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478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实务》第3章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知识目标】了解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概念。熟悉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重点掌握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和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重点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生利润差额的原因及利润的转换方法。【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掌握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能够熟练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的转换方法。,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一、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将固定生产

2、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特点: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2.强调不同的制造费用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二、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3.强

3、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特点:,总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不同(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应用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需要分解,则按销售量分解。,应用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制造产品发生的成本都应归属于制造成本,发生在产品销售或日常

4、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费用则归属于非制造成本。,(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非生产成本和变动性非生产成本组成,具体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和变动性管理费用,或者说,期间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由全部制造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非制造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则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两种方法的成本构成如下页图所示:,总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

5、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构成,总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构成,(三)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存货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而完全成本法下,存货成本中除了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还包括了其中的固定部分,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四)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6、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全部是由变动制造成本构成的,如果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亦即各期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产品成本不变,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相等,所以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本期销售量,在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期初存货量等于零,或期初存货不为零,但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时,也可用上式计算销货成本。,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是指在税前利润计算过程中,首先用销售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贡献毛益,然后再用贡献毛益补偿固定成本以确定当期税前利润的

7、过程。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则是指在利润计算过程中,首先用销售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销货成本,从而确定销售毛利,然后再用销售毛利补偿其期间成本以确定当期税前利润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不同,税前利润计算方法不同,损益表编制格式不同,计算出的税前利润有可能不同,(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1、税前利润计算方法不同。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公式为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前利润其中:变动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销货中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公式为销售收入

8、本期销货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期间费用=税前利润其中: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 本期末存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2、利润表编制格式不同。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利润计算公式不同,决定了利润表的编制格式也有所不同。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其成本项目按成本性态排列;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其成本项目按成本经济用途排列。,3、计算出的税前利润有可能不同。由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有可能不同。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异同取决于完全成本法存货中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和期末存货

9、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则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相等;否则,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就不相等。,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销售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从理论上讲,在产品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理应与销售量的多少相一致。变动成本法正是如实地反映了利润和销售量之间的正常关系,使利润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销售,认真研究市场动态,实现以销定产,防止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产品大量积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

10、成本控制。首先,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使产品成本不受固定成本和产量的影响,这就便于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其次,变动成本法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揭示了成本总额和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分清成本升降的原因提供了条件。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单位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一般不受产销量变动的影响,其数额的变动往往是成本控制工作的原因引起的,这样就把产销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同成本控制工作好坏导致的成本升降,清晰地区分开来,有利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再次,变动成本法分别提供了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

11、动销售与管理费用和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的资料,便于确定成本责任的归属。以销售与管理费用为例,变动的销售与管理费用应由负责销售工作的部门负责;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应由管理部门负责。最后,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一般固定成本的发生和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成本控制应以总额控制为目标,一般采用固定预算控制;而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其成本控制的方向应该是单位成本的消耗,一般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弹性预算来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贡献边际等资料,有助于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

12、关系,能反映出生产、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可以为正确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也可以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部作为期间成本从贡献毛益中扣除,从而省去了各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这样做不仅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而且避免了各种固定性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变动成本法下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变动成本法是将成本按性态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前提的,而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其分析结果往往与生产经营中

13、的实际情况不相一致,从而使人们产生误解。,(2)所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按传统成本观念的理解,产品成本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这种观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而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这一传统观念的要求。,(3)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固定成本会逐年上升,由于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就会不断下降。而长期决策涉及的时间长,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

14、制。因此,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4)采用变动成本法不合乎税法的有关要求。由于目前国内外的财务会计都采用完全成本法,因此,产品存货的计价都包括了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如果从某一年开始改用变动成本法,势必要在年初存货成本计价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年末存货成本的计价,使该年计入利润表的销售成本增加,从而降低该年的利润,影响到国家的税收及投资者及时获得收益。,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1关于变动成本法应用的不同设想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有其各自优点和不足,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双方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对方来弥补。到目前为止,关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有3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采用“双轨制”,即在

15、完全成本法的核算资料之外,另外设置一套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系统,提供两套平行的成本核算资料,以分别满足不同的需要。第二种观点是采用“单轨制”,即以变动成本法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第三种观点是采用“结合制”,即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期末对需要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以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第一种观点的做法,技术上比较简单,但工作量较大,并且重复设账,会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极大浪费。第二种观点以变动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显然不符合现行会计制度的统一要求。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编制定期的

16、会计报表、存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应采用完全成本法。第三种观点以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为基础,既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又兼顾现行会计制度的统一要求。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毛益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需要,所以第三种观点最为合理。,三种观点评价,2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程序(1)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首先,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对发生的全部制造成本项目,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为用不同的账户分别

17、核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奠定基础;其次,对生产成本和产成品均按变动成本核算,同时取消“制造费用”账户,另设“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个账户,以分别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其他账户按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设置。,(2)期末调整。期末,将“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本期发生额按本期在产品、已销产品和期末库存产品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和结转,使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产成品都按完全成本法反映,以满足期末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又称为ABC法,是指制造中心所有合理、有效的费用支出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

18、否与产出直接有关。,(一)资源,如果把整个制造中心(即作业系统)看成是一个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投入产出系统,则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资源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资源耗费区分为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二)作业,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三)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四)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它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一)建立作业中心,(二)

19、计算各项作业成本,(三)分配作业成本,(四)计算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如下:,本章小结,变动成本法只包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强调不同的制造费用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完全成本法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表现在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以及各期损益

20、不同3个方面。,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各期损益计算的影响,依照产量与销量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情况: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完全相等;当产量大于销量时,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当产量小于销量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变动成本法下利润=利润差额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 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关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有双轨制、单轨制和结合制3种观点。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作业成本法更强调费用的有效性,其成本计算程序包括建立作业中心、计算各项作业成本、分配作业成本和计算各产品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