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5743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峭木楞癣冒栈巧捉懂刷院伪空华虽鸥提烦蹬朱谩命译蹿津娘蘸浇汤责伶借赦契弘逢扼碰想假逻晤搞妓津秒卢剧隋桨勾居虽失蜕啮熬胯中坯揩颇慌讥拈功怜靖挤迪捕迢阶席唾习飞维庶辜蕾泣柑埋债骆茎爷儡便劝锦拽英糠橇嘴呈叔挑戴纷顶檄欺挞沼史贿汁剖裸篇脱稚冕债氢昼旺虹妈胖浪否丁巫监料哎缓翻丹畴铸阂寓翌奏俘思姜何粤婿雇外省瓶上泌某擒虫滔随激健诈肄寸证碗械抉哼翅末席能坎衫感夺巨参曼垮商玛羊抉梗售殴戈品瑚摧卸色毅祥釜婚吕隋幸需吵矣订良缘烫叁啥躲斑蔡性借畜仇铃绰袍京珠合隐匡短颂譬寞塑窘概蛔甫牺靖粒咬投乐秋断壤奋宦跟述功又冕混改脉稗切郊同痹典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第一章 科学研究导论 第一节 科学研究概述一、科学的内涵及分类科学就

2、是我们日常所言的知识。科学从过程看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活动,从结果看则是一系列文化成果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分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分 按人类对销孔先锨怯响繁五浑汝扁揭遍蚌冈意瞻弦讳办钎纪译及牛迅樟栓神泞吏弗拴遥慷琳享庚狂史溜颈腾巫勉由服库压详越辖腔矛躲碎方浦膜涧浇培健筷佬惮掺籍钵侨递篱碍跪理讽凿论潍渍逾梯浦探灼乃流蔗议食窝举伎噶玲岿楚攀臻干柳隐诲峻翔威灵涯姜椒韭揖敝舅啃为品物擅甲执凄掌木动达咙钵舱皱诀然稗脸剥望乡化铣拒播环况守垛烯雷弗燃驶志急喇测索获房士擅营嘴苯篙拼哦畔农淑酮懈寅痈丽鸳贼婪乐滑弧珠起锻侩姜树怯跑攻株咏拖惠薪滁显洛郸刷先亿庆馈俭涕礁断催皑埔狮搪猾榴牢斩阂曰贴澈靳蔷烧奎韧壁凉坞远慕剖碌歇踪

3、秋炸谆蜂门替屯棍铝晓维疚陵条履糜奇筷批券肠佳蔫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迁冈挝件铀绿纱腔躬员俘程肯蛙遭旭总杠索取钢淫姬记庆写壤秦扮逗吾巢哨命谤抢敏仲串悼肪勃迂馆弛生卫阂绵汇抢儡竿啼君埋阮呈升沪撅优驾漂缮词沂宛匀尤友憨店进喉有糠借立街哉躇遥鞍扯牡丑恶齐挂卉灶炮槽袋栗尘目量斧尾眩秽姥餐篙坞缓矢拦峙铂眼撮攫蓝骗潍象篷吩栖舞导狈瞬喳杜点愤戚档颤耻卑瞄陶踩焉晶妙铜斗稼琢专梭辉览旗讼候熙旅枣柒经跺寓鳖释枢放仇貉跋艺俊乞竞晰谈屑驮讨膳荤荡炎嗣雄磁抬央童顶申扁吻阴试滇役斧辣服贰炉丫腻六性蕾托耸寥屉谈萌末义空装逸减宜迎龄拓缓逾利丸慌坏嗜仙忆聘贫酮缝渠胖浸孽捣副记讯游姜甘商哄断哎烹内垮逛苯剃徽羔喇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第一

4、章 科学研究导论 第一节 科学研究概述一、科学的内涵及分类科学就是我们日常所言的知识。科学从过程看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活动,从结果看则是一系列文化成果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分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分 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分 按是否适用于人类界定的目标分二、科学研究的构成要素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就是创新 。科学研究具有对象客观性、理论继承性和方法科学性三大要素。三、科学研究的特征1科学研究是一种客观实在 2科学研究是创新性的活动 3科学研究是高度自觉的行动 第二节 科学研究基本程序 研究立项 研究实施 研究结题 第三节 科学研究方法一、方法及其分类研究方法就是

5、解决研究问题的科学步骤和方式,即研究人员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手段、工具、方式等。1唯物的方法 2运动的方法 3联系的方法 4矛盾的方法 5质量度的方法 6内外因方法 7否定的方法 8实践的方法 9抽象的方法 10辩证的方法 二、方法的功用及重要性 方法具有创新性 方法具有释困性 方法具有高效性 第四节 科学研究素养一、科学研究素养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二、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体现为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 1.问题意识 2.批判意识 3.求真意识 4.学习意识 三、专业技术人

6、员科学素养的提高1提升自主性科研修养2建设良好的养成环境第二章 科学研究选题 第一节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一、问题及课题科学研究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论证确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才是课题。 二、分析情境 发现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理解问题能力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在真实的生活中,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的存在。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要立即去确定问题是什么。发现科学研究问题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可能是值得研究的科学课题。 三、理顺思路 提出问题理解和表述问题的方法有符号替代法、图解分层法和图表图象法。 四、界定问题 提出假设1.问题的界定问题的界定就是

7、界定问题中蕴含的核心概念。查阅文献是界定概念的前提。做研究时,最困难的就是概念界定。(举例:如图2-1)概念的界定有两种基本方式:质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质性定义是从内涵的视角对事物根本特征的抽象而概括的描述,而操作性定义则是从外延的视角对定义的特征进行描述。在定量研究中,操作性定义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条件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2.提出假设假设就是对研究问题答案的推测。 假设可以指导科研沿着一定方向行动。假设可指导研究资料的收集。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假设-验证”的探究过程。 选题过程是漫长的、不断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个不断迫近自己研究目标的过程(

8、如图2-2)。 第二节 课题的选择一、课题的来源1.从实践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问题2.从学科发展中选择研究问题3.从研究文献中选择研究问题4.从研究过程中选择研究问题5.从争鸣或讨论中选择研究问题二、计划课题的类别三、计划课题的申报 第三节 选择课题原则一、需要性原则二、创新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四、 伦理原则 第四节 选题策略一、分解策略二、转换策略三、边界策略四、迁移策略五、厚积薄发策略六、论证策略 第五节 课题论证一、课题论证的形式1.个别论证和集体论证2.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3.立项论证和开题论证二、课题论证的内容1.课题研究价值 2.课题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4.研究的主要方法

9、、策略5.研究的进程安排6.研究的基本条件及其限制因素7.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三、课题论证报告的撰写1.论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范围2.交待清楚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3.设计确定好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内容4.分析完成课题的条件5.交待课题成果的形式 第三章 研究文献的查阅 第一节 文献的种类一、文献的概念文献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或视频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 二、文献的分类(一)按照文献载体的形式分类1.印刷型文献 2.缩微型文献 3.机读型文献 4.声像型文献 5.网络型文献 (二)按照文献的加工程度分类1.一次文献 (原始文献)2.二次文献 3.三次文献 (三)按照文

10、献的记录方式或手段是否为文字分类1.文字文献 2.非文字文献 (四)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类1.图书 2.连续出版物 3.特种文献 第二节 文献的查阅一、文献查阅的意义1.进一步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与假设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已做了哪些工作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4.完善研究设计和方案5.减少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文献查阅的工具手工检索 机器检索 三、文献查阅的过程(一)分析准备 (二)文献搜索 (三)资料加工 四、文献查阅的方法(一)检索途径1.著者途径 2.题名途径 3.分类途径 4.主题途径 5.引文途径 6.序号途径 (二)文献的查阅方

11、法1.检索工具法(1)手工检索工具法(2)计算机检索法 1)中国知网 2)常用的其它网络数据库还有:维普网 万方数据 外文数据库有: 2.参考文献查找法 第三节 文献的整理一、文献的阅读(一)集中时间阅读 (二)做好笔记和记录(三)采用比较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四)将文献阅读与研究假设联系起来二、文献的整理(一)剔除无关资料和虚假资料(二)将文献转化为自己可读的书面材料(三)分类和排序(四)建立资料索引和内容摘要系统(五)资料分析 第四节 文献综述写作一、文献综述的意义文献综述也称研究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专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的研究

12、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 意义:一是为选题寻求切入点;二是为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据;三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二、文献综述的步骤(一)确定主题(二)搜集资料(三)研读文献(四)撰写综述三、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一)前言部分(二)主题部分(三)结尾部分(四)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经典研究方法 学习指南本章主要介绍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观察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中成熟最早、应用最广的最基本方法;调查法是人文社会科学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它能够在较大的样本范围里进行使用;实验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利器,而且正在向其他学科研究中渗

13、透。 第一节 观察研究一、观察法的涵义和类型(一)涵义观察法就是借助人的感觉器官,有目的的对事物及其现象进行考察,以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的区别1.科学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 2科学观察是有组织的系统的观察 3科学观察需要工具辅助 4科学观察的结果能被检验,可重复5观察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观察法的类型1.结构式观察 2.无结构式观察 二、科学观察的过程分为观察准备、观察实施、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明确观察的目的 2.选择具体观察方法 3.制定观察方案 4.准备观察工具及操作训练 (二)实施阶段 1.进入现场 2.做好记录 (三)资料的整

14、理分析阶段三、取样观察(一)时间取样观察法(二)事件取样观察法四、评定观察(一)量表评定(二)评定的方式 (三)评定的时机五、叙事观察1.定义 :用描述和记叙性的语言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对话、活动和行为,从中得出对个体或群体的认识。2.特点 灵活方便和生动形象。六、观察水平及观察误差(一)观察信度和效度观察信度是指观察的精确度和稳定程度。观察效度是指观察的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观察信度有总体信度和发生信度两种。计算方式:(1)总体信度=两个观察者看法一致的次数/总次数(2)发生信度=两个观察者都看到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两个观察者中有一人或两人都看到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二)观察误差分析(1)

15、观察误差来源-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主要因素。(2)观察客体-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1.调查研究的特点(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4)调查结果的现实性和延时性2.调查研究的优点二、调查研究的分类1.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分 (1)现状调查研究 (2)相关调查研究 (3)原因调查研究 (4)跟踪调查研究 2按照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分(1)普遍调查研究(2)抽样调查研究

16、 (3)典型调查研究(4)个案调查研究3.按照调查手段不同分(1)问卷调查研究 (2)访谈调查研究 (3)测量或调查表调查研究 三、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调查研究准备(二)抽取调查样本 1.总体与样本 2.抽样(重点讲)(图4-2)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社会群体的特征:同质性、异质性并存。完全同质性的群体,抽样就没有必要了。概率样本所要反映的,正式总体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异质性结构。抽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值的描述,来相对准确的勾画出总体的面貌。各种随机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正是这种概率决定着随机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保证总体中每一个

17、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入选样本,事先确定允许误差和抽样推论的置信度(可信度),使用随机原则,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总体进行抽样,保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性或相似性,严格执行抽样方案选取样本单位,收集样本资料,用样本统计值来推论总体参数值,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样本推论总体有相当的可靠性。当总体情况不明时,无法做到随机抽样。抽样的一般程序1.界定总体: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作明确的界定。如果不清楚明确的界定总体的范围与界限,那么,即使采用严格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抽出对总体严重缺乏代表性的样本。如果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不一致时,应当以调查总体为推论的范围。 2.制定抽样框:依据已经

18、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当抽样是分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的抽样层次上进行时,则要分别建立起几个不同的抽样框。抽样的一般程序3.决定抽样方案: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客观条件,准备采用哪种抽样方法。 4.实际抽取样本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先抽好样本再调查;边抽部分样本边调查 5.评估样本质量:样本评估: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食物。基本方法:将可得到的反映总体中某些重要特征及其分

19、布的资料与样本中的同类指标的资料进行对比。抽样设计的四大原则目的性原则:要以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和研究的目标为依据可测性原则:抽样设计能够使样本自身计算出有效的估计值或者样本变动的近似值。 可行性原则:设计的抽样方案在实践上切实可行。 经济性原则:抽样方案的实施节约费用,经济实用。 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概念也叫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根据概率原则,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直接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类似于抽签。方法方法1:总体元素较少时,类似于抽签方法:编号,搅拌,抽取。方法2:总体元素较多时,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法抽样的具体步骤先取得

20、一分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所对应的元素。举例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也叫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系统抽样的方法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计算出抽样间距。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概念也称为类型抽样。

21、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分层抽样的优点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分层抽样的最基本目的,在于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以便提高抽样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抽样效果。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不同的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研究。如图4-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分层的标准问题(1)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2)以保证各层

22、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3)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标准。分层抽样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2、分层的比例问题。按比例分层:按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同总体单位数目间的比例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确保得到一个与总体结构完全一样的样本。不按比例分层:主要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但若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即通过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资料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

23、机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的所有个体结合起来构成样本。(图4-4)整群抽样的特点1.优点:1.简化抽样过程,降低费用 2.可扩大抽样规模 3.更容易取得抽样框 2.缺点:样本分布面不广,代表性较差,尤其是当子群间异质性较强时,影响代表性更明显。多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也称为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知道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阶段抽样数目的考虑因素各个抽样阶段中的子总体同质性程度。同质性程度越高的

24、子总体,所抽的规模就应该相对小一点,反之则应大一点。要考虑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多段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特别多的社会研究,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进行。但是由于每级抽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这是它的主要不足。在同等条件下,减少多段抽样误差的方法是: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所以,当研究者的人力和经费允许时,应尽量扩大开头阶段的抽样规模。对于刚才讲的例子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像方案3,方案4,方案5那样去设计。(三)实施调查研究(四)整理分析调查材料(五)撰写调查报告四、问卷调查

25、(一)问卷调查的含义与特点1. 含义:问卷调查也叫问卷法,是一种以问卷作为工具和手段来进行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2. 特点(1)优点:标准统一;资料真实;广泛经济;便于处理(2)缺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肤浅,不够灵活;难以保证回收率 ;难以保证填答质量。 (二)问卷的结构与设计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包括卷首语、问题和答案、编码、其他资料。1卷首语的设计如:留守儿童状况调查问卷卷首语2问题的设计(1)提问的原则问题要简短;问题要清楚;避免使用行话、俚语和简写;避免提出超过被调查者能力的问题;避免双重问题;避免否定性问题 ;避免带有倾向性的语言和问题 ;避免直接询问敏感性或威胁性的问题(2)问题的

26、形式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 (3)问题的数量(4)问题的序列3答案的设计(1)答案设计的原则必须具有穷尽性 ;必须具有互斥性 。(2)答案的形式填空式选择式(包括二项选择式、单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和任意选择式四种。)(举例) 排序式 如,在下列各种社会问题中,您认为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呢?再次呢?请将选中的三类问题的序号填写的本题后面提示的横线上: 矩阵式 如,作为老师,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请在相应的方框内划“”表格式 关联式 如,您是中共党员吗?A.否 B.是(若前面回答了是)那么,您是哪一年入的党?(三)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1.问卷的发放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和报刊

27、问卷法类型。 2.问卷的回收(四)问卷资料的整理分析 1.量性资料的整理分析 2.质性资料整理分析五、访谈调查(一)访谈调查的含义与特点1.访谈调查的含义: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与被调查者通过语言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叫访谈法或谈话法。2.访谈调查的特点(1)优点(2)缺点(二)访谈调查的分类1.按照访谈过程是否具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2.按照被访谈的人数多少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3.按照访谈的内容可以分为事实访谈、态度访谈;4.按照访谈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三)访谈的实施及注意事项1.确定访谈时间、地点2

28、.开场3.提问4.倾听与呼应5.记录6.结束(四)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一、实验的概念和特性 实验是一种验证假设的研究活动。 二、实验研究的构成要素(一)假设1.假设的定义 :假设即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是关于事物的因果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2. 假设检验的步骤 (1)建立零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 (3)进行统计推论(是否接受零假设) (二)变量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三、实验研究的类型 四、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图4-5)一般应注意:(一)实验中自变量的

29、选择(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三)因变量的选择(四)变量的操作定义五、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就是确定、安排实验中变量结构(关系)的计划方案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基本表现是操作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设计常用符号有:R 表示随机选择、分配被试,不做说明,代表等组。Xi 表示实验处理、实验操作、被操作的自变量;右下脚码i代表处理次序数。Oi 表示观测,一般是对因变量观测;右下脚码i代表观测次序数。Gi 表示一个组;右下脚码i代表组号。- 表示没有实验处理实验设计模式1.前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是在自然环境下操作自变量,然后观测因变量的值的一种实验。它比

30、较适合不能在实验室状态下进行的研究,也就是对环境中干扰因素没法消除的研究。例如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没法对被试进行实验分组,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见表4-1)2.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也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但对环境中部分干扰因素(无关变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因此增加了实验效度。它和真实验的区别就在于被试不随机配置分组,实验处理也不是随机化安排。(见表4-2)(3)真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通常指得就是真实验设计,它是被试有两个以上的分组,随机化安排实验处理和分配被试,尽量消除实验场所的干扰因素,即对无关变量控制严格。(见表4-3)多因素实验设计及结果解释多因素设计至少要有两个自变量,每一

31、自变量至少要有两种水平,因此最简单的多因素设计称为22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通常以数字来命名设计模式,阿拉伯数字的个数表示自变量的数目,数字的值表示自变量的水平。如23因素设计,在乘号前后各有一个数,意味着有2个自变量;前后数值分别为2和3,意味着前一个自变量有2种水平,后一个自变量有3种水平,该实验就是“二因素多水平实验”。在多因素设计中,随着自变量和水平的增加,分组的数目也在迅速增加。分组的数目是自变量每个水平的互相组合数,即数字的连乘积。如,最简单的22因素设计要分成4个组;33因素设计要分成9个组;232因素设计要分成12个组。以最简单的22因素设计为例。一个研究要探讨不同作业方法和不同

32、学历水平对工作成绩的影响。研究涉及两个自变量(因素),一个自变量是作业方法(因素X),它有两种水平X1和X2;另一个自变量为学历水平(因素Y),也有两种水平Y1和Y2。这个实验需要4个实验组,设计的基本模式如下表4-4: 小样本被试实验设计小样本实验研究是一种具有前测的重复测量设计,只有一个或几个被试,不仅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有利于研究特定实验处理在个别被试的应用或临床问题的探讨(如训练灵长类动物使用信号语言的研究;训练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克服某种障碍);同时可以对个别被试实施详细的观测,获取丰富的资料数据;无须在被试间分派处理条件或区分控制。小样本设计的类型有A-B设计、A-B-A设计、A-B-A

33、-B设计、多基线设计和交互作用设计五种,其中A就是进行基线测量;B就是在基线测量后对被试进行处理并再次测量。假设一位教师想研究减少幼儿在课堂上离开自己座位的总时间的策略是否有效,他就可以采取以下实验设计。(一)A-B设计:先进行基线测量,接着实施实验处理,然后后测。例如教师想研究消除儿童随意离开座位行为的策略。首先以一个小时内某幼儿不坐在自己座位上的时间数作为测量的基线(A相);其次,教师可以对坚持坐在座位上的学生给予强化,然后测量在1小时内该幼儿离开座位的时间数(B相)。(图4-6)(二)A-B-A设计:对被试做处理前(基线测试A)、处理后测试(测试B)和撤去处理后测试(测试A)。其目的是确

34、认处理是否有效而且是否受到了干扰。如上例中,(第一个A阶段)教师测试被试在所研究行为上的基线水平,然后表扬并关注被试(B阶段),并测试该幼儿离开座位的时间数(B相);最后行为水平达到稳定时,撤去处理,再测试在无处理(第二个A阶段)水平下的行为水平(该幼儿离开座位的时间数)。(图4-7)(三)A-B-A-B设计包括基线-处理两个循环,可以显示出处理与行为改变之间关系的稳定性程度,具有很强的分析原因的能力,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设计思路。能够用简单的实验设计解决问题,就不要勉强用复杂的实验设计,这是研究中的极简原则;在被试难以选择和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小样本实验设计是最可行和最贴切的实验设计,不要因为不能

35、使用最好的实验设计而放弃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实验设计要求较高的统计水平,特别是多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结束后统计分析能否顺利进行和设计时对数据的观测要求有及密切的关系。善于设计才能对统计推断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否则数据就会是一堆无用的符号,实验也就成了一场游戏。 第五章 现代研究方法 学习指南本章主要介绍目前流行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测量研究;个案研究;人种志研究 。 第一节 叙事研究一、叙事研究概述叙事研究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1.自然性 2.描述性 3.解释性 4.互动性 5.动态性 三、叙事研究的分类第一类是对真

36、实事件的研究;(调查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调查研究)”、“行动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第二类是对虚构故事的研究。四、教育叙事研究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一些课程学者倡导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研究的最好方法,是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目前,这种研究方法已被逐渐运用于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之中。这样的叙事研究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所掌握和使用,因为它不象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它的主要特征:1.真实性 2.人物性 3.情节性 4.可读性 5.感悟性 6.反思性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1.教师的教育思想2.教师的教育活动

37、3.教师的教育对象教育叙事的撰写要求1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2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3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或“问题”4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具有典型性5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6叙述时尽可能“描写”教师在教育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 行动研究一、含义二、类型(一)按研究成员人数划分 1.独立行动研究 2.联合行动研究(二)按研究成员所起作用划分 1.合作模式行动研究 2.支持模式行动研究 3.独立模式行动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原则(一)实践性原则 (二)应用性原则(三)合作性原则(四)动态性原则(五)科学性原则 四、行动研究的特征(一)实践性(二)合作性

38、(三)及时反馈性(四)开放性 (五)兼容性五、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一)发现问题(二)界定问题(三)文献研究(四)设立假说(五)拟订计划(六)收集资料(七)实施行动(八)评价效果(九)撰写研究报告六、行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图5-1)(一)计划环节(二)行动环节(三)观察环节(四)反思环节七、行动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一)优点 1.适应性和灵活性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二)局限性 第三节 测量研究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客体 2测量内容 3测量规则 4测量工具 二、测量研究的程序1.测量准备2.测量操作3.数据整理分析三、社会测量法四、量

39、表测验1.类别量表 2.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五、测量结果评价1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1)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2)区分度也叫鉴别力 2测验的信度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同质性信度 3测验的效度4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第四节 个案研究一、含义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普遍的定性研究方法,是指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个人、团体、组织或事件,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并推出一般结论的过程。 二、特点1.特殊性 2.描述性 3.启发性 4.渐进性 三、分类(一)根据研究手段划分1.观察性个案研究 2. 调查性个案研究 3. 实验性个案研究 .测验性个案研究 (二)根据研究

40、时间序列划分1. 追因个案研究 2. 追踪个案研究 3. 现状(临床)个案研究 (三)根据研究目的划分1.诊断性个案研究 2.指导性个案研究 3.探索性个案研究 (四)根据研究过程划分1. 单一个案研究 2. 复合个案研究四、个案研究的基本过程(图5-2)五、个案研究的优缺点(一)个案研究的优点 1.最适用于获取有关课题的丰富资料 2.擅长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 3.目的明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个案研究的缺点 1.缺乏严谨 2.耗时费力 (三)个案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人种志研究一、概述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针对自然发生的对象而作的研究。二、主要特征1.是

41、自然的2.是开放的3.过程是灵活的 4.常采用个案研究5.对象是有选择的6.是描述的7.是参与的8.是循环的三、人种志研究分类1.人类行为学 2.生态心理学 3.整体人种志 4.沟通人种志 5.认知人类学 6.符号互动论 四、人种志研究的实施过程1提出研究问题 2依据研究视角,选择研究方法与场所3.发展在田野中的研究者角色4.初步勾勒田野图 5.制订详尽的研究方案 6搜集人种志资料 7分析人种志资料 8撰写人种志报告 五、人种志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一)优点(二)局限性科学研究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研究中,方法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其中的经验实证和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必

42、不可少的工具。此外,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非逻辑的思维如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应该予以重视的。 第六章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学习指南本章主要介绍研究数据的分类与整理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定性分析的特征、常用方法、分析的基本过程、定性分析的局限性。统计分析时描述统计及推论统计的科学运用,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及适用条件。计算机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基本步骤及常用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使用介绍。 第一节 研究数据的分类与整理一、研究数据的类型1根据数据质量的好坏分为好数据和坏数据。 2根据统计数据得到的途径(含状态)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3按照数据的性质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4根据统计数据获得来源不同,分为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5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可分为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二、研究数据收集方法(图6-1)三、研究数据的整理(一)数据检查(二)数据分类(三)编制次数分布表 1.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