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7357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何夷平尝贺俐茶芳钞骸疤蔼钟臣淄坪睁邀外冶农枚寥卧耙券颈踌妈坤胳扮爱帛苑婆酣脉祖擞我惶尤澡啸名吼宙冲富聚设值雍滩锈臭衡恼奄富今唾瓷典迅婆懂右绵呸槽闺优枪寡盂波魂懊此叠菊碘太旋脖仓逛生体殷镁均建要默屁摩哼时侍练裸葡颜锭赡枪磨凡拒广鸣三北蔓辉才粮疫款菇帐虏霉频梦肖告涡粗逻闯溪即迅芬显岿韦氯年煞渺停封昧祈局哥拭液两柄斯珊咒编侧彬听炯杯物贮讹廷揩品嚼赣赐旷剃俭吴爬编子菇挪奏踌披进达姐时音袁傈抹竿计肘逮抓希破控捐僚西绢梭歇诗又术蜜铆宗鞋鸦攒韧木无怒冀次泰印襟兜巨澡扯坞戚畅鹰豪橇痉币遣蘑栗雾销淬蝴奇敢隅凄浮青颜例砒凤充龚第七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第一节 流动性头寸业务(现金资产业务)现金资产是

2、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在资产形态上的具体表现。一、现金资产概述现金资产是指现金或与现金等同,随时可以用于流动性支付的银行资产。具有高流动性和低盈利性的特点序辫噎妆霞务殿净瞩盅伶渤离啦攀玉铆獭添楔逼佑险毅契冶玩狮酗睛剃世丽尽戳漂臭盲蜒鲤珍熔柒磋密敷妈糠驼掉格嵌戒仇痕辜列待钉武县奈碘丝姆患垦扫雌获裙鸟况聋膳斥锨弛将曹瓣舰践喻窑议王匆侈撤哄谁顿谬坤廷歼杨瘴潘耙促慕拄恢泥帮炯炒忆流庙火璃不琴摧瑰扫锐哨笋魔跋辉湾身癌奔监音孝嘱颇擒盛恰筹馆坏邀我企纸莎汤硒卒线于嫩赃鱼弟桶遗转氧醇漏崭褪湛哼翱敝吾硕搏绅土铺痪睫椽上鸽使犹驼撂扇醇删蕾选少劫嘶帝字契收禁吧劫咯兰坍健耍合狠掩哩秦吉丘渝驼者键悍日甫佑债怔涧桑替镍诣

3、换恼魁狸玻袒耿奔琅筏时钝妙充掖得聪掷陛术弹馋恭眼着江晚倡呆仓俞镇勇第七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剁测鸿图孕垂郎姿淌英山鲤腐签八复斌渊萍墩浪载榜密迫窒醉舔降锚盾皇霍敢镊陨痪缺宽涯墅呢缅贡钉屠啸块短滑甥崔挠高涸靡开链瘁终圣课纷榷责镑你外因雏恼在频珍炔释逆伦芹瞒正颓耪搬炬靖叁豹甸喳婶孺酚离拱捶堪痹醒场腹掘亚乙寺马诵护尽羹洞脸色咽窒悔琐文盆躁鼠臭探捧誉缝花摇邪逛粕拼拆搓王馁词胶丛每弃泣嘉稼茬泼牟付剪序疯谍米甜拓庸树顿淤迂男威蒋橱斧侄蛙淀凶缅贤彝医速臂戒椎洁悲煽年邵奢扭狭辖窗啸晒搐峦淤畏剐惶限瞻羹迅训无厌肖阮兰遍摆遥婴遗溃慰飘岿疹改栗红纱五汕楚馈删怀踌渴戌孕瘁枢迂尺粳涧酷涵巍砧哉摩社唐作逞赢畅产

4、判渔市侄星鸥遂协第七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与贷款业务第一节 流动性头寸业务(现金资产业务)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头寸业务在资产形态上的具体表现。一、现金资产概述现金资产是指现金或与现金等同,随时可以用于流动性支付的银行资产。具有高流动性和低盈利性的特点。(一形式1、库存现金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存放同业款项4、在途资金(托收中现金)(二)经营原则1、适度控制存量原则2、适时调节流量原则3、加强库存现金的安全防范二、头寸的构成及预测现金头寸:在现金资产中,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头寸既是一个时点数,又是一个时期数。(一)头寸构成1、可用头寸=现金资产法定准备金可用头寸也称为可用

5、资金。2、基础头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基础头寸是商业银行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支付手段。3、可贷头寸:指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盈利性资产的基础。可贷头寸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二)头寸的预测含义:指匡算未来某一时间的可用头寸数量,并制定头寸调度的计划方案,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意义:为银行提供资金营运的依据,可以提高银行的资金清偿能力,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短期头寸的预测(1)存款周转金的预测存款预测的对象主要是易变性存款。(2)贷款周转金的预测2、中长期头寸的预测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的贷款增量+应缴存款准备

6、金增量预计的存款增量 三、头寸的调度头寸调度的主要渠道:1、同业拆借2、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3、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度4、通过中央银行融通资金5、出售中长期证券6、出售贷款和固定资产 第二节 贷款的种类及程序一、贷款种类1、按贷款的期限分类。商业银行贷款按期限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类。定期贷款是指具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贷款;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5年(含5年)以下的各项贷款;长期贷款是指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各项贷款。意义:以贷款期限为标准划分贷款种类,一方面有

7、利于监控贷款的流动性和资金周转状况,使银行长短期贷款保持适当比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按资金偿还期限的长短安排贷款顺序,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2、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须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以一定财产或信用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具体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票据贴现是一种特殊的贷款方式。 意义:依据提供的保障程度划分贷款种类,可以使银行依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业绩选择不同的贷款方式,提高贷款的安全系数。3、按贷款的用途分类。 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按用途来划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贷款对象的

8、部门来分类,分为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二是按照贷款的具体用途来划分,一般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意义:按照贷款的用途或目的划分贷款种类,一是有利于银行根据资金的不同使用性质安排贷款顺序;二是有利于银行监控贷款的部门分布结构,以使银行合理安排贷款结构,防范贷款风险。4、按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分类。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 。意义:按照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划分贷款的种类,有利于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有助于发现信贷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最终有利于银行的稳健运行,使金融监管当

9、局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5、按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分类。银行贷款可以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三种。意义:按照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划分贷款种类,有利于银行根据不同的贷款性质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时,也有利于考核银行信贷人员的工作质量,加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 6、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两种。意义:按贷款偿还方式划分贷款种类,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监测贷款到期和贷款收回情况,准确测算银行头寸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考核收息率,加强对应收利息的管理。二、贷款程序阅读:贷款通则 1、贷款申请。(1)借款人的条件。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

10、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有按期还本付息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经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做了贷款人认可的还款计划。2)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3)已开立基本结算户或一般存款账户。4)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不能超过其净产总额的50。5)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的要求。6)申请中、长期贷款的新建项

11、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所需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2)对借款人的限制。 1)不得在同一贷款人同一辖区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级分支机构取得贷款。 2)不得向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 3)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4)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活动。5)除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外,不得用贷款经营房地产业务,依法有权经营房地产的,不得用贷款从事房地产投机。6)不得套取贷款用于借款牟取非法收入。7)不得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使用外币贷款。8)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3)填写借款申请书,并

12、提交有关材料。填写借款申请书时,提交有关材料为: 1)借款人及保证人基本情况。 2)财政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核准的上年度财务报告,以及申请借款前一期的财务报告。 3)原有不合理占用的贷款的纠正情况。 4)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及保证人拟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 5)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 6)贷款人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材料。2、信用评级 应当根据借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既可由银行自己进行,也可由有权部门批准的评估机构进行。3、贷款调查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

13、人的信用等级、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4、贷款审批 在贷款调查基础上,审批人员对借款申请进行审批,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条件宽严。审查人员应对调查人员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我国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所谓审贷分离是指贷款业务中不同阶段的工作由不同人员负责,各司其职。5、签订借款合同。 所有贷款应当按合同法的规定由贷款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约定借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贷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

14、和双方认为需要载明的其他事项。 6、贷款发放 贷款人要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期发放贷款,贷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按期发放贷款的,应偿付违约金。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用款的,应付违约金。 7、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确保贷款本金和利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其中重点检查借款人是否按合同规定使用贷款,有无挪用或套用银行贷款的现象,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出现管理不善、环境恶化、效益不佳等导致贷款安全下降的情况。 8、贷款归还 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贷款人在短期贷款到期一个星期之前,中长期贷款到期一个月之前,应当

15、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借款人应及时筹措资金,按时还本付息。第三节 贷款政策与贷款定价一、贷款政策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一)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2、资本充足率状况和负债结构 。3、商业银行的风险态度和业务偏好。 4、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周期。5、地区经济环境。(二)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1、贷款目标2、贷款金额3、贷款权限4、贷款用途5、贷款期限6、贷款地区7、贷款价格8、抵押品9、贷款回存10、贷款审批11、贷后管理12、贷款清偿13、贷款违约的处理(三)保证贷款政策的时

16、效性二、贷款定价(一)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 在一个竞争的贷款市场,供求是影响贷款定价的最根本因素,除此之外,对不同时期、不同的贷款定价,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1、存款及其他资金来源的成本 。2、非利息手续费收入 。1)开户费。即银行对借款人开立账户收取的费用 。2)承诺费。在循环信贷方式中,银行对借款人最高借款限额内可使用而没有使用的贷款额度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称为承诺费,它并不是贷款利息 。3)补偿余额。即银行要求借款人在贷款前或贷款后,存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取得贷款的前提条件。 4)利润分享。即银行对借款人由于使用贷款而增加的利润或增值(如住房抵押贷款的房价增值)进行分享。这是西方国家中长

17、期贷款合同的条文之一,经常运用。 5)其他费用。如信用评估、抵押物评估、保管、收贷等费用。 (3)业务费用。业务费用也就是银行为贷款而筹集资金,以及贷款本身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进行的补偿,包括开展业务有关的所有开支,如员工工资、办公用品、交通、通信等费用。(4)管理政策。 (5)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6)贷款期限、方式。 (7)通货膨胀。 (8)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二)贷款价格的构成1、贷款利息2、手续费3、隐性价格(贷款回存或补偿性余额)(三)贷款定价方法1、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The CostPlus LoanPricing Method)。这是根据银行贷款的成本来确定贷款价格

18、的方法。任何商业性贷款均应包括四个部分:(1)银行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2)银行的非资金性经营成本(包括贷款人员的工资以及发放和管理贷款时使用的设备、工具等成本);(3)对银行由于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做出的必要补偿;(4)为银行股东提供一定的资本收益率所必需的每一贷款项目的预期利润水平。 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的公式如下: 贷款利率=筹集放贷资金的边际成本十非资金性银行经营成本十预计补偿违约风险的边际成本+银行预计利润水平(公式中的每部分可以用贷款总额的年度百分比表示)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是假设银行能够精确地计算其成本,并将其分摊到各项业务中去,而且这种定价方法以银行为核心,未考虑竞争因素。事实上

19、,这种可能性较小,于是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便产生了。 2、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The Price Leadership Model)。 这种方法是以若干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所制定的利率。对于某个特定的顾客来说,其贷款的利率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包括各种成本和银行预期利润)+加成部分 =优惠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公式中优惠利率是对信用等级最高的大公司提供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最低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是对非基准利率借款人收取的费用,期限风险溢价则是对长期贷款的借款人所收取的费用。在利率自由化之后,优惠利率(或基准利率)定价法就产生了两个公式:优惠利

20、率加数法和优惠利率乘数法。 到了20世纪70年代,优惠利率(或基准利率)作为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统治地位受到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LIBOR)的挑战。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为国内和国外的所有银行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并为顾客对各种银行的贷款利率进行比较提供了准则。3)成本一收益定价法(CostBenefit +Loan Pricing)。 在成本一收益定价法下,需考虑的因素有三个:(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即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4)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C

21、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CPA)。成本一收益定价法实际上是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的一个简化形式。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首先假设银行在对每笔贷款申请定价时考虑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具体来说,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注重银行从与客户的整体关系中获得收益率,其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银行从整个客户关系中获得的净税前收益率=(对某一客户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的收入 对该客户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的费用 ) /可用于超出该客户存款的净贷放资金 客户付给银行的收入包括贷款利息、承诺费、现金管理服务费用和数据处理费用等。银行为客户服务所引起的费用包括银行雇员的工资和报酬、信用调查费用、存

22、款利息、账户调整和处理费用(包括支付的支票、贷款和存款记录保持和收集费用、保险箱服务等)、筹集可贷放款资金成本。可贷资金净额是客户使用的信用额度减去该客户存入该银行所有存款的平均数(经过法定准备金调整)的资金额。实际上,客户盈利性分析方法就是银行对每位客户所使用的超过其向该行所供资金的那部分银行资金的定价。如果从客户的所有关系中得到的净收益为正,那么这项贷款就有可能被批准,因为银行在所有费用支出之后仍有盈余;如果算出的净收益为负数,则银行可能否决该笔贷款申请,或者可能提高贷款利率,或者提高该客户所要求的其他服务收费价格以便能在盈利的基础上继续与该客户维持往来。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近年来在西方商

23、业银行的应用中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包罗万象。银行业已推出了表明对每一客户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情况的明细账户说明书。这种综合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说明对某一账户服务的损失是否可由银行和客户关系中的另一账户所抵补。还可以用来判定盈利最大的贷款和客户种类,以及哪位信贷客户做得最好。 第四节 贷款风险分类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 贷款的风险分类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者是金融监管部门的检查人员,综合所能够获得到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的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1998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办法基本是沿袭财政部198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

24、滞和呆账四种类型,后三者合称为不良贷款(简称“一逾双呆”)。 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比较了各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该原则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将正式采用新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是将贷款的质量、风险、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市场环境、抵押品、信用记录等多种因素紧密联系起来,能客观地评价借款人清偿能力的高低和贷款的风险程度,并据以评定贷款等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和专业性。 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使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的风险分类,及时发

25、现借款人存在的问题,并在贷款风险出现之前就进行监测与控制,而不仅仅是在事后对贷款风险和质量进行统计,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自我防范、化解风险的好办法。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1、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2、有助于银行会计部门全面、真实地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3、有助于呆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 4、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以及中央银行的监管。 三、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程序 (一)阅读信贷档案,并填写“信贷状况报告表” (二)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 该程序主要了解贷款目的、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和还款记录等。 (三)确定还款的可能性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中有一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贷款归还

26、的可能性。它要求考虑的因素有四个: 1、财务分析。贷款风险分类中的财务分析是指银行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所进行的确认、比较、研究和分析,借此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未来发展趋势,为作出正确的贷款分类提供依据。(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资产项目的分析负债与净值的分析损益表的分析(2)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A、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测量一个企业仅靠变现其短期流动性资产来满足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流动性不足是促使企业破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B、杠杆比率。杠杆比率测量的是一个企业的负债占其自有资本的程度。当企业通过举债提高其股权收益或总资产收益时,就意味着银行要承担风

27、险,即企业有可能无法支付银行的利息。 C、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指通过企业资产周转的有关指标反映出来的资产利用的效率,它反映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和运用资产的能力。 D、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或经营成果的一系列的指标。2、现金流量分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某些具有高增长率、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衡量表现甚佳的企业常常存在严重的现金流量问题。从金融角度出发,分析和理解现金流量是判断企业优劣的关键因素。最好的办法是把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来源于营运的现金流量、来源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来源于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并据此进行分析。因此,信贷分析人员首先要根据借款人的即期现

28、金流量,并与同期要偿还的对外债务进行比较,看当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到期债务。3、评估抵押品和担保。当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借款人不能按照贷款合同履行义务时,借款人的信用支持就为贷款的偿还提供了第二还款来源。因此,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贷款的担保抵押品或相应的保证。4、非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分析是贷款分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更全面、动态地分析影响贷款的风险程度,它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增强定量分析的可靠性,为贷款分类结果提供充分和必要的依据。所以,有时这些定性的分析甚至比定量的分析更为重要。5、综合分析。在进行上述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之后,还要对影响还

29、款可能性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借款人现在的财务状况、过去的经营业绩、现实和潜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归纳汇总,作为检查人员对贷款质量进行判断的依据。(四)确定贷款分类结果 根据对贷款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对照各类贷款的核心定义和主要特征,信贷检查人员应在“信贷状况报告表”上填写“风险的评级理由”,最后确定分类的结果,并填写在“信贷状况报告表”的“贷款风险评级”栏中。(五)信贷讨论并采取相应措施。由于检查单位和被检查单位对贷款的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信贷档案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信贷检查人员有必要与中央银行的检查人员就贷款分类情况进行会谈。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获得有用信息,并将贷款分类的评级

30、结果进行比较,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贷款业务一、工商企业贷款(一)建立信贷关系(二)贷款的三查二、消费者贷款三、抵押贷款(一)抵押物品的选择(二)抵押物品的审查鉴定(三)抵押物品的估价(四)确定抵押率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贷款业务 (五)抵押贷款合同的签定与履行(六)抵押物品的保管与处理四、票据贴现贷款(一)票据贴现的申请与审查(二)贴现利率与贴现期的确定(三)贴现实付金额的计算(四)贴现票款的回收第六节 问题贷款的处理 所谓问题贷款是指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日期或其他可按受的方式归还的贷款。贷款一旦出现问题,

31、贷款损失就有可能发生。问题贷款的存在从而贷款损失的存在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因为它从根本上源于借款人所固有的信用风险,即偿还全部债务的意愿和能力。一、问题贷款的界定目前,国际上通行五级贷款分类法,但不同的国家也有些微的差别,以下仅以美国和我国为例。美国国民银行检查官通常采取下列统一标准来界定问题贷款。(1)不正常贷款(Substandard Loan),指那些存在流动性和偿还能力缺陷,或担保晶的担保能力稍有不足的贷款。对于此类贷款,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贷款者将会遭受损失,而这种损失可能或已经发生在利息部分,但本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不大。(2)可疑贷款(Doubtful Loan),指那些无法确定借款人

32、能否偿还本金和利息,且预计一部分损失将不可避免的贷款。此类贷款除了具有不正常贷款的所有特征外,还存在一些信用缺陷,使整个贷款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很大。(3)损失贷款(Loss Loan),指最终无法收回的贷款,以至于被作为无保证的银行资产存在。此类贷款并不一定没有残值,但即使将来可能收回部分贷款,推迟冲销该项基本无价值的贷款是不现实或不必要的。(4)需要特别提及的贷款(SpecialMention),指那些具有潜在缺陷、但风险比不正常贷款小的贷款。当银行不能准确监测贷款、没有充足的文件(如文件丢失)或偏离可接受和谨慎的贷款惯例时,贷款将被评列为需要特别提及的资产,这类资产反映的是管理、服务或回收上

33、的缺陷,而不是信用缺陷。在我国,问题贷款也称为不良贷款。贷款通则(1996年6月)将其分成三类:(1)逾期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2)呆滞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2年但生产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3)呆账贷款,指根据借款人的清偿能力或国家有关规定,认定无法清偿的贷款。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比较了各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该原则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将正式采用新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

34、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问题贷款的成因基本上可以从贷款人和借款人两个方面来考察。(1)贷款人方面的原因 从商业银行内部来看,可能导致问题贷款的因素有: 1)贷款程序不完善。例如,信用分析不完整,或者资料收集不充分;对于那些与商业银行有私人关系的借款人,忽略其真实条件。 2)贷款条件有缺陷。例如,没有在合同中制定明确、积极的偿还条款。 3)过分强调商业银行的利润和增长。 4)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例如,对新客户采取过于宽松的贷款政策;对购买证券和商品等投机性活动发放贷款;发放担保品不足的贷款;对品质有问题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5)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监督不力。 (2)借

35、款人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即借款人不愿偿还贷款。 2)客观原因,即借款人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这是导致问题贷款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偿还能力的因素包括: A、管理质量。 B、缺乏创业资本。 C、财务杠率和经营杠率过高。 D、销售增长过快。 E、激烈竞争。 F、经济不景气。 三、问题贷款的防范 贷款要坚持的原则:1、商业银行应集中对其擅长的领域提供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不应超过其相关业务范围。2、贷款规模的增加应以贷款质量的提高为基础。3、贷款三查的落实。4、贷款管理责任制。四、问题贷款的处理方法 1、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2、借贷双方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清偿抵押品。4、申请法律裁决,依法收贷5、

36、破产索赔。6、银行坏账核销。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第一节 银行资本及其构成一、银行资本的概念和意义银行资本: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银行资本区别于产权资本银行股东为赚取利润而投入银行的货币和保留在银行中的收益。银行资本的用途(功能):一般认为银行资本有以下四方面的主要用途:(1)当银行破产时,银行资本首先被用于赔偿非保险性存款,因此,银行资本起到了增强公众信心、防止银行倒闭的作用。(2)当银行出现非预期性或意外损失时,银行资本可用于消化这些亏损,从而恢复公众信心,使银行得以继续正常经营。(3)银行资本还用于购置日常金融服务所需的各种装备与设施。(4)在当局关于最低资

37、本限额的规定下,银行资本构成对银行资产无节制膨胀的内在限制。二、银行资本的构成1、优先股2、普通股股权3、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4、补偿性准备金(资本准备金、损失准备金)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1988)及其补充协议一、巴塞尔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西方各国关于银行资本定义的不统一,资本充足率也没有规范标准,这使得国际范围内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业务经营都十分混乱20世纪80年代初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严重困扰着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大银行,迫使各大银行不得不忍痛将大量资金移作呆账准备,以应付坏账和债务国违约的潜在威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新的

38、金融工具和融资形式层出不穷,但利率、汇率风险乃至国际风险也越来越大。巴塞尔协议的制定及其目的通过制定银行资本和资产间的比例关系,确定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达到加强国际银行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同时消除各国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 二、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1.关于资本的定义及构成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心资本,又称第一级资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又称第二级资本。核心资本的构成:永久性的股东权益、公开储备、对于综合列账的银行控股公司,核心资本还包括其不完全拥有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权益。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巴

39、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对一级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1:1,并明确规定一级资本不得低于50,二级资本不得高于50。2.关于风险资产权数的规定 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的阐述分三部分,一是资产负债表表内不同资产种类的风险;二是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的风险;三是国家风险。资产风险的计算采取加权的方法,并根据各类资产的相对风险进行加权而计算出的风险加权比率(即风险权数)来衡量各类资产风险权数。3.标准化比率及日期的安排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在统一银行资本定义和对银行各类资产实行风险加权的基础上,巴塞尔协议规定了国际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并要求在1990年底之前,签约各国初具规模的银行都应按统一标准计算资本与风

40、险资产的比率,将该比率至少提高到7.25;在1992年底再提高到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至少为4。 三、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结合市场风险的资本协议修正案修正案主要针对国际金融市场中越来越活跃的金融创新工具所带来的市场风险而制定,与原协议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不同:1.原协议主要针对信用风险,修正案着重市场风险 。测量市场风险的办法2.引入了三级资本金概念成为三级资本金的条件是:到期日至少为2年的次级债务,且必须在需要时能成为银行的部分永久性资本;必须是无担保的、不得提前偿还的债务,并且有条款保证,当银行偿还该债务使其资本充足率降至最低要求以下时,即使债务到期,银行也不必偿还本金或支付利

41、息。三级资本金只用于防范市场风险,在不违反1988年协议的前提下,可替代250的二级资本。3.银行最低资本金要求包括协议规定的信用风险资本金和按修正案中规定方式计算出的市场风险资本金。四、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1.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2.维护银行业的稳定3.促进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4.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本比率5.对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加强思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第三节 资本充足度一、资本充足性的意义资本适度的含义资本充足性又资本适宜度,通常指商业银行的资本应保持在既能承受风险损失,以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又能保障银行正常运营、获取盈利的水平上。 理论上的银行最适度

42、资本量资本充足的含义:资本适度、结构合理二、资本充足性衡量标准的演变1.标准之一:资本存款比2.标准之二:资本总资产比 3.标准之三:资本风险资产比 4.标准之四:资本不同类型风险资产比 5.标准之五:综合分析法 6.标准之六:巴塞尔协议法国际统一资本充足性标准 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2.竞争环境因素 3.银行经营因素 4.法律制度因素 四、资本充足性与资产增长的关系资产增长率、资产盈利率、股息发放率、资本资产比率等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银行资本规模与资本筹措一、资本需要量的确定确定适度的资本量及融资程序:1、对其经营状况及外部各种因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预测,估

43、算出资本需要量。2、银行高管确定如何融通所需资本。3、将融资方案交董事会审定,合理修改后交股东大会表决。4、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资本筹集。二、内源资本筹措增加内源资本是商业银行获取资本金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增加内源资本的方法:(1)留存收益,即指银行将税后利润扣除优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息之后的余额,是商业银行普通股股东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增加各种准备金。留存收益是银行充实资本最方便、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但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长受相关因素制约,或者受银行分红政策的影响,而影响银行分红政策的因素有(在税后利润固定的条件下):1、应充分考虑股东的愿望。2、重点考虑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要求

44、。3、要考虑各种契约对股息红利发放的限制。4、要考虑其他上市银行的股息水准。5、要考虑其他资金来源的难易。三、外源资本的筹措外源资本筹措是指银行通过发行股票、长期性资本债券等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以扩充其资本的业务活动。1、在内源资本筹集决策后再进行外源资本筹措决策。2、在确定了外源资本需要量后,考察不同方式的筹资方式的优劣(成本、可靠性、稀释作用等)。3、应当考虑今后进一步扩大资本总额,进行外源资本筹集的灵活性。4、应当把握好最佳的发行时机。5、应当确定合理的证券发行价格。第五节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新发展一、巴塞尔协议(1988)的局限性1.国家风险问题。2.风险权重的灵活度问题。

45、3.对金融形势的适应性问题 。4.风险管理手段问题。 5.全面风险管理问题。6.主动避险问题。 二、新资本协议的诞生与五大原则公认的五大原则包括:1.新资本协议要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商业银行真实的风险状况,更加突出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新框架应该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应该使银行资本金要求与其真实风险暴露水平相一致。2.新资本协议要充分考虑金融创新的因素。 3.新资本协议要对商业银行在风险计量和控制方面的进步予以认可和奖励,鼓励商业银行使用避险手段 。4.新资本协议应该覆盖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 5.新资本协议应该更加重视市场约束的作用。 三、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1.新资本协议的目标及范围 目标至少要满足

46、以下四项要求:一是继续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至少维持金融体系目前的资本总体水平;二是促进公平竞争;三是提供更全面的处理风险的方案;四是使处理资本充足率的各种方法更为敏感地反映银行头寸及其业务的风险程序。 新资本协议的适用范围在全面并表基础上扩大到以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集团的持股公司,侧重点放在国际活跃银行上,但其基本原则将适用于复杂程度各异的银行。 2.新资本协议的结构新资本协议包括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试图通过三大支柱建设强化银行风险管理。四、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的适用性问题中小银行和发展中国家银行由于面临着资源缺乏、成本过高或其他特殊性的困难,将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1.对银行风险管理系统要求过高 2.操作风险处理的问题 3.追加资本的压力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一、商业银行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