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9229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243 大小:9.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3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复核后TB10601.doc(2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P TB10601 2009 J 962_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surveyengineering ofhigh speed railway2009-10-31发布 200912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surveyengineering ofhigh speed railwayTB106012009 J 962_2009主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09年12月1日中国铁道出

2、版社2010年北京关于发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铁建设2009196号现发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单行本另发),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铁道部原发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200776号)同时废止。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9年10月31日前 言本规范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71374号)的要求,在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

3、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的基础上,吸纳京津、武广、郑西、哈大、合宁、合武、石太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经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编制中,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特点和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重大科研、试验对规范关键技术的理论支撑与验证,体现“三网合一”的测量要求,涵盖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测量全过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本规范分为11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路测量、隧道测量、桥涵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轨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和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另有7个附录。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

4、容如下:1. 总则:对规范的目的、意义、适用范围、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以及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设计要求等进行了规定。适用范围为250km/h350km/h,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一致。2. 术语和符号:规定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20个专用术语。3. 平面控制测量:规定了高速铁路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主要内容包括CP0、CPI、CPII、CPIII建网时机、控制网布设、测设精度、数据处理及标石埋设等技术要求。4. 高程控制测量:规定了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精度、测设方法、数据处理及水准点埋设等技术要求。5. 线路测量:根据高速铁路轨道铺设高平顺性的要求,规定了初测、

5、定测阶段的地形测量、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和施工阶段的复测交桩、施工控制网加密、竣工后线路中线贯通测量等技术要求。6. 隧道测量:明确了隧道初测、定测、洞外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的技术标准;规定了隧道独立控制网必须与CPI控制网联测,隧道贯通后应进行CPII贯通测量。7. 桥涵测量:明确了桥涵初测、定测、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复杂特大桥应建立独立的施工控制网。8. 构筑物变形测量:明确了变形测量的等级和精度、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和技术要求,对路基、桥涵、隧道变形测量和区域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9. 轨道施工测量:明确

6、了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支承层施工、轨道基标测量、轨道安装测量、道岔安装测量、轨道精调测量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利用CPIII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的作业要求和精度指标。10. 竣工测量:对控制网、轨道、线下工程及线路设备等的竣工测量以及竣工地形图、铁路用地界的测量做出了规定。11. 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规定了运营期间CP0、CPI、CPII、CPIII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的维护测量、构筑物变形监测以及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等技术要求。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及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反馈给中铁二

7、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编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 颖、卢建康、程 昂、颜 华、刘成龙、王国祥、杨维裕、梅 熙、吴迪军、陈 亮、魏永幸、刘名君、李学仕、曹成度、石德斌、熊 伟、刘 成、陈光金、巩江峰、

8、张同刚、王国民、高 山、赖鸿斌、武瑞宏。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安国栋、苏全利、米 隆、康高亮、吴明友、曾宪海、付建斌、刘 华、陈新焕、王其昌、王长进、郭良浩、张忠良、岑敏仪、钱振地。目 录1 总 则42 术语和符号62.1 术 语62.2 符 号83 平面控制测量93.1 一 般 规 定93.2 框架控制网(CP0)测量153.3 基础平面控制网(CP)测量193.4 线路平面控制网(CP)测量213.5 轨道控制网(CP)平面测量233.6 成果资料整理264 高程控制测量274.1 一般规定274.2 水准测量294.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334.4 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344.5

9、线路水准基点测量354.6 轨道控制网(CP)水准测量364.7 CP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测量374.8 内业计算及成果资料整理385 线 路 测 量405.1 一般规定405.2 勘测控制测量405.3 地形测量415.4 线路中线测量455.5 路基测量465.6 专项调查测量475.7 控制网交桩及复测485.8 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515.9 线路竣工测量526 隧道测量536.1一般规定536.2 初 测546.3 定 测556.4 洞外控制测量566.5 洞内控制测量616.6 施工测量636.7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646.8 竣工测量657桥涵测量667.1 一般规定667.

10、2 初测677.3 定 测697.4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717.5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复测737.6 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748 构筑物变形测量818.1 一般规定818.2 变形监测基准网838.3 路基变形测量858.4 桥涵变形测量878.5 隧道变形测量918.6 区域地表沉降监测928.7变形测量成果整理949 轨道施工测量959.1 一般规定959.2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支承层放样969.3 加密基标测量979.4 铺轨测量989.5道岔安装测量1009.6 轨道精调测量10210 竣工测量10310.1一般规定10310.2控制网竣工测量10310.3线路轨道竣工测量10410.4 线

11、下工程建筑及线路设备竣工测量10510.5竣工地形图及铁路用地界测量10510.6竣工测量资料整理及交验105附录A 控制点埋石图及标识106A.1 控制点标志107A.2 平面控制点标石的埋设107A.3水准点标石的埋设111A.4 无砟轨道CPIII 控制点埋设要求114A.5 线路定测标志桩尺寸116A.6 控制点标识117附录 B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技术要求118附录 C 水准仪(数字水平仪)、水准尺技术要求120C.1 仪器作业要求120C.2仪器的检校120C.3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122附录 D 控制点点之记124附录 E 变形测量控制点规格126附录 FCP控制网的

12、平面127和高程控制网结构形式127F.1 CP控制网的平面构网图形128F.2 CP控制点的高程测量的水准路线形式129F.3 CP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测量建网形式131F.4 CPIII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133附录 G 高速铁路测量控制桩现场交桩纪要135本规范规定用词说明138条文说明1391 总 则1392 术语和符号1453 平面控制测量1464 高程控制测量1625 线路测量1796 隧道测量1847桥涵测量2168 构筑物变形测量2219 轨道施工测量22410 竣工测量23511 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237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版1 总 则1

13、.0.1 为统一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其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250350km /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高速铁路定义为速度值大于250km/h。1.0.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在对应的线路轨面设计高程面上坐标系统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 公路和一般铁路投影变形值不大于25mm/km。1.0.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个别地段无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它高程系统或以独立高程起算。但在

14、全线高程测量贯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亦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1.0.5 在国家控制点满足平面、高程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国家控制点座位高速铁路的平面、高程控制点。1.0.6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可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应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为基准,高程控制测量应以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基准。1.0.7 为满足高速铁路平面GPS控制测量三维约束平差的要求,在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开展前,应首先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高速铁路框架控制网(CP0)。1.0.8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

15、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1.0.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第一级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提供高程基准;第二级轨道控制网(CP),为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维护提供高程基准。1.0.10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开展前,勘测设计单位应根据线路走向、地形地貌特点、地质特征等,进行坐标系统、基准、网形、精度和建网时机等测量总体设计。各阶段平面、高程控

16、制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评估验收。1.0.11 测量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极限误差(简称限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1.0.12 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楚,签署完整,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包括磁卡、电脑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1.0.1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结合各阶段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1.0.14 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期检校和检定。1.0.15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测量工作中采用本标准未涉及的

17、新技术时,应符合国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并经铁道部主管部门审定。1.0.16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工程独立坐标系 independent coordinate system of engineering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和高程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1.2 框架控制网(CP0) frame control network(CP0)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建立的三维控制网,作为全线(段)的坐标起算基准。2.1.3 基础平面控制网(CP)basic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

18、rk(CP)在框架控制网(CP0)的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提供起闭的基准。2.1.4 线路平面控制网(CP)route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CP)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测量和轨道控制网测量提供平面起闭的基准。2.1.5 轨道控制网(CP)track control network(CP)沿线路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或线路平面控制网(CP)、高程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是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2

19、.1.6 加密基标 densification fiducial mark for tracklaying在轨道控制网(CP)基础上加密的轨道控制点,为轨道铺设所建立的基准点,一般沿线路中线布设。2.1.7 维护基标 fiducial mark for track maintenance在轨道控制网(CP)基础上测设,为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时所需的永久性基准点,应根据运营养护维修方法确定其设置位置。2.1.8 三角形网 triangulation network由一系列相连的三角形构成的测量控制网,它是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的统称。2.1.9 1(0.5、2、6)级仪器 1(0.5、2、6)cla

20、ss instrument1(0.5、2、6)级仪器是指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标称为1(0.5、2、6)的测角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2.1.10 精密水准测量 precise levelling测量精度介于二等、三等水准测量之间的等级水准测量,主要用于CPIII高程测量和轨道施工测量。2.1.11 线路水准基点 benchmark along route沿高速铁路线路敷设的首级高程控制点,一般每2km左右布设一个,为高速铁路勘测设计、施工的高程基准。2.1.12 基岩水准点 benchmark into bedrock埋设在地壳基岩层上的永久性水准点。2.1.13 深埋水准点

21、 benchmark of deep buried沿线路走向根据地面沉降及地质情况,埋设在相对稳定的持力层上的深层水准点。2.1.14 洞外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outside tunnel为保证隧道贯通,在洞外进行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2.1.15 洞内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inside tunnel为保证隧道贯通,在洞内进行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2.1.16 竖井联系测量 shaft connection survey 隧道施工测量中,将洞外控制网的坐标、方向和高程通过竖井传递到洞内的测量。2.1.17 隧道贯通误差 through error隧道贯通后,

22、在贯通面处的坐标、方向和高程的误差。2.1.18 变形测量 deformation observation在铁路建设和运营阶段,对路基、桥梁、隧道和轨道等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等变形量进行定期或持续的测量。2.1.19 施工加密控制网 densification control network for construction 为了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在CPI、CPII和线路水准基点基础上加密的平面、高程控制网。2.1.20 CP棱镜组件 a set of assembled reflector prism for CP CPIII控制点精确定位观测的强制对中测量标志,一般由预埋件、

23、高程测量适配器、棱镜连接适配件和棱镜组成。2.2 符 号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基线长度中误差DS05、DS1、DS3水准仪的型号C照准差D测距边边长mD测距中误差m测角中误差m方位角中误差W闭合差f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V改正数n连续自然数的一个数值L导线或水准路线长度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W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N导线或水准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CGPS基线计算的重复性定义S边长、斜距Hm平均高程M隧道贯通中误差或桥梁放样的容许误差mS 平面中误差mx ,my坐标分量中误差较差3 平面控制测量3.1 一 般 规 定3.1.1高速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应按逐

24、级控制的原则布设,各级平面控制网的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 各级平面控制网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相邻点的相对 中误差(mm)备注CP0GPS50km20CPGPS二等4km一对点10点间距800mCPGPS三等600800m8导线三等400800m8附合导线网CP自由测站边角交会5070m一对点1注:1、CP采用GPS测量时,CP可按4km一个点布设;2、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为平面x、y坐标分量中误差。3.1.2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CP0、CP、CP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表3

25、.1.2-1 CP0、CP、CP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01/2 000 000CP1.31/180 000CP1.71/100 0002 C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表3.1.2-2 C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导线等级CP5400800m51.881/55 0003.6三等当同一测区内,导线环(段)数超过20个时,须按式(3.1.2)计算测角中误差: (3.1.2)式中 f导线环

26、(段)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段)的测角个数;N导线环(段)的个数;3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2-3的规定:表3.1.2-3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1.81.0mm1.0mm3.1.3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 CP0控制网应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坐标基准,以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控制网整体三维约束平差;2 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0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3 CP控制网应附合到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4 CP控制网应附合

27、到CP或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3.1.4 增设或补设控制点应采用同精度内插的方法测量。3.1.5 GPS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1.5-1的规定。表3.1.5-1 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510.91/50 00001/25 0000二等511.31/25 00001/18 0000三等511.71/18 00001/10 0000四等522.01/10 00001/7 0000五等1023.01

28、/7 00001/4 0000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 2 各等级控制网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式(3.1.5)计算。= (3.1.5)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系数(mm/km)d 基线或环的平均边长(km)3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5-2的规定。表3.1.5-2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 级项 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有效时段长度(min)12090

29、604540观测时段数2212121数据采样间隔(s)10601060106010301030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双频单/双频单/双频PDOP或GDOP6681010快速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5观测时间(min)520520平均重复设站数1.51.5数据采样间隔(s)520520PDOP(GDOP)7(8)7(8)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4 GPS测量除满足以上规定外,其余各项要求应执行现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3.1.6 导线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导线网。各等级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30、符合表3.1.6-1的规定。表3.1.6-1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二等1.01/2500002.01/100 00069隧道二等1.31/2500002.61/100 00069 三等1.81/1500003.61/550004610四等2.51/8000051/40000346一级4.01/4000081/2000022二级7.51/20000151/1200013注:1、表中n为测站数。2、当边长短于5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5mm,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四等、一级

31、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2 导线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作业前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校,光电测距仪、全站仪作业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表3.1.6-2的规定。表3.1.6-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四等及以上0.5级仪器4841级仪器6962级仪器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4 边长

32、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6-3的规定。表3.1.6-3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测回间较差限值(mm)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往测返测二等44232mD57三等22232mD4457四等22232mD57441015一级及以下22232mD571015442030注: 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2、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级 md2mm级 2 mmmd5mm级 5 mmmd10mm级 10 mmmd20mm 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偏差。 3、mD=a+bD式中: mD-仪

33、器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5、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气压、气温读数取位应符合表3.1.6-4的规定。三等及以上等级测量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四等及以下等级可在测站进行测记。当测边两端气象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取两端平均值进行气象改正;当测区平坦,气象条件差异不大时,四等及以下等级也可记录上午和下午的平均气压、气温。表3.1.6-4 气压、气温读数取位要求测量等级干湿温度表()气压表(hPa)二等0.20.5三等0.20.5四等0.51一级及以下123.1.7各

34、等级三角形网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7的规定。表3.1.7 三角形网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0.5级 仪器1级 仪器2级 仪器二等1.03.51/2500001/12000069三等1.87.01/1500001/70000469四等2.59.01/1000001/400002462 三角形网水平角和边长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1.6条规定。3 当三角形个数超过20个时,应按式(3.1.7)计算三角形网测角中误差:m= (3.1.7)式中 m测角中误差();W 三角形内角和闭合差();

35、n 三角形个数。3.2 框架控制网(CP0)测量3.2.1 CP0控制网应在初测前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全线一次性布网,统一测量,整体平差。3.2.2 CP0控制点应沿线路走向每50km左右布设一个点,在线路起点、终点或与其他线路衔接地段,应至少有1个CP0控制点。当国家既有GPS控制点的精度和位置满足CP0控制网要求时,应将其作为高速铁路CP0控制点。3.2.3 CP0控制点标石选埋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点宜应设在适合于GPS观测作业的地点,周围200m范围内不得有强电磁干扰源或强电磁反射源,点位距离线路中线不宜大于10km 。2、控制点标石应设在基础稳定,不受施工和其它人为活动的干扰,

36、且必须能够长期保存的地点。标石规格和埋设标准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执行。 3、标石埋设完成后,应现场填写点位说明,丈量标石至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制点位示意图,按本规范附录D的格式作好点之记。新埋标石应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一式二份,标石保管单位或个人与测量单位各存一份。3.2.4 CP0构网联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CP0控制网应与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进行联测。全线联测的已知站点数不应少于2个,且在网中均匀分布。2、每个CP0控制点与相邻的CP0连接数不得小于3;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与其相邻的CP0连接数不得小于2。3.2.5 CP0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使用标称

37、精度不低于5mm+1ppm的双频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不应少于4台。2 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5的规定。表3.2.5 CP0观测技术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数据采样间隔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有效卫星的最短连续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有效时段长度1530s415min4300min3 观测时段分布宜昼夜均匀,夜间观测时段数应不少于1个。每个观测时段不宜跨越北京时间早8点(世界协调时0点)。4 天线安置应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天线高应在测前(开机之前)和测后(关机之后)各量取一次,每次应在相同的位置从天线三个不同方向(间隔120)量取,或用接收机天线专用量高器量取。单次天线

38、高重复量取的读数互差不大于2mm时,取平均值作为单次天线高观测值;测前和测后天线高观测值读数互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最终观测值。5 同一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不得关闭并重新启动仪器,不得改变仪器的参数设置,不得转动天线位置。6 观测过程中若遇强雷雨、风暴天气应立刻停止当前观测时段的作业。3.2.6 CP0数据处理软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基线向量解算应使用适合长基线的高精度GPS解算软件;2 网平差应采用国家或铁道部主管部门评审通过的软件。3.2.7 CP0基线向量解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线向量应采用精密星历进行基线解算。2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3 应采用多基线

39、解算模式进行基线解算,计算结果应包括基线向量的各坐标分量及其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4 基线向量解算引入的起算点坐标位置基准应为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中的坐标成果,该坐标框架应与采用的精密星历坐标框架保持一致。起算点选用联测的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其点位坐标精度应优于0.1m。3.2.8 基线解算完成后应按下列规定进行CP0控制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的基线向量各分量及边长较差应满足式(3.2.8-1)要求:(3.2.8-1)式中R按下式计算:式中,n同一基线重复观测的总时段数;i时段号;Cii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边长;Cm各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

40、边长加权平均值;相应于i时段基线的某一坐标分量或边长的方差。2 基线向量的独立(异步)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 、Wy 、Wz)应满足式(3.2.8-2)要求:(3.2.8-2)式中:式中,j闭合环(线)中第j条基线;r闭合环(线)基线数;第j条基线C(C=X, Y Z)分量的方差。 环线全长闭合差(W)应满足式(3.2.8-3)要求:(3.2.8-3)式中:Dj闭合环(线)中第j条基线的方差协方差阵。3.2.9 CP0网平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3.2.9-1)要求;(3.2.9-1)按式(3.1.5)计算,其中a=5mm,b=0.2mm/km2 约束平差前,应进行外部数据处理质量检核。联测站点的已知坐标成果与无约束平差成果间差值的绝对值应小于0.2m,且由此计算的基线长度相对误差应小于0.3D10-6;当没有CPO点、需要选取CPI点进行CPI网的约束平差时,可参照执行。3 整体约束平差所采用的约束点应为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点的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