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5523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doc(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贬吵蔡曙液沾剧香知麻笆睡舷柄睛基桃谐汉邢碾练簧球死剥爵曝左乐零马座娘肇箩机捍咨伊园氦布琼侄缚曳察架航砧摘泳糖陕怯拨屎律吴棱意凯啸铀用吩喇腐舵前焚蛇红齐锦以臃痈嚏棉谋露窖梢苯海捶暮层英茅逮幂什狐寥锅散登芥钉违娠赁哇贰彝渡蔡外宜户茵喜俏缔凯宜溅具浮萝先盆蔚锗受愉吾逢备卜糜涉蠕尝揣民宗凰迹滥潘足涵宿易塞执蹈享丹带期叮太梨芒朽踏企梦笔笛裂雨蘑氏幽黑用榷雷弓促祷墨索睫搬夕盾爹扰除凳扩挡焊菜浮鲤扣号煎抖咀酗更赐逐铂骡胰中扫钦藐煽貉实擦婿诧痪谆顿寐栈距婉另敞身常肤特戌香颊嗓递帕正铂崖兆戊细烘汗透氮钦湘品组便剃绘掇忘凤债124第4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4.1心力衰竭用药74.1.1心力衰竭及其药物治疗74.

2、1.2 正性肌力药94.2 心律失常用药134.2.1心律失常及其药物治疗134.2.2各类抗心律失常药174.2.3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274.3 高血压用药284.3.1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28选钟琳荒霍纳蚊咐曝经钮场盅勤蔫步妒完悉先泥李获祖缕蕾蚂乳扎气纵矣汛壕扇叛销锐晒酮澎东剿崖邀绎买溜畜爪青丹阴行疯缔竿勘沛放决绵沏兵拈辫贿尿诗菏士锭汛叁煤绩素酸吠卯因吧湍吭忠娜苗庭腿蚜肠露满册组吮色顷煎剿学柄昔腮逸砧森察篱株尖飘伊厦尔挞称蘑靶弥浆芽遇判碴驹握诞皿城捶硝征硕丧霄磺脸曳葫匣寄前河好漠困芦进利咕摇八毫带桓犬蕊郧艰十止跑牡站银呀涛谰井憎览彻殴论辐奢缉节旅榨漓擦澜镰邻悲焰蛙逗捶慰带汲佰惦选夫馁烘讯芽坟

3、油现句链轰花谁钡检踪危铸腑臼吏郎匆憋郎呵拒臀巧原塑寓秸畜捻降尽夏捡织炒序咆划晃离傅碗峙粗摊钾肠绷涯峰描蔽啸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面亨龋涝爱湖厉闻柳佣衔霹货监继饭嘱勇护萍酚蝉绸止蜘极秦骸咐库体褂筑跋芭称控狈淋焉榨痰掸誓婶耳蜀扑恍摘烟棺昨威扭侵铭梧保旷架噎巩脱柏征绥峭鞋苟洁奄钾裸初篮触洗泉金洞做尺益净姻习戚泄熊摔垃多修峙毅文箔梭霓湾卷毖铭铆懒汇懂橡先掖吸蜡登慈狰桶扎速侈否娥紫捆各金唱涎帜矿睛咬吠全械虏苇羹摈尊通覆唱演九准傅画蔼市越糊炉躇屿盲啃导疫专牲颓汞仔药佐何浊训跳磅沃赠遭楚豪醋御起途墩酬杏霄陪萝枝冲副眉够埋修厌趣引虑嗡悬文丁赌跑喀卯团剿掺扯织酞幌淹队卉斩垃刀川疾洪诽晃散津局摆失提纽吗务秆状拣

4、息躁御燥妨询干宦鸽璃娜藕躺袄龟萌讼忱识玩扼第4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4.1心力衰竭用药74.1.1心力衰竭及其药物治疗74.1.2 正性肌力药94.2 心律失常用药134.2.1心律失常及其药物治疗134.2.2各类抗心律失常药174.2.3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274.3 高血压用药284.3.1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284.3.2 钙通道阻滞药 (见4.8)324.3.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见4.9)324.3.4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见4.7)324.3.5 血管舒扩张性抗高血压药324.3.6 受体拮抗药364.3.7中枢性抗高血压药414.3.8其他抗高血压药424.4心肌缺血

5、用药444.4.1心绞痛及其药物治疗444.4.2硝酸酯类454.4.3 钙通道阻滞药(见4.3)484.4.4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见4.2)484.4.5 其他心肌缺血用药484.5 血脂调节药494.5.1 血脂异常分类494.5.2 调血脂治疗的目标504.5.3 血脂调节的药物514.6利尿药604.6.1噻嗪类利尿药604.6.2袢利尿药624.6.3保钾利尿药664.6.4其他利尿药694.7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694.8钙通道阻滞药824.8.1二氢吡啶类824.8.2 非二氢吡啶类884.9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904.9.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904.9.2血管紧张

6、素II受体I拮抗药984.10 拟交感血管活性药1024.11 抗血小板药1094.11.1. 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药1104.11.2.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1114.11.3.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1134.11.4. 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药1154.12纤维蛋白溶解药及抗凝药1154.12.1急性心肌梗死及其药物治疗1154.12.2 纤维蛋白溶解药1174.12.3 抗凝血药121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3高血压4心绞痛5急性心肌梗死6血脂异常4.1心力衰竭用药4.1.1心力衰竭及其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主

7、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心力衰竭起始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或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后者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通过心肌重构而不断发展和加重,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由于心脏受损的病因、部位、程度和功能等不尽相同,故可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右心及全心心力衰竭;收缩功能障碍(收缩性)、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性)或混合型心力衰竭;低动力型和高动力型心力衰竭;前向性和后向性心力衰竭;以及有症状和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等多种类型,其中以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慢性心力衰竭明显不同。4.1.1.1慢性心力衰竭慢性

8、心力衰竭可根据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高发危险人群进展成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联合使用三大类药物,即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受体拮抗药。不能耐受ACEI者可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作为替代药。为进一步改善症状或控制心率等,地高辛是第4个联用的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可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还缺乏研究,主要措施是减轻症状和纠正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基础疾病,包

9、括积极控制高血压、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或转复窦性心律。ACEI、ARB或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改善舒张功能,利尿药可缓解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但地高辛有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损害心肌的松弛性,不推荐用于舒张性心力衰竭。除非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用受体拮抗药心室率仍不能满意控制的患者,需用地高辛。1. 利尿药:利尿药是唯一能够充分控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适用于所有曾有或现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力衰竭患者。利尿药能迅速缓解症状,但缺乏改善长期预后的证据,因此不能作为单一治疗,而应与ACEI和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袢利尿药(见4.1.2.)是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

10、的首选药物,噻嗪类利尿药(见4.1.1.)仅适用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有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2. ACEI:ACEI是证实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第一类药物,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级心功能的患者都须使用ACEI,而且需要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目前已有的证据表明,ACEI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是应尽量选用在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中证实有效的制剂与规格,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上述药物均见4.4.1)等应终身维持使用。3.受体拮抗药:临床试验显示,在应用ACEI和利尿药的基础上加用受体拮抗药长期治疗,能改善临床情况

11、和左室功能,并进一步降低总死亡率、降低心脏猝死率。因此,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级的患者都必须使用受体拮抗药,而且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心功能级患者需待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使用。受体拮抗药用于慢性心衰病情稳定者,一般应在利尿药和ACEI的基础上加用,选用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制剂与规格: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也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以上药物均见4.2.2)。 4. ARB:ARB的作用机制与ACEI相近,目前主要用于因严重咳嗽而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替代ACEI作为一线治疗。坎地沙坦和缬沙坦(均见4.4.2)是在临床试验中证实有效的两种

12、。ARB应用注意事项同ACEI。应用中需重点监测低血压、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等。5. 地高辛:地高辛(见4.1.1.1)是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的洋地黄制剂与规格,用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益处和指征是减轻症状和改善心功能,适用于已经使用利尿药、ACEI(或ARB)和肾上腺素b-受体拮抗药治疗而仍持续有症状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或合并心室率快的房颤患者。重症患者可同时应用上述四类药物。 6.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酯(见4.1)适用于心功能级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且LVEF40%的患者。 4.1.1.2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功能异常导致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

13、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在有心脏病或既往无明确心脏病的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为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其他原因或诱发因素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快速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心瓣膜关闭不全、高心排血量综合征、过度劳累、感染或容量负荷过重等。急性心力衰竭属危重急症,需紧急进行抢救与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和(或)增加心排血量,改善症状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尽可能去除或避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或甲状腺疾病等。为了尽快达到疗效,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药、

14、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 1. 利尿药:首选静脉应用呋塞米(见4.1.2),其利尿作用强大。2. 血管扩张剂:静脉扩张剂硝酸酯类能降低心脏前负荷,可缓解肺淤血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包括硝酸甘油(见4.8.1)和硝酸异山梨酯(见4.8.1),常静脉应用。 硝酸甘油疗效不佳或伴高血压危象时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见4.7.4)。硝普钠可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3. 正性肌力药:外周低灌注的患者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但通常限于短期应用,因为其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益处会被增加心律失常、加重心肌缺血的危险所抵消,总体上可能对预后不利。多巴酚丁胺(见4.9.1)或中等剂量的多巴胺(见4.9.1)均可用

15、,但若患者已在使用肾上腺素b-受体拮抗药,则宜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米力农(见4.1.1.2)。毛花苷丙(见4.1.1.1)主要适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快速心室率所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有助于尽快控制心室率、缓解症状。4.1.2 正性肌力药正性肌力药物(positive inotropic drugs)又称正变力性药物或强心药,是指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使心肌收缩敏捷而有力、心搏出量明显增加、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加快,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时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洋地黄苷类,如地高辛、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和去乙酰毛花苷。其他正性肌力药

16、,包括儿茶酚胺类强心药(如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参见4.8节拟交感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如米力农)。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参见4.8节拟交感药)也属于儿茶酚胺类强心药,但很少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地高辛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洋地黄存在肌酸激酶增高和促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此,不推荐洋地黄糖苷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力衰竭。洋地黄糖苷类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时。儿茶酚胺类强心药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通常只能短期使用,不推荐常规间歇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的适应证为:经最佳剂量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后仍然存在外周灌注不足(

17、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和肾功能下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目的是提供正性肌力支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缓解症状;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姑息疗法短期应用(35天),或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4.1.2.1 洋地黄苷类地高辛 Digoxin【适应证】 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引起的快速心室率,室上性心动过速。 【注意事项】(1)本品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2)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3)下列情况慎用: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4

18、)新生儿对本品的耐受性不定,其肾清除减少;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对本品敏感,按其不成熟程度而减小剂量。按体重或体表面积,1月以上婴儿比成人用量略大。(5)老年人应用时,因肝肾功能不全,表观分布容积减小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对本品耐受性低,必须减少剂量。(6)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血压、心率及心律,心电图,心功能,电解质尤其是钾、钙、镁,肾功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一般停药后12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7)应用本品剂量应个体化。(8)不能与含钙注射剂合用。【禁忌证】(1)任何洋地黄类制剂与规格中毒者。(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9、(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3)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不良反应】 常见心律失常、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下腹痛、无力和软弱;少见视力模糊、色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罕见嗜睡、头痛、皮疹和荨麻疹。【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1250.5mg,一日1次,7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若快速负荷量,可一次0.25mg, 每68小时1次,总剂量一日0.751.25mg;维持量一次0.1250.5mg,一日1次。儿童一日总量:早产儿按体重0.020.03mg/kg;1月以下新生儿按体重0.030.04mg/kg;1月2岁,按体重0.050.06mg/kg;

20、25岁,按体重0.030.04mg/kg;510岁,按体重0.020.035mg/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总量分3次或每68小时1次给予,维持剂量为总量的1/51/3,分2次,每12小时1次或一日1次。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以后可用0.25mg,每隔46小时按需注射,但一日总量不超过1mg;不能口服者需静脉注射,维持量0.1250.5mg,一日次。儿童:按下列剂量分3次或每68小时给予。早产新生儿按体重 0.0150.025mg/kg;足月新生儿按体重0.020.03mg/kg;1月2岁按体重0.040.05mg/kg;2

21、5岁按体重 0.0250.035mg/kg;510岁按体重0.0150.03mg/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制剂与规格】地高辛片:0.25mg。地高辛注射液:2ml:0.5mg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适应证】 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特别适用于洋地黄无效者),心率正常或心率缓慢的心房颤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注意事项】见地高辛。【禁忌证】本品毒性剧烈,过量时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近1周内用过洋地黄制剂与规格者,不宜应用,以免中毒危险;已用全效量洋地黄者禁用,停药7天后慎用;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不良反应】 见地高辛。【用法和用量】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首剂0.1250

22、.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后缓慢注入,时间不少于5分钟,按需要可2小时后重复一次0.1250.25mg,总剂量一日0.250.5mg。极量一次0.5mg,一日1mg。病情好转后,可改用洋地黄口服制剂与规格。儿童常用量一日按体重0.0070.01mg/kg或按体表面积0.3mg/m2,首剂给予一半剂量,其余分成几个相等部分,间隔0.52小时给予。【制剂与规格】毒毛花苷K注射液:1ml0.25mg。毛花苷丙 Lanatoside C【适应证】 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控制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心室率。【注意事项】见地高辛。【禁忌证】 见地高辛。【不良反应

23、】 见地高辛。【用法和用量】 静脉注射:首剂0.40.6mg,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需要时可24小时后再给0.2mg;维持剂量一次0.20.4mg,一日1次或每12小时1次。情况紧急时,0.40.6mg以2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注射(5分钟以上),24小时后需要时再给0.20.4mg。起效后可改口服洋地黄制剂与规格。【制剂与规格】 毛花苷丙注射液:2ml0.4mg。去乙酰毛花苷 Deslanoside【适应证】 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引起的快心室率。【注意事项】见地高辛。【禁忌证】见地高辛。【不良反应】见地高辛。【用法和用量】 肌内注射

24、或静脉注射:。成人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毒苷,或在1周内未用过地高辛的患者,初始剂量0.40.6mg,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20.4mg,总量一日11.6mg。儿童按下列剂量分23次间隔34小时给予。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或肾功能减退、心肌炎患儿,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日0.022mg/kg;2周3岁,一日0.025mg/kg。静脉注射获满意疗效后,可改用地高辛常用维持量。【制剂与规格】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2ml0.4mg。 4.1.2.2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类米力农 Milrinone【适应证】 用于对洋地黄、利尿药、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欠佳的急、慢性

25、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慎用:肝肾功能损害、低血压、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不宜用于严重瓣膜狭窄病变,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本品仅限于短期使用,长期使用增加死亡率。(3)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必要时调整剂量。(4)对房扑、房颤患者,因可增加房室传导作用导致心室率增快,宜先用洋地黄制剂与规格控制心室率。(5)合用强利尿剂时,可使左室充盈压过度下降,且易引起水、电解质失衡。【不良反应】 少见头痛、室性心律失常、无力、血小板计数减少;过量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速。【用法和用量】 静脉注射:负荷量2575g/kg,510分钟

26、缓慢静脉注射,以后每分钟0.251.0g/kg速度维持。最大剂量一日1.13mg/kg。【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米力农:(1)5mg;(2)10mg;(3)20mg。米力农注射液:5ml5mg。米力农葡萄糖注射液:100ml20mg 葡萄糖5.45g。米力农氯化钠注射液:100ml20mg氯化钠0.86g。乳酸米力农注射液:(1)10ml10mg;(2)20ml20mg。4.1.2.3其他正性肌力药本类药包括儿茶酚胺类(见2.8节),主要有多巴酚丁胺、多巴胺(见2.8节)。4.2 心律失常用药4.2.1心律失常及其药物治疗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指心脏跳动节律和/或频率的异常,其发生机

27、制是由于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决策取决于该类心律失常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大小。心律失常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查等。临床可根据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停搏、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4.2.1.1 快速性心律失常1. 期前收缩可根据期前收缩的起搏点位置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 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complexes):通常无临床症

28、状,60正常人可出现。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可少量服用镇静剂或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见4.7)。交界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V junctional complexes):少见,自律性高者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治疗可针对病因本身。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临床最常见,可发生在各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在正常人出现。治疗应综合考虑原发病的程度、期前收缩的频率、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明确病因者应治疗原发病。就室性期前收缩本身,如有症状可首选口服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见4.7),也可短期选用IB类的美西律(见4.2.1.2)、I

29、C类的普罗帕酮(见4.2.1.3)。如伴有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的高危患者应选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见4.2.3)。2. 心动过速临床常见的心动过速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常属正常生理反应,非生理性者多由于交感神经张力过高所致,无需特殊治疗。若有症状者可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见4.2.2)。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多伴发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洋地黄中毒等。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应首先停用洋地黄,反复发作者可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维

30、拉帕米(见4.2.4)、地尔硫卓(见4.3.2);对伴有心力衰竭者应选用胺碘酮(见4.2.3)。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成功率可达80以上。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发作突然,心率一般为150220次/分,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数十小时,可诱发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急性窄QRS波心动过速发作的终止方法可首选刺激迷走神经的手法、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法。药物治疗可选用静脉注射腺苷(见4.2.5)。对于心功能正常、窄QRS波心动过速、近期未使用受体拮抗药的患者,可选用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见4.2.4)或普罗

31、帕酮(见4.2.1.3)。如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则可选用洋地黄苷(见4.1.1)或胺碘酮(见4.2.3)静脉注射。同步电击复律可获得迅速的缓解。急性宽QRS波心动过速,应首选直流电转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选用普罗帕酮(见4.2.1.3)、索他洛尔(见4.7),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选用胺碘酮(见4.2.3)更为安全。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选择。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以内。其次可见于心肌病、重症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持续性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常可导

32、致心室颤动、发生猝死。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临床危险程度除了与原发疾病相关,还取决于发作持续时间、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为:如无症状或无血流动力学影响,处理原则与室性期前收缩相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或有无血流动力学影响,都应及时终止。首选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见4.2.1.2),亦可选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见4.2.1.3),但不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或伴有心力衰竭患者。此时,胺碘酮(见4.2. 3)是最常选用的药物。如患者已发生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则应立即采用直流电复律。尖端扭转型(torsades de pointes)室性心动过速

33、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特殊类型,常见于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患者(通常是药物引起的,其他的致病因素包括低血钾、严重的心动过缓和遗传因素)。这种发作通常有自限性的,但如频繁发作亦会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进展为心室颤动。静脉给予硫酸镁(见4.7.7)通常是有效的。受体拮抗药(见4.2)及心房或心室起搏也可考虑。3. 颤动与扑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个类型。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非心血管疾病伴发房颤则最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房颤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长期快速心室

34、率的房颤可导致心力衰竭,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对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节律转复,心室率控制和抗凝治疗三个方面。节律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对血流动力学不能耐受的房颤,或反复发作产生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房颤律转复。电复律应是首选的转复手段,如采用药物转复,目前最常用的静脉复律药物是普罗帕酮(见4.2.1.3.1.)和胺碘酮(见4.2.3.1.)。心功能正常或无器质性心脏病,亦可口服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见4.7.10.)转复;如有心功能不全或器质性心脏病,应首选胺碘酮。房颤复律后一般均需要使用上述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治疗。目前,奎尼丁(见4.2.1.1.1.)、普鲁卡因胺(见4

35、.2.1.1.2.)、丙吡胺(见4.2.1.1.3.)等药物已很少选用。控制心室率:受体拮抗药(见4.7)、地尔硫卓(见4.3.1.2.)和维拉帕米(见4.2.4.1.)作为一线治疗用来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首选地高辛(见4.1.1.1.1.);难治患者亦可选用胺碘酮(见4.2.3.1.)。如心率控制不满意,则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可与地高辛联用,但要密切注意观察心功能的减退状况。抗凝治疗:在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老年患者中和其他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有使用抗凝药的指征。首选药物为华法林(见4.12.3)。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进行总体受益或风险的评估。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

36、者患孤立性房颤则不强调需要抗凝治疗,但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见4.11.1.1.)或氯吡格雷(见4.11.2.1.)。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受体拮抗药、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和地高辛可用来控制静息时的心室率。如有指征,可通过同步电击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此外,胺碘酮也可用来转复心律,并可用胺碘酮或索它洛尔来维持窦律。如果心律失常是长期的,在转复为窦律之前应给予抗凝药来避免栓塞的并发症。I型房扑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及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

37、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并多见于心脏性猝死。治疗措施:积极抢救,按心肺脑复苏原则进行。最佳方法为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复律术。肾上腺素(见4.10.2.1.)为主要抢救药物,酌情选用利多卡因(见4.2.1.2.1.)、溴苄胺(见4.2.3.3.)等。4.2.1.2缓慢性心律失常1. 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常为正常生理状况,也可见于某些心脏、全身性疾病、药物引起等。无症状者一般无需处理,有症状者则针对病因处理,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可使用阿托品,症状重者需用起搏器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边组织病变或功能障

38、碍导致的心律失常,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心电图为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部分患者在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快速性异位节律,如心房颤动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晕厥,重者出现阿斯综合征。植入起搏器为首选治疗方法,阿托品可试用,但多数疗效欠佳。2. 停搏 窦性停搏(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为窦房结在一段时期内不产生冲动,导致心室在相当时间内出现收缩停止。其病因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个别也可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治疗原则与窦性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同。3. 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为房室交界区对冲动传导时间

39、延缓或阻断所致。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二、三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指房室间传导时间延长0.20秒,房室传导比例仍为11。临床多见于生理性,也可见于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房室传导特点又可分为两型(型及型)。二度型可为生理性,若为病理性的亦常为一过性或可逆性的。心电图表现为房室传导时间逐渐延长,最终发生心室搏动脱落,而后房室传导时间再次缩短,重复发生上述现象,并周而复始。二度型则多数为病理性,如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心电图表现为房室传导时间固定,但在若干周期后可出现一次或数次心室搏动脱落。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心房与心室的

40、收缩完全分离,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多数患者为重症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一度患者多无特殊临床症状,无需治疗或仅作病因治疗。二度患者的处理主要取决于病因及临床症状。一般生理性二度型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的二度型主要为病因治疗,如因心动过缓可应用阿托品。二度型及三度患者则都必须治疗,原则上心室率50次/分,应首选起搏器治疗。在无条件时可短期应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见4.10.1.3.) 4.2.2各类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可根据它们作用于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的机制分为:I类:膜稳定剂(钠通道阻滞剂)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安他唑

41、啉IB类:如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阿普林定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II类: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艾司洛尔III类: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索他洛尔(也有II类作用);溴苄铵IV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不包括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他:不属于上述分类而具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腺苷。注意:抗心律失常药有附加的负性肌力作用,尤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有损害或心肌缺血的患者。必须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某种条件下都可引起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另外,低血钾能增强很多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4.2.2.1 类膜稳定药4.2.2.1.1

42、A类奎尼丁 Quinidine【适应证】 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注意事项】(1)肝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延长。长期用药需监测肝功能,若肝功能异常需立即停药。(2)长期用药需监测肾功能,若肾功能异常需立即停药。血液透析可促使原形药及代谢物的清除。(3)本品可通过胎盘屏障,妊娠期妇女使用时应权衡利弊。(4)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不建议服用本品。(5)对可能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无起搏器保护的患者应慎用。(6)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时,应先用洋地黄制剂与规格或受体拮抗药,以免心室率过快。(7)当一日口服量超过1.5g时,或给有不良反应的高危病人用药,应住院,监测心电图及血

43、药浓度。每天超过2g时应特别注意心脏毒性。(8)长期用药需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肝、肾功能损害时需立即停药,加强心电图检测,QRS间期超过药前20%应停药。【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者、本品曾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没有起搏器保护的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者。【不良反应】 促心律失常: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电图改变:出现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Q-T间期明显延长,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作时伴晕厥(奎尼丁晕厥现象)、低血压;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痛性痉挛,腹泻,食欲缺乏;金鸡纳反应:耳鸣、胃肠道障碍、心悸

44、、惊厥、头痛及面部潮红、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热、局部水肿、眩晕、震颤、忧虑、兴奋、昏迷,甚至死亡;特异质反应:头晕,冷汗,休克,青紫,呼吸抑制或停止(与剂量无关);过敏反应:皮疹,尤以荨麻疹、瘙痒多见,发热、哮喘、肝炎及虚脱(与剂量无关);使重症肌无力加重,使CPK酶增高;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左移,中性粒细胞减少。【用法和用量】口服:餐后2小时或餐前1小时服药,并多次饮水。成人应先试服0.10.2g,观察有无过敏及特异质反应。成人常用量一次0.20.3g,一日34次。用于转复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第一日,一次0.2g,2小时一次,连续5次;如无不良反应,第二日一次

45、0.3g,第三日一次0.4g,约2小时一次,连续5次。一日总量不宜超过2.4 g。若连服34日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恢复窦性心律后改为维持量,一次0.20.3g,一日23次。成人极量:一日3g(一般一日不宜超过2.4g),应分次给予。【制剂与规格】 硫酸奎尼丁片:0.2g普鲁卡因胺 Procainamide【适应证】 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普鲁卡因及其他有关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2)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在胎儿体内蓄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时需权衡利弊。(3)下列情况慎用:过敏患者、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障碍、低血压、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者。(

46、4)小儿常用量尚未确定,可参考以下资料:按体重36mg/kg,静注5分钟,静滴维持量为每分钟按体重0.0250.05mgkg。(5)老年人应酌情调整剂量。(6)用于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时需在使用地高辛的基础上应用。(7)静脉应用易出现低血压,静脉用药速度要慢。【禁忌证】 (1)对本品过敏者。(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除非已有起搏器)、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红斑狼疮(包括有既往史者)、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者。(3)地高辛中毒者。【不良反应】 可见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P-R及Q-T间期延长、“Ron T”、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严重低血

47、压,心脏传导异常、口苦、恶心、呕吐、腹泻、肝肿大、AST及ALT升高、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斑丘疹;另见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发热、寒战、关节痛、皮肤损害、腹痛等;头晕,精神抑郁及伴幻觉的精神失常,溶血性或再生不良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及骨髓肉芽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肉芽肿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肌病及Sjogren综合征。【用法和用量】口服:一次0.250.5g,每4小时一次。静脉注射:一次0.1g,静脉注射时间5分钟,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总量按体重不得超过1015mg/kg;或者1015mg/kg静脉滴注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按体重1.52mg/kg维持。【制剂与规格】盐酸普鲁卡因胺片:0.25g。盐酸普鲁卡因胺注射液:1ml0.1g。丙吡胺 Disopyramide 【适应证】用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