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8260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学习要求,掌握:1、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2、婴、幼儿期心理卫生 3、青年期心理卫生了解:个人和社区心理卫生(自学)理解:中年期和老年期心理卫生,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_斯宾塞,从张国荣看自杀行为的心理根源 2003年4月1日,香港著名歌手张国荣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46年功成名就的一生,一个名利双收、集万千宠爱以一身的人在风华正茂的年龄选择放弃生命,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藏在他不愿回首的童年里,也由此导致他得抑郁症,最终以自杀行为来解决他的心 理问题。,第一节 概述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又称精神卫

2、生,hygiene一词系古希腊健康女神之意,后以health代替hygiene,应称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但仍可习称心理卫生。心理卫生通常有四层含义。首先“卫生”是“健康”的同义语,是一种状态,说某人的心理是卫生的,也就是说某人心理处在健康状态;其次,“卫生”也指一种习惯行为方式,说某人讲究心理卫生,意指说某人以符合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状态)的行为方式;,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并不断提高心理发展水平。两层含义:1、无心理疾病 2、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1、正

3、常的智力2、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3、适宜的心理调控能力4、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5、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力6、意识健全,孔子关于年龄特征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过程与心理异常,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有八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的危机或冲突。,第二节、儿童期心理卫生,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婴儿期(出生3岁前)幼儿期(37岁)童年期(712岁),一、婴儿期心理卫生,1、断奶的心理卫生问题断奶一般在乳儿1012个月时进行.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不能搞突然袭击,更不能采用让母亲与孩子

4、暂时隔离以及在乳头上涂辣椒末等粗暴的办法.而应有计划地通过逐渐增加蛋糕,奶糊,稀粥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断奶.否则会给乳儿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母乳喂养好,还是奶瓶喂养好,案例:刚出生的明明每隔2-4小时就得吃一次奶,妈妈整夜的睡不好觉。初为人母的喜悦一下子被疲劳冲淡了许多。有同事说许多孩子配方奶粉挺好的,几乎完全可以代替母乳。而且,宝宝睡觉前喝完奶粉以后,能一觉睡到天亮。这让妈妈有些心动。于是,她试着将奶瓶塞到了明明的口中。可是聪明的宝宝一点儿不买账,居然将奶瓶用舌头顶了出来,并且哇哇大叫着往妈妈怀里钻。抓住妈妈的衣服,准确的将乳头重新含在嘴里,大口的吮吸。妈妈看着宝宝“贪婪”的模样,不由自主的

5、流露出会心的微笑。而明明也神情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表露出一种满足、平和的神情。,母乳喂养好,还是奶瓶喂养好,心理解析:首先,母乳喂养能够增进孩子心理行为的发展。其次,母乳喂养是建立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信任感的理想途径。在心理上,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宝宝,值得大人的呵护。而妈妈是一个好人,值得他的信赖与依托。而对于周围环境,也就是妈妈的怀抱,孩子会感到非常的温暖和舒适。这是孩子对人生和他人有信赖和被信赖的最初体验。能够更好获得这种体验的孩子将来更能够具有乐观的世界观,更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积极的方面,更加有能力向别人寻求情绪的支持。反之,则容易导致孩子对世界、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和怀疑态度。不接受

6、别人对自己的爱,甚至连自己都不接受。最终难于与别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2、婴儿期感觉统合训练,3、口头语言训练,婴儿期尤其是23岁期间,口语发展迅速,表现在随意模仿与不随意模仿力都特强。所以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标准性、完整性和卫生性,尽量少使用儿语,并利用与孩子交往的一切机会让他早听、多听;多鼓励、常矫正;多利用物体、玩具、图片训练;多说完整的简单句子;不要刻意规定训练任务,更不要强迫孩子说话,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4、运动技能训练,与古人类直立行走的意义相似,婴儿的独立行走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手的解放,婴儿在成人的指导下逐渐尝试用手去摆弄各种物品和

7、玩具、去使用饭匙、铅笔等工具,从而促进了各种感知觉的发展。父母应抓住婴儿期这个感知觉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宝贵时期,通过多种方式与游戏,训练孩子走、跑、跳、转身、翻滚等基本动作,尤其要注重摇、摆、触、摸、拿、拼装等手的功能训练(如搭积木等),以促进感觉器官的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强,并发展孩子的注意、意志、情感、自信心等心理品质。,5、独睡,a、首先根据孩子喜欢的颜色或让孩子自己参与挑选床上用品,并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睡的小床。摆饰可适当考虑趣味性,引起孩子独睡的欲望和兴趣。b、当孩子第一次与父母分睡后,不习惯来敲或进父母的房间,父母可以“心硬”一点。c、可适当向孩子讲解一些勇敢的小英勇故事,和同龄孩子

8、独睡的例子。d、适当地诱惑一下也未必不可。,6、婴儿智力的开发,婴儿期已有了求知欲、探究欲,喜欢发问,想知道为什么,父母应该深入浅出地利用能让婴儿理解的言语给予解释。,7、培养婴良好的习惯,培养婴儿的睡眠习惯培养婴儿自己进食训练大小便的控制及排泄等卫生习惯及时纠正婴儿期跺脚、吮指、咬指甲、口吃等不良行为,乱扔东西是故意捣乱吗?,案例孩子快一岁了,妈妈的乳汁已经满足不了她的营养需要。所以,每次家人吃饭的时候,姥姥总会把晓晓抱到饭桌旁边,喂她吃饭。可是小家伙一点都不老实,除了嘴动,双手也不闲着。她左手拿着刚刚从姥姥手中抢过来的汤勺,右手拿着一个塑料玩具,一会儿互相敲打,一会儿又一起使劲的往桌子上敲

9、。几分钟后,她好像是玩的不耐烦了,索性把手中的东西扔在了地上。姥姥想这下孩子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老老实实的吃饭了。谁想,当小家伙发现姥姥没有反应时,便开始向姥姥大喊大叫,一会看看姥姥,一会又看看地上的东西,伸出两个小手,示意姥姥把她扔在地上的东西捡给她。姥姥疼爱外孙女,就把东西重新放到了孩子的手中。小家伙一下子又乐了起来。这次,她干脆将刚刚捡起来的东西直接扔到了地上。姥姥捡起来,她又扔到了地上,心理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伴发着孩子认知、情绪上的发展,孩子通过敲击和抛掷东西开始认识不同物体的物理特征,锻炼他们手眼协调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强化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是他们成长的体现,也

10、是建立自信的过程。是孩子早期的社会互动,也是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不是在有意的找大人们的麻烦。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扔掉的东西,大人可以捡起来,并还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的发现抛掷东西居然是两个人之间的游戏。如果大人能够很好的配合的话,他们就可以在这种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能够与外界建立起谐和的互动关系。,二、幼儿期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特征口头语言发展迅速感知觉迅速发展,但不持久、容易转移情感强烈,富有易变性活动的目的性、独立性逐步增长,但自觉性、自制力仍较差个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幼儿期心理卫生重点,1、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正确对待幼儿的无理取闹和过失3、创

11、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4、口头言语的进一步训练和书面言语的培养5、注意数概念的培养6、注意幼儿的社会化训练7、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促进他们的感知觉、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时期的孩子尤其喜欢“过家家”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的成熟。,温馨的家庭环境,幼儿期感觉统合训练,第一反抗期,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到了三四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此时的父母对她们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

12、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个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即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有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2、相信孩子,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父母过度保护,往往也是导致孩子说反话的原因。,孩子是个“人来疯”,案例:5岁的飞飞平时在父母眼里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可每当家里有客到访,飞飞就变得异常活跃、上窜下跳、大喊大叫,不断拉扯客人的衣服,不停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拳脚功夫”。起初客人觉得孩子活泼好动,也愿意和他玩。可飞飞总是不停地折腾,消耗着客人的“好脾气”。父母实在看不下去,把飞飞拉到另外的房间教训了

13、一顿。然而教训只能让他安静几分钟,过不久他又开始折腾,弄得父母和客人面面相觑。,心理分析:一、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 二、孩子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三、家长态度不坚定四、家长教育方式过松,忽略对孩子行为规范的管理:,三、童年期心理卫生,学龄儿童期心理维护入学适应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注意开拓创造性思维注意“情商”的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标准儿童,所谓标准儿童,就是一切听大人嘱咐,一切按大人意图办事的特别听话的孩子(让孩子学钢琴)。这样的儿童一般很受老师喜爱。殊不知这样的孩子才是有问题的儿童,他们一旦失去了成年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没有独立见解,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童年期的心理卫

14、生,(一)科学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二)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集体意识 3、学会有始有终 4、学会替别人着想 5、培养儿童对家庭的责任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三)及时纠正童年期常见的不良行为1、逃学2、说谎3、偷窃,四、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的早期学习。以游戏为主导,游戏就是学习。科学的早期教育:儿童智力的开发 运动能力的训练 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情感意志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塑造的教育,第三节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这11、12岁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

15、性的发展日趋成熟。第二反抗期,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每当我们抬头总会看到湛蓝的天空,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他们希望独立决定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们很清楚:学习上要依靠老师,生活上要依靠

16、父母,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不能完全摆脱依赖。于是,他们会经常处于独立和依赖的冲突之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或教师极力把生活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遇到不良现象,孩子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自负和自卑的矛盾,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

17、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在自负和自卑之间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沟通和封闭的矛盾,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沟通和封闭的矛盾,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这种现象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矛

18、盾的表现之一,其实孩子也有沟通的愿望,只是需要一个平等交流的基础。所以,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沟通。,青春期的心理卫生,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一)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二)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点1、在反抗期到来之前做好思想准备2、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3、以友相待(三)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兴奋剂,主题一 网络游戏,让人欲罢不能,案例:上初二的明明,是家中的“独苗”,爷爷奶奶惯着,爸爸妈妈顺着,口袋里总有花不完的“零花钱”。最近他对网络游戏越来越着迷。叫他吃饭,他不吃,问

19、他作业写完了没,他说没作业。夜里十一点了,爸妈要他关电脑睡觉,他不但不愿意,反而还顶嘴。只有当爸爸发火了,明明才很不服气地关了机。可关机后他变得不安稳了,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站立,不愿睡眠。后来,明明开始留连网吧,回家也很晚了。他和同学串通好,如果家长问及,便说在同学家温习功课。父母也就相信了。可是没想到没过多久,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明明旷课了,心理分析:,1、网络成瘾是一种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2、网络成瘾主要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及家庭环境引起的青少年不良个性心理形成有关。3、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和不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也对青少年产

20、生重要影响。,对策从家庭着手,改善小环境,改变以往溺爱或粗暴的教育方式。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平等、尊重、鼓励,多与孩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多陪同孩子上网,获悉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组织由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对其错误指明缘由,并说明父母只是不喜欢你做的这件事,不是不爱你这个人,避免孩子误会父母的态度是针对他的人格,而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正确处理学习、上网与休息的关系。合理分配学习、上网与休息的时间。,第四节、青年期心理卫生,青年期是指从17、18岁35岁这一年龄阶段。它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最富有理想朝气、最有特色的“黄金时代”。也是最容易发生

21、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峰期。一、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达到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四)开始恋爱、结婚,青年期的认知发展,一、智力的发展流体智力:25岁以后开始下降晶体智力: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二、思维的发展 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修正:1、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 2、来自他人的评价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多次的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 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三、亲密感的建立 是青年期的主要任务四、社会关系的变化五、职业的适应六、人格的变化 人格越来越成熟,青

22、年期心理卫生,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学习问题,学习负担重大、压力过大而造成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考试综合征、厌学、逃学、离家出走。,人际关系问题,爱情,斯腾伯格有个关于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承诺三种成份。在三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二、青年期心理卫生的重点,(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二)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第五节、中年期心理卫生,中年期是指35岁60岁一、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二)心理素质的稳定期(三)紧张的心身压力(四)更年期的心理变化,二、

23、中年期心理卫生的重点,(一)中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1、中年人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2、社会角色的转换与适应性障碍(二)中年期心理卫生的重点1、重新定义成功,调整抱负水平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3、学会休闲,(二)中年期心理卫生的重点,4、调节性心理,改善婚姻关系5、重视家庭的沟通与职业生涯中的和谐6、平稳度过更年期,主题一 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案例:王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销售经理,工作兢兢业业,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但最近几个月,她感觉失去了以往的干劲儿,老是觉得累,记忆力也变差了,不能集中精神,还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每天腰酸背痛的,还常觉得头痛,嗓子不舒服。于是,工作1

24、0多年从未休过假的她第一次给自己放了假,休息了整整一个星期,呆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完全放松了一周后,她不但没有感觉好转,反而觉得更累了。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心理分析1、王女士其实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2、中年人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负担造成的。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身体由盛转衰另一方面,中年人社会责任感强,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导致心理疲劳。对策:1重新为自己定位。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不要过分追求十全十美。学会放下。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3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工作的奴隶。,主题二 为什么我的婚

25、姻亮起红灯,案例:吴女士今年43岁。她感觉近几年来与丈夫的沟通越来越少,彼此在感情上的交流也日益平淡。每每想到和丈夫的关系,心里感觉空空的,有时甚至有一种厌烦的感觉。吴女士想过改变一下婚姻的这种窘迫局面,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心里觉得很烦乱。这使她不仅在工作中无法集中精力,对待孩子的问题时也往往由于两个人意见不统一而引发夫妻争吵。她开始觉得自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心理分析:最初不良的结婚动机导致婚姻危机爆发。夫妻双方沟通不够。中年回顾和展望心理引发夫妻问题。,对策,1不时赞美对方。感情需要互相鼓励。面对再亲密的人,也要懂得赞美、欣赏与包容。夫妻之间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这样对方才会变得越来越“可爱”

26、。2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鲜与活力。3培养孩子健康成长。4生活里的“加减乘除”。,加法:从事新活动,开辟新天地。如果现在的婚姻模式让你感到厌倦,何不尝试一下新方式。减法:放弃生活中已成为你负担的东西,终止你不再喜欢的东西。乘法:扩大和他人及周围生活的交往和接触。除法:将夫妻二人的职责分作较易处理的几个部分由两个人共同承担。,第六节、老年期心理卫生,一、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1、认知能力下降2、情绪变化大3、丧失感与孤独感强烈4、性格变化明显5、疑病和病态心理,二、老年期心理卫生重点,(一)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产生衰老感 2、记忆障碍 3、睡眠障碍 4、抑郁障碍 5、“恐病症”6、离退休综合征,(二

27、)老年人心理卫生的重点,1、更新观念,保持积极心态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适当运动,延年益寿4、选择适合的休闲方式,充实老年生活5、注重交往,与人和谐相处6、重建精神寄托,摆脱消极心境,抚慰“空巢”老人的情感世界,案例秋天来了,每个人都有收获。四川成都有位72岁的刘老和老伴收获的却是孤独。老两口的两个儿子都在北京成家立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年也见不到他们两三次。春节来了,老人终于盼到了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两个儿子先后携家带口看望他们,天天陪老两口外出,逛街游玩,吃香喝辣。假期一过,家里顿时冷冷清清,老两口一时回不了神,呆呆坐着,无限的思念涌上心头。吃饭时,刘老和老伴不知多少次

28、在孩子们的位置上摆放好碗筷,然后猛然发觉只有他们两人吃饭,又苦笑着收拾起桌子上的餐具,老伴为此经常偷偷掉泪。老两口走在院子里,邻居们羡慕地夸奖他们的儿子有出息,可是回家关上门,老两口却羡慕地倾听邻居一家团圆的欢声笑语,三、空巢现象,(一)空巢综合征的形成原因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5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夫妻的情感危机。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和强烈的分离焦虑;心境抑郁,行为退缩心理问题引发躯体疾病,这是老人在潜意识中需要得到爱和关注的外在表现。,三、空巢现象,(二)空巢给老年人带来的问题 1、影响身心健康 2、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影响老年人生活的经济供给、医疗保健、疾病看护等方面的问题,三、空巢现象,(三)努力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1、帮助老年人转变观念 2、倡导良好的社会的风尚 3、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