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6906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的变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生物的变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生物的变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生物的变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生物的变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的变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的变异》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讲 生物的变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1、变异的类型,不遗传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变异,(由于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改变),(改变),(改变),只有基因突变,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可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酵母菌、草履虫等。,2、各种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变异,例2、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

2、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种变异是()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人工诱变 D.自然突变,C,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1、实例,二、基因突变,血红蛋白 正常 异常,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mRNA,DNA,突变,红细胞 圆饼状 镰刀型,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二、基因突变,增添,缺失,替换,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思考:上述几种突变的方式,哪种方式引起的变异最小?,不一定,原因: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密码的简并)一些DNA片段不携带遗传信息;(无遗传效应)隐性突变。,思考:DNA碱基对

3、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吗?,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即S期),3、发生时间:,4、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病毒和某些细菌等,紫外线,X射线,其它各种辐射,亚硝酸碱基类似物苯环类似物,外因:,DNA的复制偶发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内因:,(原理是:射线将DNA分子打断,细胞在对DNA进行修复时发生局部片段丢失、插入、倒转等错误),主要是这些化学物质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生物体内核酸的碱基,(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可发生在任何时期,自然界突变率很低:10-5 10-8,多数有害,少数有利,普遍

4、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不定向性:,5、基因突变的特点:,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7、基因突变的来源:,(2)人工诱变:,(1)自然突变:生物受自然界物理、化学、生物 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8、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某一个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种类和数目的变化,并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以及基因所处的位置,只改变基因的表现形式(Aa或由aA),因此,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和原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也就是说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产生基因“质”的改变,而“量”未

5、改变。,C,B,“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基因重组,三、基因重组,1、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3、意义,基因工程,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局部互换,转基因技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本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时期及原因,DNA复制时,由于碱基互补配对的差错而引起,减I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

6、自由组合引起,基因的分子结构改变,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低、多数有害。,特点,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类型多,普遍存在,出现频率高。,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内部因素相互作用。,条件,不同个体间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结果,能产生新的基因,可能出现新的性状,不产生新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小结:,1、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

7、染色体变异 D.环境的影响,A,2、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的B链第63位氨基酸为组氨酸(CAU),Hb-M的B-63为酪氨酸(UAU),这种突变的原因在于基因中 A.某对碱基发生置换 B.增添或缺失1-2对碱基 C.缺失一小段DNA D.增添一小段DNA,A,四、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染色体上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2、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缺失:,正常,异常,猫叫综合征,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正常,异常,2、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染色

8、体的某一片段消失,缺失:,猫叫综合征,果蝇棒状眼,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易位,正常,异常,1 2,1 2 1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2、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缺失:,猫叫综合征,果蝇棒状眼,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位置倒过来后再接上去,造成这段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颠倒。,正常,异常,夜来香,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易位,1 2,2 1,2、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2)概念,由于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多数

9、对生物体不利,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3)结果,思考: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相比,哪一种变异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重复,缺失,倒位,易位,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正常,增多,减少,个别染色体增减,染色体组成倍增减,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1)染色体组的概念,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A.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B.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AAaa BBbb,Aa Bb Cc

10、,4个染色体组,4个染色体组,2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几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2个染色体组,甲,乙,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4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 染色体组的个体。,(2)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 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自然条件下,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人工

11、条件下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3个和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2个,3个或3个以上,1个或多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外界条件剧变,有丝分裂受阻,染色体数目加倍,配子直接发育,正常有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正常,器官巨型性,生长发育延迟,结实率低,植物弱小,高度不育,多数动物,植物,香蕉、普通小麦,蜜蜂中的雄蜂,植物组织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由配子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

12、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而由未受精的配子(精子、卵细胞、花粉等)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只能叫单倍体。,合子(受精卵)发育而成:,配子(生殖细胞)发育而成:,二倍体,四倍体,单倍体,单倍体,几倍体的判别,甲,乙,4条染色体,8条染色体,无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复制,着丝点分裂,无纺锤丝牵引,不能分裂成二个子细胞,(3)多倍体形成的原因:,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人工方法: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自然成因:外界条件剧变,有丝分裂受阻,染色体数目加倍,二倍体,四倍体,二倍体(父本),三倍体,第一年,第二年,三倍体植株,(母本),联会紊乱,秋水仙素,第一年结

13、的果实是几倍体?,第二年结的果实是几倍体?,实例:无子西瓜的培育,秋水仙素,生长素,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全能,有丝分裂中期,(4)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人工培育),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五、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1、实验原理,2、目的要求,(1)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2)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

14、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以至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固定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_cm,放入_中浸泡_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_的酒精冲洗2次。,(1)低温诱导:将洋葱或大葱、大蒜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 _ 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_的低温室内(_)诱导培养_小时。,(3)制作装片:包括_、_、_、_ 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1cm,冰箱,4,36,0.5-1,卡诺氏液,卡诺氏液(冰

15、醋酸95%酒精=13),0.5-1,9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3、方法步骤,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1)低温处理必须在培养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如若生根前就送进冰箱,低温抑制新陈代谢也就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的形成,不会发生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受低温影响的过程。2)剪取根尖时间一般在中午10点左右,此时分裂旺盛,受低温影响较大,实验效果明显。3)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足时染色体看不清,染色过度,染色体一团糟,无法分辨。,4、注意事项,六、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比较,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的碱基对的增

16、添、缺失或替换,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不同基因重新组合,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改变,DNA复制时,由于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引起的碱基对改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在自然界或人为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自然突变 或人工诱发突变,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基因工程,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产生新的基因,控制新的性状,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引起性状的变化

17、,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生物变异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任何生物均可发生,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时在核遗传中发生,真核生物核物质中发生,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检出,但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的性状组合确定,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检出,1、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果蝇的白眼 豌豆的黄色皱粒 人类的色盲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玉米的高茎皱缩叶人类镰刀型贫血症 A.B.C.D.,C,2、用亲本基因型为DD和

18、dd的植株杂交,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A.DDDD B.DDDd C.DDdd D.Dddd,C,3、自然界中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种“剧烈变化”的条件对细胞的作用,相当于下列哪种条件对细胞的影响()A.射线 B.激光 C.秋水仙素 D.生长素,C,(2012广东卷)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_。,(2)Y基因和y基因的

19、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和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一)培育转基因植株:.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和植株。.植株乙: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

20、表现型:植株甲:_维持“常绿”;植株乙:_。(三)推测结论:_。,(1)A(2)替换 增加(3)(一)突变植株y2 用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y2(二)能 不能维持“常绿”(三)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七、人类遗传病,1、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2、类型:,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代代相传,男女的发病率相等,代代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患病,隔代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红绿色

21、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2、类型:,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哮喘、唇裂(兔唇)、无脑儿、精神分裂症等,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易受环境影响,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X染色体病:性腺发育不良(XO)、XYY综合征,指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特点:往往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在胚胎期就死亡引起自然流产。,人类-性染色体异常有4种类型,男性多1条X染色体:也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1000,无生育能力

22、、身材较高、做事优柔寡断、缺乏上进心、易出现反社会行为或精神与心理问题。男性多1条Y染色体:亦称超雄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1500,身材高大、面形特异、智力偏低、易怒,有暴力倾向。女性少1条X染色体:称为Turner综合症或也称性腺发育不良。发生率约为1/2500,身材矮小、轻度智力障碍、心理孤独、幼稚、易冲动、易引发精神问题。女性多1条X染色体:也称为“X3综合征”或“超雌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2000,外形特征不显著,不易被发现,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精神和心理易受影响。,3、概念辨析,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家族性疾病,出生时已经表现出来的

23、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能够在亲子代个体只见遗传的疾病(遗传物质已经改变,大多数是先天性的疾病),遗传性小脑运动失调,一般在35岁左右发病,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表现出同一种病(可以是先天的、或遗传病、也可以是受环境影响),不一定是遗传病,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出现夜盲症,4、如何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人群中随机抽样患者家系,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所在染色体类型,例: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

24、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C,5、优生,(1)概念:,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2)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了解病史,作出遗传诊断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断后代发病几率提出建议,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因双方很可能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使后代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生殖医学研究表明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5到29岁。,方法: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提倡“适龄生育”

25、,先天性愚型(21三体综合征)与母龄的关系,生殖医学研究表明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5到29岁。,例1: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XHY)与正常女子XhXh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A 不要生育 B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 只生男孩 D 只生女孩,C,例2: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如果III-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A.1/4 B.1/3 C.1/8 D.1/6,D,例3:(双选)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不正确的是(),AC,七、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1、杂交育种,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实例:,将具有不同

26、优良性状的两亲本:,育种时间长,纯化时工作量大;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不能创造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培育矮杆抗病小麦、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等,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能集中位于不同品种中的优良性状。,亲本:矮杆不抗病小麦(aabb)高杆抗病小麦(AABB),七、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2、诱变育种,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实例:,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材料;诱变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基因突变,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黑农五号”的选育,物理,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太空育种,南瓜

27、,七、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3、单倍体育种,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实例:,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方法复杂,成活率低,需与杂交育种配合。,(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培育矮杆抗病小麦,组织培养(离体),染色体加倍,获得F1的花药,单倍体植株,正常植株(二倍体纯合体),种子,新植株(新品种),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自交,发育,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染色体变异,亲本:矮杆不抗病小麦(aabb)高杆抗病小麦(AABB),花药离体培养后再人工加倍,七、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4、多倍体育种,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实例:,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器官大

28、型,营养含量高,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只适用于植物,(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染色体变异,注意:无子番茄的培育是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从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七、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5、基因工程,原理:,常用方法步骤:,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5、基因工程,优点:,缺点:,实例:,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

29、性状;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I.基因的“剪刀”,II.基因的“针线”,III.基因的运输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操作工具:,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产生黏性末端,连接能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即连接磷酸二酯键。,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基因工程的应用,I.获得具有优良性状和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培育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II.高效率地生产各种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III.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如基

30、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环境的物质),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5、基因工程,(2012天津卷)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A.、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B.与过程相比,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C.T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

31、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D,例:右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品种和两个品系培育出品种的可能方法,请据图回答:(1)指出下列各种交配方式:由品种和培育出的过程是,由品质培育出品种经过的过程V是。(2)品种是一种 植株,由品系经过过程培养品种常用的方法是。(3)品种形成品种经过的过程中常用 处理。(4)由品种直接形成品种的过程需经,由品种产生品种的最简便方法是。(5)你认为成功率最高且工作量最小的培育品种的途径是(用过程、等及“”表示)。,杂交,自交,单倍体,秋水仙素,花药离体培养,基因突变,自交,(2012天津卷,8)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

32、体内并蓄积,引起癌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1)AFB1属于 类致癌因子。(2)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 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理由是。过程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

33、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间下表:,据表回答问题: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 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语气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1)化学(2)(3)甲 因为甲菌液细胞含解毒酶,意味着完成了基因的表达,所以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cDNA.抗原-抗体杂交(4)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B组 5(5)脱氧核苷酸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