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3863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留白,让品德如此精彩-浅谈教材中留白的认识【摘要】所谓“留白”,是指经过精心创意嵌入教材中的空白版面和空白图形,是编者专为学生表白内心感受、体验,抒发情感、进行创意、放飞自我而营造的空间。浙教版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有大量的留白,它为学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足迹,不是可有可无,可以随手丢弃的旧物品,而是凝结着儿童思想和情感、体现儿童创造性的作品集。它又为教师的创作提供了空间,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提供了枢纽。正是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宽,让我们的品德愈加精彩。【关键词】 品德 教学文本 留白 鲁洁教授曾明确指出“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综观

2、目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变化,我们发现学生对品德书爱不释手,除了教材有来自生活的真实场景、吸引眼球的优美图片、贴近学生的平常语言外,特别能打动学生的是教材在图文并茂处还留有大量的空白,可供他们书写和绘画。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在欣喜地看到成功与进步的同时,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的教师还没有很地认识留白,利用留白。下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有关留白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一、点击留白,分析现状从形式上来看,留白部分可以画画、写写、说说、贴贴等;从内容上看,则主要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我,相互间实现视界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它们有的是安排计划,如我长大了中,“我的支配方案”。有的是记录

3、自己观点的“小讨论”,如班级小明星里的“采访交流会”。有的是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我长大了中,要求记录“我最拿手的五件事”。在几次借班上课中,笔者发现了对留白几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1、对答案式。有些班级学生的品德书,在留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粗看这些句子都是比较通顺的,但是只要仔细一瞧,就会发现,全班的内容几乎一致。一问学生才知,是教师说,学生抄的,这多象是语文的听写课啊!连书上的画也都是很认真地完成,有的是用铅笔画的,有的是用水笔画的,就象是美术作品。教材中有大量的需要学生书写和绘画的内容,但是学生的写字和绘画的速度比较慢,而品德课的课时有限,所以到了期末,根本不能完成整个教学任务。2、放任

4、自流式。有些学生的品德书是出奇的“干净”。可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光让学生说说,讨论一下,并没有把意见整理和讲解。还有些班级学生的书上错字连篇,内容和要求有些不符,可能是自己写的,但是教师没有经过认真指导,所以学生的答案都是比较零碎的、个体的。教材中的留白是不是必须写满?还是只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呢?留白在文中的位置比较突出,有的是在最上方,有的是在中间,显然教材留白在编著中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中,对于留白,我们可说可写可画可讨论,只要力求体现编著者设置本处教材留白的意图,不管采用任何方法来处理都是可以的。二、关注留白,别样的精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总是匿藏着诸

5、多空白,这已经成了这套书的一个亮点,而且这个亮点已经得到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好评。教材留白是新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蕴涵着多重意义,有利于对话,有利于开发,有利于实践,有利于探索,有利于使用地方性教材和实施校本课程留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使学生不再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主动地和课本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判断,自己去操作。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品德的含义,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提高自身的素养。关注留白,你会发现其中精彩无限。1、留白-学生独有的标签。教材中的留白是学生创造的空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留白就是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思想、意愿去填写,让每张留白

6、都带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标签。案例一:我愿和你交朋友(一年级上) 师: 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可以怎么介绍呢?生:告诉别人我的名字。 生:我叫周雅。师:还可以怎么介绍呢?生:说说我几岁了。 生:家住在哪里。生:还可以介绍自己喜欢什么东西。.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吗?如果你愿意,可以先举手,老师叫你的名字,你就可以站起来介绍了。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师:我们还可以制作自己的小名片,把你的名字、家庭住址、和自己的喜好等写在名片上,和同学们互相交换,这样能使你认识更多的朋友。(学生按照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名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材中的名片只是一个简单的边框,

7、留有大量的空白由学生自己填写。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还可以动动脑筋使名片更加生动,有个性。在教材中还有很多问题大多数由教材中的儿童提出来,语言和思想与课堂中的儿童是一致的。大量的留白,让教室里的儿童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进行表达,使教材成为一种可以使儿童进行创作的文本,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可以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画下来,再将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分享。这样,使得教材成了学生创造的独立空间,成了体现自己想法的作品,每个人的教材都会因留白而与众不同。留白成了学生独有的标签。2、留白-记录成长的足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螺旋上升,每一处

8、留白作为教材的特色之一,也同样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特点。每一处留白,连缀起来,由浅入深,就能展现出学生自身的成长足迹。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道德,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形成的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格。如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让学生简单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自己的喜好。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中介绍了自己。在二年级你真棒中,找找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取长补短。在三年级天生我才必有用中就要了解自己的优势,看看父母眼中的自己、老师眼中的自己、同学眼中的自己,从别人的眼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充满自信。这些留白的记录,使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自己成长的过程。3、留白-家校联系的纽带

9、。品德课上有很多指导学生的行为,如果只是课堂上苍白的表白,没有实际的行动,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要使这些教育变成实际的行动,需要家庭的配合。在品德教育中,以前学校和家庭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使家庭生活不能很好地成为有效的课程。而家庭生活又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中的品德教育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又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更好的家校联合呢?品德书中的留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纽带。案例二:家人关爱我成长(三年级上)师:我们从一个5、6斤的小娃娃,长成现在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了13年,一年365天,一共有多少日子。心里算一算。学生算。师:在这个三千多个日子里,是谁养育

10、了我们?生:是爸爸妈妈。师:是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来听听明明的日记吧。 听了他的日记,谁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生:我好象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在我的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心里很激动。师:其实,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家人对你的关心。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我的家人呢?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写在书上的留白处。师:请你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评评,是否真正做到了,做到了画个小红星。一星期后我们再来比比谁是“最贴心的好孩子”。留白使家庭和学校真正联系了起来。家长的配合使我们的品德更具有实效性,把课内的体验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本课不是简单得说说可以为家人做

11、什么,而在家长的监督下实际行动起来,使学生真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留白在教材上还有很多。如在学校里的一天中,要求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课程表,课程表上的字不会写可以画水果来代替。课程表的形式不但富有生趣,和父母之间的合作也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安排。在我长大了一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交流了长大了的种种表现,探讨了长大了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又一起讨论了如何花20元钱。教材的留白处是“我的支配方案”,课后我请家长给孩子20元,让他们真正去消费,去实践,请家长进行监督和指导。这样把教室里讨论的种种付之以行动,比空洞的讲解要实际多,又使学生真正地融入生活,学会生活。留白不单表现在课后

12、的行动上,还表现在课前的调查上。如上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中,可以请家长讲述抚养孩子的辛劳的感人事例,让学生有所了解。上课时老师图文并茂的配乐朗诵爸爸妈妈的爱,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记忆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父母爱,如一股暖流,再现在孩子眼前。此刻,学生一吐为快,满怀激情地讲述自己父母的辛劳。从孩子们真挚的童语中,流露着对父母浓浓的爱意。这种情感体验来自于家长在课前调查的参与。正是留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创意,给了学生和家长心连心的交流。留白是一种形式,透过它,我们可以触摸到教材传递的教育理念。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贴上只属于自己的个性标签,让学生和教材之间真正实现个性化的交流和碰撞。它为学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足迹,是学生独有的标签,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集。它又为我们提供了家校联系的新途径。“留白”的教学空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去探索。如何更大程度地利用好教材的留白,让它发挥本身作用,以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参考文献:1、小学德育2005和2006若干 .华南师范出版社2、杨九俊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