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4652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主题班会).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一四班主题班会,诚实守信 受人尊敬,到底什么叫诚信呢?,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

2、阳请刘邦的好朋友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他,但是曹邱生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而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一诺千金是形容人说话算数,有信誉。,中国百盛集团采取的措施:1、停止售卖含苏丹红成分的

3、产品,主动销毁剩余调料2、发表声明向公众道歉3、严查供货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向消费者公布食品检验结果,肯德基全国1200家店在苏丹红事件中4天至少损失2600万元,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

4、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边看边想,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害人害已。,诚信的含义,“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那么诚信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从传统走向现代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

5、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

6、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

7、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

8、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

9、“信”的意思十分接近。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什么是诚信行为?什么又是不诚信行为?,感受诚信

10、,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8、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本富兰克林,某地的一家著名的生产烧鹅的厂家,联系到一个出口业务,要求在一个月内交货。由于时间很紧,于是全厂职工努力的工作,力争完成任务。在离交货日期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有一台机器坏了,要完成任务,必须要求加班加点。,诚信小故事欣赏:,工人们听了老板的话,都决定加班,可是包装工人小华因为加班使得他不能给朋友过

11、生日,心生恶念,一冲动把一只烧鹅的腿撕下来了吃,然后若无其事的包装好。在全部整装待发时,因为良心过不去,报告了厂长。此时货物已经全部装上开往港口的火车。,该厂把所有货物全部装回,全厂职工一个昼夜时间找到了该烧鹅,但是因此推迟了交货时间,赔偿了违约金。这趟生意不但没赚还赔了。但是这件事情让外方知道后,颇为感动,和该厂签定了为期3年的供货合同。为此该厂的品牌也更加响亮。,讨论:1.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是否矛盾?2.诚信是否意味着可以去说他人的隐私?,诚信之约我们祝愿 诚信的种子 播撒荒芜的心田我们期盼 诚信的利剑 斩断欺瞒的锁链我们牢记 古往今来 那些诚信的教导我们神往 茫茫人间 那些诚信的榜样我们呼唤 彼此诚实 一清如水我们呼唤 与人和睦 言行相称我们承诺 对家庭尽心 对社会负责我们承诺 对朋友忠诚 对世人关爱,诚信宣誓,寄语:,同学们积极参与,对诚信有较为深入地理解,我相信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面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同学们,相信你们内心的感觉,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用你们纯真而善良的心去选择,你们就会明白真正的诚信是什么.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诚实守信永驻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