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一到四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一到四章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第二节 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二)逻辑规则与“教育”概念的科学界定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第一节 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一)教育学的学科归属 1 教育学与传统的社会科学有区别 2 教育学的科学特征不够明显 3 教育学具有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二)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定义,第二节 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及学校教育的出现(一)教育的产生 1 教育产生的原因 2
2、教育产生的条件 3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第二节 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教育的出现 1 学校教育的出现 2 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第二节 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二)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三)现代社会中教育学的发展,第二章 人、社会、教育,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第二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的含义第三节 人
3、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的具体表现,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含义(二)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三)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矛盾中的地位(一)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二)教育的基本着眼点,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1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 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 学校教育具
4、有较强的目的性 2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1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2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 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3 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 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 教育能
5、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 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 教育能够发展科学,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一)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二)教育能够促进教育民主化(三)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三、教育的文化功能(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1 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 2 教育可以活化文化(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三)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四、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与特点(一)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 1 教育诸社会功能的整体性
6、2 教育诸社会功能的矛盾性,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二)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 间接性 2 隐含性 3 潜在性 4 迟效性 5 超前性,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一、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4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 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
7、道德教育的内容,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 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2 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3 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4 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三、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一)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五)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六)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制约,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四、教育的
8、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三)教育既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四)教育具有继承性(五)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第一节 教育规律第二节 教育原则第三节 教育艺术,第一节 教育规律,一、教育规律概述(一)教育规律的概念 教育规律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二)教育规律与教育关系(三)教育规律是否存在,第一节 教育规律,二、教育规律的分类(一)关于教育的结构规律 1 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
9、进教育系统的进化 2 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态,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4 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维度,第一节 教育规律,(二)关于教育的功能规律(三)关于教育的发展规律 1 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 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 3 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4 教育目标与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第一节 教育规律,三、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一)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之关系的认识(二)主观能动性与教育规律 1 认识教育规律 2
10、 利用教育规律,第二节 教育原则,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二、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一)人道性原则(二)个性原则(三)创造性原则(四)活动性原则(五)民主性原则,第三节 教育艺术,一、教育艺术概念(一)教育艺术的概念(二)教育艺术的特点 1 情感性 2 双边性 3 创造性 4 审美性,第三节 教育艺术,(三)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 1 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区别 2 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第三节 教育艺术,二、教育的言语艺术(一)口头言语艺术 1 说服语 2 激励语 3 表扬语 4 批评语
11、 5 群体教育口语 6 处理偶发事件的语言技巧 7 家访谈话技巧,第三节 教育艺术,(二)体态言语艺术 1 面部言语艺术 2 姿态言语艺术 3 手势言语艺术 4 外部言语艺术(三)教育幽默,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1 原始人对“完整”的人的朦胧向往 2 古希腊人对”和谐发展”的追求 3 文艺复兴的理想:塑造完善全
12、面的人 4 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 5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全面发展的人”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1 体能、智能 2 活动能力 3 道德品质 4 情感、意志、性格,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 1 人性不变 2 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 3 个人价值高于社
13、会价值,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 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 2 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3 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 1 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 2 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2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3 重视科学教育,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基本精神 1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2 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
14、向,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 1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必然融合 2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一、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一、“五育”的基本要求(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五)劳动技术教育,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一、“五育”的基本要求(一)德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五)劳动技术教育,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二、“五育”之间的关系(一)”五育”各有其相对性(二)”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三)“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YOUR TITLE GOES HERE,YOUR SUBTOPIC GOE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