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高新区高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区域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高新区高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区域城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江市高新区高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汪晓岗工作室 2014.06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规划区产业发展2第三章规划定位与规划结构2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3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4第六章景观系统与城市设计引导5第七章空间管制与五线控制规划10第八章控制指标体系6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7第十章市政公用工程规划8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9第十三章附则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指导内江市高新区高桥园区(以下称规划区)依法建设,保证科学、合理、 经济地利用土地,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特制定本规划。本规 划由内江市人民政府审批,内江
2、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实施。第二条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西起城市中环快速路(现状321国道),东、北至城市远期2030年用地边界, 南至小青龙河。范围涵盖胜利镇、高桥镇、东兴区街道办事处以及新江街道办事处。其中包括 高桥镇辖7个村和1个社区,人口 11845人;东兴区街道办事处辖4村,人口 6298人;新江街 道办事处辖1村,人口 698人;胜利镇辖6个村,人口 7011。本规划区内总计现状人口为25852 人。总用地面积约24. 38平方公里。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4、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2011202
3、0);5、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9、其它法规规范及有关基础资料等。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内江”“宜居内江”为基本目标,促进高桥园区自 然和谐发展。2、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强度。3、塑造片区以低碳生态、教育文化、总部办公、电子商务、健康宜居为内涵的全新形象。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片区安全。第五条规划原则1、现实性原则根据片区开发
4、建设的实际情况,立足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现实要求,在尊重内江市城 市总体规划大的原则基础上,以建设区域性大城市为目标,考虑实际建设情况和土地批租、 出让和招商引资的具体特点及各土地使用群体具体的要求。2、超前性原则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高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突出明确的规划目标,高标准、高要求, 加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以教育文化、总部办公和电子商务和为吸引物,引导开发建设健康、 协调、持续发展,对于目前发展方向不确定的片区应留有足够的弹性。3、综合效益原则突出城市综合效益并重的理念,开发建设导入市场机制,增强城市活力。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增加土地利用集约性。同时,决不能因为短期、局部的经济利益
5、而影响整个地区的建设水 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 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并控制用地合理利用 与适度开发。4、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规划强调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对非盈利性公共设施、配套的市政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 实行严格的控制规定,而对其它类土地的使用可根据土地兼容要求,保留适当的灵活性。规划 成果体现土地有偿使用和管理运作要求,达到系统、规范、简明的目的,增强可操作性。第六条 本规划强制内容用黑体字下划线表达,规划强制性内容为:1、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2、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
6、;3、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4、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5、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第二章规划区产业发展第七条产业选择原则1、产业的创新性高桥园区利用与把握机遇,积极发展符合市场潮流与产业转移规律的新兴产业,走特色化、 创新型的道路,扩大扩散效益和示范效益,成为片区发展的新动力。2、产业的优势性充分利用片区大专院校、职业教育的科技优势、毗邻高铁站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 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为全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示范和先导作用。3、产业的互补性注意扬长避短、竞争进取,重视合作交流、取长补短。避免与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如白 马片区)进
7、行过渡竞争,要加强与其他地方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4、产业的生态性境内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新区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一部分。未来的发展必 须保护和延续这样的生态环境。第八条产业发展类型与方向区别于中心城区和其他地区,以片区优势区位和优势资源为依托的教育文化、电子商务、 总部办公及研发、文化创意、生态居住、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的新城产业发展模式:1、以科技教育、创意研发等为代表的科教与创意文化产业:借助高桥园区的建设,积极发展城市职业教育及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 源,促进教育、科研、孵化与企业的结合,向产业研发、生产的转换,形成产、学、研功能一 体化发展模式,发展城市教育、培
8、训、科研、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城市创新的动力源。2、以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商业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强化高桥园区特色商业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 态,发展和延伸主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功能。以商业流通、商务办公、会议会展等形成具有辐射 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功能。除建设全市的总部研发及电子商务中心之外,充分利用新城面临优势的区位和产业转移的 发展机遇,在区域内规划打造一个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形成集汽车贸易、汽车4S店 集群、汽车会展、汽车研发、汽车科教博览、汽车服务、汽车物流、维修培训学校、汽车零部 件采购中心、汽车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汽车商贸城。3、以宜居、
9、旅游休闲、运动为代表的健康生活产业:大力发展高尚生态住区、宜居住区、旅游地产。以“布局组团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 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七化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 建设、高品质发展内江市的生态化宜居新城。第三章规划定位与规划结构第九条规划定位1、总体定位:规划片区的总体发展定位为:集教育文化、电子商务、总部办公研发等创新 产业以及休闲宜居、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山水生态、科技新城”2、形象定位:“滨水活力、川南中关村第十条规划结构结合城市自然山形水势以及道路走向形成“一心、两带、四片”的功能结构:其中:(1) 一心:位于长江大道中段的市级产城单元中心,为
10、高桥园区总部办公、电子商务、 综合服务中心;(2) 两带:沿321国道东侧的山体绿化景观带以及沿小青龙河两侧的滨水休闲、观光活力 带。(3) 四片:指整个规划区形成的四个功能片区:内吴路北片区:长江大道以北区域。以科教园区、居住配套、物流为主。高铁南片区:高铁以南、国道321以东区域以科教园区、配套居住区为主的片区。科教及创意片区:小青龙河以东区域,以科教园区、文化创意片区、汽车贸易为主的 区域。生态公园片区:结合高铁防护绿带、小青龙河生态培育带设置滨河公园、运动公园形 成整个高桥园区生态公园片区。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第十一条规划理念1、链接贯通、轴线延伸变边界为核心,化隔离为吸引,延续汉安大道
11、向东发展的趋势,连结内江中心城区、高铁 片区与高兴东区。体现规划区在原有城区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将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延续、 聚集人气与活力,促进区域发展。2、活力嵌入、产城联动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通过寿溪河、益民溪等特色滨水空间和自然山体进行组织,控制城市 各特色片区的疏密有致的开发建设,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实现真正的相生相融,凸显一座健 康城市、活力城市的新形象。3、创新研发、科技新谷着力构建全市创新、研发产业服务功能汇集带;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产业聚集地、人气 的聚集区;文化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使之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中枢所在。4、因山就势、田园水韵合理利用山体,主干路网依山而建,城市山体
12、相融而建,体现丘区城市建设风貌。通过理 水筑湖、实现蓝绿交织,山环水抱,凸显地域山水特征,展现多样景观风貌。第十二条居住用地布局规划1、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681.89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31.37%。容纳居住人口约30 万人。2、规划区居住用地主要分为三个居住区和一个居住小区,分别为:(1)内吴路北居住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345.72公顷,商住混合用地15.98公顷;(2)长江大道居住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255.05公顷,商住混合用地56.28公顷;(3)铁路南居住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126.50公顷;(4)东南职教居小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41.47公顷,商住混合用地6.80公顷;其中:安
13、置用地布局:本次规划需要安置居住用地面积约为106.3万平方米。本次考虑设置安置用地共计18处地块。可容纳安置人口约2.6万人。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形成完整的多级配套设施。主要配套设施包括:街道办事处3处;派出 所3处(现状一处,新建2处);文化活动中心13处;农贸市场13处;幼儿园24处;其他 为小区居民就近提供生活所必需的配套服务设施,如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 居民健身设施、卫生站等,规划将此类设施中多数设施附建设置。表3规划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序号类别项目符号数量(处)占地面积3)建筑面积3)1教育中学8401574小学12幼儿园24701832
14、医疗卫生医院245226门诊所a5300/处3文化体育体育场133741文化活动中心E3132500/处居民健身设施13200/处4商业服务农贸市场132000/处5行政管理派出所3街道办事处36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Q203000/处7市政公用公共停车场0732837公交首末站6204016变电站5109536开闭所a25250/处公厕8150/处加油站415983加油加气站26903第十三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28.6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3.90%。主 要包括:1、行政办公用地:对城市内部的部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进行搬迁,以带动本区发
15、展,置于整个规划区长江大道两侧,形成区级管理服务中心。其余的位于本片区产城中心区 及各片区中心内可与商业服务业用地兼容布局。2、文化设施用地:靠近北部绿心及青龙河支流地区设置图书馆一处。布局文化活动中心13处;此外,沿青龙河西侧规划设置娱乐康体、文化旅游设施;利用铁路沿线生态廊道和绿色空间,布置体育公,以提高片区品质,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片区形象。3、教育科研用地: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置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共设置(含保留) 中学8所,小学12所;其中包括:规划保留现状中学1所、小学2所;新增中学7所,小学 10所。此外规划保留现有大学1所,并预留2所大学用地。4、体育用地: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结
16、合规划区北部绿心设置体育场一处;占地面积为3. 37公顷。居民健身设施按居住区规范设置相应活动场地,倡导规划区城市新区的健康生活。5、医疗卫生用地:本规划区规划有2座大型综合性市级医院。均位于内吴路北片区。总占 地共计4 52公顷。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475.4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21.87 %。第十四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商业用地: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沿长江大道布局,以大型城市综合体的业态进行开 发。沿小青龙两侧布局特色商业文化休闲街区。长江大道东段布置汽贸设施用地。其余各片区 中心布置片区及商业设施。2、商务设施用地:本次规划的商务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二处集中:一是
17、汉安大道与城市快 速路(现321国道)的交叉口处的商务设施用地,主要结合城市商业用地进行兼容布置;二是 位于小青龙河与汉安大道交汇处,规划区中心靠东部区域,形成整个高桥园区电子商务机总部 基地,为规划区搭建一个商务办公、交流洽谈和休闲服务的平台。以提升规划区形象和品质。3、娱乐康体用地:利用本规划区拥有的小青龙河城市生态廊道的优势,结合公园绿地布置 影剧院、会所等游乐设施,可与商业设施进行兼容。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主要包括加油加气站用地。规划新增加油加气合建站2处,独立加油站4处。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总面积260. 07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1. 96 %o第十五条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
18、、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369. 1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1. 98%O2、规划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为345. 43公顷;交通场站用地占地23. 68公顷,含公交停保场1处、首末站6处、大型地面社会停车场7处。第十六条绿地与广场用地1、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332. 4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5. 30%o其中公园绿地 327. 86公顷;生产防护绿地4. 63公顷,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成渝高铁两侧防护走廊内。2、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通过“理水筑湖、串绿为廊”,利用贯穿规划区的生态廊 道将新城划分为各具特色的组团,演化出新城的基本格局。本次规划设计的特色要素之一。3、结合自然
19、水系和自然地形,对流经本区的小青龙河进行生态化、景观化处理,设置四处 城市湖泊,结合水系形成多处城市公园和居住区公园。部分大型滨水绿带及城市公园内可适当 布局商务休闲会馆、酒店、休闲度假设施、特色商业街、体育公园,是规划区高水准的商务活 动平台。沿景观型道路设置带状街头绿地。强化高铁线路两侧防护绿地的景观化处理,形成点、 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第十七条 公用设施用地1、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8. 6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 40%o2、保留规划区内现状1座220kV变电站,占地面积为3.3hmz ,新增2座110kV变电站, 占地面积均为0.4hm2 ;设置1座邮政支局、2座电信分局、占
20、地面积均为0.3hm2 ;新建一级 普通消防站2座,占地面积均为0.4川2 ;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近期占地6公倾,远期占地8 公顷。第十八条非建设用地规划区内非建设用地主要指水域及保留的生态绿地,总用地面积为235. 53公顷。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九条规划结构规划区通过对现有山体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网的组织,结合用地布局规划,通过“理水 筑湖,串绿为廊”,形成“两心、两带、四湖、多点”的绿地空间格局。两心:规划区中部和北部结合现状保留山体的形成两个生态绿心;两带:指沿国道321东侧、小青龙河两侧形成的贯穿规划区南北的公共绿带;四湖:指沿小青龙河及其支流在河流交汇处、景观较优美处形成的四个人工
21、湖泊;多点:结合水体、山体形成的片区级及居住区级公园。第二十条公园绿地本次规划区内共设置的片区级、居住区级公园、小区绿地如下:1、片区级城市公园:小青龙河公园位于规划区内小青龙河南侧,与高桥园区商业商 务中心区毗邻。是整个规划区的城市片区级的公园绿地。2、居住区级公园(社区级公园):按照用地形态和居住区划分,共设置四处居住区级公园。 分别为:内吴路居住区级公园、长江大道北居住区级公园、高桥镇居住区级公园、铁路南居住 区级公园。3、小区级绿地:小规模点状分散布置在各居住小区内部,力求均衡分布,满足500m见绿 的要求,以提升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同时为满足居民日常休息、户外活动、儿童游戏创造良好 条
22、件。规划公园绿地总用地面积327. 86公顷。第二一条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根据各主要道路、铁路、市政管线走廊的控制要求设置线形防护绿地,起到对居 住用地的保护和隔离作用,尽量避免城市十道交通以及市政管线对居住造成十扰和影响。规划防护绿地总用地面积4 63公顷。主要包括220kv电力线两侧设置宽40m的防护绿带。 成渝客专两侧的防护绿地宽度不低于50米。第六章景观风貌系统规划第二十二条规划原则1、优化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构建美好城市形态。2、整合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关系、提升区域品质和活力。3、强化便捷高效和绿色慢行相融合的城市交通,创造具有归属感,尺度亲切宜人的公共活 动空间和居民引以为豪的自然生
23、态环境。第二十三条景观风貌规划1、总体风貌特色控制城市景观体系构建目的是创造城市差异性即特色,任何城市只有构建一个在一定区域的“唯 一性”形象体系,才能使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达到一个新水平。本次城市景观体系旨在构建 如下特质:(1) 建设山、水立体城市;(2) 打通主要景观通廊;(3) 建立特色游走系统;2、景观风貌体系规划规划区以小青龙河为主要景观带,结合城市主要十路、城市生态公园、重要门户等景观特 征区,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具有山丘特色的的城市景观格局。营造怡人的人居环境,展 现一个有序、丰富的现代化生态新城的景观。(1) 四大风貌分区分为四大类景观风貌区:现代化建筑和景观风格的商业商
24、务风貌区、科教研发风貌区;以 自然休闲风格为主的滨水休闲景观风貌区和田园居住风貌区。(2) 打造“三轴多点”景观轴线与节点三条景观主轴:规划城市中环快速道路(现国道321)、小青龙河沿线、长江大道作为规划 区景观的主骨架,其沿线串联起片区中心、综合居住功能区、产业园区、商务公园区等重要功 能区,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主轴。多处景观节点:按照功能型节点、门户型节点和开放空间节点三大类型,共设置17处景观 节点。主要包括在小青龙河、产城单元中心、园区服务中心以及各片区中心,以标志性建筑、 街头公园、绿化开敞广场等形式强化其空间形态。规划以用地功能分区、路网布局为基础,结合景观规划要求,重点打造沿主要城
25、市道路、 水体两侧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序列。各功能区形成各自特色和标识性,并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第七章控制指标体系第二十四条土地开发强度指标1、居住用地指标控制居住用地按下表查询使用:表2居住用地控制指标统一规定表序号分类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绿地率(%)备注1住宅用地(多层)1. 5-2. 0W30W24N30住宅用地(中高层)2. 5-3. 0W25W40N302居住区公园W0. 05W25W8N75小区公园W0. 05W2.5W8N75组团绿地N753中学W0.8W20W20N35小学W0.8W20W20N35幼儿园W1.0W30W12N35农贸市场0. 8-1. 6W40W18
26、N20街道办事处1. 0-2.4W40W24N30派出所1. 0-2.4W40W24N302、公共管理、公共设施设施、商业服务业用地指标控制用地指标的控制方法与居住用地一致,具体指标详见下表:表3公共设施用地控制指标统一规定表大类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m)绿地率(%)备注行政办公用地2. 0-3. 0W40W24N30商业金融业用地3. 0-5. 0W40W100N20局部重点地段可 超出限高1. 5-3. 0W4015-50N20文化娱乐用地2. 0-3. 0W40W24N30体育用地W2.440W24N30医疗卫生用地2. 0-2. 5W30W40N353、绿地以及城市设计有特殊
27、要求地段用地在规划图中给定控制指标;其他各类用地应根据 各自的专业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在本规划中不给控制指标;防护绿地的绿地率控制为100%,原 则上防护绿地内不得修建建构筑物,仅允许在满足安全要求下修建与市政公用设施养护有关的 构筑物;街头绿地的绿地率控制为不低于75%,原则上不得修建建筑,内部可适当设置景观小 品;公园按规划图纸相关指标控制。第二十五条建筑退线控制1、建筑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如下表:表4建筑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建筑类型建筑朝向建筑隔度的倍数最小后退距离(m)居住建 筑涉及 注解1的 文教卫生 建筑多低层长边0.56多、低层山墙无倍数控制4胃层主要朝向a W300.
28、 31330 VaW600. 24胃层次要朝向0. 29非居住建A-/v 巩多层长边0.56多层山墙无倍数控制4胃层主要朝向a W300. 21330 VaW600. 16胃层次要朝向0. 1259底层辅助 用房长边、山墙0.52注:(1)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专用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医院和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疗养室和大中小学教学楼南向教室;(2)a为高层建筑主要朝向与用地红线间的夹角;(3)建筑高度超过80m的建筑工程,按80m高度计算建筑退距。2、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如下表:表5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道路宽度建筑类型-一一一主干路N40m次干路2530m支路1620m多、
29、低层建筑4m3m2m高层建筑(含裙房)10m8m8m注:(1)专业市场建筑指用地性质为市场用地(C26)的建筑工程;(2)大型公建特指用地性质为(C3*)上修建的建筑面积大于2hm2的各类建设工程,如:影剧院、展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3)建筑后退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必须符合后退用地红线的相应规定。(4)当用地红线边缘与城市绿线重合时,该用地内的建筑后退用地红线最小距离在满足日照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可为3 5m。第二十六条机动车禁止开口地段机动车开口控制总体原则是20m及以下支路为距红线切角处20m以上,25m及以上次干道 为距红线切角处40m, 40m及以上城市主干路道路为距红线切角处应不小60
30、m。表6各级道路交叉口处禁止开口线长度控制表 道路禁开口、等级交通性主干路N40m主干路N40in次干路2530m支路1620m非城市道路16m机动车 停车场 出入口交通性主干路N40m10060 N40N20IQON100主干路N 40mN100N60洪磐401002060XN60次干路2530m10060N40N20N40支路1620m N40N20N20N20非城市道路16mN20W注:禁开口线长度指自道路交叉口切角处向本侧道路延长线长度,所有道路交叉口切角处均禁止开口。第二十七条配建停车位控制规划区内建设用地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标准如下:表7建设用地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最小
31、控制指标类另U机动车(车位/ 100皿建筑面积)非机动车(辆/100H12建筑面积)住宅0. 71.0经济适用房、农迁房、拆迁安置房0. 351.5宾馆、酒店0. 5办公楼0. 50.4商业场所0. 53体育馆2. 520影剧院315展览馆0. 51.0医院0. 51. 5注:(1 )建设用地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20%;(2 )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3 )本指标为规划控制下限值。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二十八条对外交通规划规划区主要依靠总规确定的一条快速路(G321)及两条结构性主十道(改建内高路、长江 大道),实现规划区对外联系。改线的G321线位于规划区西侧边缘,南北向
32、,规划道路红线宽 度60米;改建的内高路联系高铁至绕城田家互通,道路红线宽度32米;长江大道联系高铁至 绕城高桥互通,道路红线宽度80米。第二十九条干道网布置规划区内道路以“四横三纵为骨架,形成方格式路网。规划在长江大道与G321交叉口预 留互通立交桥一处。G321与改造后的内高路交叉口设置内高路的跨线桥。第三十条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组织(1) 快速路:60米(G321) = 2米中央分隔带+2X12米车行道+ 2X1.5米机非分离带+ 2X8. 5米辅道、非机动车道+ 2X7米人行道(2) 主十路:80米(长江大道)12米中央分隔带+2X 15. 5米车行道+ 2X2. 5米机非分曷 带+
33、2X7. 5米辅道、非机动车道+ 2X8.5米人行道50米二22米车行道+2X1.5米机非分离带+ 2X7. 5米辅道、非机动车道+ 2X5米人行 道32米二22米车行道+ 2X5米人行道(3) 次十路:32米二22米车行道+ 2X5米人行道24米二14米车行道+ 2X5米人行道20米二14米车行道+ 2X3米人行道(4) 支路:20米二14米车行道+ 2X3米人行道16米二10米车行道+ 2X3米人行道第三十一条道路技术指标1、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快速路及主十路300米;次十路及支路50米;2、道路交叉口最小切角值:10米3、道路最大纵坡:7. 00%道路最大纵坡:0. 30%4、道路长度及
34、密度:105. 74公里,6. 43公里/平方公里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261.40公顷,占建设总用地15.89%。第三十二条停车场规划区所有建筑物配建泊位强度参照内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建。除配建停车 泊位外,社会公共停车场以服务半径300米为要求,布设在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总建 设面积约13公顷,其中独立占地的6处,总占地面积0.79公顷。第三十三条公交站场落实内江总规在本规划区设置的公交停保场一处,集公交停车、保养和首末站于一体,位 于北部G321东侧,占地面积约12公顷。另外,规划公交首末站3处,分别位于规划区东北部、 职教区及高铁南部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5公顷。第三
35、十四条加油(气)站规划区共规划加油站5处,加气站两处。两处加气站均与加油站合建,分别位于中部G321 东侧及中部小青龙河东侧;3处独立的加油站分别位于规划区东北部、职教区及高铁南部区域。 加油(气)站总占地规模约1.8公顷。第九章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第三十五条给水工程总用水量7. 3万m3/d,由城市二、三水厂统一供水。为保证消防用水,城市道路下给水管 不小于DN200,小区道路下给水管不小于DN150并构成环网。第三十六条排水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推行雨水综合利用,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污染;污水量4.0 万皿/ 污水进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污水考虑建中水回用水厂,回用水主要考
36、虑用作补充河道用水、绿化、及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第三十期条通信工程固定电话需求约10. 9万对线,规划区对现状电信端局扩容,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并新 建电信端局1座,交换机容量为5万门,占地为0.3公倾;移动用户数11. 9万部,各移动通信 运营商统筹建设移动基站,半径按500米布置;设邮政支局1处,用地0. 3公顷,邮政所在设 置半径500米;有线电视5.6万户;促进“三网融合”,建成高速、宽带、安全的多媒体数据网 络,并积极推行“户线”工程。第三十八条电力工程电源来自内江市国家电网。规划区总用电负荷约为16. 9万kW,保留本区现状1座220kV 变电站并新规划2座110kV变电
37、站,作为本规划区的供电电源,110kV变电站用地均为0. 4公 顷;设置10kV开闭所15个;高压走廊宽度:220kV线路每侧留20米走廊,110kV线路每侧留 15米走廊。10kV配电线路采用地埋电缆。第三十九条燃气工程近期内江市天然气气源为隆昌太平配气站的气源和资威长输管线末端的资中站的气源; 中、远期的气源可增加自贡方向的大山铺配气站的气源,本规划区总用气量约为11. 2万Nm3/d,规划区内气源由规划区东北天燃气调压站及规划区西侧的配气站供给。沿312国道的防护绿带 规划布置城市的高压配气主十管。本区形成山159-(b 219中压燃气十管环。第四十条管线综合道路东北侧由建筑物向道路中心
38、线依次为地埋电信、燃气、污水,道路西南侧由建筑物向 道路中心线依次为电力、给水、雨水。各种管线的水平净距要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 范的要求。各种管线交叉时,由上到下依次为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 管、污水管,交叉时垂直净距必须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第四十一条防洪规划沱江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本区内小青龙河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第四十二条消防规划规划区设2个一级普通消防站,用地均为0.4公顷。重点进行消防安全布局规划、消防 站布局规划、消防车通道规划、消防给水规划、消防通信规划。第四十三条抗震规划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
39、2007),规划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不低于 乙类模式,规划工作区不低于二类规划工作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 定该区抗1K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展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按地震烈度VI度设防,国家重要建设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 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第四十四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建设前应该进行详细地质勘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 诱发,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第四十五条人防规划内江为国家III类人防重点城市,本区共需人防隐蔽工程6.
40、0万平方米。规划疏散人员为12. 0 万人,疏散方向为就近分片区向附近郊区疏散。第四十六条避震疏散场所与疏散通道规划紧急疏散场所选择公园、广场、专业绿地等,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I平方米用地不小于0. 1 公顷,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固定疏散场所选择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大型人防工程、停 车场、空地、绿化隔离带等,人均不小于2平方米。疏散通道规划一般利用城市市政道路。紧 急疏散场所内外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4mo固定疏散场所内外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7m, 与城市出入口、政府指挥救灾中心相连的救灾主十道不低于15m。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第四十七条环境保护规划建成区内用地必须全部绿化和
41、硬化,减少水土流失;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噪声控制符合国标声环境质童标准(GB30962008)的 规定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水域标准。第四十八条环卫设施规划本规划区日产生粪便约180吨,日共垃圾产生量为180吨,垃圾进入规划区外的垃圾压缩 转运转站,医废由内江市医废中心处置,危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运 输、处理和处置。本区设公共厕所45座,居民袋装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果皮箱 在商业大街每25-50米设置一个,交通十道每50-80米设置1个,一般道路每80-100米设第十二章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引导第四十九
42、条 重点区域范围界定本次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规划范围西至城市快速路(现321国道)、北至高桥镇老镇区、东至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南至成渝客运专线。主要用地集中于长江大道两侧以及小青龙河两侧;城 市设计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如图22)在内江市内江市高新区高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该重点区域定位为高新区核心商 业商务区以及滨水休闲景观区。第五十条重点区域特质分析本次城市设计重点区域现状拥有较好的自然河谷、生态山水、大地景观等资源组合。但现 状建设并未能充分体现这一特质。作为本次规划区的重点建设区域,应将已有的自然山水环境 特有的气质特色进行充分地展示和发扬,实现整个规划区确定的“山水生态科技新城”
43、的发展 定位与目标。第五十一条 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规划理念、措施及目标1、规划理念:“河流带回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未来照进城市”(1) 河流带回城市科学生态地保护和优化河流水质;滨水公共资源最大化;环境塑造提升区域价值,将小青 龙河优美的滨水环境带回给城市。让市民充分享受都市田园与健康生活。沿小青龙河,我们将 承载高桥园区的发展历史和现代科技、职教文化,将小青龙河作为高桥园区文化的窗口展示在 市民面前。(2) 文化彰显城市沿长江大道主轴线节点布局城市商业商务、总部办公、教育等主要建筑,体现城市文化功 能的空间环境,形成城市特色的展示界面。(3) 未来照进城市河流、城市、山脉共生共融,将使未来的高
44、桥园区呈现“城、山、水” 一体化和谐发展, 建设成为生态山水科技新城,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设计措施(1) 业态控制强化城市主轴线,落实并突出城市商业商务、总部办公、教育产业功能,结合自然地形, 打造宜居宜冏的城市空间。利用小青龙河两侧公共绿地适当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滨水活力带,盘活滨水带提 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沿小青龙河的商业休闲建筑体谅不宜过大。建筑布局采用沿中央公园向 两侧逐渐升高的退台式布局,形成良好的内向型空间格局。(2) 文态控制强化片区文态建设,突出科技文化、创新研发、教育产业空间特征。同时,对本规划区内现状城镇一一高桥旧镇的更新并不是简单的传统重建,恢复历史,也 不是片面的大拆大建,焕然一新。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中不同时代的物质与非物质痕迹总是相 互并存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而展品就是其自身发展的印记。规划中对高桥旧镇 的空间格局予以保留并适度增加街巷空间,形成旧镇的十字形街巷空间。要使人们在这里能够 体会到“历史和乡愁”(3) 生态控制保留山、水、绿廊等重要城市生态空间塑造特色的城市形态。贯穿本规划区的小青龙河等生态廊道携带着田园的气质,将城市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