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义1.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431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讲义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学讲义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学讲义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学讲义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学讲义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讲义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讲义1.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讲义,2010年4月,课程结构,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人、社会、教育(合并)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增补)宏观教育理论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五章、教育改革(单独列出)第六章、教师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理论第九章、教学实施 具体教学管理指导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学习要点:识记厘清基础概念:教育(广义/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概念)教育学(注意辨识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的区别,宏观、中观、微观)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了解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情况: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的

2、特点(选择、填空)学校教育形成的历史基础、客观条件和重要标志(选择、填空)识记教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选择、填空),教育思想发展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选择、填空)古代:外铄论(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人本位、社会本位?东方:思孟学派学记、儒家学派论语、荀子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者有四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国家本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自然”教育观念、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近代: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构建学科基本框架和内容,近代教育理论基础。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西方“旧教育”与“新教育”的分水岭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作为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五阶段”;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学上形成了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

4、的代表人物。英国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内发?外铄?),现代:德国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美国19世纪末期,杜威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他强调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第一次将赫尔巴特理论定性为“传统教育”,并提出“现代教育”概念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在

5、我国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布卢姆制定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分为认知、情感、动作目标,每类目标分不同层次。1963年,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结构”,倡导“发现学习”,对于教材编排、学生能力、教学质量的改进都有启发意义1975,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倡实验教学,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西方教育思想,柏拉图:国本、社会本位主义教育观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构建学科基本框架和内容,法国卢梭爱弥儿,西方“旧教育”与“新教育”的分水岭;教育适应自然;儿童中心;实用主义;实践活动中学习,德国赫尔巴特:教育学作为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五阶段”;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美

6、国杜威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学,“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线带点!,例题,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辨析: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要点:(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

7、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补充: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b.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

8、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中国近代系统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第二章 人、社会

9、、教育,学习要点:理解、识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立统一(论述题依据)教育的中介作用:人的社会化;为社会造就一定素质的人两个矛盾的转化:人与社会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受教育者自我发展要求与其发展现状(简答题)教育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在于有目的针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人的发展。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三要素:先天、环境、个体活动(填空)学校主导作用的体现(自觉环境)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简答)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简答)例题:辨析: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补充:影响人的身心发展(问答):学校教育是个体发展的

10、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体有: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少年期:13、14-16、17岁,处在少年时期,心理学家将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里断乳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11、,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身体-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认知-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情意-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青年期:16.17-19.20岁,在青年的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教育与社会发展三大功能(简答、填空)经济:劳动者、科学知识再生产政治:年轻一代政治化、政治民主化、制造政治思潮和舆论文化:传递和保存、活化、改造

12、、创造和更新功能的特点:间接、隐含、潜在、迟效、超前教育的社会、人的制约性教育的任务、质的规定性、着眼点决定教育与社会、人的必然联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及教育规律的客观基础。社会制约性:生产力、政治(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化人的制约性:人的身心发展特性及相应对教育的要求(填空、选择)教育的独立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独立性的意义所在(简答)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补充:

13、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学习要点:理解、识记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概念:内外本质联系(填空、选择)教育关系是教育规律的载体。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本质必然关系是基本教育规律。(从逻辑上厘清教育规律的本质特性:应然性与合目的性的本质必然联系)教育活动共时三要素、历时三要素教育规律的分类:结构、功能、发展(材料论述题)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唯意志论和宿命论(材料题)按教育规律办事: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 例:谈谈你对当前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的看法。例:结合“教育具有人的制约性”这一规律,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按教育规律办事。

14、,教育原则教育原则的概念:四个层次的意义(选择)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人道原则(材料选择)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材料论述)民主性原则教育艺术(填空、选择、简答)例: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例:结合教育规律原理说明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提示:教育的着眼点,人的身心发展特性之个体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必然关系,教育原则之个性原则,如何培养个性。,补充: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儿

15、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学生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身心健康权-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受教育权。,第四章 教育目的,学习要点:识记教育目的概念(四个层次的内涵:预期、个体、社会、观念形态)、特征、重要性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基本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选择: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回顾:“人是万物的尺度”;雅典教

16、育;文艺复兴;近代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唯一方法”基本内涵: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以及相互关系(概念的理解,选择、填空或简答)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论点的概念、时期、代表人物、主要类型两种论点的对立根源及统一(评析)例:如何评价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提示:原理:人和社会的对立统一;教育的两种制约性;分析:对立的现实根源;各自的着眼点和偏颇;教育、人、社会的历史统一;价值的权衡受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教育目的观概念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概念、主要流派、哲学基础、基本特征;批判适应论的原因(多

17、选);“人力的教育”/“人的教育”(名词);存在主义哲学的教育分类;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概念、流派、哲学基础、基本特征;“学校及社会”、“教育即生活”(材料题);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概念、基本精神、融合的必然趋势;当代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例:为什么说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教育目的观的融合是必然的?提示:两种教育观反映的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性;道德与科学矛盾的根源在于;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对融合的追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只是构成教育的“一半”,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建国后的历史演变过程(选择)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及其不足(个性、创造性的培养)当前的主要问题例:片

18、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根源何在?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的“定向”作用、智育概念;德育和智育在小、初、中阶段的目标(选择、简答)五育的相互关系,补充: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意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

19、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第五章 教育改革,学习要点:理解、识记教育改革定义、产生原因、根本目的、作用教育改革理论概念的区别:教育革命、变革、革新、改革;教育改革理论与教育理论(辨析、简答)识记、理解国外教育理论改革的三个发

20、展阶段、教育改革的理论范型(辨析)人力资本理论识记:奠基者、主要含义(选择、填空)理解:对教育改革的正负面效应(多选),教育改革实践概览教育改革实践的三个阶段(识记)第一阶段:识记:阶段标志、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运动名称了解:美国、苏联改革的各自基本走向第二阶段:理解: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进步教育运动学科结构恢复基础)识记:永恒主义、要素主义;赞科夫“教学应走到发展前面”,实验教学原则第三阶段:日本80年代教改的四原则,第六章 教师,学习要点:识记 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教师专业化定义专业发展的定义、专业发展的目标及内容教师劳动的特点例题:如何看到教师劳动的学习特性:提示:学习性是是教师劳

21、动的基本特点之一;职业定义、任务的内在要求;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教师社会地位的概念和内涵教师的权利、义务(多选)教师劳动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教师的素质教师角色的内涵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角色协调教师的基本素质内容及内涵,各基本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的前瞻性素质的内涵例题:教师如何自我对职业角色进行协调?为什么要在教师素质中强调“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补充: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a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b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c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a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b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b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行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