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8847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编制简介——钢筋工程0515.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录我社网站()“规范大全园地”板块,了解本规范更多资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编制简介钢筋工程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管理组钢筋工程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工程属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前序工序,结构施工完成后只能通过非破损或破损手段检查施工质量,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尤为重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以下简称“规范”)钢筋工程章节以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2(以下简称“验收规范”)为基础

2、,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以下简称“设计规范”)进行了协调,并参考了水工、铁路等行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规范编制中考虑近年来钢筋生产技术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高强钢筋,纳入了与高强钢筋应用的配套技术措施。一、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中的3个条文分别规定了推广成型钢筋应用、钢筋连接方式选择和钢筋代换等通用性技术问题。1 成型钢筋应用成型钢筋指按规定尺寸、形状加工成型的非预应力钢筋制品。规范推荐采用成型钢筋,主要为减少钢筋损耗,且有利于质量控制。成型钢筋的专业化生产不同于传统的钢筋集中加工,应在专门场地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钢筋调直、切割和弯折,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

3、准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JG/T 2264的有关规定。成型钢筋目前处于推广过程中,在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场外加工、进场验收等各环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细致检查,严把质量关。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规范规定成型钢筋进场除检验质量证明文件(包括成型钢筋及所用钢筋材料)外,尚应按不大于30t的批量抽检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2 钢筋连接方式选用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为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三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钢筋连接方式由设计根据施工现场气温、作业条件、环保要求等条件确定。如设计没有规定,可由施工单位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和施工现场条件提出建议,并与设计协商。3 钢筋代换

4、当施工中因钢筋采购或局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困难等原因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经设计单位确认并办理相关手续。钢筋代换涉及结构安全,故规范予以强制。钢筋代换应考虑构件承载力、正常使用(裂缝宽度、挠度控制)及配筋构造等方面的要求,不宜用光圆钢筋代换带肋钢筋。二、材料钢筋材料要求主要为基本性能要求,抗震要求,保护、存放及区分等。1 钢筋的主要品种和规格混凝土结构用普通钢筋主要分为热轧钢筋、余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钢筋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冷加工钢筋的应用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6、冷

5、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7等的规定。钢筋焊接网根据钢筋材料不同也分为多种,其中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为最常用品种,考虑到钢筋焊接网有专用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JGJ 1148,规范未对其详细规定。设计规范中列入了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HPB300等5个钢筋新品种,取消了HPB235钢筋。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其他土木工程中短期内仍可使用)今后将不再使用HPB235(Q235)钢筋。国家积极推广400MPa、500MPa级高强钢筋9,2013年后,335MPa级钢筋存在全面取消或者强度等级降为300MPa的可能10,相关应

6、用单位应提前做好准备。2 抗震设防结构对钢筋的要求规范5.2.2条提出了针对部分框架、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纵向受力钢筋性能的规定,具体3个指标分别针对钢筋强屈比、超强比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提出,其目的是保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牌号带E的钢筋是专门为满足3个指标生产的钢筋,俗称“抗震钢筋”其表面轧有专用标志(图1b)。根据对检验数据的统计和对生产企业的调研,常规生产的400MPa、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牌号不带E)中只有部分可满足3个指标要求,常规进场检验抽样方法无法准确判断整批钢筋是否能够满足3个指标要求,故规范不允许采用。规范要求采用牌号带E的钢筋,既是为了避免因钢筋进场检验不合格造

7、成损失,也为防止不合格钢筋抽检合格造成的错用。工程中可将牌号带E的钢筋作为普通热轧钢筋采用,反之则不允许。条文中的框架包括各类结构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墙的柱等,其抗震等级应根据相关标准由设计确定;斜撑构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由于相关标准中未规定斜撑构件的抗震等级,可将规范条文理解为“包含一、二、三级抗震等级框架的建筑中的斜撑构件”,即:建筑中有其他构件需要应用牌号带E的钢筋时,此房屋中的斜撑构件就需要应用牌号带E的钢筋;如房屋中没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则此房屋中的斜撑构件也不需要应用此钢筋。3 钢筋保护、存放及区分此规定由规范5.2.3条、5

8、.2.4条提出。施工现场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锈蚀或损伤。施工中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该批钢筋,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对性能不良的钢筋批,可根据专项检验结果进行处理。钢筋在运输和存放时,不得损坏包装和标志,并应按牌号、规格、炉批分别堆放。钢筋加工后用于施工的过程中,要能够区分不同强度等级和牌号的钢筋,避免混用。带肋钢筋表面每隔1m左右的间距均有钢筋标志,从左至右以此为钢筋牌号标志、厂名(或商标)和公称直径毫米数字(如图1)。具体的牌号标志,HRB335、HRB400、HRB500分别为3、4、5,HRBF335、HRBF400、HR

9、BF500分别为C3、C4、C5;对于牌号带E的热轧带肋钢筋,轧制标志上也带E,如HRB400E为4E。由于光圆钢筋没有轧制标志,仅能够通过盘圈标牌来区分,故在工程中应用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建筑工程中用HPB300钢筋替代HPB235钢筋的过渡时期。(a)某企业(代号为WS)生产的直径25mm的HRB400钢筋(b)某企业(代号为KG)生产的直径25mm的HRB400E钢筋图1 带肋钢筋表面标志示意三、钢筋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及钢筋在构件中的锚固长度、延伸长度等应按设计图纸(含标准图集)确定。钢筋加工的技术规定主要包括钢筋调直、钢筋弯折、钢筋弯钩、焊接封闭箍筋加工等。1 钢筋调直钢筋调直分为

10、机械调直和冷拉调直两种主要工艺。规范5.3.3条是参考验收规范5.3.2A条提出的。机械调直对钢筋性能影响较小,有利于保证质量,是规范推荐采用的钢筋调直方式;规范强调采用机械设备调直时,调直设备不应具有延伸功能。如采用冷拉调直,应控制调直冷拉率,以免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调直后应进行二次检验断后伸长率和重量负偏差,只有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钢筋可以不检。2 钢筋弯折钢筋弯折涉及规范5.3.2条、5.3.4条、5.3.5条。钢筋弯折应采用专用设备一次弯折到位,且不得加热;对于弯折过度的钢筋,不得回弯。纵向受力钢筋的弯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规范规定钢筋弯折的弯弧内

11、直径如表1,表中500MPa钢筋为参考产品标准规定提出,其他规定同验收规范。规范将光圆钢筋的180弯钩和作箍筋弯折时的弯弧内直径统一规定为2.5d,其中180弯钩的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 d。表1 钢筋弯弧内直径要求钢筋强度等级300MPa级光圆钢筋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500MPa级带肋钢筋d28mmd28mm弯弧内直径D2.5 d4 d6 d7 d注:表中d为弯折钢筋直径。除符合表1规定外,框架顶层端节点处角部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规定(钢筋直径28mm以下时不宜小于12d,28mm及以上时不宜小于16d)是参考设计规范提出的。对大直径钢筋,此规定的施工难度较大,在节点中应用

12、钢筋锚固板可以避免钢筋弯折11。钢筋作箍筋使用时,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箍筋围绕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折处纵向受力钢筋为搭接钢筋或并筋时,应按钢筋实际排布情况确定箍筋弯弧内直径。拉筋的弯弧内直径应考虑拉筋实际勾住钢筋的具体情况,如拉筋同时勾住纵向钢筋和外围箍筋,则应取较大的弯弧内直径。3 箍筋、拉筋的弯钩除焊接封闭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均应弯钩,规范5.3.6条规定了此内容。规范仍保留了以往多个版本GB50204规范规定的“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但为保证工程中箍筋受力可靠,建议采用如图2a的135弯钩。对有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

13、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两者之中的较大值,如图2b。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即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规范中规定具有抗震等级的结构构件;设计专门要求指构件受扭、弯剪扭等复合受力状态,也包括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大于3%的柱。 (a)一般结构构件 (b)抗震设防要求及其他特殊要求构件图2 箍筋弯钩构造拉筋的主要构造如图3。图3a的拉筋两端弯钩均为135,用于梁、柱复合箍筋中单肢箍筋和梁腰筋间拉结筋,弯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箍筋的有关规定;图3b拉筋为一端135另一端90,用于剪力墙、楼板钢筋网片拉结筋,弯后平直段长度取小于拉

14、筋直径的5倍即可。(a)用作箍筋 (b)剪力墙、楼板等构件中拉结筋图3 拉筋弯钩构造4 焊接封闭箍筋焊接封闭箍筋可靠性好,节约箍筋钢筋用量,是设计规范推荐使用的箍筋形式,在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12有详细的施工操作和验收规定。规范5.3.7条规定焊接封闭箍筋宜采用闪光对焊,也可采用气压焊或单面搭接焊。批量加工的焊接封闭箍筋应在专业加工场地采用专用设备完成。每个箍筋的焊点数量应为1个,焊点宜位于多边形箍筋中的某边中部,且距箍筋弯折处的位置不宜小于100mm;矩形柱箍筋焊点宜设在柱短边,等边多边形柱箍筋焊点可设在任一边;梁箍筋焊点应设置在顶边或底边。5 钢筋下料钢筋下料长度应在考虑

15、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施工标注尺寸进行下料。直钢筋的下料长度比较简单,为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仅光圆钢筋考虑)。箍筋下料长度为箍筋周长弯曲调整值+焊接损失量(仅封闭焊接箍筋),但应注意设计规范已将保护层厚度修订为最外层钢筋(箍筋)处,由设计图纸确定的箍筋尺寸均为箍筋外包尺寸,与以往规定有所不同。钢筋端头的切割方式及接头加工质量要求应根据不同接头形式确定,并符合钢筋连接技术专用技术规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12、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11等的规定。四、钢筋连接与安装钢筋连接与安装是钢筋工程施工的主要内

16、容,规范中的技术规定主要包括钢筋连接及钢筋绑扎、安装中的施工要求和构造规定。1 钢筋接头布置原则规范5.4.1条规定,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构件中的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根据接头百分率要求分批错开。同一结构层、结构跨及原材料供货长度范围内的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多次连接,以保证钢筋的承载、传力性能;但对于跨度较大梁,接头数量的规定可适当放松。2 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当直径不同的钢筋连接时,按相互连接两根钢筋中较小直径计算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和搭接连接的搭接长度;当同一构件内不同连接钢筋计算的连接区段长

17、度不同时取大值。示意如图4,图中a、b均用直径25mm确定连接区段长度,用两根直径25mm(未连接)、两根直径20mm(连接钢筋)确定接头百分率,接头百分率均为39%;如采用搭接连接方式,3、4两排连接钢筋用直径20mm确定搭接长度ll。(a) (b) 图4 不同直径钢筋连接示意注:图中圆圈代表机械连接、焊接、绑扎搭接连接中的一种接头3 钢筋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技术具有接头强度高、施工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受人为、环境及钢筋材料影响小等优点,随着逐步推广其价格也越来越低,综合优势较明显。各种机械连接接头的适用范围、工艺要求、套筒材料、质量要求等应符合规程JGJ 10713的有关规定。规范5

18、.4.2条就专业培训、工艺检验、保护层厚度、螺纹连接拧紧扭力矩校核、挤压接头压痕直径检验等提出了专门规定。规范5.4.4条中机械连接接头的设置规定是参照设计规范提出的。连接示意如图5,图5a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图5b为不同直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66%。本规范和设计规范都是直接提出接头百分率的控制要求,实际施工操作需根据规范要求及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接头百分率的目标值,并由此计算连接区段的长度为L(500mm和35d的较大值)。钢筋下料及现场安装控制不同连接区段钢筋接头中心距大于L即可,图5实际中心距900mm大于875mm(35d),满足要求。分批连接的钢筋应间隔布置,示意如图5a。(a) (

19、b)图5 机械连接及焊接连接示意4 钢筋焊接焊接是最传统钢筋连接方式。钢筋焊接连接在经济性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各种焊接接头的适用范围、工艺要求、焊条及焊剂选择、质量要求等应符合规程JGJ 1812的有关规定。焊接的施工质量受到操作人、焊剂等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混凝土结构钢筋焊接已有成熟的工艺和经验,但考虑到现今工程量大而一线操作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应加强焊接施工中的质量过程控制。规范5.4.3条就焊工考试合格证、工艺检验及部分适用范围提出了专门规定。设计规范规定“细晶粒热轧钢筋及直径大于28mm的普通热轧钢筋,其焊接应经试验确定;余热处理钢筋不宜焊接”,与规程JG

20、J 1812的规定有所不同,工程实际操作中应予以重视。电渣压力焊只应使用于柱、墙等构件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不得超范围使用。规范5.4.4条中焊接接头的设置规定是参照设计规范提出的。连接区段示意同样如图4。随意的定位焊接可能损伤纵向钢筋、箍筋,对结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规范5.4.10条规定,钢筋安装过程中,如因施工操作原因需对钢筋进行焊接,需按规程JGJ 1812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焊接质量应满足其要求。不允许因钢筋定位需要进行不符合焊接质量要求的“虚焊”。5 钢筋绑扎搭接连接钢筋绑扎搭接是最传统、施工操作最简单的钢筋连接方式,其优点为受施工操作影响最小,但也有浪费搭接段钢筋的明显缺点。设计规

21、范规定“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规范5.4.5条、5.4.6条参考设计规范、验收规范的规定提出了绑扎接头设置及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配置的具体规定。规范附录C给出了最小搭接长度的具体规定,其中根据接头百分率修正的规定根据设计规范进行了修改(相对于验收规范),即当接头百分率为25%100%的中间值时,修正系数按25%50%、50%100%两段分别内插取值。HRB400钢筋,C30混凝土,钢筋绑扎连接示意如图6。图6a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根据附录C确定搭接长度为49.5 d

22、(1238mm),施工下料及现场安装控制不同连接区段钢筋接头间净距大于0.3ll(371mm),实际净距400mm满足要求;图6b为直径25mm、20mm的两种直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39%,可确定搭接长度为46.6 d(两种钢筋分别为1165mm、932mm),按较大直径钢筋的搭接长度考虑,0.3ll为350mm,实际净距380mm满足要求。如图6b,不同直径钢筋搭接的接头按较小直径(20mm)确定搭接长度即可。(a) (b)图6 绑扎搭接连接示意6 纵筋位置规范5.4.8条规定构件交接处应优先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

23、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此规定适用于承受向下荷载的常规结构);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挡土墙水平分布钢筋也可放在内侧;剪力墙水平钢筋宜在墙端弯折锚固,此时的水平分布钢筋进入边缘构件后应与箍筋布置在一个沿边缘构件轴向的平面上。7 箍筋位置箍筋的弯钩位置相对“薄弱”,规范5.4.7条3款要求梁、柱的箍筋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规范5.4.11条规定了复合箍筋的构造要求,其外围应为封闭箍筋;梁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宜选用封闭箍筋,奇数肢也可采用拉筋;柱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可部分采用拉筋。封闭焊接箍筋的焊点布置原则与箍筋弯钩位置相同,即箍筋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

24、方向错开设置。8 安装绑扎要求规范5.4.7条其他款规定了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竖向面钢筋网(不包括梁顶、梁底的钢筋网)和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数绑扎。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可使构造柱与框架梁可靠连接、上下贯通,避免后植筋施工引起的质量及安全隐患。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起始距离宜为50mm的要求是根据工程经验提出的。9 钢筋定位件钢筋定位件也称间隔件,主要功能为控制钢筋保护层或钢筋间距,规范5.4.9条给出了应用规定,其应用也可按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 21914执行。定位件按材料分为水泥基类

25、、塑料类、金属类三种,专用定位件多为塑料制成,有利于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保证其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定位件不应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砂浆或混凝土垫块的抗渗、抗冻、防腐等性能应与结构混凝土相同或相近,不应在框架梁、柱混凝土保护层内使用金属定位件。当采用体积较大的定位件时,定位件不能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五、结束语规范编制考虑钢筋工程实际情况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可用于钢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对于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钢筋焊接网、钢筋锚固板、钢筋定位件等有专用技术规程的,规范给出了原则性基本要求,应用中尚应考虑专用规程的相关规定。技术在不断发展,相关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对于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桁架、

26、整体钢筋骨架等新技术,规范暂未纳入,可参照相关专业标准执行,规范也将根据技术发展在修订时考虑。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T 226-2008 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95

27、-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15-2006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9-2010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建标20121号)S,2012.1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S,201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256-2011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8-201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 219-2010 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