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031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 市 经 济 学,张永 主讲,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与特点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与规模第三节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与问题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基础设施的概念,指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提供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与基本条件。在中国,根据服务范围的宽窄,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基础设施,狭义基础设施包括向城市提供排给水、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环境清洁保护等服务的设施和产业部门,广义城市基础设施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与特点,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一)从系统论角度分类(二)从城市管理角度分类(三)按照投资及其经营权

2、的市场化分类,(一)从系统论角度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包含设施、产品和产业三种形态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它具有建设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社会共同受益等特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从系统论角度分类,(1)城市能源供应设施(2)城市供水排水设施(3)城市交通运输设施(4)城市邮电通讯设施(5)城市环保环卫设施(6)城市防卫防灾设施 这六个系统既互相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保证城市生产与生活的正常运行。,(二)从城市管理角度分类,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非垄断型城市基础设施,(三)按照投资及其经营权的市场化

3、分类,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二、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特点,(一)城市发展的先决性条件(二)系统的整体性(三)建设上的超前性(四)公共物品的地方性,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一)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机构 包括:综合管理机构专业管理机构协调机构临时机构四大类,1 综合管理机构 综合管理机构如城市建设委员会或规划建设委员会。综合管理机构可代表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统一的宏观管理。2 专业管理机构 它是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性质和功能特点而从事专门系统的管理的机构即专业管理机构。3 协调机构它是指城市政府为了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城市其他各项事业管理的关系,达到城市管理的综合效

4、益而设置的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委员会,如城市的交通管理委员会等。4 临时机构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涉及动态因素很多,特别是我国城市与城市管理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难免面临一些重要的新出现的或突击性的任务。这些任务依靠常设机构往往难以高效完成,因此,城市政府需要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以上各类政府主管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规划、规章、强制性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规范等,并监督其实施。2 实施市场管理。3 与有关部门协同监督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管理。4 对于具有直接经济收益的设施,着重培养市场机制的形成,促进建立一种以市场

5、投入为主导的建设、经营新机制。5 对没有直接经济收益或直接经济收益很少的设施,应采取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选择胜任、高效的企业来承担,并按合同办事。,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特点首先,应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方面同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其次,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应该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与规模,一、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一)概念:是指城市为实现其发展目标所确定的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部门的投资优先次序和投资比例上的战略筹划与安排。,(二)类型:“超前型”发展模式:其典型特点就是基础设施的发展超前

6、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到来之时,即它的发展超过直接生产活动在一个时期的需要。英国等西欧国家大多属于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国家。“同步型”发展模式:特点是基础设施发展大致上与直接生产部门的发展同步。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滞后型”发展模式:即基础设施的发展落后于直接生产部门的需要。东欧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属于这种模式,一是罗森斯坦罗丹主张的“大推进”式的“优先发展”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迅速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初期,集中精力,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赫希曼提出的“压力论”,认为经济发展自身要保持较强的能动力量,产业建设应实行不平

7、衡增长战略,集中资金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利用直接生产部门先行发展所增加的收入及其所形成的“瓶颈”压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从而诱致基础设施发展。,如何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直接生产部门发展的顺序,代表性理论有:,表6-1 基础设施的不同发展模式比较,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一、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这主要体现为两点:1、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生产2、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二、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增长 基础设施是为人服务的,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条件,因此人口增长必然会对基础设施提出相应增长的要求。三、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进步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集中体现了社会进

8、步的程度,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一、公共资本总支出与总产出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设施的总支出与总产出之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弹性系数。图表见P230,1 公共资本总支出与总产出关系的研究基础设施的总支出与总产出之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弹性系数,如表所示:,二、关于基础设施物质资本存量与总产出关系的研究 坎宁(Canning)和费依(Fay)在1993年使用基础设施存量的物质估计方法,解释了104各国家的经济增长。结论是,交通运输和电信基础设施对增长率均有较大影响。在随后的研究中,坎宁和费依扩张了来自同样数据资料的分析。结论是,基础设施不应被看作生产要素,而是经

9、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三、关于基础设施与部门产出的研究研究人员研究了印度一些地区的历史资料后发现,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农民更多进入市场,进而带动农业大发展;现代灌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四、关于基础设施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罗姆(Romer)和卢卡斯(Lucas)的研究表明,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是相关的。福克斯(Fox)和默里(Murray)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在吸引私人资本投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一、理论依据与现实需要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城市基础设施建

10、设作为一项产业逐步实现市场化的过程。,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和公共物品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均以纯福利的方式无偿提供才能保证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基础设施兼有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特性,处于纯公共产品和纯个人产品之间的过渡状态。具有很强的混合产品的性质,可理解为准公共物品。事实上,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营管理情况来看,除了城市防灾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等因产品和服务近乎纯公共物品而完全由政府负担免费提供外,其余大部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均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有偿使用制度,依据“受益者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意义,首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能够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先解

11、决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其次,城市建设产业化能够减轻城市政府的财政压力,分担国家和城市政府的投资风险。第三,城市建设产业化可以有效培育城市建设市场的竞争性,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第四,城市建设产业化可以促进城市市场建设,利用关联效应,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群的进步与升级。第五,城市建设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产业化适应了基础设施建设量和投资量不断扩大的需要。其次,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第三,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有限的财力也需要基础设施产业化。最后,科学技术进步为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另外,城市

12、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筹集渠道。,四、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步伐,首先,科学规划是城市管理的起点。其次,城市建设既是对城市规划的实施,也是城市功能完善的保障。最后,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匹配的是高效能的管理。总之,加强、完善城市管理职能对加快城市建设产业化步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五节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与问题,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阶段:(1)单纯依靠财政投资阶段(2)财政投资与行政收费并行的阶段(3)以财政投资为主,实物投资为辅的阶段。(4)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阶段。,(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情况得到了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1)电力和能源供应(2)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3)通讯事业(4)供水与排水(5)环境治理(6)城市绿化(7)城市卫生,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一)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二)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布局、质量不合理(三)系统发展不平衡(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比较混乱,产业化程度低(五)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六)建设资金不足,投资渠道有待拓宽,三、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一)人口城市化挑战(二)经济市场化挑战(三)城市现代化挑战(四)国际化及其挑战(五)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六)生态环境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