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6412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8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第一节 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失调,第二节 果蔬采后微生物病害,第一节 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失调,生理失调(生理病害)指非病原微生物引起果蔬成熟和衰老正常生理代谢紊乱,造成组织结构,色泽和风味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常见的症状有褐变,黑心,干疤,斑点,组织水浸状等,生理失调类型,一、低温伤害(冷害,冻害)二、呼吸失调三、营养失调四、其它生理失调,二、呼吸失调(气体伤害),概念:园艺产品贮藏在不恰当的气体浓度环境中,正常的呼吸代谢受阻而造成呼吸代谢失调,又叫气体伤害(gas injury)。一般最常见的主要是低氧伤害(low-oxygen injury)和高二氧化碳伤害

2、(high-carbon dioxide injury),低氧伤害 当贮藏环境中氧浓度低于2时,导致产品无氧呼吸 主要症状:表皮局部组织下陷产生褐色斑点,如:香蕉在低氧胁迫下产生黑斑;低氧条件下土豆的“黑心病”;苹果“乙醇积累中毒症”;番茄表皮凹陷,褐变;蒜苗褪色转黄或呈灰白色;柑橘果实的苦味,浮肿,橙色变黄,出现水渍状等都是典型的低氧伤害。,高CO2伤害 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时,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 主要症状:表皮凹陷和产生褐色斑点,如:草莓表面出现水渍状,果色变褐;番茄表皮凹陷,出现白点并逐步变褐,果实变软,迅速坏死,并有浓厚的酒味;,三、营养失调,概念:营养物质亏缺引起园艺

3、产品的生理失调 缺钙 导致生理失调、褐变和组织崩溃,如苹果“苦痘病”、虎皮病、水心病 缺硼 甜菜产生黑心 苹果果实内部木栓化,果肉凹陷 缺钾 番茄果实不能正常后熟,营养失调原因:蔬菜体内营养元素不平衡,极易使蔬菜出现营养失调症 土壤底子太差、酸碱度不适,施肥比例不当,是造成蔬菜产生营养失调症的主要因子 天气条件与营养失调症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主要是光照、温度和水分,其它生理失调,衰老 苹果内部崩溃,桃发绵和果肉褐变 二氧化硫毒害 破坏色素,使组织发白 乙烯毒害 果色变暗,失去光泽,出现斑块,第二节 果蔬采后微生物病害,引起新鲜园艺产品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有真菌和细菌两大类。其中真菌是最主要和最

4、流行的病原微生物,它侵染广,危害大,是造成水果在贮运期间损失的重要原因。水果贮运期间的传染性病害几乎全由真菌引起。叶用蔬菜和花卉的腐烂,细菌则是主要的病原物。,一、病原种类二、果蔬采后病害的侵染过程三、发病原因四、防治措施,一、病原种类,1.真菌2.细菌,(2)接合菌亚门,(1)鞭毛菌亚门,(3)子囊菌亚门,(4)半知菌亚门,(1)欧氏杆菌属,(2)假单胞杆菌,1.真 菌,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营养阶段(vegetative stage)和繁殖阶段(propagative stage),营养阶段为菌丝体(mycelium),繁殖阶段产生各种类型的有性孢子(sexual spore)和无性孢子

5、(asexual spore)。无性孢子一年可产生多次,是真菌病害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特征: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无隔膜、多核的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 腐霉属 疫霉属 霜疫霉属,(1)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病害:西瓜、甜瓜和草莓的腐霉病 症状:开始表现为水浸状,病部出现变色和长出白色的霉状物 传播和入侵方式:土壤传染病,可直接侵入,或切口和伤口侵入,疫霉属,病害:柑橘类果实褐腐病、草莓、苹果等疫病 症状:病部开始出现水浸状,局部变色,然后扩展使整个瓜果腐烂,长出白霉状物 传播和入侵方式:土壤传染病,可直接侵入,或自然开口侵入,霜疫霉属,

6、病害:荔枝霜疫霉病 症状:果蒂出现无明显边缘的褐色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溢出褐水 传播和入侵方式:卵孢子在土壤或病残果皮上越冬,游动孢子侵染树枝和果实,1.真菌(2)接合菌亚门,主要特征: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甲壳质(几丁质)组成;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和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结合孢子 根霉属 毛霉属,根霉属,病害:果蔬软腐病 症状:开始为水渍状圆形小斑,逐渐变成褐色,病斑表面长出蓬松发达的灰白色菌丝体 传播和入侵方式:只能通过伤口入侵,或通过自然开孔进入成熟和衰老的组织,毛霉属,病害:主要侵染苹果、梨、葡萄、草莓和猕猴桃,引起毛霉病 症状:病果表皮变成深褐色,焦干状,病斑下的果肉

7、变成灰白或褐色 传播和入侵方式:病菌分布在土壤中,通过伤口入侵,1.真菌(3)子囊菌亚门,主要特征:菌丝体发达有分格和分枝,菌丝细胞通常为单核,也有多核的,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核盘菌属 链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病害:黄瓜、辣椒白霉病、板栗黑腐病 症状:病部组织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上面长出棉絮状的白色菌丝,并出现黑色的菌核 传播和入侵方式:接触传染,链核盘菌属,病害:主要侵染油桃、樱桃、桃、李、苹果、梨等果实,引起果实褐腐病 症状:病部初期为浅褐色软腐状小斑,扩大后病斑表面长出灰褐色绒状菌丝,上面产生褐色或灰白色孢子,呈同心圆轮纹状排列 传播和入侵方式:接触传染,

8、1.真菌(4)半知菌亚门,主要特征:菌丝体发达,分枝分格;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交链孢菌属 地霉属 葡萄孢霉属 青霉属 刺盘孢菌属和盘圆孢菌属 镰刀菌属 拟茎点霉属,交链孢菌属,病害:果蔬的黑腐病、柑橘黑心病、苹果心腐病和洋葱的紫斑病 症状:病部呈褐色圆斑,外有淡褐色晕环,病斑上有黑褐色霉状物,表现为黑腐,黑心 传播和入侵方式:通过伤口、衰老组织的自然开孔、冷害损伤等人侵,葡萄孢霉属,病害:灰霉病类 症状:侵染组织呈浅褐色,病斑软化,迅速扩展,上面产生灰褐色的孢子 传播和入侵方式:病菌可通过伤口、裂口或自然开口侵入寄主,也可从果蔬表面直接侵染,刺盘孢菌属和盘圆孢菌属

9、,病害:水果炭疽病,苹果、芒果炭疽病,香蕉斑点病 症状: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浅褐色圆形小斑,迅速扩大,呈深褐色,病斑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传播和入侵方式:直接或伤口、自然开口等侵入传播,镰刀菌属,病害:引起洋葱和大蒜蒂腐、生姜和甜瓜白霉病 症状:开始为淡褐色斑块,上面出现白色的霉菌丝,逐渐变成深褐色的菌丛,病部组织呈海绵软木质状 传播和入侵方式:在田间、采收前或采收后入侵寄主,地霉属,病害:引起柑橘、番茄、胡萝卜等果蔬酸腐病 症状:水浸状褐斑,果皮破裂,病斑表面有一层奶油色粘性菌层,果肉腐烂酸臭,溢出酸味水状物,产生白霉 传播和入侵方式:在采前或采收时粘染果蔬表面,从伤口、裂口和茎疤处侵入组织,青霉属

10、,病害:果蔬采后青霉病、绿霉病 症状:初期果皮组织呈水渍状,迅速发展,病部先有白色菌丝,上面长出青、绿色孢子 传播和入侵方式:主要从伤口入侵,也可通过果实衰老后的皮孔直接进入组织,病果是重要的传染源,拟茎点霉属,病害:芒果和柑橘果实的褐色蒂腐病 症状:发病初期蒂部出现褐色病斑,水浸状,迅速扩展变成暗褐色,病部表面有许多小黑点 传播和入侵方式:在田间从伤口或直接侵入果实蒂部和内果皮,潜伏到果实成熟或贮藏期间才发病,2.细 菌,细菌是原核生物,单细胞,不含叶绿素,属于异养 细菌不能直接入侵完整的植物表皮,一般是通过自然开口和伤口侵入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可分为组织坏死,萎蔫和畸形 分类:(1)欧氏杆

11、菌属(2)假单胞杆菌属,2.细 菌 欧氏杆菌属,症状:感病组织开始为水浸状斑点,引起组织全部软化腐烂,并产生不愉快的气味 种类:大白菜软腐病杆菌 蔬菜和果菜的软腐病(大白菜软腐)黑胫病杆菌 马铃薯的黑胫病和番茄的茎断腐,2.细菌 假单胞杆菌属,引起黄瓜、芹菜、莴苣、番茄和甘蓝软腐不愉快的气味较弱,二、果蔬采后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就是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原物的侵

12、染过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1.接触期的概念:接触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接触前的活动,病原物的休眠体大多是随着气流或雨水的飞溅落在植物上,还可随昆虫等介体或田间操作工具等到植物上。根部分泌物可在植物根系周围积聚许多病原物和其它微生物,也可刺激或诱发土壤中的有些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等或其休眠体的萌发,有利于产生侵染结构和进一步侵入。有些腐生的根围微生物能产生抗菌物质,可抑制或杀死病原物;有些腐生菌或不致病的病原物变异菌株占据了病原

13、物的侵染位点,使病原物不能侵入。,接触后的活动,病原物生长阶段,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真菌孢子虽然一般都带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但必须供给一定的营养刺激物质才能萌发和侵入。叶表面的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一定的影响,植物的分泌物也影响病原物的生长;而且,有些孢子本身分泌的物质,特别是在侵染液滴中浓度很高时,也能抑制孢子的萌发。,2.侵入期的概念: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penetration)。,侵入途径病菌或是被动地通过自然开孔和伤口,或是主动地借助于自身分泌的酶和机械

14、力(mechanicalforces)入侵植物的过程叫侵染,前者叫做被动侵染,后者称为主动侵染。,入侵步骤 病原真菌大多是以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菌丝侵入。典型的步骤是;孢子的芽管顶端与寄主表面接触时,膨大形成附着器,附着器分泌黏液将芽管固定在寄主表面,然后从附着器产生较细的侵染丝入侵寄主体内。,3.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这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症状的出现就是潜育期的结束。,4.发病期 植物被病原菌侵染后,经过潜育期即出现症状,便进入发病期。,(一)病害的入侵途径(二)病害的传播途径,(一)病害的入侵途径,1.直接侵入

15、2.自然孔口侵入3.伤口侵入,(二)病害的传播途径,病害的侵染循环示意图1.气流传播2.风雨及流水传播3.昆虫传播4.人为传播(接触传播),三、发病原因,1.病原菌2.寄主的抗性3.环境条件,1.病原菌,寄生性是病原菌从寄主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致病性是指病原菌对寄主组织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致病力或病毒性)异养生物获得营 养物质的方式:,腐生(腐生物),寄生(寄生物),腐生物 只能利用其他生物的尸体或由其分解出来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寄生物 有从其他生物的活体内取得营养的寄生能力 专性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活的细胞 非专性寄生物既能寄生,也能腐生,2.寄主的抗性,抗病性(忍耐

16、力):植物对病菌进攻的抵抗能力 采后园艺产品的抗性 成熟度 伤口 生理病害等因素,3.环境条件,温度 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0-25 温度影响:病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力;寄主的生理、代谢和抗病性 湿度 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 气体成分 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抑制病菌的生长,四、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2.化学防治3.生物防治4.综合防治,1.物理防治,低温处理 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和致病力,抑制果实呼吸和生理代谢,提高果实的抗性 气调处理 其他处理 热处理、辐射处理、紫外线处理、射线处理、X射线处理、电离辐射处理,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杀死园艺产品上的病原菌。化学药剂

17、一般具有内吸或触杀作用,使用方法有喷洒、浸泡和熏蒸等,化学杀菌剂的种类 脂肪胺 仲丁胺熏蒸、浸淋,或加入蜡制剂中使用,青霉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硫化物 SO2 熏蒸贮藏库,只有葡萄、荔枝和龙眼等少数几种水果、蔬菜,化学杀菌剂的种类,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具有内吸性 苯来特、托布津、多菌灵、噻苯唑等 对青霉菌、拟茎点霉、链核盘菌等 新型杀菌剂 抑菌唑柑橘产区,可浸洗或喷雾处理 抑菌脲(商品名为扑海因)抑制根霉、链格孢、灰霉葡萄孢和链核盘菌 乙膦铝良好的内吸药剂,对人畜基本无毒,疫霉引起的柑橘褐腐病,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择对园艺产品不造成危害的微生物来抑制引起产品腐烂的病

18、原菌的致病力,(1)拮抗微生物的选用,理想的拮抗菌应具有:以较低的浓度在果蔬表面上生长和繁殖的能力能与其他采后处理措施和化学药物相容,甚至在低温和气调环境下也有效能利用低成本培养基进行大规模生产遗传性稳定具广谱抗菌性,不产生对人有害的代谢产物抗杀虫剂、对寄主不致病等特点,(2)自然抗病物质的利用,近年来,利用植物自然抗病物质来控制采后腐烂的研究也较多。植物产生的一些油和挥发性物质对产品的采后病害也有明显的抑菌功效。自然抗病物质可以从微生物的代谢物和动物产品中提取,但几乎没有利用动物产品来控制采后病害的报道。,(3)采后产品抗性的诱导,植物对病菌的侵染有着天然的防御反应,这些反应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在遭到病菌侵染时,常常是通过体内的木质素、胼胝体和羟脯氨酸糖的沉积,植物抗菌素的积累,蛋白质酶抑制剂和溶菌酶(几丁质酶和脱乙酰几丁质酶等)的合成来增强细胞壁的保卫反应,采用生物和非生物的诱导剂处理也能够刺激这些生物化学过程的防御反应。,4.综合防治,包括采前田间的栽培管理和采后系列化配套技术处理。采前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修剪、施肥、灌水、喷药,适时采收等措施。采后的处理则包括及时预冷,病、虫、伤果的清除,防腐保鲜药剂的应用,包装材料的选择,冷链运输,选定适合于不同水果、蔬菜生理特性的贮藏温、湿度、氧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确立适宜的贮藏时期等系列配套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