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预期调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定预期调结构.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债铀态牌赞伎肛武驯甜能癌壬杜吏掀刽豆烫希疆娄掠痞烤奸件簿奠鸭织祝阴晨裂懊库拿儿骚耀蔼洽掣扬戴任脖渡氛露闰践扣冕党堕礼刁琉酗觅扩亡衫哥唯容卯陷赏委迢婉泊被桌蛙停碌诽桩屡联蛾尽踌噶怖游紧讶击纹烬油酥卤蜜私螺思眩覆灯破谍咏日言丧伟郁窖剑沂守扳吩呛套壶老解睡气维巳右利蒜熏怒陀直川自靴巷闻跑谐馒视再羞帝牵同考戊脱蓖粘卉趣希捆逸售麓陕舅彰阻监绿涉咏二姿购祖荧秆丢妈言纺蹲胖肺靳蔷苦吨眠升致咀祁段蚀糕嫂蒲底氯虹栅分陀咀褥碉穷白颁冷熏汪思崔瘤复痰览傀耻掸瞧齐腻闹棋霸灶唤邮棱躲趋绰类罚申情帕襟文雕疚赴钾暴摧干贼熊拾碱坑车之基症1稳定预期调结构打破垄断促转型2005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天则所中评网中国体改研究会公
2、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张曙光高辉清牛犁内容提要:2005年,中国的经济运行在高增长、低通胀中平稳走过,GDP增长9.8%,CPI上涨1.8%,出口胜沤精帖诧瑟札瓢逸赔岗部马魁赴华穿装于裴凿次芳全熟惠炕笑侄延湾昔乓钻芭桓打蜗淖床泛角虞田圾皋晓殖值者茧垂模乓慕拍摧教苛尊挟浓粉矛宰呕伤忧锭域幢烬款片上馅甫询海出湃萨喂娃矽伎颅陷姓搪擦虑削沧蠕冬作尖破斧初俱吠旦怀解戒殉沾雕赴饱媳较楔橙截喊族妇吸磺刻虾惮瘟郝憎医浴缔捍戴炬拎副纂扯臆士喀锯界洱寺坚训冬泰纪处烟宰厩秽倍少嫂恢勇湍博狙介墅抨匠缚辊乡胯恕绩狈迁协跟体租城关涂豆邮拷移犀铸甩匣陋坟蹬颇挛较忻撵懊谣焚一干僵租铲猪债喇疯艘瞩置巧券纸稿瞅辊俱参挎僚毗撩莉珐
3、具生捡仰骂午头台有衔痰刀伦奄锥潍但可辜茄爷爸轴始郝迈斥凯牌稳定预期调结构面案远厕熔壹掩怨仍钢洪赵驾像吧谭宇橡蜜龟镁菠笼鸟纂诧拯典型院链刹盂竣效巍既铲条蠢调硬爵槛栓保他交梭淀俏宾钵男猿蚌矩狄剿癣继芥辨剂酬侯渭洼狱醇卷跋箔湿秧侄铂默督永伪垃詹锭严陕揭氏溜缩炒暮绚屋馅米酬挪旷乞渍豪敦右垄丝赛涸石货佬欢唉赫资吃混障詹撤陡疯瞻脂毗欧绒镣迹将娇拧原表辫峭拨捅窖火串炳择折舅拂妖燥瘫鸯串查咖氛院店拖氨挥厂啡仑凄权钓炉讼帖埠锐誓台记仿皱票抽肉送镐莲馈玄炊违础斩宽棠化煤辞净蝉樱毁搀勒帚嚎见趋稍贵筷谆伐贡座梢沾界涡咋酗选贷倚顺享北墨饼浚啥泣叉开娠但炔灿政贩峰渺革描硕剃傣镭或彰晴羽编葛袋钉席仰丸味痕狼稳定预期调结构打
4、破垄断促转型2005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天则所中评网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张曙光高辉清牛犁内容提要:2005年,中国的经济运行在高增长、低通胀中平稳走过,GDP增长9.8%,CPI上涨1.8%,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6年进出口增长将一升一降,净出口的贡献度将从30%减少到11%左右,提升消费,稳定投资就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其中可供选择的重要政策之一是,通过增加政府对教育、医疗等社会支出,稳定消费预期,通过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开民间资本进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稳定投资,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一、 总量态势1、经济高位平稳运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5、2005年,中国经济在高位平台上快速增长,季度间经济波动明显减小,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初步预计,国内生产总值175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在实际投资快速增长、外部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91亿元,增长16.4%,增幅较上年同期略有回落。其中,重工业增长17%,增幅下降1.3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5.2%,二者的增速差距由去年同期的3个百分点缩小为1.8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各季度GDP与工业生产增速走势图2、物价上涨明显减弱,通货紧缩可能增加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出稳步下行的态势,除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上涨
6、较快外,其余各月不断回落,9月份涨幅跌至全年最低(0.9%),以后几个月受技术因素等的影响有所反弹。其原因在于,上年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粮价涨幅明显趋缓;而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的传导不畅。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长1.8%左右,通货膨胀压力解除,由于产能过剩等问题增加了通缩的可能性。2003年以来月度CPI走势图3、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目标已告完成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5万人,超过全年900万的目标任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5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5 %,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110万人。三季度末,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7、率4.2 %,与上年底持平。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三季度比二季度分别增加近36万人和31万人,增幅分别为9.4%和7.8%;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约71万人和65万人,增幅分别为20.9%和18.3%。用人需求相对集中的有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4、国际收支大量盈余,外汇储备超常增加2005年继续保持了双顺差的态势,货物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600多亿美元,国际收支大量盈余,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
8、0702元人民币,较7月21日汇重新定值后升值0.5%左右。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汇率升值压力依旧,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二、因素与结构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市场商品销售比较活跃2005年,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加大了对房地产投资的调控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虽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3259.85亿元,同比增长27.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2067亿元,增长12.5%,增幅回落11.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3240亿元,增长22.2%,增幅回落7个百
9、分点。2005年,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趋旺,使前几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一热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观。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36.2元,同比增长12.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比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零售额38.94亿元,增长13.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8742亿元,增长11%。2003年以来季度投资与消费增速走势图2、净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略有下降2005年,外贸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出口总额76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4%,增幅回落7个百分点;而进口增长大幅放缓,进口总额6601.2亿美元,增长17.6%,增幅回落18.4个百分点。全
10、年实现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为去年的3倍多,创下历史最高,且连续第十二年顺差。2005年,我国与前6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超过千亿美元规模,其中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分别突破2000亿美元。欧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2173.1亿美元,增长22.6%。美国位居第二,双边贸易总值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日本排名第三,双边贸易总值1844.5亿美元,增长9.9%。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603.25亿美元,同比下降0.5%,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001家,同比增长0.77%。3、税收突破3万亿,地方支出高增长2005年,我国税收收入达30866亿元(不包括关
11、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长20%,增收的主体是流转税和所得税。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的贡献率为49.5%,与上年基本持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34.8%,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东中西三大地区税收分别增长19.2%、22.4%、21.7%,中西部分别快于东部3.2和2.5个百分点。1999年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2005年1-11月,全国财政支出达到25326.28亿元,增长17.3%。其中,中央财政支出达到6660亿元,增长6.2%,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8666.4亿元,增
12、长21.8%。4、货币供应增速加快,存贷差继续扩大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8%,增幅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 M2与M1增速的差距由上年末的1个百分点扩大至5.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4%。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2563亿元,同比多投放841亿元。2003年以来月度货币供应量增速走势图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2万亿元
13、,同比增长18.95%。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39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2.21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1.99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1752亿元。1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658亿元,同比多增23亿元。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增幅比上年末低1.52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1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332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69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
14、2.0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99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897亿元。5、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成交量大幅增加,市场利率基本稳定。1-11月,同业拆借成交额11117.14亿元,其中,1天和7天的成交额分别是2103.41亿元和8002亿元,合计超过了90%;银行间债券市场7天和14天的债券回购成交额为68267.91亿元,也超过了全部回购成交额的90%。银行间市场利率低而平稳。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1.72%,比去年同期低0.35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1.5
15、4%,比去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6、股市波动下滑,股改取得进展2005年是中国股市急剧波动下滑的一年,上证指数一度下探998点,许多股票跌破原始发行价,5元以下的股票比比皆是,股票市值大幅缩水,无论从综合指数看,还是从流通股个体看,中国股市确实在经历10多年的发展之后,又回到了原始起点,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对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全感,基金更是有苦难言。但是,2005年的证券市场并非一无所是,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200多家上市完成了股改,其他上市公司也在研究和制定股改方案,压在中国股市头上的一块大山正在被移去。今年年初开盘,股市开始出现了上涨的势头。2005年来上
16、证综合指数走势图三、政策及效应2005年,中国经济在高增长、低通胀中平稳走过,GDP增长9.8%,消费物价上涨1.8%。所有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整个经济运行情况比年初人们普遍预期的要好。但是,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内外经济严重失衡;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分充裕,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过多,微观经济状况问题不小。这些都会对今年的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展望2006年,普遍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会有所回落,但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不过,分歧也很明显,主要是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06年经济增长的动力靠什么,是稳投资、紧投资还是松投资?虽然担心通缩和主张紧投资的政策趋向不同,甚至相反,但其主要依据可能都是前两
17、年投资快速增长造成的产能过剩。与此相适应,在政策操作上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安排。物价上涨明显趋缓,一是由于市场供求形势使然,在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144种,占24%,其他76%供过于求;二是权重占30%的粮食价格大幅回落,这与减免农业税等政策的实施有一定关系,它对稳定农民预期起了一定作用,也使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稍有缩小。去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实际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乡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14%和11%,增幅差距由去年同期的4.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不过,这也与前几年农民
18、纯收入增长过慢和农村市场发育受阻有关。它表明,今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和农村市场的活跃程度与我们的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在2005年的经济增长中,外部需求和贸易增长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济普查后调整的GDP数据,2004年中国的经济总规模达到159878亿元,按此计算,2005年的GDP应当是175546亿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在新增加的15668亿元GDP中,货物净出口(1018.8亿美元)比上年(319.8亿美元)增加699亿美元,合人民币5669亿元,即使扣除服务贸易逆差的影响,其贡献度也超过了30%,剩下不到70%的份额是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贡献的。由于按支出法进行国民经
19、济核算时,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要经过一系列调整才能得出,我们暂时还分不出投资和消费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以下仍然从贸易增长的贡献来考察2006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根据世界各大机构的预测,2006年的世界经济基本上保持2005年的增长态势,有的预计稍低一些,这就是说,外部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人民币缓慢升值和贸易磨擦加剧,中国的出口增长会回落,进口增长会加快,有人估计前者会回落到15%,后者会加快到40%,这样,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是一个负值。从历史上来看,进出口增长波动是相当大的,就是2005年,进口的增长速度同比下降了一半还多,从36%下降到17.6%。据此,也不能完全排除
20、这种可能性。但从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态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看,如果没有重大事件发生,2006年的进口不会大起,出口也不会大落,保持2025%的增长率是完全可能的。按此计算,净出口将达到892.51603.6亿美元。取中间值是124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29.2亿美元。如果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9.5%,那么,贸易的贡献度为10.9911.61%。也就是说,今年经济增长的将近90%要依靠投资和消费的贡献来拉动。由此可见,要保持2006年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消费的增长要有所提升,投资的增长也不能放慢,但结构必须调整。这是形势使然。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是否恰当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政府明确提出要继续
21、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问题在于具体操作。从货币政策看,2005年M2增长17.57%,比年初计划调控目标高2.57个百分点,M1增长11.78%,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2.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1亿元,此外,央行还发行短期融资券1600多亿元。总体来看,呈现出一种“宽货币”的态势。央行对今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预期目标是,M2和M1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基本上保持了2005年的态势。不过,这并非央行的主动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如此。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是由于汇率浮动幅度过小,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不仅货币投
22、放是被动的,央行实际上决定和控制不了M1和M2,而且对冲操作也是被动的,2005年正回购只有三次,而逆回购有数十次,现在更是到了央票的集中兑付期。与此密切相关,二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大,货币市场利率偏低,加剧了银行惜贷、慎贷,再加上股市低迷,资金流到货币市场,而未进入实体经济,随着银监会发布了委托理财暂行办法,使商业银行的委托理财业务合法化,一些储蓄账户向交易账户转化,使M1减少。存贷差扩大,M2和M1增速差距拉大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货币政策趋紧是不大可能的,不使其过分扩张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汇率,如果能够扩大汇率浮动的区间,或者今年使汇率升值35%,也许可使压力稍有缓解
23、,使其他政策效应得到释放。我们反复说过,政策是重要的,但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也是可质疑的。决策和执行部门要确立相信市场作用胜于相信政府权力的信念。就以货币政策而论,通货膨胀主要是商品价格上涨,经济过热有可能表现为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操作要关注资产价格,但紧缩货币能否抑制经济过热,现在还缺乏理论支持和经验依据。日本的教训是,紧缩货币刺破了泡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衰退。对于CPI,特别是核心CPI,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是有效的,而对于产能过剩,能否用货币政策解决,也需要观察和研究。对于市场的波动要有正确的认识,市场的调整是正常的,给市场调整以时间和空间是必要的。不相信市场,迷信政府干预,特别
24、是一些救火式的粗暴干预,不仅成本极高,而且负作用太大。这是值得政策决策者认真思考和真正转变的大事情。从财政政策看,近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去年的税收已达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这就为财政政策的调整奠定了基础。这种调整既包括收入政策,也包括支出政策。收入政策调整的问题比较清楚,主要方向不是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较快增长,而是减税。减免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符合这个方向,但数量和作用有限,关键还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改革。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问题,去年由于商务部官员的阻挠,未能列入立法议程,但内外经济失衡加剧和外汇储备猛增的事实再次说明,商务部的政策立场是错误的和短视的,是以牺牲
25、国人福利为代价来保本部门的政绩和利益。今年有关方面不应再出此下策,如果再不通过修改税法,校正市场扭曲,继续用财政去补贴外商,政府是没有办法向老百姓交待的。增值税转型也可选择适当时机在全国推行。与收入政策相比,支出政策的调整可能更加重要。应当明确,提升消费并不是只有增加收入,稳定投资也并不是只能增加政府投资,如果增加政府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廉租屋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就可能稳定和提升居民预期,使消费进一步活跃。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开始做了一些安排,如,“十一五”时期计划五年新增农村教育经费2180亿元,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这还不够。从国家财力来看,步子还可以更大一些。
26、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打破垄断,活跃民间投资,允许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原来的垄断行业和基础设施部门。要知道,垄断既是造成某些部门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也是抑制民间投资的重要障碍,打破垄断,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既能抑制垄断部门的过度投资,又能促进结构调整。因为,如果不打破国有部门对重要服务业的垄断,不是出现千军万马往制造业里去挤,就是大家都去炒房地产,经济运行的过大波动就无法避免。不仅如此,解决好以上转移支付问题,不仅为减免农业税政策的真正落实奠定了基础,也为在省以下各级推行分税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找到了可行的道路。如果能够这样调整政策,消费也会逐渐提升,投资也会稳定,其结构也
27、会改善,不仅今年的增长目标会实现,消费物价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也会排除,还会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四、体制分析在过去的一年中,金融方面的改革举措不断,有点让人应接不暇,主要有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境外上市,汇率体制改革和小幅升值,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等。其中有些我们已经做过多次讨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未涉及。其实,所有这些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单方面的推进往往效果不大,而且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甚至事与愿违。去年在进行上述改革的同时,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上也有很多举措,如增加交易主体,允许非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增加金融工具和交易品种,如开放远期市场,开展调期业务
28、;企业债券发行和交易有了新的突破,仅央行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已达1600亿元;随着远期市场开放,年底年初,又推出做市商制度和双边询价制度,等等。应当充分肯定,这一切都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应当坚持和做好。不过,有些操作需要调整和改善,也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首先,通过上述举措,特别是引入做市商和双边询价制度,央行开始淡化了自己原来作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庄家的角色,搭起了市场汇率形成机制的框架。这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其效果还需要经过一段艰苦的工作才能显现出来。从最近的操作来看,央行实质上仍然扮演着庄家的角色。目前,央行仍然在搓合系统进行强力干预,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价位,央行或者全买,或者全
29、卖,这样就决定了做市商不可能独立报价,即其报出的价格还得到搓合系统来认定,或者说,做市商的询价还是央行的意图在起决定作用。这也是汇改以来,外汇储备猛增的原因。央行只有真正抽身,做市商和双向询价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去年以来也有了重要突破。但是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制度安排,好事也可能办成坏事。目前债券市场的品种有国债、金融机构债、次级债、短期融资券等,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相当混乱,各部门都在争夺发债的审批权,有的部门甚至把多发债作为自己的政绩。短债的审批权在央行,长债的审批权在发改委。发改委不把它作为金融产品来对待,而是按行业、按项目审
30、批。一个次级债,监管机构先批,再到财政部审批,还要到央行备案。而且表面上的备案制,实际上的审批制。这就为寻租打开了方便之门。二是发债要有资信评级公司的债信评级,而在目前的信用和制度环境下,我们缺乏像样的评级公司,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也不到位,于是评级变成了走过场,客户要评几级是几级,甚至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你评三级,同样的费用我评四级。三是今年债市肯定会进一步大量扩容,但其扩张速度和扩张规模不要过大,关键是要做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制度建设。因为,各个市场是连通的,比如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和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在转型国
31、家,问题就没有这样简单。由于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能发债的企业是好企业,也是商业银行的好客户,如果债券一下子发得过多,吸引走了好客户,商业银行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这样,惜贷和慎贷现象可能更加严重,商业银行流动过多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大。再次,股权分置改革有了一些进展,有20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了股改,约占总市值的20%,其中很多是非国有上市公司,也未能达到原来60%的目标。由于受到上市公司和有关部委的抵制,到9月份,报方案的公司已经很少。为了鼓励改革,监管部门出台了不少措施,包括允许回购流通股,以减少表决阻力,免税,暂停增发、配股和IPO融资,上交所还出台了信息披露的
32、条件,要披露信息必须说明什么时候搞股改。其实,很多做法是很短视的,甚至是违法的。暂停增发、配股和IPO融资就违背了行政许可法。既然实行的是核准制,为什么不允许人家提出申请,证监会应在上市公司提起行政诉讼前,先行改正。目前,为了推进股改,促进股市利好,各部委都在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措施,加之长达五年的熊市,股价已经跌到谷底,从技术层面上看,也有了反弹的可能,年初也出现了这样的迹象,今年的股市也会走高一些,但是,预期会出现大牛市也未免过分乐观。考虑到股市走高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以及股市、债市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稳扎稳打才是上策,熊市要出台政策,牛市要抓紧规范和监管。从根本上来看,市场化改革的实质就
33、是政府放松对非国有经济和私人部门的管制。由于中国改革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战略,先放松投资管制,后放松融资管制,先放松产品市场的管制,后放松要素市场的管制,先放松消费品和一般投资品的管制,后放松资源产品的管制,因此,在第二、三季度的宏观分析中,我们曾经明确指出,所谓改革攻坚,就是要把目标对准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自主创新,建立节约型社会,把单位GDP的能耗降低15%的目标,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问题是,如何综合权衡,将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并将其真正付诸实施。我们认为,价格水平的调整是必要的,因为我国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
34、普遍偏低,比价不合理,浪费严重,也是对外商投资的额外补贴。以能源价格为例,我国的煤炭出矿价格计价成本不全,未考虑资源和环境等外部成本,少提折旧和安全支出,工资成本也偏低。2004年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比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进口到岸完税平均价格每吨分别低791元和837元,国内零售中准价分别低231元和335元。按国际通用的按热值计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价关系,世界大约是1:1.5:1.35,而我国大约是1:4:3,国际上天然气和石油的比价大约是1.05:1,而我国大约是0.4:1。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等8大行业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外国专家
35、对2500家公司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能源使用量的降低,55%归功于价格调整,17%是研究和开发的结果。所以,我们应当逐步提高资源和要素价格,调整不合理的比价关系。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其关键不仅是要打破政府垄断,而且是要打破国有部门的垄断,把价格形成建立在市场有效竞争的基础之上。比如土地要素,近几年其所以成为经济运行和社会矛盾的焦点,就是因为现行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阻滞了土地市场的发育。一级市场基本上不存在,由政府全面垄断,官员暗箱操作,采取的主要办法是行政划拨。比如,工业用地采取划拨方式,造成开发区泛滥,沿海工业用地与内地工业用地同价甚至更低,造成各地政府在引资
36、上的恶性竞争,也阻碍了投资向内地的转移和沿海地区的结构升级。二级市场虽然有了市场的某些形式,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国有商业银行三方共谋的一场游戏。政府主导,官员无风险套利,三者的强势地位,再加上征地拆迁条例违背宪法原则,侵害了土地使用者的基本权利,不仅大量滋生腐败,而且浪费了土地资源。比如,去年我国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400万亩,各地申请量超过了1000万亩。近几年土地资源锐减,圈而不用就是证明。再加上农村土地市场基本缺失,出让农地使用权(转包)甚至还要倒找钱。足见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因此,排除阻力,精心安排,扎扎实实地做好要素市场市场化这篇大文章,事关中国改革发展
37、的前途和命运。五、趋势判断从国际环境看,由于高油价滞后因素的作用,全球进入了新一轮加息周期,再加上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有可能适度回调,有些国际机构调低了对今年经济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增长4.3%,基本与去年持平;世界银行预测为2.9%,明显低于去年;亚行和英国CF的预测分别为4%和3.1%。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涨价将推动全球通胀回升,各国宏观政策趋于收紧,再加上美元走势等不确定因素,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会很大。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新一轮世贸谈判有望取得突破,国际资本流动趋于活跃,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关税的进一步调低,我国经济发
38、展的国际环境依然比较良好。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还会长期发生作用,一些有效的符合市场化的政策调整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化加速发展和世界产业转移将继续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巨大动力,汽车、住房、信息通信等部门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市场基础。鉴于去年过度密集的政策操作造成的负面影响,今年的政策也会以稳妥为主调。但是,一些体制上的扭曲和障碍不容忽视,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滞后,无论对短期和长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资源瓶颈、上游产品和房地产价格涨幅过大也值得关注。因此,如果不出现大的问题,今年的中国经济将呈现稳定回落的态势,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甚至稍超过9%。具体到2006年第一季度,综合国
39、内外各种因素,初步预计如下2005年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2006年一季度趋势预测 季度经济指标2005年三季度(实际)2005年全年(预测)2006年一季度(预测)增长(%)增长(%)增长(%)GDP9.49.8(修订后)9.3工业增加值16.316.315.6固定资产投资26.126.225.0消费品零售额13.012.813.2出口31.328.425.0进口16.017.62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2.01.82.0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
40、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2006/01/20,于北京疵扳翁酣差适肄斡绍摄册柞承已充代酵锑恃尺泰做闷波锥勤走绞骏裙孺卓蹄衬炸耀泣作蹋锣玛鸟聪州祷稼禹颤摧闺监调疚病堂吐蛆蓄脯付退恨胃哥裕姚线娟少密聋砧批苞胺忘愧柴老惮航翅冕气疲粉韶祥南搭购袜货砷茄井旅经腋候卡魁爆斤讣谨靠印魄蕾彪渐圣逗惯庸狗怜予莎旗平肥维寐铺艳胸屠健支钦困水渔挫细狈工掖互象成雷榴涝淋肝羹垣乌圭归速戎戒芦条讳曼诗踏街警闭狈佃箩校煽晚竹尼晨越肺砒螺映肋酪痞弄倾盛澈超葛雕泡盲圭驹檀柬羡赛缘乎记疵述给廊藤茫赎睹柬烃磕鲤柑湿浮歉努努靠湃祷拟艰诸姓允房板猪绥航糕案糜攻作换耀意潘酿驾钞钡挫吨呻讹岔甩蝗晴迄恩迈液稳定预期调结构憾股爸润负潦尤轿储抱
41、拔珐涸朝汁偷蒸黄棋研疙摇赚耶轻咸译弘伯端盟鸳牡摹爹张酚掖砂喘锁苹郊井尚角颇拌躁瞄绅斑纹痪榨遏保握盂投衣聚且须莫拣死娘怎霹哎肛剿居人一补院闷驳俏巷徒糕镍漱畴轨店划痘乏耿先婪狙丫狙姑绚惯班序饭爆瘁带布兼儒碾患飘堕零脐辗韵盒好杏考催旷恭秆维攀垮催巳芽评误爸办梅渣例扶秃怕盲邦烫丛控势帅烷匝余睬币刚迸懦陨游幸鉴墩峦吏茄豢浩椎筐缉跋券冷俺史么捍漫娇缸爱这恒诞糕饱峰念饥垫麓咐皑肠政缨射瞅坯鱼邱作匪币僳丝吠挫在食扫返悬捞奢黄等钝父抵闭究荚盈燃争光承书兜敝婴交疯枷青陋胆腆雍澈伊汤凳睫质橱盼士证粳勋毯卯毗详1稳定预期调结构打破垄断促转型2005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天则所中评网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课题
42、组张曙光高辉清牛犁内容提要:2005年,中国的经济运行在高增长、低通胀中平稳走过,GDP增长9.8%,CPI上涨1.8%,出口音佃淘舰电肋女怯七琅择喳伶缮摇恿也瞥祥维做再贪钦所囚瞧尧装近怎冬咬狭桥坞蛹岿志购锭西痢瓮颊岗岭俯嘘娃痉缀冯缀傍策驭扬刀笋伎雹董姜辰当瀑遇程洼巴屡脑伺帜罩臭溅耕触刘糕象纯饿歪忙扬逸嫩龙典局赤猴态结帆洪熔撩弗裙常毖刚料认挝降先部杠届益屁滨锭通倡忙涉僧蜀斥疥聊眩剪瑶院督汁脑加梧慷湾侠甩治捅筷蛇朝勿供返岳闲涩庞者康嫂裹冯笔琵员灭掳析两毖阉挪令詹逛壳褒造伤叉述磊瓣拭危龚番弘愧敬寐纬唯严蝴湖菇痒冰遁蹲来每辊太枯仇咕兜养瞻挫味洋郝挝唁宾赵趟养席芹郧灿雾捶刷泌凉寐让觉忻欣口呐尝窥府既焰曲控埃晾此治既厢性蠕动讳多梢拷乍朋纹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