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960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导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5/31,1,自然辩证法导论,任 元 彪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2023/5/31,2,内容介绍,1.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2.“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3.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4.本学期课程安排,1.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1.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1.3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马恩重视自然科学.马克思:“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恩格斯: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恩分工.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作资本论;恩格斯研究军事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创建自然辩证法写作

2、.1873-86年,其中包括1876-78两年写反杜林论、1883年后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等工作的耽误,1886-95则完全停止.因而未完成自然辩证法,只留下181篇相关论文、札记等 出版.恩格斯逝世30年后,根据这181篇稿件编辑的自然辩证法第一次在苏联出版,1.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A,上理科中学,数学和物理学学得不错,但没念完高中1842年开始长期生活在当时世界工业和科学中心的英国,很快形成自然科学是生产力思想,指出“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前提)、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

3、国的社会革命”1850年代,研究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历史,发现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定律、进化论、胚胎发育理论等,处处显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1863结识化学家肖莱马,成为他自然辩证法的科学顾问1873写第一篇手稿,随后10多年写成181篇,1.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B,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托党员、物理学家列奥阿龙斯(Martin Leo Arons,18601919)去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遗稿是否可以发表 阿龙斯手稿后认为内容太陈旧,“完全不能发表”1924年爱因斯坦的意见:“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

4、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1.3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A,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的成就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论证辩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自然科学家必自觉地学习辩证哲学没有证据说明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是想要创立一门学科相反,恩格斯反对当时在德国流行的创造完整(当

5、然也就只能是形而上的)“体系”的做法,说那是一种幼稚病。,1.3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B,也没有证据表明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是想要确立站在科学研究之上指导科学实践的某种抽象原则.恩格斯认为只能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找出原则而不是把某种原则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他说,不是让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把原则拿到自然界和历史中去检验换句话说,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不是想要提出相对于辩证法的规律较为特殊的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是想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检辩证法的试金石,现代自然科学则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2.“自然辩证法”这门

6、学科,2.1.“自然辩证法”理论、事业、学科2.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2.3.以自然科学,并通过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或学科群,2.1.“自然辩证法”理论、事业、学科,理论:关于自然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理论,由恩格斯开创,苏联哲学家和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名目下的研究、日本科学家以辩证法思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方法论问题事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为核心的一些学术团体组织,分属不同专业共同体的学者和非学术性机构人士参加,有时得到政府资助,包括跨专业的学术活动、非学术性的多种交流、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经济建设问题的咨询的社会性事业 学科: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作为马

7、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存在,但国际学术界迄今尚未承认有自然辩证法这么一门学科,2.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恩格斯开创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基础国内的学科建设学科内容体系,恩格斯开创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及其他有关著作中,用自然科学的材料对唯物辩证法所作的论证和阐发,以及在论证和阐发的过程中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关于自然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理论苏联哲学家和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名目下,继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方面的研究东德、保加利亚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和技术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日本科学家在“具体化”和“有效性”的方向上以辩证法思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8、和方法论问题,国内的学科建设,研究规划:在历次全国科学发展规划中,自然辩证法都被放在重要位置,比如1956年全国12年(19561967)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的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2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学科设置:1953年就聘请苏联专家在北京大学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1956年由冯定于光远等在北大自己招收,1958年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1962年,于光远龚育之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联合招收培养,现在已博士点众多学术刊物:1956年10月,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迅,“文革”中又有了自然辩证法杂志,“文革”后自然辩证法通迅,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学术

9、组织:中国自然辩证研究会等教科书:自然辩证法讲义等,学科内容体系,各种自然辩证法教科书中都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多数教科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内容包括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四个方面部分教科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纯哲学之间的一门哲学学科,其任务在于通过解析科学家实践和科学认识的要素(如科学议器、科学对象等)去认识科学实践在整体形式中的出现和作用,以某些范畴(如吸收、排斥停)和原理(如和谐原理、守恒原理等)揭示自然的辩证联系和一般规律,以及在对理论向实践复归的研究中考察实践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10、,乃至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的促进作用,2.3.以自然科学,并通过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或学科群,2.3.1“自然辩证法”专业和学科名称被学科群取代关于学科群中各学科关于科学哲学,2.3.1“自然辩证法”专业和学科名称被学科群取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将该会名称英译为“Chines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of Na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同时给该会会刊自然辩证法研究增加了相应的副标题“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自然辩证法通迅过去在刊名后加副标题“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后

11、来又改为“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于1990年代将“自然辩证法”的专业名称改为“科学技术哲学”。,关于学科群中各学科,自然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然科学在寻求独立地位的过程中,抛弃了研究自然的纯思辨方式,自然哲学随之被清除恩格斯说,任何使自然哲学复活的企图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步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是国际上公认的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三门学科在我国,科学史早有独立学会、学术刊物和学位授予点;科学社会在科学学或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名下也已有自己独立的学会、学术刊物和学位授予点;科学哲学尚无自己独立的学会和学术刊物,中国自然辩证法研

12、究会设有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关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诸方面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它包括科学哲学的一般理论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两部分,前者涉及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的哲学问题,后者涉及与具体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历史和流派相联系的特定的哲学问题.通常所讲的科学哲学,不包括后者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处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学科群的形成学术共同体,学科群的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愈来愈大,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并得到长足发展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一个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

13、会学以及科学与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学科群逐渐形成.1960年代开始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综合领域STS(最初的含义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即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后来又指“科学技术研究”或“科学技术学”,即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这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新兴领域,也是国际学术界前沿性的领域,学术共同体,STS领域有自己的权威的国际性刊物、学术社团和成就奖项.不仅自然和科学上经常刊载这个领域的论文,而且这个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专业刊物就有近百种,其中的权威刊物如科学哲学、英国科学哲学学报、综合、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技

14、术与人的价值、研究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爱西斯、医学史通报、医学与社会科学、国际卫生服务学报等,成为SCI、SSCI、AHCI等权威检索系统的文献源刊物。萨顿奖章、贝尔纳奖金等被誉为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学术机构,设立相应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标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校设有科学史系,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校设有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校设有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还有更多的高水平大学设有STS系或STS学院。,的广泛实践意义,美国2061计划和中国全民科学行动计划纲要更加突显了STS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活动的重要性

15、。1985年(哈雷彗星在这一年飞临地球),美国科学促进会启动了提高美国全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2061年哈雷彗星将再次飞临地球)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我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STS领域的成果成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制订科技政策、开展学术交流、探讨科学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3.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3.1课程性质3.2基本内容3.3诸多问题,3.1课程性质,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全国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必修课一直是理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帮助研究生解决政治思想问题

16、、提高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同时帮助研究生提高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及社会责任感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高层次人材,扩大研究生培养口径,拓展研究生的思路和视野,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2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是在1979年由孙小礼教授组织北京大学校内外各学科多位专家组成编写组集体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讲义开始形成的。这部著作在总结和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思想、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相关学者和建国30年来我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等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为主体(俗称“三大块”)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内容体系。,3.3诸多问题:,自然辩证

17、法讲义出版之后30年来,数百种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和自然辩证法学术专著相继出版.出版教材版本之多可能除英语之没有任何课程可比但是,包括教育部(国家教委)社科与政教司1988年颁发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要点、1989、2004年组织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及它们的再版和修订版其他各种版本的自然辩证法教材和著作,没有任何得到广泛采用的统一教材或权威版本甚至缺乏基本标准,各类和各个学校自成一统,3.3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又缺乏真正创新:在理论体系上,30多年来的数百种教科书基本上都仍然停留在讲义所确立的基本框架内,改改名字、改变三大块的顺序、把三大块分成四大块等并无实质性突破.在教学实践中不顾学生需要的照本宣

18、科和缺乏基本内容规范的随意性授课自然辩证法这个学术共同体已现严重分裂之势,趋向瓦解,4.本学期教学安排,4.1基本理念4.2内容设置4.3授课计划4.4教学大纲及知识点4.5其他教学事项,4.1基本理念,1.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不仅是研究生主要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更是一门主要的素质教育课程2.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扩大培养口径、拓展学生思路和视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3.解决学生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必须紧密跟踪当代科学前沿动向,总结科学发现新成果,发现科学发展中的新规律,解决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相关的社会新问题4.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

19、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国际学术领域,与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内容可以对接.也是自然辩证法这个学术领域追求学术国际化的一条主要途径5.作为一门研究生主要素质教育课程,理应吸收国际上已经成熟发展的相关学科的基本成就,努力探讨出一套基本标准、在不同大学间具有可比性的富于开放性的国际化水准的教学方案,4.2内容设置,第一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特征。第二部分、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第三部分、科学史: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部分、科学社会学:科学的社会运行。第五部分、科学进入中国:西方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和社会文化涵义。第六部分、当代中国科学:中国

20、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4.3授课计划,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第二讲、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第四讲、科学的社会学特征第五讲、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第六讲、中国科学启蒙的基本特征及社会文化后果第七讲、中国科技政策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第八讲、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分析,4.4教学大纲及知识点,4.5其他教学事项,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学参考书: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任定成主编,科学人文读本-大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课堂测试)30%.期末考试形式:50个单选题,每题2分.PPT课件:软件学院FTP服务器f,0A000目录,帐户:student,口令:onlyforss助教:于霞 王宾,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