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科学探究提升科学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历科学探究提升科学素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亲历科学探究 提升科学素养灵武市泾灵燕宝小学:李惠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
2、支配,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作为教师首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当然设计问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运用悬念、实物、实验、故事、录像、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如碘酒与淀粉的教学,实验前,我告诉学生我将要表演“小魔术”,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我这儿了,看到学生专注的神情,我出示了用米汤浸过并晾干的纸让他们看,当然学生从纸上什么也没有看到,紧接着我往浸过米汤的纸上喷洒碘酒。过了几秒钟后,纸上出现了“同学们你们好,欢
3、迎你们来到科学的殿堂”几个大字。课堂上立刻沸腾了,我抓住时机让举手的所有同学都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同学提出:往一张白纸上喷洒刚才的液体,它会不会出字呢?那种液体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很多学生提出:能不能也让他们做这个实验之后,我立刻让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假设,并将猜测、假设记录下来,以便在实验完后进行对照,加深理解、认识。最后我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动手研究他们组里最想研究的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每个组都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既让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提高了认识世界的能力。看来,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探究的起点。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果能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
4、望,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那么探究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二、创设动手情境,满足人人参与实践探究的欲望小学生都很喜欢科学课,主要原因是科学课的许多内容是能直接感知和动手实践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对实物现象的好奇心,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制作等能力,也能促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利用学校配备的仪器让学生人人动手实践,如果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小实验,考虑到杯子家家有,学生携带方便,于是我让人人从家里拿一个塑料杯进行实验。当所有学生看到把空杯子压进水
5、里,然后慢慢地倾斜杯子,水把空气赶出来,冒出一串串气泡时,学生掌握了“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空间”这个知识点。又如讲“磁铁的性质”时,考虑到学校里磁铁的数量不够学生使用,而且商店里出售小磁铁且便宜,我建议同桌两人买一对,准备工作就绪,我让学生拿两块条形磁铁把它们的同极往一起靠和异极往一起靠时。问:“你的手感觉到什么?”“感觉到两种力。”“一种互相推的力。”“一种是互相吸引的力。”“说明磁铁的同极有什么性质?”“同极相排斥。”“磁铁的异极有什么性质”“异极相吸”。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新知识,了解了磁铁的性质。可见,教师创造条件,依然能让科学实践活动正常进行。既能让人人参与探究又能让
6、学生轻松掌握科学知识,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三、利用生活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中不仅仅要认识教材中所提供的那些素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界,以便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践,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中,已经证明“通过搅拌、碎、热水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此后,教师还作出了适当的引导,如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应用了这一知识?”或提出某些现象,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会浮想联翩地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四、利用教学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
7、有效的评价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法宝。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鼓励学生连续一个月到室外去观察、测量、记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考虑到活动延续的时间长,学生年龄小没有恒心,活动有可能要半途而废的现实问题,师事先和学生商量在一张大白纸上绘制出一个月的天气记录表格,并把它张贴在班级的前墙上,利于学生随时测量随时记录。师和学生商量后决定:谁观察、测量、并在表格上记录了测量数据,那么就在表格的下面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而且这一天的记录者将得到“优+”的最高评价。一个月下来再统计谁的名字在表格里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他(她)就是这个月里的科学标兵(科学标兵有给老师抱作业的殊荣)。这样的评价方法极大的调动了
8、学生观察、测量、记录的兴趣,有的同学甚至提出每天要观察、测量、记录,甚至还要观察测量几项内容。一个月下来后,班里有十位同学获得了科学标兵的殊荣。后面附有表格记录。五:组织学生查漏补缺,提升质疑的能力。古人讲“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通过组织学生亲历“天气”探究活动后,教师积极组织了学生进行自查自问:“通过学习本单元你有没有发现书本中还存在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梳理了内容后,又观察、研究起了书本中的“天气日历”,果然有同学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对表格内容又进行了补充,使天气表格更趋完善。理由如下学生通过图示、文字的描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知道了九月有十八天都是阴天温度低,但书本中
9、“天气表格”上并没有设计到“温度”这一内容,因此该学生提议应该在天气表格上将每天的“温度”项目也显示出来,以便一目了然地看清一个月里的天气状况。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赞许。我也为这个学生的质疑能力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那的确是本书里本单元的疏漏处。之后提出质疑的这个同学根据此内容写下了一篇小论文,书本内容就是完美的吗并得到市级一等奖的殊荣。本节课上查漏补缺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全班同学学科学质疑的积极性,更是提升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