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5712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问题解决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13年级)问题解决学段目标四点指引:“一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二是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三是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是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不会合作学习,个别孩子甚至不愿意进行合作学习,遇到这些孩子老师往往会很头痛。有的老师可能会用课余时间找这些孩子谈话;有的老师也可能表扬会合作学习的孩子,借此机会激励不合作学习的孩子;有的老师会

2、直接批评不会合作学习的孩子。老师们想尽了办法,但最终收到的效果甚微。孩子在课堂上之所以出现种情况,我认为有三种原因:一是孩子不知道合作学习的模式;二是孩子不清楚合作学习的内容;三是体会不到合作交流是课堂学习的需要。根据以上三点原因,本节案例从问题解决出发,以图意为导,让合作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需要。【案例描述】【片段一】新授部分1、黑板展示主题图?只2、引导观察,找出新朋友。3、初步认识问号,提出问题。出示“?”,认识新符号的名字、意义。(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用三句话说图意。谁能完整地用三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回答

3、)同桌两人小脑袋靠在一起轻轻的用三句话互相说图意。(合作交流的模式是“同桌两人小脑袋靠在一起轻轻的说”;合作的内容是“用三句话说图意”;合作需要是“读懂图意,做到心中有数。”)【片段二】基础练习题 【片段三】提高练习题?个=(个) 【片段四】6个?个综合练习题 =(个)【案例反思】1、以图意为导,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习惯本课选择的内容是一年级上第五单元6、7用加法进行问题解决,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景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情景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主题图,知道图里

4、有什么,问号要问的问题。开始先请个别孩子回答,在保证大多人都听明白的情况下,把这三句话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再次说出来。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清楚合作交流的模式是“同桌两人小脑袋靠在一起轻轻的说”;合作的内容是“用三句话说图意”;合作需要是“读懂图意,做到心中有数。” 本节课是一年级孩子第一次在课堂上尝试同桌两人小组交流,大多数孩子都很愿意分享学到的知识,都能做到开口说,但是个别孩子不主动不参与合作学习,我采用鼓励认真交流的孩子,表扬合作交流中的细节,比如小脑袋靠在一起,嘴巴张开来完整的说出了三句话。其他孩子听到老师的点评,在老师的鼓励下,对小组合作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升了合作意识,感受到

5、了合作交流是课堂学习的需要。2. 在层次性练习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会提出问题。 片段二基础性练习,使用书本第46页做一做这一题,习题的设计模式和例题相同,有图有文字提示,开始时我引导孩子先观察主题图,通过仔细观察后,尝试说出“图里有什么”,开始很多孩子都只会说出图中的两句话,对第三句用问题的形式说出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通过再次引导孩子观察主题图的同时,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通过独立读题,再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孩子马上清晰“图里有什么”,能够很快的用说三句话说出来。课堂上,孩子开口回答问题的机会有限,但是如果通过合作交流,孩子就能获得一次开口说的机会,通过倾听、思考,再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学习

6、思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片段三提高练习,只有图,没有文字提醒,孩子要通过观察,组织语言用三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在片段一的基础上,孩子们提高了问题意识,在没有文字提醒的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准确的用三句话表达图意。特别是第三句话能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片段四综合性练习,这是图文结合的习题,练习中第一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同桌两人分享观察到的图意,指明回答。细心的孩子能够找到文字“6个”,根据文字标记来说图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当图和文同时出现时,学会先看文字,以文字标记为准。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了问题解决要找准信息,不单要观察图意,还要看懂文字描述。这节课是一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

7、问题解决,第一次在课堂上尝试合作交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13年级)情感态度分为指引“一是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食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二是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三是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四是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在本课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寻找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人人都能参与课堂,人人都有开口说的机会,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交流中渗透数学情感,体会在他人帮助下,克服困难,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孩子参与数学思考,做到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