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认识型活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7489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7.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认识型活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观察认识型活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观察认识型活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观察认识型活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观察认识型活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认识型活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认识型活动.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一、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活动内容的设计 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二)活动目标的设计科学知识:获得哪些经验,形成哪些初级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使幼儿哪些能力得到发展,形成哪些技能,学习哪些方法科学情感: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设计活动目标注意事项,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的目标。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我闻到了(小班),活动目标1.尝试用鼻子辨别不同的气味,

2、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感觉。2.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蜗牛(大班),活动目标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习性与生活环境。2.培养幼儿观察自然事物的兴趣。,设计活动目标注意事项,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所谓活动目标,是指幼儿通过活动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应尽可能用可以观察的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根据活动目标的要求设计活动过程,同时也便于对活动的效果加以衡量和评价。例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这一目标就不够行为化,而如果是“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就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加以衡量。当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有些目标或要求的实现是隐性的,如有的仅仅是一种体验,而

3、不能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行为,有的是一种长期的、缓慢的、累积性的变化,很难在一次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也不能绝对要求所有的目标,要求都是一种行为目标。,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包括三大方面和若干具体内容。一次教学活动,只是实现目标的漫长过程中的一步,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不必也不可能把总目标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而应该在全面贯彻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针对活动内容特点的目标。因为具体活动内容的不同,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例如,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爱护小生命的行为等;而观察科学现象的活动,

4、则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在科技制作活动中,则是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我们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有针对性,突出该活动内容的特色。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的目标。,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在要求活动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的同时,还要看到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育过程又是千变万化的,教师预先设计的目标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要求,而应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以适应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教师不可能为每个幼儿设计一个目标,但教师应有这样的考虑,即对待不同的幼儿,应以不同的目标要求他。

5、在设计目标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使目标的表述更加灵活。,例如要求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给叶子分类”,就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可以适用。我们也要认识到,活动目标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框架,而是可以随着活动的开展而变动和调整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但不能成为对活动的束缚。这是活动目标设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活动材料的设计:1.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活动材料的设计:1.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例如观察活动就要准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观察对象,必要时还需要提供观察工具。分类的活动,则应为幼儿准备

6、分类盒、分类对象,而且分类对象的数量和特征要便于幼儿分类。测量的活动,则应准备测量对象和必要的测量工具。这样围绕目标提供材料,才能保证材料在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准备材料时除了要考虑活动目标,对材料本身的结构也要加以考虑。所谓材料的结构性,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可利用性等。如果材料具有丰富的结构,就能促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认识、发现,甚至创造。此外,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还可以考虑: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是成品,还是半成品,怎样为幼儿提供可以选择的材料?哪些材料可能引起幼儿的创造性使用?等等。,3.要考虑材

7、料的数量 教师在准备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提供什么材料,还要考虑提供多少材料。只有提供充足的材料数量,才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需要。但是,不同的活动对材料数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是桌面操作材料,则一般需要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以保证其进行单独操作。一些需要合作的小实验或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每个小组一份材料。对于感知观察活动,则应视情况而定,有的要求每人一份材料,有的可以每组一份材料,还有的比较大的观察对象甚至可以全班集体观察同一个对象。有的活动需要提供多样性的材料,但不可能为每个幼儿都准备很多,可以采取每组一份材料,组内幼儿相互交换,甚至各组提供不同的材料,允许幼儿轮流到各组去进行操作。,三

8、、活动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活动的设计原则:明确任务,引起兴趣、简短1.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2.教师的指令或提问导入3.利用情境表演导入4.环境布置导入5.教师演示现象导入6.通过谜语、儿歌、故事、谈话导入,课堂小练习1.在的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花坛,提出要求:“请仔细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蚂蚁?”观察蚂蚁2.教师说:“小朋友,先来猜个谜语远看像只鸟,近看像只猫,晚上捉老鼠,白天睡大觉”引出猫头鹰3.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请小朋友把每样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玩一玩,看看哪些物体会改变原来的形状。4.老师把凹进去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乒乓球恢复原状,引出膨胀现象。,(二)活动展

9、开的设计 包括怎样安排幼儿活动,用什么方法活动,如何提问,如何出示教具。1.提问的设计(具体、明确、简短、具有启发性)问题答案性质 开放性问题 答案不是固定、唯一的 封闭性问题 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教师活动,“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每个幼儿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便于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发现。获取广泛的经验。,“你还见过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扩展幼儿的经验,把活动的内容和幼儿口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回忆并交流各自的经验。,“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的问题意在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

10、可以想出各种方法,并且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以上的问题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它们有着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对认识对象、探索对象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对不同对象特征的比较。每个幼儿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对象、比较对象,并且可以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因而是完全开放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是沉有的物体是浮?,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开放性问题:1.“蜗牛吃什么东西?”2.“如果,你想会怎样?”3.“为什么你认为天平那边会低下去?”4.“说说看,为什么会这边感觉干,那边感觉湿?”5.“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使

11、蚯蚓从那一边爬出来?”6.“这项活动,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总的来说,教师的设计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幼儿的思维。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而不是固定、唯一的。应该能指向幼儿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发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和经验。例如:“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每个幼儿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便于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发现。获取广泛的经验。,。“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对认识对象、探索对象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对不同

12、对象特征的比较。每个幼儿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对象、比较对象,并且可以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因而是完全开放的。“还有什么”“你还见过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扩展幼儿的经验,把活动的内容和幼儿口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回忆并交流各自的经验。“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的问题意在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想出各种方法,并且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以上的问题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它们有着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为什么”的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幼儿是否有能力回答。幼儿很难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的问题,但不一定要幼

13、儿正确地回答,而是激起他们的想象和猜测,例如“天上的云为什么会动呢?”“糖在水里为什么会化掉呢?”等等。对于中、大班幼儿,如果是事物之间的简单的、明显的、外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为什么”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是有帮助的。对于幼儿可能会感到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将直接设问改为反问或假设性问题。例如,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名称。,封闭性问题:1.引导注意焦点:“哪一杯水最热?”2.协助回忆所学:“你刚才最先做什么?”3.回忆先前的观察:“豆子泡水一天后,和昨天一样吗?”、“哪棵树比较高?”,活动结束的设计1.和幼儿一起

14、总结并评价这次活动后结束。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结束以后继续探索,或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3.以幼儿展示或摆弄自己的制作成品结束。4.以绘画、唱歌或跳舞等方式结束。5.迁移幼儿的学习经验。,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什么是观察认识型活动?2.观察的意义?3.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有哪些?,一、什么是观察1观察是幼儿通过看听闻触尝等多种感官获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观察技能。在观察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

15、的学科学的方法。,牵牛花为什么只在清晨开放,生物的生活习性总是经过长时期的自然进化而形成的,但也受周围环境比如阳光、温度、湿度的影响。早晨的空气湿润,阳光柔和,对牵牛花最为适宜,这时牵牛花花瓣的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生长得快,于是花瓣向外弯曲。这样,花就开了,其他的花开也是这个道理。到了中午,阳光强烈、空气干燥,娇嫩的牵牛花花朵因缺少水分而只好萎谢了。,2.作用(1)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观察是幼儿探究的基本技能。(3)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4)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5)帮助逐步形成对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6)观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途径。,1.

16、个别物体观察 单个物体(或一类物体)或现象直接接触,了解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大、中、小适用,小班较多)信息:重在把握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以及光滑粗糙、软硬、气味等特性,生活、生长习性和特点,物体的静态与动态,物体存在与环境关系等。通过这类观察积累大量感性经验,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每次观察可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要求,经过反复观察使幼儿对个别物体或现象有较全面的认识。分析案例猫第1次 说出猫的名称,认识明显的特征,知道它爱吃的食物,产生观察的兴趣。第2次 重点了解它的益处,教会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脚、爪子)。,兔子和它的长耳朵 活动目标

17、:1、在观察中,发现小兔子的可爱,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准备:实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萝卜、白菜、青草各少许,竹笼子一个。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 1、组织幼儿安静坐好。2、引入新课长耳朵兔子。师:将兔子抱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请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谁也到我们教室来了?(兔子),小兔子可爱吗?(可爱)。它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长长的耳朵),我们把它起名长耳朵兔子好听吗?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长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二)活动指导 1.运用各种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指导语:(1)看一看,兔子长什么样?你最喜欢兔子的哪个部位?(逐

18、一观察兔子的每一个部位,突出兔子的观察与认识)。(2)摸一摸,大胆说出你的感觉(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3)学一学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兔子跳的动作。然后问大家: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4)兔子喜欢吃什么?(胡萝卜、白菜、青草)请一幼儿喂兔子。,2、编儿歌:小兔子。(1)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兔子长什么样说清楚,编成儿歌好吗?综合小结:耳朵长,尾巴短,一张嘴巴分三瓣。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爱。(2)幼儿学儿歌。3、小实验: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1)将小兔放入竹笼子里,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兔子的耳朵会不会转动。教师猛然击掌。然后请幼儿玩玩兔子的耳朵有

19、没有转动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问什么地方转动?(向上、向后)(2)请幼儿击掌,再实验一次。4、带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小兔子的动作,不要惊吓小兔子。三、活动结束,2.长期系统性观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对某一物体进行系统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中班开始,主要大班)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气象 的变化,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案例:青蛙:卵 蝌蚪 青蛙种子发芽一般在物体或现象有明显变化时组织观察,(二)比较性观察(P81)是指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 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这种观察方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发现事物的特征,利于

20、 幼儿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比较性观察要求选择同类物体进行比较,既找物体的 不同点也要找出相同点。观察时先选择一些差异比较明显的物体给幼儿观察,逐步发展到差异较小或差异细微的物体。,3.比较性观察同时观察两种或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找出事物的异同点。适用于小班后期和中大班,中班找事物的明显不同点,大班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分类。一般选同类物体进行比较,先在幼儿已认识的物体基础上比较,再把新认识的对象和已认识的对象比较。(花菜与卷心菜),A、出示花菜。1、花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2、叶子边上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有点粗糙)3、叶子上这条白的是什么?(叶埂、叶柄)4、叶子的埂

21、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5、我们现在把叶子拨掉还剩下了什么?(花菜)6、花菜是什么样子的?(像一朵花)7、什么颜色的?(乳白色的)我们把花菜掰开看看是什么?(许许多多的小花球)教师总结:花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是有许许多多的小花球组成的。,B、出示卷心菜 1、卷心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2、什么颜色的?(绿色)3、叶埂身什么样子的?(很短)用刀将卷心菜切开,让幼儿观察里面的颜色。教师用手剥菜叶让幼儿观察 4、它是由许多什么组成的?(叶子)教师总结:卷心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绿色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叶子组成的,因为它的叶子是一层一层包起来的,所 以也叫包心菜。,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活动

22、主题的选定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材料的选择(结构性与数量)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导入、提问与结束的设计),活动主题的选定,1.认识苹果(小班)2.认识长颈鹿(中班)3.小鸡小鸭不一样(中班)4.春姑娘来啦(大班)5.各种各样的杯子(大班),关于教案的写法及要求:教案的基本结构(包括):活动名称(课题)、年龄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案的规范格式(附参考教案)教案各部分撰写的要求:1.活动名称(课题)要具体,年龄班要明确;2.活动目标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目标表述要简明,有可操作性;,3.活动准备 一般可以从教具,学具以及环境布置等方面 来写,教具或学具的数量、规格要

23、明确;4.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教案的主体,要详细写。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有些可以有延伸环节。开始部分:主要写用什么方法、组织什么活动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或者复习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基本部分:1)要写清楚本次活动过程有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包含有什么活动,每一个具体活动如何进行,即教师如何讲解演示、幼儿如何进行操作学习、用什么教具或学具等。2)每一个环节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把活动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3)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容应体现层次性和逻辑性。4)不要写成流水账的活动记录。结束部分:1)要写组织什么活动帮助幼儿巩固理解新知识;2)对幼儿的本次学习活动进

24、行怎样的评价;3)本次活动应有的后续延伸活动及要求等。,观察类科学活动目标的设计,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西瓜)、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观察、有顺序地观察、长期系统的观察(小蝌蚪)、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糖不见了)表达技能:运用语言大胆讲述、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运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与呈现自己观察的结果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认识观察对象的多样性、显著特征;探寻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种子发芽、毛毛虫变成蝴蝶),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分成四种基本的类型:(1)物体观察活动(2)展示观察活动(3)现象观察活动(4)户外观察活动,(二)活动过程的

25、设计 1.设计引出观察对象的方式 直接呈现、提出问题、利用儿歌、游戏等2.教师提问的设计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来设计提问考虑活动内容的类型及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具有启发性、顺序性、趣味性、可接受性等,3.活动过程主要方法、形式的设计 主要包括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三种形式以及讨论交流等(具体内容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176页),四种观察类活动的设计思路,酸酸甜甜的草莓(中班)活动目标:1.幼儿能用闻、看、触摸、品尝等多种方法认识草莓的形状、颜色及内外结构特征。2.能仔细观察、大胆操作,乐意积极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活动准备:鲜

26、草莓、塑料小刀若干;餐盘及牙签;草莓挂图2幅(完整外形;纵、横面图),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猜水果1.谜语:红果果,麻点点,咬一口,酸又甜。(打一水果)2.将遮盖的草莓让幼儿闻一闻。3.露出图1的一角,引导幼儿猜出草莓。,二、认识草莓1.观察图1,说说草莓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像什么?2.利用实物草莓操作认知:(1)观察草莓的表皮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一摸是什么感觉。小结:草莓的种子长在皮上,就是谜语里的麻点点。草莓很娇嫩,要轻轻地捏。(2)切草莓:草莓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塑料小刀进行横向、纵向分切)(3)幼儿自由交流看到的草莓内部结构,个别进行发言。(4)观察图2,对比

27、幼儿的发现进行小结:草莓里面有一条一条的白线,这些白线连接表皮上的种子,给它们输送营养。,三、体验活动1.谈一谈,说一说(1)你吃过草莓吗?是什么味道?草莓可以做成哪些东西?(草莓酸奶、草莓蛋糕、草莓夹心饼干等)(2)用好听的词语夸夸草莓。(香甜可口、红艳艳等)2.品尝草莓(再次观察切面、交流味道),认识老虎(中班),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知道老虎是森林里的肉食动物。2、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老虎。3、知道老虎是珍贵的野生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二、活动准备:1、课前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有关老虎的图片资料,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2、设计网络图帮助幼儿比较系统地巩固已有的认知内容;3

28、、介绍老虎特征的字卡数张;4、介绍老虎的VCD;5、老虎声音的录音带;6、幼儿可操作材料:老虎外形的拼图 老虎吃什么食物?(配对小游戏)有关老虎的图片、剪报、图书。,活动过程:开始部分 幼儿入坐后,播放老虎声音的录音带,自然引出课题。师(做倾听的动作):“小朋友,听一听,是谁在叫?”(老虎!)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虎是怎么样的?”,基本部分:1、幼儿观看老虎的VCD后,简单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老虎是怎样的?”要求幼儿简略回答。2、出示大幅老虎图片,分步讲述老虎的外形特征,并利用网络图进行小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虎头部,提问:老虎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头)老虎的头上有什么?

29、(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等)待幼儿回答后把相应的字卡贴在网路图上,进行简单小结。,引导幼儿观察老虎的身体,提问:老虎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大大的,壮壮的)老虎的皮毛是什么颜色的?上面还有一条条什么颜色的斑纹?(全身都有黄色的毛,有黑色的斑纹)老虎有几条腿?腿上有什么?(4条腿,有爪子)老虎的身后有什么?(尾巴,长长的尾巴)待幼儿回答后把相应的字卡贴在网路图上,进行简单小结。,3、以提问方式过渡到下一环节“老虎的习性”师:“谁知道老虎是生活在哪里的?(树林里)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老虎在树林里活动的图片,老师介绍老虎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的。提问:“你们知道老虎是吃什么

30、的吗?是吃青草,还是吃肉类?”(食肉,最喜欢吃狼、孢子等动物)出示老虎捕食动物的图片让幼儿加深认知。待幼儿回答后把相应的字卡贴在网路图上,进行简单小结。,4、老师向幼儿介绍老虎是珍贵的保护动物。分组活动 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拼图、老虎吃什么食物的配对游戏或者观看老虎的图书、剪报)进行活动,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认知。结束部分 幼儿在两只老虎的音乐中学老虎走路离场。,春姑娘来啦(大班),活动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2.会用多种感官感知春天的气候特征,并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对春天的认识。3.引导幼儿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与体验,喜爱春天。

31、,活动准备一、事先选择春天特征比较明显的观察点。二、“春姑娘来了”记录表一份。三、绘画材料若干。活动过程一、带领幼儿外出观察,寻找春天。引导幼儿观察树、花、草、水的变化,充分感受风吹在身上的感觉,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二、组织幼儿进行“春姑娘来了”的交流活动。以师幼共同记录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整理观察到的经验,如:春天的树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所讲,教师及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春姑娘来了”的表格上,在幼儿表述过程中要引导他们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为鼓励每个幼儿参与讲述,可先安排小组交流,再组织大组交流。三、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春天画下来。,各种各样的杯子(中班),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杯子

32、的特征、功能和材质,并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对各种各样的杯子感兴趣,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杯子的话题讨论。3.让幼儿认识白色垃圾,使幼儿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各种不同形状、材质的杯子、音乐磁带、播放器。2、环境创设:布置各种各样的杯子展览。,通过观察、摆弄,说一说都有些什么样的杯子,启发幼儿说出杯子的名称、颜色、用途、材质等。,教师引导幼儿多感官运用,感知杯子的种类及特性。(捏、掂、看、想),幼儿观察、交流,分类操作,巩固对杯子的认知,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交流,了解杯子的名称及用途。引导幼儿参观杯子,通

33、过观察、摆弄,说一说都有些什么样的杯子,启发幼儿说出杯子的颜色、用途、材质等。2.教师引导幼儿多感官运用,感知杯子的种类及特性。(1)捏一捏、压一压,感知杯子的软硬。引导幼儿了解: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2)掂一掂、比一比,感知杯子的轻重。引导幼儿了解:瓷杯、玻璃杯较重,不锈钢杯比较轻,纸杯、塑料杯很轻。(3)看一看盛了饮料水的各种杯子,感知杯子的透明度。引导幼儿了解: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4)想一想、说一说,猜测杯子的耐用性。引导幼儿了解:玻璃杯、瓷杯易摔坏;纸杯熟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熟料杯结合耐用;不锈钢杯最结实耐用。,3

34、、分类操作,巩固对杯子的认知。(1)教师启发幼儿按照材质、颜色、易碎与否等分类方式进行分类。(2)请每组选代表向大家介绍分类方式。4、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出示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1.提问: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处呢?方便、卫生,你觉得用纸杯和塑料杯哪个更好为什么?(请个别幼儿说)分析纸杯与塑料杯对环境的影响。,师: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卫生呢?引导幼儿说出塑料杯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纸杯却可以再次利用。让幼儿知道要利用对人类环境有利的物品,要学会保护环境。小结:杯子世界真奇妙,有这么多可爱好看的杯子。,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科学观察是为一定目的服务。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

35、发幼儿的观察兴趣。3.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5.尽量将观察和操作合起来。6.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四、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准备工作 1.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对象 对于观察对象,最好给幼儿提供实物进行观察,让幼儿 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认识会更具体、真实。2.熟悉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地点 根据观察内容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确定是在室内还是室 外进行观察,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好是 在活动前让幼儿熟悉观察对象。3.制定观察计划,(二)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1.交代观察任务和要求,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在幼儿开始观察前,教师要明确观察

36、的任务和要求,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指导,讲清楚观察的内容。2.教给幼儿相适应的观察方法(P83)(1)有序观察法(顺序观察法)(2)比较观察法(3)典型特征观察法 3.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问题要有启发性、具体明确、有层次性等,4.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触摸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感官去获取有关观察对象的经验。5.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 6.观察活动可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梨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1.感知梨的基本特点,激发深入观察梨的兴趣。2.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探索梨的秘密。活动准备:1.活动前做好桌面、梨、工具的卫生消毒工作,督促 幼儿洗净双手

37、。2.梨、透明盛器、刨皮器、研钵、西餐刀、抹布等若干,活动过程:1.出示梨,引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引导幼儿简单说出自 己已经知道的有关梨的经验。2.感知梨的外部特征 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3.教师提出疑问,让幼儿想办法探索梨的秘密 梨的里面是怎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呢?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哪种方法 最好,为什么?,4.教师提供工具,让幼儿尝试操作(1)出示刨皮器、西餐刀等工具,请幼儿自选,提醒 幼儿注意使的方法和安全。(2)幼儿使用工具探索梨的内部特征 个别指导,并示范某些工具的用法,请幼儿说自己用 的是什么工具,怎么用的?感觉怎样?5.交流讨论使用工具的情况以及发现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用了什么工具 帮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情况和发现。6.幼儿交换使用不同工具再次操作,最后师幼共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