赵塘、王村,与祯旺港汇合,东流经李村至祯埠入大溪,河长34.7km,流域面积125kmZ右侧支流祯旺港发源于八面湖林场北部,北东流经谷铺、祯旺至王村与章村源汇合并入祯埠港,河长17.7km,流域面积90km2o祯埠港流域总面积215km2o船寮港(红光以上又名十二都源),发源于缙云县大洋山西麓,南流过黄放口、良川、高湖至红光和十一都源汇合,流经周村、舒庄至船寮入大溪。从季宅乡的林老至船寮,河长38.1km,流域面积281km2o主要小支流有季宅坑、内冯坑、万寮坑、桐川源。支流十一都源,发源于黄坤乡的石平川村,流经底项、平

10、山、万路、至平桥村与平溪相汇,过周庄、上叶、东源,在红光汇入船寮港,河长18km流域面积94km2o船寮港流域总面积375km2)四都落发源于阜山乡古洞山,主河流经八源、雅林村、吴岸、仁庄、山口、油竹等乡镇、行政村,于溪口右侧汇入瓯江,主流长47.5km,河道宽度20-20OmJ流域面积30Ikm2,主要支流有西天坑、五源坑、小令源、方山源、小口源等。222水利工程青田县范围内现有水库51座,包括大型水库1座(滩坑水库)、中型水库4座(金坑水库、丽湖水库、塘坑水库、大奕坑水库)、小(1)型水库11座、小(2)型水库35座,山塘194座;IV级堤防32处;水电站108座,包括大(2)型1座,中型

11、1座,小(1)型4座,小(2)型102座。2.4 历史洪涝灾害损失及成因231历史洪涝灾害情况根据青田水利志记载,青田县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梅汛期及台汛期,对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威胁,近几年来比较严重的几次洪涝灾害如下:(1) 2005年7月17日至22日受5号台风“海棠”影响,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据统计:全县有32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数达23万人,其中死亡2人,倒塌房屋380余间,共计损失1.954亿元。2005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由台风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全县有26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30万人,死亡4人,房屋倒塌

12、650间,经济损失3.65亿元。(2) 2006年8月10日至12日受第8号台风“桑美”影响,全县普降大到暴雨,由台风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据统计:全县有11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4.5万人,应急转移5416人,倒塌房屋12间,农作物受灾1.5万亩,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141万元。(3) 2008年7月底青田县受第8号台风“凤凰”外围影响,共转移各类人员5732人。全县从28日下午开始出现明显的降雨过程,其中东南方向较大,灾情较重。据统计:全县有28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8.65万人,全县直接经济损失8230万yG(4) 2012年强降雨多次袭击青田县,梅汛期也十分典型,加之台风“

13、苏拉”和“海葵”外围影响明显。受“5.15洪灾”影响,据统计:全县有3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0.25万人,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850万元。受“9.12强降雨”影响,其中9月12日至13日,全县平均日降雨量48.16mm,其中蔡坑、塘坑、土于头,建萍日降雨量超过100mm,而12日22时,蔡坑站小时雨量达93mm,引发山洪。据统计:全县有12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1.77万人,全县直接经济损失7639万元。(5) 2016年,受第14号台风“莫兰蒂”影响,9月14日16时至18日15时,全县平均降雨量225.4mm,最大为黄坤乡黄坤站4255m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38998人,转移

14、人口2521人,倒塌房屋60间,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84亿元。受17号台风“站鱼”影响,9月26日23时至10月1日15时,全县平均降雨量327.8mm,最大为汤坤乡小佐站8345m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115706人,转移人口14349人,倒塌房屋49间,直接经济损失8.03亿元。10月1日15时至9日17时全县平均降雨量149.6mm,方山乡龙现站401.Omn1.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3022人,转移人口530人,倒塌房屋2间,直接经济损失5590万元。232成灾原因(1)地形地势青田县周边群山连绵,山体抬升强烈,地势起伏大,山区性溪流源短流急,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

15、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会迅速形成山洪灾害。(2)气候因素青田县位于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雨丰沛。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大,其中3-9月共7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o7-9月受台风影响,山区地带易产生暴雨中心,中心地带附近暴雨强度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流速大、汇集快、破坏性强,是具备强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再加上近年来气候异常,集中的暴雨天气多,局地暴雨频发,导致洪水灾害爆发,并引起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发生。(3)人类活动山丘地区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在强降雨的诱发下,山体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山洪一

16、同发生,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电力和通讯线路倒杆,交通中断,农田毁坏。另外,由于部分群众水患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违章违法作业,向河道中倾倒废渣、垃圾等,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阻碍了河道的正常行洪。2.5 青田县山洪灾害防御重点241防御重点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将青田县辖区范围内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城集镇、村(社区)纳入山洪灾害防御范围。其中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城集镇根据“青田县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确定,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按照水利厅2019年12月印发的浙江省山洪灾害调查工作指南确定,所有城集镇、重要村落需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242山洪危险区

17、划分根据不同隐患类型和致灾因子,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分工作。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分为高风险区(小于20年一遇)和低风险区(2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水位与历史最高洪水位中的较大值)。危险区划分成果跟防御对象一样,实行动态调整,每年3月统一调整一次。243防御对象根据防御重点和山洪危险区划分成果确定不同等级危险区内防御对象,梳理防御对象清单,防御对象清单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具体到自然村)、防御对象(居民户、学校、工矿企业、旅游景点、农家乐等)、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人口数量)、转移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危险区等级等。防御对象跟防御重点及危险区划分成果一样,实行动态调整,每年3月统一调整一次。根

18、据“浙江安全码赋码规则,青田县水利局协助青田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指办”)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完成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赋码工作。3 .组织体系及职责3.2 青田县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县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应急管理局。全县建立县防指指挥协调、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尽其责,加强协同。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及主要工作事项详见表3表3-1山洪灾害防御县防指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分工表序号单位职责1县防指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协调防指成

19、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督促各部门、基层(政府、组织、单位)按职履责。2县应急管理局组织协调和指导山洪灾害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工作;会同相关业务部门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方案;负责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督促落实山洪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人;组织推进应急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指导做好山洪灾害防御期间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企业的安全和监督管理。3县水利局按照职责组织实施重要水利工程防汛防台调度;承担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牵头组织编制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牵头组织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域识别、山洪灾害预警指标设定、山洪重要村落测站关联;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演练;负责县级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化系统

20、运行维护工作;负责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技术审核,指导基层做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承担水利工程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工作。4县气象局负责提供降雨预报和监测信息,协同做好预警工作。5县委宣传部组织指导山洪防御、抢险、救灾宣传报道与新闻发布以及舆情应对。6县人武部组织所属民兵实施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办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部队参加抢险救灾事宜,落实地方政府与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之间的协调工作。7县发改局监督、指导山洪灾害防御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重点山洪沟治理、水毁工程修复投资计划的协调安排。8县经

21、商局监督、指导、协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通信保障;监督、指导工矿商贸企业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灾区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和供求形势的监控,组织山洪防御期间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应急供应。9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掌握农业洪涝信息,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救灾指导和技术服务,指导灾后农业生产救灾和生产恢复工作。10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组织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指导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群测群防等工作;负责、协调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防御处置工作。11县住建局负责城区所属防洪、排涝、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组织、指导城区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排涝工作。12县公安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参与

22、小流域山洪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对灾区积水道路、灾区道路实时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保障抢险救灾车辆优先通行;协助地方政府转移危险区群众。13县行政执法局组织指导抢修城市户外受损公共设施,保障正常运行。14县财政局保障和落实山洪灾害防御相关经费,设立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和抢险救援救助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和规范使甩15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加强山洪防御知识宣传,指导在校师生及时开展应急避险工作,督促指导受灾学校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教学秩序工作。16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水路的防御山洪应急管理;保障抢险救灾重要线路通畅;保障转移群众、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设备紧急运输。17县市场监管局负责灾区重要生活必需品市

23、场运行和供求形势的监控,组织山洪防御期间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应急供应。18县文广旅体局指导监督、旅游景区山洪防御安全管理;监督、指导旅游企业做好游客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转移和旅游景区关闭等应急工作。19县卫健局负责山洪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向县防指提供洪涝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与流行。20县电力公司负责小流域山洪灾害期间的供电保障,组织、协调电网企业抢修和维护电力设施;提供应急抢险救援所需电力保障。21县电信、联通、移动公司组织抢修和维护通信设施;保障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和现场通信畅通;根据要求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22县消防救援大队组织所属队伍实

24、施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和受困人员营救工作。23县武警中队组织所属武警部队参与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地方政府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维护灾区社会秩序。24青田传媒集团协助做好面向社会公众的山洪预警工作,组织做好山洪防御、抢险、救灾宣传报道与新闻发布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舆情应对。25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相关工作。3.3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乡级防指”)在县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本乡镇(街道)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级防指下设山洪

25、灾害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等应急工作小组。具体职责包括:(1)负责本辖区内山洪灾害防御与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2)负责组织编制修订本级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3)负责落实本级以及各村山洪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人;(4)按照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水库、山塘、堤防、电站、堰坝等设施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5)落实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转移避灾安置场所并加强避灾场所管理;(6)负责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做到监测预警全覆盖,及时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水雨情预警信息传递到各村防汛责任人;(7)负责组织落实群众转移和安置工作,按照预案和“不漏一处、不存死角”的要求,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和

26、安置工作;(8)负责组建应急抢险队伍,按规定储备防汛物资,并开展抢险救援和自我防范知识培训;(9)负责山洪灾情及有关信息的统计、核实和上报;(10)负责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防灾救灾演练,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11)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域,设立明显的标牌标识,如警示牌、特征水位标识、转移路线指示、避灾安置标识等。(12)组织村级监测预警员、水库山塘巡查员、河道堤防巡查员等责任人在强降雨期间通过加密巡查和观测人工监测设施,对水雨情异常、水利工程险情、地质异常、水库山塘溃坝等山洪灾害风险信息进行综合识别与研判,视情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防指报告。(1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

27、他职责。3.3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各行政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在上级防指的指挥下,负责本村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包括水雨情监测、巡查、值班值守、预警到户到人、人员转移安置、村级预案编制、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培训、演练、宣传等。4.监测及预警1 .1山洪灾害预警指标4 .1.1.预报预警指标(1) 24小时预报预警省水利厅结合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用于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按照5km5km精度,将浙江省划分成约4072个网格。根据县域范围内未来24小时预报降雨最大的网格降雨量结合前期降雨情况,按照从低到高分为蓝色预警(可能发生山洪灾害)、黄色预警(发生山洪灾

28、害可能性较大)、橙色预警(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红色预警(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取县域范围内未来24小时预报降雨最大的网格降雨量记为回与各预警等级的降雨指标对比,预警等级按照以下规则划分:蓝色预警(四级):当8OmmMP侬工VIOOmi,县域范围显示为蓝色,表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黄色预警(三级):当I1.oOmm=PmaXV120Tnm1.时,县域范围显示为黄色,表示山洪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橙色预警(二级):当12OmmPM140mm时,县域范围显示为橙色,表示山洪灾害发生可能性大。红色预警(一级):当IPmaX140m啪,县域范围显示为红色,表示山洪灾害发生可能性极大。(2) 1、3、

29、6小时预报预警根据县域范围内未来1、3、6小时预报降雨最大的网格降雨量,结合前期降雨情况和既定监测预警指标,按照从低到高分为蓝色预警(可能发生山洪灾害)、黄色预警(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橙色预警(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红色预警(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4.1.2监测预警指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指标为雨量预警指标,分为二个级别即准备转移预警指标和立即转移预警指标。监测预警指标可以根据本区域小流域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调整。我县成灾雨型大多出现在前期降雨充分的条件下,发生高强度集中降雨。一般情况下,可能成灾临界雨量值主要由一定历时的暴雨量决定,并且与前期降雨直接相关。在一定地形、地貌、

30、地质条件下,在前期降雨充分后,成灾暴雨在一定时间内有一个相对的最小值,其临界值的确定可综合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选取。4.2 预警方式421预报预警预报预警是根据监测雨量和气象部门提供的未来1、3、6和24小时降雨预报成果,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商研判后发布的预警,并依托省级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向触发预警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发布主供由省水利厅发布。发布范围:(1)24小时预报预警:发送至相关县水利部门。县水利局收到预报预警信息后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县防指,转发至自然资源、建设、交通、农业农村、文旅、应急管理、气象等相关成员单位,同步发送至有关乡镇(街道)。(2) 1、3、6小时预报预警发送至相

31、关县防指、县水利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发布方式:省级山洪灾害预警发布平台422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县水利局依托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关联自动雨量站监测实时短临(1、3、6小时)降雨数据与村落“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个预警指标进行对比,当超出预警阈值时,向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触发预警的村落所属乡镇(街道)、村社发布“准备转移”或“立即转移”预警。发布主体:由县水利局为主发布。发布范围:根据实测降雨,向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发送山洪灾害实测短临预警信息。发布方式:青田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423人工预警根据简易水位(

32、雨量)站人工观测信息以及巡查中发现的风险信息,或收到上级部门发送的预报、监测预警信息,通过人工方式向危险区人员到户到人预警。发布主体:由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发布。发布范围:危险区人员。发布方式:可通过手机短信、电话、微信、钉钉(浙政钉)、广播、对讲机、铜锣鼓号(口哨)、手摇报警器、上门通知等方式进行发布。4.3 预警处置431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1) 24小时预报预警县防指:对照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事件分级标准,决定是否启动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县水利局:水利局将预警信息转发至县防指、相关防指成员单位、下辖乡镇(街道);下发给乡镇(街道)的同时,提醒相关乡镇加强主要河段及堤防、水

33、库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水在建工程等重要部位巡查检查,并做好记录。其他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紧急转移避险工作。(2) 1、3、6小时预报预警县防指:对照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事件分级标准,决定是否启动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县水利局:视情提醒相关乡镇加强主要河段及堤防、水库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水在建工程等重要部位巡查检查,并做好记录;视情提醒基层地方政府做好人员转移准备。其他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紧急转移避险工作。(3)监测预警县防指:收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短信时,对照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事件分级标准,决定是否启动防汛

34、防台抗旱应急响应。县水利局:做好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保障山洪灾害预警短信正常发送。根据全县水雨情及山洪灾害预警触发情况,督促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加强主要河段及堤防、水库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水在建工程等重要部位巡查检查,开展电话抽查、询问相关情况,并做好记录;视情提醒基层地方政府做好人员转移准备。视情派出专家组,做好抢险技术支撑。其他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紧急转移避险工作。(4)人工预警县防指:根据上报的人工预警内容,对照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事件分级标准,决定是否启动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县水利局:根据上报的人工预警内容,提出处理建议

35、;提醒乡镇(街道)做好后续水情观测,进一步跟踪灾情发展。提醒基层地方政府做好人员转移准备。视情派出专家组,做好抢险技术支撑。其他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和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听从指挥部调派或视情派出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支援。(5)在出现与乡镇(街道)、村社通信中断后,县防指立即通知相关成员单位,并报告县主要领导,同时会同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相关乡镇(街道)、村社,指挥群众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县电信、联通、移动公司组织抢修和维护通信设施,保障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和现场通信畅通,尽快恢复通信。432乡镇(街道)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1)24小时及短临预报预警当乡镇(街道)、村社山

36、洪防御责任人收到预报预警时,信息通知至乡镇(街道)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汛防台工作组;加强主要河段及堤防、水库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水在建工程等重要部位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收到橙色及红色山洪预警时,视情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车辆、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密切关注降雨及河道水位情况,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发布人工预警,当水位超过危急水位时,根据降雨及水位上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转移危险区人员。(2)监测预警信息准备转移预警:将信息通知至乡镇(街道)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汛防台工作组;乡镇(街道)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组进入村组,做好人

37、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加密巡查主要河段及堤防、水库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水在建工程等重要部位,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处置,并上报县级防指及行业管理部门;立即转移预警:在准备转移预警处置基础上,将立即转移预警信息通知到村、组、户、人,视情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视情做好群众转移安置,视情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车辆、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3)人工预警及时将信息通知至乡镇(街道)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汛防台工作组,预警到户到人,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开展山洪灾害危险区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车辆、人员进入危险区

38、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4)与县信息中断后,处理程序:乡镇(街道)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自行启动预案,并设法从相邻乡镇(街道)、村社与县防指或成员单位等取得联系。(5)与村组信息中断后,处理程序:各责任人直接下到村组,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救灾。433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街道)预警信息后,处理程序如下:(D预报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至村主要干部;村防汛防台工作组组长及各成员上岗指挥;监测预警员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巡查和信息联系;其他各应急队人员进岗待命。(2)监测预警准备转移预警:村级山洪防御责任人密切关注降雨及河道水位情况,当水位达到警戒(准备转移)水位时,发布人工预警,根据降

39、雨及水位上涨情况视情转移危险区人员。立即转移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内各户各人,监测预警员加大巡查频次和信息联系,做好人员转移等各项准备工作。(3)人工预警当水位达到警戒(准备转移)水位时,发布人工预警,根据降雨及水位上涨情况视情转移危险区人员。当水位达到危急(立即转移)水位时,立即有序转移危险区域人员。(4)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内各户各人,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监测预警员加大巡查频次,抢险救援组投入抢险救灾,人员转移组视情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5)与县、乡镇(街道)信息中断后,处理程序:根据降雨情况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和各小组、户,各村(

40、社区)自行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监测预警员加大巡查频次,抢险救援组投入抢险救灾,人员转移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4.4通信根据山洪灾害预警通信的特性和防灾避灾对通信的要求,结合现有通信资源,县防指与各部门、各级防汛机构、乡镇(街道)及相关负责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以电话、传真、钉钉(浙政钉)、微信、掌上应急为主。暴雨期间,通过广播、电话、传真、钉钉(浙政钉)、微信、掌上应急等传输气象水文信息、山洪预警、指挥调度指令等。各乡镇(街道)应根据山洪预警信息传输需求确定通信方式,确保信息及时传输,防灾避灾指令迅速下达,警报及时发布。5.转移安置5.1 转移安置5.1.1 需要转移的人员本次山洪灾害

41、可能危及的区域内的所有人员。5.1.2 安全码的应用根据“浙江安全码”赋码规则,对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进行赋码,审核入库并动态更新。5.1.3 转移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5.1.4 转移地点、路线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复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的所有人员,应在接到山洪灾害预警信号时,在镇村两

42、级防御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根据拟定的转移路线,有组织、有纪律的迅速撤离危险区,到既定的安置地点就近安置,以确保自身安全。5.1.5 准备工作(1)乡镇(街道)和各村社防汛组织指挥机构应在汛前告知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的路线、转移指标、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以便于在发生山洪灾害时,危险区的群众能够根据拟定的转移指标、路线等迅速撤离出危险区,并得到妥善安置。(2)各乡镇(街道)汛前制作好标识牌(防汛形势图),标明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并分别设置到拟定的地点,以便于危险区的群众在撤离过程中迅速的进入安置地点,尽量减少在转移途中不必要的伤亡。5.1.6 安置方式当险情发生后,转移安置组应根

43、据受灾范围、受灾群众的多少、人员伤亡情况、安置地点等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转移后的安置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投亲靠友;二是避灾安置点集中安置。使受灾群众得到妥善的安置,以便于尽快地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校教学等的正常秩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5.1.7 应急措施当发生山洪灾害后交通、通讯中断时,乡镇(街道)、村(社区)应采取如下紧急措施:(D疏散转移:以各村社为单位,在村社防御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就近场地和路线,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迅速疏散和转移受灾群众,在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财产损失

44、。(2)加筑堤防、疏通洪道:迅速组织人力在现有防洪设施的基础上加筑临时性的堤防,最大可能的疏通洪道,尽量使洪水不进入居民居住区,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立即组织人员揄由交通和通讯设施,尽快恢复交通和通信。5.2 保障措施及组织纪律转移工作采取县防指、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521保障措施运输车辆:转移安置所需车辆,由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工作小组组织解决;如运力不足,由县交通运输局协调保障。饮食供应:由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工作小组负责安排供应。治安保卫:有关村社及单位要有主要领导带队值班,严格值班纪律,

45、做好治安保卫工作。集中安置地的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安置的群众和公安机关组织联防,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防止趁火打劫。转移安置:由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公安、消防、武警协助做好人员转移工作,营救受困群众。医疗防疫:由当地卫生院负责深入到安置地巡回检查,及时搞好疫病防治工作;县卫健局协助乡镇(街道)开展。电力、通讯保障:由电力、通讯部门负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供电、通讯设备、线路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运行。522组织纪律各成员单位在山洪发生后,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听从指挥,服从调度,全力做好本职范围内的一切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

46、级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和任务,为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有关村社、乡镇(街道)及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防洪抢险和撤离转移的命令,并做好避灾安置场所人员管理,在山洪危险解除前,严禁擅自返回,严防二次灾害发生。对救灾物资发放不到位、拒不执行命令和不按程序发放灾款灾物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6.抢险救灾6.县级县防指:组织协调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县水利局:视情派出专家组,做好抢险技术支撑。县交通运输局:保障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设备紧急运输,组织落实抢险救灾车辆、船舶和水上抢险救助工作,及时抢修救援道路。县公安局:组织封闭、隔离危险区域,疏导交通,维持现场及周边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负责维护危险区域社会公共秩序及人员管控,协助政府做好强制转移工作。县供电局:负责抢险救援所需的应急电力保障。中国移动青田分公司、中国电信青田分公司、中国联通青田分公司:负责做好山洪区域抢险救援通信保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青田县防汛防台抗旱预案规定职责,配合做好山洪灾害抢险救援工作。62镇村级(D村级视情组织第一时间开展自救。(2)乡镇(街道)同村(社区)划定危险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紧急撤离危险区域人员。(3)根据灾情调集本辖区专业救援力量和抢险物资,组织开展抢险救援,视情请求上级防指增援。(4)开展先期处置,控制灾情发展,紧急救援受困人员,安置受困人员,安抚受灾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