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5065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虞美人,李煜,了解作者,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词人。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

2、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写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诵 读,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3、东流。,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意象:,春花秋月 往事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雕栏玉砌 朱颜,小组讨论,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

4、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以乐景写哀情,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愁,“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思家之苦,“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小结: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对比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讨论,对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