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则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孔子杏坛讲学,孔 府,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孔子墓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身长九尺六寸(约191.136厘米),被称为“长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3、名字的由来,孔子,是他
2、的父亲叔梁乞72岁时和他的第三个妻生的儿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山求子,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古时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不分伯仲),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论语简介,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
3、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
4、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孔子,意思就是说: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他的“道”(学说或儒教的意思)泽被万世,古今不二,他最早整理六经,作为他教学所用的教科书,立下的经典成为万世人的楷模。,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
5、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2.
6、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1、论(ln)语2、不亦说(yu)乎3、人不知而不愠(yn)4、三省(xng)吾身5、传(chun)不习乎 6、不逾(y)矩7、学而不思则罔(wng)8、思而不学则殆(di)9、贤哉(zi)10、一箪(dn)食 在陋巷(xing)人不堪(kn)其忧11、曲肱(gng)而枕之12、博学而笃(d)志,注意下列读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7、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 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 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准
8、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四、翻译并积累重要文言字词,1、听读2、齐读,疏通课文,积累词语,第一章,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按时,复习,同“悦”,愉快,表顺接,转折,却、但是,生气,也是,了解,代所学知识,指志同道合的人。,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吗?,课文评讲,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
9、、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第二章,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出主意,真诚、诚实,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老师传授的知识,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0、,课文评讲,本章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同“又”,顺接,顺接,顺接,迷惑,独立做事情,顺接,自然规律,顺接,顺接,超过,规范,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
11、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矩,规范。,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课文评讲,课文探究,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12、?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知 新,可 以 为师矣。”,温习、复习,旧的知识,表顺接,就,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成为,获得,语气词,表肯定,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课文评讲,段解:本章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转折,有害,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
13、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1、学:,3、而:,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第六章,子曰:“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忍受,乐于学,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颜回的住处,颜回,字子渊,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在孔门诸
14、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第七章,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和事业,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课文评讲,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
15、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饭,粗粮,冷水,弯着胳膊,表顺接,乐趣,不正当手段,对、对于,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课文评讲,段解:本章讲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于此、在其中,顺承,跟从、学习,好的方面、有点,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
16、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段解: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克服自己的短处。老子:“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流逝,这、指河水,舍弃,语气词,“啊”,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段解: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普通人,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段解: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
17、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守、忠实,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段解: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总结,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成语归纳,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匹
18、夫不可夺其志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1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三:多次,善者:优点,长处,不善者:缺点,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可能、许可。)4.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5.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6.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7.饭疏食饮水(
19、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8.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4 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知 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为,为,替。(wi),为,做,当作。,为,是,就是。,(wi),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而 温故
20、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5、语气词:,乎,相当于“吗”,矣,相当于“了”,也,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焉,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6、虚词:,之,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于,1、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对于,于我如浮云,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 学而不思(可是,但是,却)表顺接:学而时习(顺承)表并列 敏而好学表修饰 默而识之,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21、不亦君子乎(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表承接)然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并列),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转折),(表转折),(表转折),(表承接),(表承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曲肱而枕之(8)不义而富且贵(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表承接),(表并列),7、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省略句: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人”)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8 名言警句类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温故而知新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23、逾矩,同“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反省,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论语巩固训练解词,故:旧的知识,笃:忠实,坚守,逾:超过,越过,曾子杀彘(zh),课外拓展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
24、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翻译,“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注:一种高雅的乐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听到了绝美的韶乐后,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本来,“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是一句夸
25、张的话。后由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好听,但后来逐渐用于其它。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韦,是一种柔软的皮革。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发明造纸,书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称
26、为“竹简”;把字用漆写在竹简上,再用皮带把一片片竹简象帘子似的编起来(这是“编辑”一词的来历)。孔子读易经,因反复研读,竟把皮带子都磨断了,修好后又磨断,前后断了三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后来人们用“韦编三绝”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关于修身和治学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在论语这样简单的会话当中。通过修身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1998年,在巴黎有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发表了一个宣言,其中有一句话:“人类在21世纪怎样生存发展,要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我希望同学们在读论语的时候也能汲取孔子在修身和治学方面的智慧,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