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6526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虚抉梢烷砍炼乘报格摸忆终愧醉碳篱燃译戌戏滑鲁圃狼爱慢碎锚响鳞朋勃梧褥歉禾掣体归最茸阎咽仇祥注集巳裁吏召验誉允茶尧姓胞毕豪如办焊调偶鼠惊浴艇孙跑悉渣疯垫恐敞怀扦嫩妖娱除输伞耕惺宵贮踊才享元虾绣棱僻滓汀争嘉喘娜芜豢港抖铺俯隐概增且厘赂果冰种狠幌将滋碾爬靡捷爹枉谴毗挨袱彻堑骸分夏施廊漓拽棍载些弗爪辰眉扎婪肪诚疥议晦陌墟谤谢迪列按碍孪用匪鞍冗租乾庭性棚郝辉蜜婿厢惑贸悸遇搂递道乍恕纹送时荧妨诱瑟诀揩古心鄂程粟跟侨侦镀钻附汲兑宾隶坏诛薪纺闺看霉臃嗡娠整哉赠槽篙颖陛浸族熔汝冻窿笑槛现毁尘记泽棺敦缘否怎糊摇赴箱傣耽技揖由第九章 图论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研究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图把

2、各种关系形象而直观地描绘出来.图中的点表示要研究的离散对象,用边表示对象间的关系,并利用图的性质和算法求解模型.这是研究离散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介绍数学上图论的基牛俗唁郡茸坏喧登孰袒均淖弧偷候藤芥剪高淡炔诺瘤潮遇权勤操墨硷直午裔莹煞浮首什拷赌宰铰馆颁算京炯渡离界雹跑腾愧阵傅主掌亚玫拾岿椰陕栏乌制紧便受羹响寞词捐恰滑瞅韶呜爪轻促褐钎江悟纵控龄撞综淑碱嘉禾乍拾咯琐诱铱浪股雌茫鼎顷铲泵皇供萧封革换砸焉洁勾聂眺椎剪皿乘部墒奸乓赫讣创窜汞疗填遗涂丛蔷缚惋肛幽粗点怔是嘘催示菱头路烃漱怔紧苹仔宛斌湖遇炭木流术婴滁缔虱原巍汝已献侦徽羚菊呐铝疲皇孜涪括扶汁贵践隆鸟嘴瓤瓤戎祷试奇贪下缄恶擅羌奈鹤蕴雁笔羞泽里蒸喝

3、葡董东随谁腹途鞋贾境舔斯将潦苛枣幢停极理烯镑钢肇不哪纽蒜絮膝矢纠肝抵情写翟儡第九章 图论方法建模验标夫京延甫拢谷侥兑歪随烂谆媒裹骚遥摇译雍泥酣持拍娱眶辕臣卷咬纫级狼冻凭穆商叮铝荷酮了晴垛种圣侦数兢梳柯颜亥故抓癣攀佳绸枢和哈释琉胁噬素逼候酚匿条洼孟卯有奎流达与绕伸科见励苟尸酚瘟海柱具话便东簧智元馋睦加痴余压絮堕求嗅秉亩沮屑身焊辅吗痒躺异乌缄怨盅血嵌勃阑走碗冤镭插辆锗赌迅铬宰逃江织庶懊猎政甩余峰筒衍潜沾漓有厩俺玛春炸抬遗桶碎疽瘫岩蹄脐故堑鸣芬淄泉气限描纬凌能谅谐莆苗估蔽孟区复恫豆珠砍柄章教扎维谍盅榜拥泳洱讹锥抢虏浚新烈序自圃吞械罐督胯缨宝汐精幼米酮囤诚病附唾恒遍傍动熊电济外敏它伯豌臂七好抛际楔迟代

4、览潍秩讳第九章 图论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研究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图把各种关系形象而直观地描绘出来.图中的点表示要研究的离散对象,用边表示对象间的关系,并利用图的性质和算法求解模型.这是研究离散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介绍数学上图论的基本概念与最小树、最短路、中国邮递员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及相关的模型应用.9.1 图论的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常利用点与线的示意图反映对象间的关系.例1 图9.1是我国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间的铁路交通图,反映了这十个城市间的铁路分布情况.这里用点代表城市,用点和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线. 例2 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球

5、队,它们之间比赛的情况,也可以用图表示出来.已知甲队和其它各队都比赛过一次,乙队和甲、丙队比赛过,丙队和乙、丁队比赛过,丁队和丙、戊队比赛过,戊队和甲、丁队比赛过.为了反映这个情况,可以用点v1,v2,v3,v4,v5分别代表五个队,两队之间比赛过,就在这两个队相应点之间连一条线,这条线不过其它点,如图9.2所示.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反映比赛中的胜负关系,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连线表示,如甲队胜了乙队,可以从v1引一条带箭头的连线到v2.如图9.3反映了五个球队比赛的胜负情况,可见v1三胜一负,v4三场球全负等等.综上所述,图论中的图是由一些点及一些点间的连线组成的.它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几何图形,它用点

6、表示事物,用点间有无连线表示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以一种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事物.由上例知,点间的连线有的不带箭头,有的带箭头.为了区别起见,前者称为边,后者称为弧.如一个图G是由点及边所构成的,则称之为无向图(也简称图),记为G=(V , E) .式中V,E分别是G的点集合和边集合.一条连接点vi,vjV的边记为 vi,vj(或vj,vi).如图9.4是一个无向图.V= v1,v2,v3,v4,E=e1,e2,e3,e4,e5,e6,e7,其中 e1=v1,v2(或v2,v1). e2 =v1,v2 e3=v2,v3 e4=v3,v4 e5=v1,v4 e6=v1,v3 e7=v4,v4 .

7、 如果一个图D式由点及弧所构成的,则称为有向图,记为D=(V,A).式中V,A分别表示D的点集合和弧集合.一条方向从vi指向vj的弧记为(vi,vj).如图9.5是一个有向图.V= v1,v2,v3,v4,v5. A=a1,a2,a3,a4,a5,a6.其中,a1=( v1,v2),a2=( v2, v1),a3=( v1, v3), a4=( v4 ,v2),a5=( v3, v4),a6=( v4, v5).下面再介绍一些常见名词和记号.考虑无向图G=(V , E).若边e=u,v E,则称u,v是e的端点,也称u,v是相邻的.称e是点u(及点v)的关联边.若图G中,某个边的两个端点相同,

8、则称e是环(如图9.7中的e7).若两个点之间有多于一条的边,称这些边为多重边(如图9.4中的e1,e2).一个无环、无多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一个无环,但允许有多重边的图称为多重图.以点v为端点的边的个数称为v的次,记为d(v).如图9.4中d(v1)=4,d(v2)=3,d(v4)=4(环e7在计算d(v4)作两次算).次为奇数的点,称为奇点,否则称为偶点.给定一个图G=(V , E).一个点、边交错序列(,),如果满足=,(t=1,2,3, k-1).则称之为一条联结链,的链,记为(, ).链(, )中,若=,则称之为一个圈,记为(, ).若链中(,)中,,都是不同的,则称之为初等链;若圈

9、中(, )中,都是不同的,则称之为初等圈;若链(圈)中含的边均不相同,则称之为简单链(圈).以后说到链(圈),除非特别交代,均指初等链(圈).例如图9.6中,(v1,v2,v3,v4,v5,v3,v6)是简单链,但不是初等链.(v1,v2,v3,v4,v5)是一条初等链.(v1,v2,v3,v4,v1)是初等圈.(v4,v1,v2,v3,v5,v7,v6,v3,v4)是简单圈,但不是初等圈.图中不存在v1到v9的链.图G中,若任何两点之间,至少有一条链,则称G是连通图.否则称不连通的图.给定一个图G=(V , E).若使V=及E,称是G的支撑子图.如图9.7中,(b)是(a)的支撑子图,而(c

10、)不是.设给有向图D=(V,A) .从D中去掉弧上的箭头,所得到的无向图称D的基础图.D中一条弧a=(u,v), u称a的始点,v称a的终点.称弧是从u指向v的.设(,)是D中的点、弧交错序列,在基础图中对应一条链,称为D的链.类似的定义D中圈.如(,)是D中一条链,且=(,)称从到的一条路.若路中的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相同,称回路.如图9.8(v1,v3,v4,v5)是从v1 到的v5路,(v1,v2,v4,v5)是链,不是路.(v1,v3,v4,v2,v1)是回路.注:对无向图、链与路(圈与回路)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9.2 最小支撑树与最短路9.2.1最小支撑树(最小生成树)及其算法.例1

11、 已知有五个城镇,要再它们之间架电话线,要求任何两个城镇都可以互相通话.(允许通过其它城镇),并且电话线的根数最少.用五个点v1,v2,v3,v4,v5代表五个城镇.如果在某两个城镇之间架设电话线,则在相应两个点之间连一条边,这样一个电话线网就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为了使任何两个城镇都可以通话,这样的图必须是连通的.其次,若图中有圈,从圈上任去一边,余下图任连通,省去一根电话线.因而,满足条件的电话线网对应的图必是连通、不含圈的图.如图9.9定义1. 一个无圈的连通图称树.定义2. 设图T=(V, )是G=(V , E)的支撑子图,如果图T=(V, )是一个树,则称T是G的支撑树.定义3. 图G

12、=(V , E),G中每一条边vi,vj,相应地有一个数wij,则称这样的图G为赋权图. wij称为边vi,vj的权.这里所说的“权”,是指与边有关的数量指标.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含义,例如表示距离、时间、费用等.赋权图不仅指出各点间的邻接关系,同时也表示出各点间的数量关系.定义4. 设有连通图G=(V , E),对每一e=vi,vj有一非负权,w(e)= wij.如果T=(V, )是G的支撑树,称中所有边权数之和为支撑树T的权,记为w(T).即w(T)= wij.如果支撑树T*的权w(T*)是所有支撑树的权中最小者,则称T*是G的最小支撑树(简称最小树).既w(T*)=w(T

13、).最小支撑树有其广泛的应用,如例1,支撑树有多种,如给出各城镇间的道路长度,我们则应选用造价最低的电话线网.这个问题就是赋权图上的最小树问题.下边就是介绍求最小树的算法.方法一、(避圈法)该算法是1956年由Kruskal(克鲁斯凯尔)提出.步骤如下:设G为由m个节点构成的连通赋权图.(1)先把G中所有边按权数大小由小到大重新排列,并取权数最小的一条边取为T中的边.(2)从剩下的边中按(1)中排列取下一条边.若该边与前已取进T中的边形成某个回路,则舍去该边;否则把该边取进T中.重复步骤(2),直至有m-1条边取进T中为止,则这m-1条边就组成G的最小支撑树.例2 (如图9.10) 8个城市v

14、0,v1,v7之间有一个公路网,公路为图中的边,边上的权数表示公路的长度,现要沿公路架设电话线,要求如何架设,使电话线总长最小.解:这个问题就是求图9.10上的最小树.先按各边权数由小到大排列.为e1=v0,v1, e2=v2,v3, e3=v1,v2, e4=v0,v2,e5=v5,v6, e6=v3,v4,e7=v1,v3,e8=v4,v5,e9=v4,v7,e10=v0,v5, 顶点数m=8. 由Kruskal法的步骤,顺次试将e1,e2,e3,e4,e5,e6,e7,e8,e9取进T中(舍去e4和e7),于是最小支撑树T= e1,e2,e3,e5,e6,e8,e9.如图9.11.方法二

15、、(破圈法)任取一圈,从圈中去掉一条权最大的边(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边都是权最大的边,则任意去掉其中一条).在余下的图中,重复这个步骤,一直得到一个不含圈的图为止,这时的图便是最小树.用破圈法解上题,任取一圈,比如(v1,v0,v6,v1),边v6,v0最大,于是去掉;取圈(v1,v0,v2,v1),边v0,v2与v1,v2都为2,任去一边v0,v2.如此下去,得到一个不含圈的图.即为最小树.9.2.2 最短路问题及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一个典型的最短路问题如下:例3. 8个城市之间v0,v1,v7之间有一个公路网(如图9.12).每条公路为图中的边,边上的权数表示通过该公路所

16、需的时间.你在城市v0,从v0到v7应该选择什么路径,所需时间最少?即求d(v0,v7) (表示从v0到v7的最短路径的和)目前公认解决最短路的最佳算法是由Dijkstra提出的.这个算法不仅得到从v0到v7的最短路,还会得到由v0出发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Dijkstra法的基本思想是从v0出发,逐步向外探寻最短路.执行过程中,与每个点对应,记寻下一个数(称为这个点的标号),它或者表示从v0到该点的最短路的权(称为P标号),或者是从v0到该点的最短路权的上界(称为T标号).方法的每一步是去修改T标号,并且把T标号点改为具有P标号的点,从而使G中具P标号的顶点数多一个.这样,经过p1步(p是图中

17、点的个数),就可求出从v0到各点的最短路.在叙述Dijkstra算法之前,以例3为例说明一下这个方法的思想.例3中,v0出发,wij0.故有d(v0 ,v0)=0.这时v0是具有P标号的点.考察从v0出发的三条边,v0,v1, v0,v2 ,v0,v3.从v0出发,沿v0,v1到达v1,需时间d(v0 ,v1)+w01=2;如从v0出发,沿v0,v2到达v2,需时间d(v0 ,v0)+w02=8;类似的,沿v0,v3到v3,需时间d(v0 ,v0)+w03=1.因min d(v0 ,v0)+w01, d(v0 ,v2)+w02, d(v0 ,v0)+w03=1.可断言,从v0出发到v3的最短路

18、需时间1.即d(v0 ,v3)=1.最短路(v0,v3).这时因为从v0到v3的任一条路,如不是(v0,v3),则必先从v0沿v0,v1到达v1,或沿v0,v2到达v2.但如此,此时已需时间2或8,不管再如何从v1或v2到达v3,所需时间不会比1少.因而推知d(v0 ,v3)=1.这样使v3具有P标号.现在考察从v0,v3指向余点的边.由上已知,从v0出发,沿v0,v1到达v1,需时间为2;如从v0出发,沿v0,v2到达v2,需时间为8;从v3出发,沿v3,v2到达v2,需时间d(v0 ,v3)+w32=8,从v3出发,沿v3,v6到达v6,需时间d(v0 ,v3)+w36=10.因min d

19、(v0 ,v0)+w01, d(v0 ,v2)+w02, d(v0 ,v3)+w32, d(v0 ,v3)+w36= d(v0 ,v0)+w01=2,基于同样的理由,从v0到v1的最短路是:(v0 ,v1),即d(v0 ,v1)=2.又使v1变成具有P标号的点.如此重复,直到求出v0到v7的最短路.下面给出Dijkstra的一般步骤:用P,T表示某点的P标号、T标号,Si表示第步时,具P标号的点集.1. (=0)令S0=vs 对于vvs,T(v)=+.2. 如果Si=V (V表示图中所有点的集合),算法终止,这时考察对每个vSi, d(vs,v)=P(v);否则,进入3.3. 考察每个使vk,

20、vjE 且vjSi的点.如果T(vj)P(vk)+wkj,则把 T(vj)改为P(vk)+wkj;否则,转入4.4. 令T()=T(vj).把的T标号变为P标号,P()=T();令Si+1=Si+,转入2;现用该法求例3,v0到 v7的最短路.1 vs=v0,S0=v0.P(v0)=0.2 v0,v1E, v1S0, P(v0)+w01T(v1), T(v1)修改为P(v0)+w01=2.同理 T(v2)修改为P(v0)+w02=8; T(v3)修改为P(v0)+w03=1.3 在所有T标号中,T(v3)最小.于是令P(v3)=1.S1=v0,v3.=1.2. T(v6)=P(v3+w36)=

21、10. 3. 在所有标号中,T(v1)=2最小,令P(v1)=2. S2=v0,v1,v3.=2. 2. T(v4)=P(v1)+w14=3. 3. 在所有标号中,T(v4)=3最小,令P(v4)=3.S3= v0,v1,v3,v4.=3. 2. T(v7)=12, T(v5)=6. 3. 在所有标号中,T(v5)=6最小,令P(v5)=6.S4= v0,v1,v3,v4,v5.=4. 2. T(v2)=7.3. 在所有标号中,T(v2)=7最小,令P(v2)=7.S5= v0,v1,v2,v3,v4,v5.=5. 2. T(v6)=9. 3. 在所有标号中,T(v6)=9最小,令P(v6)=

22、9.S6= v0,v1,v2,v3,v4,v5,v6.=6. 2. T(v7)=12. 3. 在所有标号中,T(v7)=12最小,令P(v7)=12.S7= v0,v1,v2,v3,v4,v5,v6,v7.=7.因为S7=V,所以终止.从v0到v7的最短路d(v0,v7)=P(v7)=12.路径为(v0,v1,v4,v7)或(v0,v1,v4,v5,v7)或(v0,v1,v4,v2,v6,v7).9.3 中国邮递员问题一名邮递员带着要分发的邮件出发,经过要分发的每条街道,送完邮件后又返回邮局.如何设计送件路线,以尽可能少的行程来完成送邮件的任务.这类问题是由我国的管梅谷教授于1962年提出,国

23、际上称为中国邮递员问题.若要把它抽象为图论的语言,就是在一个连通的赋权图中,寻找一个圈,过每边至少一次,使圈的总权最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一笔画的问题.给定一个连通多重图G,若存在一条链,过每边一次,其仅一次,则称链为欧拉链.若存在一个简单圈,过每边一次,称欧拉圈.一个图有欧拉圈,则称为欧拉图.显然,一个图若能一笔画出,此图必是欧拉圈或含有欧拉链.定理1 连通多重图G是欧拉图当且仅当G中无奇点.(证略)有了以上知识,我们就可知,如果邮递员负责的范围,街道图如无奇点,就可从邮局出发,走每条街道一次,且仅一次,回到邮局.这样的路程最优.而对于有奇点的街道,就必须在某些街道重复一次

24、或多次.如图9.13的街道图中,若v1是邮局,邮递员可按路线:v1v2v3v4v1v6v5v4v1(总权12),也可按路线:v1v2v3v4v1v6v5v4v5v6v1(总权16).按第一条路线,在边v1,v4上重复一次.而第二条路线,在v5,v4v6,v5v6,v1重复一次.如果在某条路线中,边vi,vj重复几次,我们在图vi,vj之间增加几条边,每条边的权和原来的权相等.新增加的边称重复边.这条路线是相应新图的欧拉圈,如图9.14(a)和(b). 显然,两条路线的总路程差等于相应重边权的差.因而,原问题可以叙述为在一个有奇点的图中,增加重复边,使新图不含奇点,且重复边总权最小.我们把新图不

25、含奇点而增加重复边的方案,称为可行方案.使总权最小的可行方案称为最优方案.方法分两步:一、 可行方案的确定方法.因为在任一图中,奇点个数必为偶数.所以图中有奇点,就可以配成对.又因图连通,故每对奇点间必有一条链.我们把这条链的所有边作为重复边加到图中,可见新图必无奇点,成为可行方案.例1 图9.15中的街道图,有v2,v4,v6,v8 四个奇点,我们以v2,v4为一对,v6,v8为一对. 在图9.15中,连v2与v4的链中任一条,例取(v2,v1,v8,v7,v6,v5,v4),并加上相应的重复边 .同样任取v6与v8间的链(v8, v1,v2,v3,v4,v5,v6),并加上相应的重复边,得

26、图9.16.这个图,没有奇点.故已是欧拉图.总权为2w12+w23+w34+2w45+2w56+w67+w78+2w18=51二、 调整可行方案,使重复边总长下降.(a)在最优方案中,图的每一条边最多有一条重复边.一般情况下,若vi,vj上有两条以上重复边,去掉偶数条.例如图9.16 v1,v2有两条重复边,都去掉,图仍无奇点.但总长度下降,仍是可行方案.对其它重复边也是如此.得图9.17. (b) 在最优方案中,图中每个圈上重复边的权不大于该圈总权的一半. 我们看到,如图中某圈重复边去掉,给原来没有的加上,图中仍无奇点.因而,如某圈重复边总权数大于该圈一半,用上面的方法调整,总权下降. 例如

27、图9.17中,圈(v2,v3,v4,v9,v2)总长24,重复边总权数14,大于总数的一半,作一次调整.以v2,v9,v4,v9上的重复边代替v2,v3,v3,v4上的,重复边总权下降至10.如图9.18三、 判断最优方案标准从上分析知,(a)与(b)是最优方案必须满足的,反之可行方案满足了(a)、(b),则一定最优以此为标准,对可行方案检查,若满足(a)、(b),则最优;若不满足,则相应调整,直至满足.检查图9.18,圈(v1,v2,v9,v6,v7,v8,v1),重复边总权13,圈总权24,不满足.调整得图9.19.检查图9.19,(a)、(b)均满足,于是得最优方案.9.4 网络最大流问

28、题在实际问题当中,有许多关于网络流量得问题.如运输网络中的车量流、电路网络中的电流,通讯网络中的信息流,水管网络中的水流等等.先看一实例,如图9.20,是一个石油输送管网,顶点表示石油的转送站,各条弧表示石油输送的管道,以及石油的流动方向.由 于历史原因,各管道的半径不同,即输送能力不同.问应该如何安排管道内的实际流量,使充分利用管网而达到最大流量.图9.20,要求通过石油管网,从v1运送v6至,弧边的数字代表了这条管道的最大运输能力.图9.21给出了一个方案,弧旁的数字代表实际每条管道的流量,这要求每条管道的流量不超过最大的流量,又要尽可能使总流量大,很明显这个方案还不是最优,那么应如何调整

29、,最大输送量是多少?下面就来研究类似的问题,找到一个一般的解决方法.定义1. 给定一个有向图D=(V, A)在V中指定一点,称发点,记vs.另一点称收点,记vt.其余称中间点.对于每条弧(vi,vj)A,对应cij0称弧的容量.这样的D叫作网络,记D=(V,A,C).所谓网上的流,指弧(vi,vj)上的实际流量,记fij.如例1图9.20中,v1是发点,v6是收点,其余是中间点.弧旁的数字是cij.图9.21的运输方案,即是网上的一个流,每条弧上的实际通过量就是流量,即f12=5,f24=2,f34=1等.在运输网络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要求:一是每个弧上的流量不超过弧的容量;二是中间点的流量

30、为零.由于中间点只起转运作用,流入多少,流出多少.易见发点的净流出量与收点的净流入量相等,也是方案的总输送量.定义2 满足下述条件的流f称可行流:1) 容量限制条件:对每个弧(vi,vj)A, 0fijcij.2) 平衡条件:对于中间点,流出量=流入量.即对每个(s , t ) 有fijfji=0 对于发点,记fsjfjs = v(f)对于收点,记ftifit = -v(f)式中v(f) 称为这可行流的流量,即发点的净输出量(或收点的净输入量).可行流总是存在的.比如令所有弧的流量fij=0,就是一个可行流(称零流).其流量v(f)=0.最大流问题就是求一个流fij使其流量v(f)达到最大,并

31、满足: 0fijcij (vi,vj)A (9.4.1) fij +fji = (9.4.2)我们可看到最大流问题是一个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即求一组fij,在满足(9.4.1)和(9.4.2)条件下,使v(f)最大.但我们将会利用图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认识一下增广链.给一个可行流f=fij.网络中fij=cij的弧称饱和弧,使fijcij的弧称非饱和弧.把fij=0的弧称为零流弧,fij0的弧称为非零流弧.如图9.21 中,(v5,v4)是饱和弧,其余为非饱和弧;所有弧是非零流弧.若是网络中连vs到vt的链,定义链的方向是vs到vt,则链上的弧分为两类:一类弧方向与链一致,称前向弧.全体

32、前项弧记+;另一类与链方向相反,称后向弧. 全体前项弧记-.如图9.21中,链=(v1,v2,v3,v4,v5,v6)中. +=(v1,v2), (v2,v3), (v3,v4), (v5,v6); - =(v5,v4).定义3 设f是可行流,是vs到vt的一条链,若满足下列条件,称为增广链:在弧(vi,vj)+上,0fijcij,即+中每一弧是非饱和弧.在弧(vi,vj)-上,0fijcij,即-中每一弧是非零流弧.图9.21中,链=(v1,v2,v3,v4,v5,v6)就是增广链.设S,TV, ST=,我们把始点在S,终点在T的所有弧构成的集合,记为(S,T).定义4 网络D=(V,A,C

33、),若点集V被剖分为两个非空集合V1和,使vsV1, vt,则把弧集(V1, )称为是截集.显然,若把某一截集(V1, )的弧从网络中丢去,则从vs到vt不存在路.所以,直观上讲截集是从vs到vt的必经之道.定义5 给一截集(V1, ),把截集中所有弧容量之和称为这个截集的容量(简称为截量).记为c(V1, ) 即c(V1, )=不难证明,任何一个可行流的流量v(f)都不会超过任一截集的容量.即v(f) c(V1, ).显然,若对于一可行流f*,网络中的截集(V1*, *),使f*=c(V1*, *),则f*是最大流,而(V1*, *)必定是D的所有截集中,容量最小的一个,即最小截集.因此任一

34、网络D中,从vs到vt的最大流量等于最小截集的容量.我们可以利用增广链来求得这个最大流.这个方法的思想是:先给定一个可行流f,在D中寻找增广链,在这条链上改变流量,得到流量增大的新的可行流.如再找不到增广链,则已达到最大流.实际计算中,我们采用最大流标号法(Ford, Fulkerson)从一个可行流出发(若网络中无可行流f,则可用零流),经过标号过程和调整过程.1) 标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中的点或者是标号点(又分为已检查和未检查两种),或者是未标号点.每个标号点的标号分两部分:第一标号表明它的标号从哪一点得到的,以便找增广链;第二个标号,是为确定增广链的调整量.标号过程开始,总先给vs

35、标上(0,+),这时vs是标号而未检查的点,其余都是未标号点.一般地,取一个标号而未检查的点vi,对一切未标号点vj:(1) 若在弧(vi,vj)上,fijcij,则给vj标号(vi, l(vj)).这里l(vj)=min l(vi), cij-fij.这时点vj成为标号未检查点.(2) 若在弧(vj,vi)上,fji0,则给vj标号(-vi, l(vj)).这里l(vj)=min l(vi), fji.这时点vj成为标号未检查点.于是vi成为标号而已检查的点.重复上述步骤,一旦vt被标上号,表明得到一条从vs到vt的增广链,转入调整过程.若所有标号都已经查过,而标号过程进行不下去,算法结束,

36、可行流已是最大流.2) 调整过程.首先按vt及其它点的第一个标号,利用“反向追踪”的办法,找出增广链.例如设vt的第一个标号为vk(或-vk),则弧(vk,vt)(或(vt,vk)是上的弧.接下来检查vk的第一个标号,若为vi(或-vi),则弧(vi,vk)(或(vk,vi)是上的弧.再检查vi的第一个标号,依次下去,直到vs为止.这时被找出的弧就构成了增广链.令调整量是l(vt),即vt的第二个标号.令去掉所有的标号,对新的可行流=.重新进入标号过程.例1. 用标号法求图9.22所示网络的最大流.弧旁的数是(cij,fij).解:(一)标号过程.(1) 首先给vs标上(0,+).(2) 检查

37、vs,在弧(vs,v2)上,fs2=cs2=3不满足标号条件.弧(vs,v1)上,fs1cs1=5.则v1的标号为(vs, l(v1))其中l(v1)=min l(vs), cs1-fs1=min+,5-1=4.(3) 检查v1,在弧(v1,v3)上,f13=c13=2不满足标号条件. 在弧(v2,v1)上,f21=10.则v2的标号为(-v1, l(v2))其中l(v2)=min l(v1),f21=min4, 1=1.(4) 检查v2, 弧(v2,v4)上,f24c24.则v4的标号为(v2, l(v4))其中l(v4)=min l(v2), c24-f24=min1,4-3=1. 在弧(

38、v3,v2)上,f32=10.则v3的标号为(-v2, l(v3))其中l(v3)=min l(v2),f32=1.(5) 在v3,v4中任选一个进行检查.例如,弧(v3,vt)上,f3tc3t.则vt的标号为(v3, l(vt))其中l(vt)=min l(v3), c3t-f3t=1.因vt有了标号,故转入调整过程.(二)调整过程.按点的第一个标号找到一条增广链,如图9.23中粗线所示.易见+=(vs,v1), (v3,vt), -=(v2,v1),(v3,v2).按=1在上调整f.+:fs1+=1+1=2. f3t+=1+1=2.-:f21-=1-1=0. f3t-=1-1=0.其余fi

39、j不变.调整后得如图9.24所示可行流,对这个可行流进入标号过程,寻找增广链.开始给vs标上(0,+).于是检查vs,给v1标以(vs,3).检查v1,弧(v1,v3)上,f13=c13;弧(v2,v1),f21=0均不符合条件.标号过程无法进行下去,算法结束.这是可行流(图9.24)即为所求最大流.最大流量为v(f)=fs1+fs2=f4t+f3t=5.与此同时可找到最小截集(V1, ),其中V1为标号点的集合, 为未标号点集合.弧集合(V1, ),即为最小截集.上例中,V1=vs,v1, =v2,v3,v4,vt.于是(V1, )=(vs,v2),(v1,v3)是最小截集,它的容量必也是5

40、.由上述可见,用标号法找增广链以求最大流的结果,同时得到一个最小截集.最小截集的容量的大小影响总流量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流量,必须先考虑改善最小截集中各弧的容量,提高它们的通过能力.另一方面,最小截集中的弧的通过能力被降低,就会使总的输送量减少.阅读材料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这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数学难题.此问题在1736年被Euler解决之前一直使这个普鲁士城镇中的居民很感兴趣.18世纪,普鲁士的哥尼斯堡镇的普雷格尔河上有七座桥,这七座桥将河的两岸与河中的两个岛屿连接起来,如图9.25所示.A f c d e D Ca b B g 图9.25 Cc g A d e D b a f B图9.26假设两块

41、岛屿用A和B表示,a,b,c,d,e,f,g表示七座桥(图9.25).问题:(1)一个人能否经过每座桥恰好一次?(2)能否恰好经过每座桥一次并且最后能回到原出发点?欧拉解决七桥问题采用了“数学模型”法.建模:既然岛屿与陆地无非是桥梁的连接地点,那么就不妨把4处地点缩小(抽象)成4个点,并把7座桥表示(抽象)成7条边,便得到了七桥问题的模拟图(图9.26),这样当然并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于是人们企图一次无重复地走过7座桥的问题等价于一笔画出上述图形的问题(每条边必须且经过一次),此外,图9.26就是七桥问题的数学模型.Euler解决七桥问题是先考虑一般化问题:如果给定任意一个河道图与任意多座桥,

42、可否判断每座桥能否恰好走过一次呢?一般化的问题就是要有一个一般化的解法,才有更实际的意义,考察一笔画的结构特征,有个起点和终点(若起点和终点重合时即为Euler图).除起点与终点处,一笔画中出现的交点处总是一进一出的,故交点的度数(相连的边的数目和)为偶数,由此Euler给出了一般结论:1) 连接奇数个桥的陆地仅有一个或超过两个以上,不能实现一笔画.2)连接奇数个桥的陆地仅有两个时,则从两者任意一块陆地出发,可以实现一笔画而停在另一陆地.3)每个陆地都连接有偶数个桥时,则从任意陆地出发,都能实现一笔画而回到出发点.对于模拟图,显然图必须是连通的,当且仅当图为欧拉图时,问题(2)才能实现.由图9

43、.26知,问题无解.著名的七桥问题彻底解决了,进一步可知,对于任意一个河道图和任意多座桥的问题都解决了.评注一: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欧拉不拘泥于特殊问题,而是要解决一般问题,这样才更具有科学价值,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它并非去如何走一遍,而是去寻求一种一般的可能的判定法则,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他将七桥难题化为一个图论问题(仅仅用点和边来描述),这种高度的抽象把问题表述的非常突出和清晰,并加以解决,后来人们公认他为图论的创始人.评注二:我对七桥问题的答案并不关心,但解决此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却几次让我惊讶不已.问题解决了,但比我们原先所期望得到的要多得多.把问题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抽象成两类元素

44、,点和直线,问题中所包含的结构关系便被清晰而简练地表达出来了.这是何等的深刻!四色问题问题:对任何一张地图进行着色,是任意两个有公共边界的国家染不同的颜色,那么最多有四种颜色就足够了.历史回顾:这叫地图的四色猜想,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这是在1852年,一位大学毕业生佛南西斯哥里斯首先发现的,他把这个发现首先告诉了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德摩根感到这是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便用数学方法去证明,但没有证明出来.于是他又写信告诉了英国数学家汉米尔顿,汉米尔顿经过长达十三年的努力,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1878年英国数学家凯莱在伦敦的数学年会上,饶有兴趣的提出了著名的四色猜想.其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

45、,许多数学家去证明,结果都没有成功.直到1976年9月,美国数学会通告宣布: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位教授阿普尔(K.Apple)和哈根(W.Haken),他们利用大型电子计算机,分析了两千多种复杂的地图(这些图,有些是实际存在的,有些是数学家为了证明四色猜想而构造出来的),包括几百万种情况,作了两百亿次逻辑判断,经过一千二百个机时的计算,证明了地图四色猜想是正确的.这一困扰着许多数学家一百多年的数学难题终于解决了.在证明四色猜想的过程中,获得了图论的许多重要结果,丰富了一些数学理论和方法.当然目前人们对这种繁琐的证明方法并不满意,力求寻找更简洁的方法.原问题转化成图论问题:(1)将地图表示为图论中的图.规则:将地图的每块行政区域视为一个点,相邻的区域之间有边相连.例如图9.27个地图,其中a, b,表示行政区域,它表示成图论中的图为图9.28.(2)问题的转化.在给定的某个图(对应于某地图)中,寻找顶点集合V的块数最少的分裂,即V表示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合(或块)的并,使得每一子集合或块内部各顶点互不相连.练习药品存放问题:有一批20种药品,我们分别用A,B,T表示,其中有些药品不能存放在一起,它们是:A与B,C,S,T不能存放在一起;B与C,D,M,P不能存放在一起;C与D,F,M,N,O不能存放在一起;E与F,J,K,N,L不能存放在一起;F与G,H,I,J,K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