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63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望小儿食指络脉.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食指络脉虎口至食指内侧(掌侧)桡侧的浅 表静脉,也称指纹。望小儿食指络脉就是观察此处络脉的形色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小儿食指络脉与成人寸口脉同属手太阴肺经,故望食指络脉诊病原理与诊成人寸口脉原理基本相同。,望食指络脉代替小儿脉诊,其原因:小儿寸口脉部短小,诊脉时不易配合,常易哭闹,切脉的效果较差。而小儿皮肤薄嫩,食指络脉易于暴露。,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风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气关食指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命关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抱小儿向光医生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小儿食指,找到

2、桡侧表浅静脉后再用右手拇指指腹部,从小儿食指指尖向指根部以轻柔的力量推擦几次,然后观察络脉的形色变化。,三、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正常的小儿食指络脉浅红微黄不明显,隐现于风关之内,斜形、单支,粗细适中。临床望小儿食指络脉时,应注意其浮沉、色泽、长短、形状等方面的变化,其辨别要领及意义可概括为四句话: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一)浮 沉,络脉的浮沉变化,反映着病位的深浅。络脉浮显易见者,为病位较浅 见于外感表证外邪袭表,正气抗邪,鼓舞气血趋向于表,故指纹浮显。络脉沉隐模糊者,为病邪入里 见于外感病的里证阶段或内伤病证 邪气内伏,阻滞气血,难以外达,故络脉沉隐。,(二)

3、色 泽,络脉色泽的变化,主要反映病邪的性质。络脉鲜红多属外感表证、寒证;络脉紫红多属里热证;络脉青色主疼痛、惊风;络脉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络脉色淡脾虚、气血不足等虚证。络色深浓而暗滞者多属实证,是邪气亢盛;络色浅淡而枯槁不泽者多属虚证,是正气虚衰。,(三)长 短,络脉的长短反映着病情的轻重,病情越重,络脉越长。络脉仅显于风关邪气初入,病情轻浅;络脉达于气关病情发展,病位较深;络脉达于命关邪深病重;若络脉透过三关直达指端者,称为透关射甲,病多凶险,预后不佳。,(四)形 状,络脉增粗或弯曲,分支多或显见者,多属实证、热证,因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络脉变细或较直,分支少或不显者,多属虚证、寒

4、证,因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现 代 研 究,小儿食指络脉望诊研究:小儿食指络脉的延长,与静脉压升高、末梢血管扩张以及营养不良有关。络脉达于风关时静脉压为1-15厘米,达于气关时为7-20厘米,达于命关时为1635厘米,提示静脉压与络脉长短成正比例关系。,静脉压的升高,临床表现为血液淤滞,心功能不佳,血液流速减慢,末梢循环衰退,血液在静脉内淤滞,使远侧端不能看到的小静脉扩张而显现出来,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向前延伸,病情严重的络脉达于命关的比例较高。(据资料统计,正常小儿也有3.8%的发生率。),络脉颜色的变化,与血液的质和量以及缺氧的程度有关。贫血和营养不良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减少,代

5、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血红蛋白及还原血红蛋白均减少,此时络脉多淡红;高热时耗氧量增加,同时静脉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增加,故血色变深,此时络脉可呈紫色;同样道理,脱水、休克状态下络脉也多呈深色。,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血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血液颜色明显呈暗红状态,络脉多呈青紫或黑色。一般黑色的络脉多提示血液有淤滞,末梢循环障碍,故主病多危重。,络脉的形状改变,虽没有发现某种络脉形态十分集中与哪一种疾病有关,但往往与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及营养不良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循环和呼吸的障碍,多造成小静脉内血液淤滞,静脉内压增高,血流迟缓,而致络脉形状发生诸般改变。,望小儿指纹总的原则,浮沉分表里纹色辨病性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纹色辨病性,指纹鲜红,外感表证指纹紫红,属里热证指纹青色,疼痛惊风指纹紫黑,重症病危指纹淡白,脾虚疳积,三关测轻重,指纹显于风关外感初起;指纹达于气关邪深病重;指纹达于命关病情严重;指纹透关射甲病属凶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