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植物小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9330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孢子植物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孢子植物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孢子植物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孢子植物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孢子植物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孢子植物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孢子植物小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植物的起源估计在4035亿年前就开始出现了原始的生物,最先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这两类植物的形态 结构都非常简单,它们没有定型的细胞核,也没有质体和其他细胞器。因此,它们被称为原核生物 (Procaryote)。蓝藻和一部分具有色素的细菌在一起,利用日光以制造养料,并放出大量的氧气,从而 逐渐改变大气的性质,使它由还原性变为氧化性,这样,就为喜氧植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到距今1514亿年前,开始出现了具有真核细胞的藻类。它们有定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这一转变 在植物界的进化途中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由于细胞器的出现,使细胞内各部分的分工更为明确,从而提 高了整个细胞生理活动的机能。最初出现的真核

2、生物,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鞭毛生物。鞭毛生物是单细胞体,它们有一根或两根鞭 毛,可以自由活动,有的细胞,体外具有1层膜,能改变体形。在以后进一步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鞭毛 生物体表产生1层坚固的厚壁,此厚壁是由与纤维素相近似的物质所组成;有的鞭毛生物具有典型的色 素体,这与细菌和蓝藻有着很大的不同。鞭毛生物有具色素体能独立营养的植物类型,也有藉吞食现成 有机物营养的动物类型。从能独立营养的鞭毛生物,又不断演化成多种多样的藻类植物。到距今97亿年前,便开始出现了多细胞的藻类。最初的多细胞藻是丝状体的类型,到6亿年前又 出现了囊状、柱状或其他形状的类型,这些藻类分别属于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它们不但在

3、体形上 和大小上有千差万别的变化,就是在内部结构上也日趋复杂化。这些藻类植物群主要生活在海洋里,因 此,从太古代到古生代的志留纪中期,为海产藻类繁盛时期。由于藻类植物群在海洋中的大量繁衍,他 们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放出了大量的氧气,这不仅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改变,也使海水中的含氧量增高, 有利于海洋动、植物的生存。另外,也由于一部分的氧在大气上层形成了臭氧(O3),便阻挡了杀伤力 甚强的紫外线辐射,从而使植物从海水登上陆地生活成为可能。在志留纪晚期,一批生于水中的裸蕨类 植物,开始逐渐地进入了陆地,这是植物进化史中的一次重大的飞跃。登陆了的裸蕨类植物,进一步向 适应陆生生活方向演进。到古生代的石炭

4、纪,世界各地出现了参天的茂密蕨类植物森林,而这些早期出 现的种类繁多的裸蕨类植物,却在泥盆纪末期、石炭纪以前消逝了。从石炭纪到二叠纪下期这一段地质 年代中,是蕨类植物鼎盛时期,此期中有的蕨类遗体大量地被埋到地下,年长日久形成煤层,被现代人 挖掘出来作为能源利用。在蕨类植物繁盛时期的同时,苔藓植物也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成功地适应着 陆生生活,繁茂地生长着。在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时,由于地球上出现了明显的气候带,许多地区变得 不适于蕨类植物的生长,多数蕨类植物开始走向衰亡。裸子植物开始兴起,逐渐地取代了蕨类植物的优 势。由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到中生代的白垩纪早期,这长达1亿年之久的历史期间,是裸子植物

5、繁盛时 期。裸子植物取代了蕨类植物为地球上优势植物类群,高大的裸子植物广布南北半球的各个气候带。到 中生代末期,距今约1亿年前后,地球上气候带分带现象更趋明显,而且后来又出现了几次冰川时期, 气温大幅度地下降,在这严酷的环境下,裸子植物类群中,多数种类由于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逐渐消 逝了,代之而起的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有更优越的适应环境能力,主要表现在其繁 殖器官的结构与机能方面;另外,也表现在其营养体生活的多样化,如木本、草本、一年生、多年生等 多方面。因此,在此时期,被子植物成了世界上的优势植物群,而代替了以前的裸子植物群,直至今日 (表 6 1 )。表6-1地质年代和不同

6、时期占优势的植物和进化情况.代.纪距今太揖的年数 眉万年)进化暗况忧势植物新生代第四.纪现代被子植物占绝对忧势,草本植物进一步发展被子植物更新世2.5:集三纪晚25经过几哀法期之后,森林宸落,主于气候原 因,造成地方植物隔离。草本植物发生,ti 物界面貌与现尚目似早65被子植物进一步发展,占忧势。世界各地出 现了大范围的森林,中生代白垩纪晚90被子植物得到推展,早136裸子植物衰退,被子植物逐渐代替了裸子植 物裸子植物株罗纪190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占忧势,原始的裸子植物逐渐消逝。被子植物出现三叠其密,木本乔木技畿翅续衰退,真蕨类繁茂。裸 子植物曜续发展,繁盛古二叠纪晚260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类,

7、银杳类,针叶类生长 .繁茂旱沁末本乔木状芯类开始衰退蕨类植物石衰纪345气候温暖湿润,巨大的乔末扰蕨类植物如翳 木类、芦木类宓末贼类、石松类等,遍布名 地,形成森林,造成日后的大煤田。同时出 现了许多援小的真蕨植物-种子糖类进一步 发展泥盆纪晚360裸蕨类逐窗消逝中370裸蕨类植物繁盛。神子顾出现,但为数较少、 苔解植物出现旱390为植物由水生向陆生演化的时期,在陆地上 已出现了裸蕨类植物。有可能在此时期出现 了原始维管束植物-藻类植物仍占忧势藻类难物志留纪435-奥陶纪500海产藻类占忧势。其他类型植物群继续发展寒甘纪570初期出现了真襁田胞藻类,后期出现了与现 代藻类相似的雌类群7L.代5

8、70 1500大.代1500 5000生命升始,.细菌、蓝藻出现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抱子植物营养体的形态和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遵循着演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 级地向前发展着。一般认为,单细胞鞭毛藻类是植物界中最简单、最原始的类型,也是藻类植物和一切 高等植物的祖先。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过程,在绿藻植物中最为明显,各种类型都具备(参看藻类小结)。像衣藻、盘藻、 实球藻、空球藻、杂球藻到团藻,是代表着能活动的、营养体细胞有定数的、营养时期不分裂的类型。 由单细胞至群体再到多细胞的发展过程中,到团藻成为这一路线的顶端,然而这一路线在植物界中是不 可能得到发展的。另外,像绿球藻目植物,营养体

9、不能活动,细胞有定数的类型,其中有些种类(如水 网藻)的营养体细胞也能分裂,成为多核细胞的群体,但这条路线同样也是不可能发展的。另一类营养 体为多细胞,失去活动能力,而成丝状体的类型(如丝藻目植物)成为植物界发展的主干,进一步由丝 状体到异丝状体和片状体,并由此发展出高等植物来。在褐藻门和红藻门中,较高级的种类,其体型更为复杂,有的分化成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 体型,并有类似组织的结构。像褐藻门中的马尾藻属、巨藻属、海棕榈属Postelsia)和红藻门中的红叶 藻属(Delesseria)等。但褐藻门和红藻门植物营养体的发展进程,仍然是和绿藻门相似,遵循着从单细 胞到多细胞、能游动到不能游

10、动、分化简单到分化复杂的路线发展,这是一种和绿藻平行发展的结果。高等植物的营养体都是多细胞的,苔类植物一般为叶状体,有背腹之分,具有单细胞的假根,而苔 类以上植物已具有了气孔的结构,合子萌发也必须经历胚的阶段。藓类具有“叶”和“茎”的辐射对称 的拟茎叶体,假根为多细胞。到了蕨类植物,营养体有了更进一步的演化,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等器 官和较完善的组织构造,特别是具有了适应陆生生活的输导系统,中柱类型复杂,由原生中柱向网状中 柱发展,茎、叶上有毛或鳞片等附属物保护。叶脉由叉状分枝发展到网状分枝,抱子囊由枝端向叶缘到 叶背着生等等各种类型,使植物体更能向适应环境而演变。到了种子植物,营养体变得更为

11、多样化,内 部结构也更趋完善。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一切生物都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原始的细菌、蓝藻植物是以营养繁殖和无性生殖来繁衍后代的,而 真核植物则普遍存在着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和卵式配合3种类型。在同配生殖中,雌、雄配子的形态、大小几乎一样而难以区分。这种生殖类型又可分为同宗配合和 异宗配合两类,如某些真菌的菌丝体是行同宗配合的,而衣藻属有同宗配合的,也有异宗配合的,到盘 藻、水网藻、丝藻等则均属异宗配合的类型。异宗配合比同宗配合在细胞分化上是较进化的。异配生殖的两种配子在形态、大小上均有区别,像空球藻的有性生殖在产生雄配子时,每个细胞经 纵分裂成64个细长的配子,每个

12、配子有2根鞭毛,能单独游动;产生雌配子的是由1个不经分裂的普通 细胞转变而成,而且比雄配子大好多倍,形状也不同,也不能脱离母体行单独游动。卵式生殖是精子和卵的受精过程,在植物界中是一种最进化的有性生殖形式。从有性生殖进化的过程来看,同配生殖是最为原始的,异配生殖其次,卵式生殖最为高等。这从团 藻目植物如盘藻、实球藻、空球藻、团藻等一系列植物中,可以明显看到有性生殖进化过程,除团藻目 以外,同样,还可以在丝藻目、管藻目中出现,这就表现出各个类群是各自独立地完成着有性生殖的进 化。比较高级的低等植物都是营异配卵式生殖,雄性生殖器官称为精子囊,雌性生殖器官称为卵囊,只 有少数褐藻植物开始具有多室的配

13、子囊结构。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结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 生殖器官称精子器。在苔藓植物中,颈卵器和精子器最为发达,但随着类群越来越进化,有性生殖器官Page 3 of 7 则变得越来越简化,到裸子植物仅有部分种类还保留着颈卵器,被子植物以胚囊和花粉管来代替精子器 和颈卵器,从而完全摆脱了受精时需要水的条件。关于有性生殖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但可以发现植物体的细胞不经过分裂和转化,直接 变为配子相结合的现象,如接合藻植物普遍如此;有些单细胞鞭毛植物,是以与一般的细胞完全相同的 细胞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的,如衣藻属和丝藻属的游动抱子和配子,在形状

14、、大小、结构等各方 面都可以完全相同,在形态上没有区别,正常的配子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单独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另 一方面,正常的抱子也可能作为配子进行配合。这些事实说明,配子和抱子没有绝对界线,也就是说, 有性生殖可能起源于无性生殖。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古生代以前,地球上一片汪洋,最原始的植物就是在这里产生和生活的,在2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里, 它们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繁殖等方面,巴和水生环境相适应,并演化成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类群。到 志留纪末期,整个地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大变动,陆地逐渐上升成为沼泽,海域逐渐缩小,不少生存在 滨海或浅海潮汐地带的藻类,在适应新的环境过程中朝着各方面发展。某些藻

15、类的后裔,逐渐加强其抱 子体有利于陆生生活环境的变异性能,终于舍水登陆,产生了最早的以裸蕨植物为代表的第一批陆生植 物。但是,陆地的生活环境显然和水里完全不同。首先登陆的裸蕨,它们在陆地生活中,摄取阳光和空 气比在水中容易,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但是,在陆地生活易受到干旱的威胁,养料的摄取 也不像整个身躯浸沉在水里那样容易,同时对如何支撑植物体直立在地上,也发生了很多困难,尤其是 原来植物体的周围,赖以繁殖的水域条件已不存在。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新生的陆生植物生死存 亡的大问题,因而新生陆生植物的躯体,必须有一个适应和变异的过程。裸蕨植物能从水域到陆地生长, 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在

16、植物界的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裸蕨植物是形态结构简单,种类庞杂的一群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种类为莱尼蕨属。它虽然没有 像一般高等植物那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的分化,但是,它的根状茎和气生茎已出现了原始的维管组织, 这就不仅有利于水和养料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加强了植物体的支撑和固着作用;它的气生茎表面生 有角质层和气孔,可以调剂水分的蒸腾;抱子囊大都生在枝的顶端,并且产生具有坚韧外壁的抱子,以 利于抱子的传播和保护。凡此种种,裸蕨类植物已初步具有了适应多变的陆生环境的条件。但是,到泥 盆纪末期,发生地壳的大变动,陆地进一步上升,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裸蕨植物已不能再适应改变了的 新环境,

17、而趋向绝灭,盛极一时的裸蕨世界,让位于分化更完善、更能适应陆地生长的其他维管植物了。维管植物的进化和发展,是向抱子体占优势的方向前进的。由于无性世代能够较好地适应陆生生活, 抱子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分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保证了陆生生活所必须的条件。它们的配子 体在适应陆地生活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苔藓植物是朝着配子体发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苔藓植物不 能在植被中占重要地位的原因。蕨类植物的抱子体,已具备各种适应陆地生活的组织机构,虽然这些组织还是初级的类型,但它已 经能够在陆地上生长和发育,不过它的配子体还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特别在受精作用时,还不能脱 离水的环境。在蕨类植物中,有的出现

18、了大、小抱子的分化,这两种抱子不仅形状、大小、结构不同, 而且发育的前途也完全不同。大抱子发育成雌配子体,小抱子发育成雄配子体,而且雌、雄配子体终生 不脱离抱子壁的保护,最后导致种子植物的出现。种子植物的配子体更为退化,几乎终身寄生在抱子体 上,受精时,借花粉管将精子送入胚囊,与卵受精,从而克服了有性生殖时不能脱离水的缺点。被子植 物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它在如此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中,占绝对优势,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细胞分裂和营养繁殖,所以它们的生活史非常简单。在真核生物发生之后的Page 4 of 7 一定阶段,才出现了有性生殖。凡是进行有性

19、生殖的植物,在它们的生活史中都有配子的配合过程和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也就是说在它们生活史中存在着双相(2n)和单相(n)的核相的交替。进行有性生殖 的植物,根据其减数分裂进行的时期,可分为3种类型:1. 减数分裂是在合子萌发前进行(合子减数分裂)。这种类型在藻类植物中相当普遍,如绿藻中的衣 藻、团藻、丝藻、轮藻都属于这一类型。以衣藻为例:植物体是单倍的,除了有性生殖方式外,还有无 性生殖或营养繁殖。有性生殖时,两个配子互相配合成合子,合子一萌发就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的 抱子。在植物体的整个生活史中,合子实际上就成了唯一的二倍体阶段,而不再出现第二个二倍体的植 物体。所以,这一类植物只存在着单倍

20、的和二倍的核相的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2. 减数分裂在配子产生时进行(配子减数分裂)。这种类型在绿藻门中的管藻目和褐藻门中的无抱子 纲植物,以及多种硅藻中普遍存在。以褐藻门的鹿角菜为例:这些植物的营养体为二倍的,减数分裂在 配子产生前进行,合子萌发又成为二倍的植物体。在它们的生活史中,配子是生活史中唯一的单倍体阶 段,没有再出现第二个单倍体植物体,所以也没有世代交替出现。动物和人类也是属于这个类型的。3. 减数分裂在二倍体的植物体产生抱子时进行(居间减数分裂)。绿藻中的石莼、浒苔,褐藻门除了 无抱子纲植物外的各种类,红藻门的石花菜、多管藻,以及所有的高等植物全都属于这一类型。在这一 类型的植物

21、中,是二倍体的抱子体在产生抱子时进行减数分裂,抱子萌发成为单倍体的配子体,配子体 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结合成二倍的合子,分裂后形成胚,胚发育仍为二倍体的抱子体。所以这一类型的 生活史中有产生抱子的二倍体植物,也有能产生配子的单倍体植物,而且在整个生活史中,二者是相互 交替出现的。在居间减数分裂类型中,有同型世代和异型世代之分,同型世代的像石莼、水云;异型世代又有配 子体世代占优势的和抱子体世代占优势的两种,前者像苔藓植物,后者如褐藻中的海带以及所有维管植 物的生活史。在低等植物中,除配子体有性别之外,抱子本身在形态上完全相同,但在蕨类植物的卷柏 属和水生真蕨植物,抱子的形态、大小和生理机能都不相

22、同,小抱子发育成雄配子体,大抱子发育成为 雌配子体,配子体已更进一步简化,而且雌、雄配子体都是在抱子壁内萌发和发育的,并始终不脱离抱 子壁的保护,在植物生活史上,这又是新的发展。总之,植物生活史类型的演化过程,是随着整个植物界的进化而发展着,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像细菌和蓝藻等原核植物是没有世代交替,也没有核相的交替的。到真核生 物出现以后,才开始出现了有性生殖的核相交替,随后再出现世代交替。世代交替中,以居间减数分裂 类型在植物界中最为高等,其中尤以不等世代交替中的抱子体世代越占优势,则越是进化。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抱子叶的发展与分化在裸蕨植物没有发现以前,高等植物

23、的根、茎、叶等器官如何发生和起源问题,很早就有了争论, 但大都建立在缺乏充足的科学论据基础上,仍是模糊不清。譬如,有人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叶子,茎和根 是后来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也有人认为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在植物界和 植物体的出现是同时产生的。自从发现了裸蕨植物以后,大大扩大了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认识到最早 的原始维管植物,大都无根,无叶,只有1个具二叉分枝的和能独立生活的体轴。这表明茎轴是原始维 管植物最先出现的器官,并且能代行光合作用;其后,茎轴上发生了叶,才有茎、叶分化;最后出现的 是根。20世纪初,裸蕨植物的化石陆续发现,顶枝学说(Telome Theory)逐步

24、得到充实,并且得到较为普 遍的承认。顶枝学说认为,原始维管植物中,无叶的植物体(茎轴)是由顶枝(telome)构成的;顶枝 是二叉分枝的轴的顶端部分,具有抱子囊或不具抱子囊,它的形体与莱尼蕨属(图5 52)相似,若干 顶枝共同联合组成顶枝束,顶枝束的基部也有二叉分枝的部分,其表面生有假根。关于叶的起源问题,顶枝学说认为,无论大型叶或是小型叶,都是由顶枝演变而来的,大型叶是由Page 5 of 7囹如E小型叶的起源囹解多数顶枝联合并且变扁而形成的(图6 1)。小型叶则是由单个顶枝扁化而成(图6-2, A-E)。关于小型叶的来源,另一种是突出学说(Enation Theory),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25、突出学说认为,石松类的小 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叶脉是后来才发生的(图6 2, FJ)。古植物学的有些资料,如裸蕨属植物(图5 55)的刺状突出物和星木属(图5 56)叶的结构情况,是和这种学说的观点基本相符合的。关于抱子叶的起源问题,羽叶植物类叶子的来源,根据顶 枝学说,通常认为这是由1个能育顶枝束中的分子侧面结合的 结果(图6 3, AC),原来生在枝端的抱子囊成为生在抱 子叶的边缘。石松亚门植物抱子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顶枝学说认为,囹花子叶的起源囹解A-C.真蕨亚门泡子叶的起源艮裾顶枝学说寤B-I.石松亚门跑子叶的起源(J-F .根据顶枝学说;G-I.根据突出学说);L .楔叶亚

26、门泡襄柄的起源悝艮据顶枝学说)抱子叶不育部分和抱子囊本身是同一个顶枝束 发展而来的(图6-3, DF);突出学说则认为, 首先有抱子囊,后来形成突出体,突出体再和 泡子囊组成抱子叶(图63, G-I)。楔叶亚门植物的盾形抱囊柄,一般认为是 特化了的抱子叶。根据顶枝学说,是由具抱子 囊的顶枝束,经过顶部的弯曲和并联而形成的(图 6-3, J-L)。根的起源问题,由于化石资料不足,研究 得还不够,有人认为是从裸蕨目的根状茎转变 而成,是星木属的拟茎部分向下伸出的那种根 状分枝发展而来的;也有人认为,根是从裸蕨 植物地下部分的假根转变而来;还有人认为,根是后来产生的新结构。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

27、育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每个种又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 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便称为个体发育(ontogeny)0在植物发育过程中,除外部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外,其内部结构也随之出现组织分化,直到这一分化过程完全成熟,才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所谓系统发育(phylogeny)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 类群有大类群的发展史,小类群有小类群的发展史,从大的方面看,如果考察整个植物界的发生与发展, 便称之为植物界的系统发育。同样,也可以考察某个门、纲、目、科、属的系统发育,甚至在一个包含 较多种以下单位的种(亚种,变种)中,也存在

28、种的系统发育问题。例如,在绿藻门中有各种类型的植 物,有单细胞的(其中又包括有鞭毛能活动和无鞭毛不能活动的两种类型),有群体的,有丝状体型的(其 中又可分为分枝的和不分枝的),片状体型的等。各种类型之间在进化上有何联系?哪种类型较为原 始?哪种类型较为进化?何者低级?何者高级?对这类问题的探讨就是探讨绿藻门的系统发育。种是分 类的基本单位,但在种之下又有亚种、变种、变型,这说明在一个种的范围内,也有变化和发展,这就 是种的系统发育。同样道理,纲、目、科、属,各个分类等级均有其系统发育(图64)。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系统发育建立在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而个体发育又

29、是系统发育的环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新一代的个体,既有继承上一代个体特性的遗传性,又有不同于上一代的变异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遗传性决定的。但世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 同的个体,即使是挛生兄弟,也有微小的差别,这就是变异性。自然界对新一代无数的大同而小异的个 体进行选择,使有利于种族生存的变异得以巩固和发展,由量的积累而到质的飞跃,这就产生出了新的 物种。只要生命物质存在一天,这一过程就永远不会休止。果实被子薄物料、寸 裸之植物纳羽叶亚门种子苔薛植物门高级叶枝体褐藻门在植物界中,任何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1 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这相当于进化过程中的单细胞阶 段,由此细胞经过一系列的横分裂成为短小的丝状体, 相当于丝状藻阶段,继之山现了多方面的分裂,外形趋 于复杂化,这与片状藻和分枝丝状藻阶段大体相符,最 后内部出现组织分化,出现了维管组织,这又象征着进 入了维管植物的阶段,重演现象的发现,在进化论与有 神论进行激烈争论的19世纪,为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佐 证。营时有毛U U U UT n-p红住I 立瞿色)道绿色膜绿色瘴素蚩绿豚55无细胞;核的分4图6-4植物界的系统树回自张景竦 梁家骥:植物系统学,19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