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9651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西文化对比看科技创新之路Microsoft Word 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 多种角度透视差异分别从社会现实、历史渊源、科学研究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三、 我国的科技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名人说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不创新,就灭亡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 福特(一) 思维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1、 创新思维的表现: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 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2、思维创新的特征 :创新思维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 综合性、辩证性 独创性、求异性 主动性、探索性 灵活性、流畅性3、 创

2、新思维的形式:发散思维 ( 求异思维 扩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 反向思维 );联想思维;超前思维。4、 思维创新系统:知识因素;智力因素(智力、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心理因素(兴趣、自信、动机、意志、情感);道德因素(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性思维的障碍:思维惯性、思维定势(二) 方法创新1、方法创新的路径2、 我国方法创新的现状和问题从春秋至明初,中国的科学技术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理论科学以及冶金、纺织、建筑等工艺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僵固的社会体制以及传统思维的限制,我国渐渐失去了作为

3、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地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有许多原因,而对思维、方法和工具创新的重视不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分析以及认识手段不断更新的基础之上的,与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及认识世界的方法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判断与综合,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在对具体对象的细究与深层次分析方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及近代以来西方思维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从而限制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引入现代科学分析与论证的理性思维和方法,这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科学技术中的地位。从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以及

4、发展趋势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及能力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思维创新不足、民众科学素养的相对缺乏以及科技手段与方法上的落后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在具体的科学领域,我国对现代科学方法的掌握大多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军事领域,以美国为首的科技大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掌握了武器精准制导方法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作物育种,而我国直到20世纪末才掌握转基因的方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DNA测序等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几乎全部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支撑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仪器设备状况看,我国也与国际先进

5、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等离子质谱仪、核磁波谱仪、高档激光干涉仪等,我国基本处于空白。 3、影响我国方法创新的主要原因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方式不利于创新方法,严重影响科研活动中思维的创新应试教育体系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高等院校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缺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方面的引导和训练。目前中国大陆获得的美国专利授权量只占其总量的0.12%,尚不及港台地区的数量(香港0.13%,台湾3;大陆多数学科发展滞后,属于世界领先的学科很少。二是科技界对创新方法的认识与关注程度不够第一,国内大多数专业学术期刊很少发表关于本领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理论性论文;相比之下,像世界著名杂志自然和科学却

6、非常重视刊登这类文章。第二,国内大多数专业教科书没有对本学科领域的思想方法发展及其演变进行系统地介绍,也很少有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本学科的科学方法展开讨论。第三,我国科学方法游离在科学研究之外,研究方法学的大多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方法研究和方法应用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第四,在一些课题申请书中,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重视不够,甚至简化为研究步骤,对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思路的创新性及其深层意义缺乏思考,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质量。三是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不利于创新方法第一,在评价科学基础研究成果时,我国普遍采用以SCI收录作为标准,将其作为个人评职晋级和衡量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实力

7、强弱的主要依据之一。虽然SCI收录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科研成果评价具有积极作用,但其并不能全面反映学术研究以及成果的实际情况,因为许多思维性、方法性的重要问题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很难在收录自然科学领域文章为主的SCI中出现。SCI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科技的健康发展。第二,过分强调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成果质量。第三,在课题立项和评审过程中,往往强调研究成果近期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对基础性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四是在创新方法方面的投入不够我国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早在1995年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就提出到2000年全国科研经费投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这一目标仍未实

8、现。2006年,世界上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在内的近20个创新型国家投入占GDP的比例平均在2%以上,美国和日本已经分别达到2.8%和3.1%,而我国仅为1.4%。4、 大力推进方法创新创新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抓住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三个层面”,重点面向科研机构、企业、教育系统“三个对象”,积极推进技术、管理和体制的创新。一是加大对创新方法的投入力度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行动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项目的设置上,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支持,形成国家对创新方法投入的长期的

9、、稳定增长的渠道;在相关科技计划与优先领域中,超前部署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对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以及进行工具设备创新的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引领学科前沿、抢占高科技战略制高点、支撑重大技术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方法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对在方法上创新性强的小项目、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在科研项目的立项与选择评价上,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评价方法,提高同行评议的水平。在科研成果评价与科技奖励上,向有重大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工具性创新的研究倾斜;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中,

10、加大创新方法在成果评价上的权重。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应用水平 二是系统地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一是对能够导致方法创新的科学原理和能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思维方法的研究;二是对涉及军事、纳米、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以及解决资源、环境、工程建设、公共安全、人口与健康等重大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的研究;三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如中医)开展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设备的研究;四是支撑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包括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等的研究;五是对支撑企业、行业重大技术发明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 三是从教育和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入手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是构建新型的基础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在高等教育中增加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方面的教学内容三是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四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氛围四是重点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点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