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题目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题目目.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兴良刑法练习题(1-13)发表于:2005-08-01 10:48:00 只看该作者 1楼 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2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玩忽职守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4犯罪客观方面是()A.仅指危害行为B.仅指危害结果C.仅指危害行为与
2、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指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5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A.渎职罪B.遗弃罪C.放火罪D.滥用职权罪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A.必然因果关系B.偶然因果关系C.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7不作为犯罪()A.可以是过失B.不可能是过失C.只能是故意D.不可能是故意8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A.消极且违反命令规范的行为B.静止行为C.消极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D.消极不实施其可以实施的行为9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
3、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A故意犯罪行为B意外事故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0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A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D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A可以负刑事责任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12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
4、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13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4岁男孩。一日,张某带小孩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孩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孩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孩掉入河中,张某急忙抢救,小孩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孩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过失C过于自信过失D意外事件1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过失()负刑事责任A可以B应当C必须D法律有规定的,才15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三人向其走来,即向他们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甲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A直接故意B间接
5、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16李某持猎枪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的响动,以为是猎物,准备开枪,同去的张某提醒他,这里经常有人来,但李某不予理会,开枪后,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是()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意外事件D过于自信过失行为17司机张某开车时眼里吹进了沙子,为揉眼睛,张某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王某的行为是()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B毁坏公共财产罪C意外事件D交通肇事罪18甲在13周岁的时候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盗窃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抢劫1000元的物
6、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D5000元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毒D破坏交通工具二、多项选择题1.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A.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B.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C.受到犯罪侵犯的我国刑法第2条、第13条规定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D.某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2 下列犯罪中,属复杂客体的有()
7、A.偷税罪B.保险诈骗罪C.洗钱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下列哪些行为是不作为的犯罪()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C成年人带孩子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泪中但不抢救4下列哪些犯罪既可由作为方式,也可由不作为方式构成()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遗弃罪D诈骗罪5甲将乙打倒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了乙的要害部位。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则丙()A不构成犯罪B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C具有杀人的故意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
8、任6某矿的很多工人都将装雷管用的铝盒当饭盒用,工人甲某日误以为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他同事的饭盒,便将其放在火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那么()A这属于意外事件B甲不存在罪过C甲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爆炸罪7甲向被害人乙的房间开枪射击,但乙已于2小时以前避开,因此未遭杀害。此案中,甲()A构成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的成立只要求甲对犯罪事实有所认识C甲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8甲女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怀疑面条有毒,而将该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丙食后2小时死亡。本案中()A甲有杀丙之间接故意B对
9、乙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乙有杀丙之间接故意D对丙而言,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9甲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鹿帽,在漫天大雪的密林中弯腰拣拾蘑菇,乙打猎途经该地,误以为甲是鹿而开枪射击,致乙死亡()A乙有杀人故意B乙有疏忽大意过失C乙既无故意,也无过失D甲的死亡属意外事件10甲邀请乙外出看电影,乙见甲的口袋中有土制手枪,即取出玩耍,猛地扣动扳机,枪响自毙。甲对乙之死()A不存在犯罪故意B存在疏忽大意过失C不存在犯罪故意和过失,本案的发生是因为意外事件D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责,因其未尽注意义务11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A对象错误B故意犯
10、罪C意外事件D手段错误1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重大)盗窃罪B抢劫罪C贩卖毒品罪D决水罪三、案例分析1甲用汽车非法倒卖香烟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连车带货扣押。第二天晚上,甲即带上尖刀、钳子,潜入工商所,实施盗窃,试图将自己的汽车盗回。当甲正在用犯罪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当值班人员来抓他时,甲用尖刀刺伤了一名值班人员。甲的盗车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2李某(男)与张某(女)热恋,后李提出分手,但张不同意。某日,张跑到李家,与李言谈不和发生争吵。张在李家里当着李的面喝下自备的敌敌畏农药。5分钟后,李见张的嘴角流出唾沫,即独自锁门外出,后张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
11、亡。问:李对张之死,是否应负刑事责任?3甲乙互殴,甲因受重伤而昏厥,乙怀疑甲已死亡,将其推到河中,以图销尸灭迹。甲因河中水温很低,顿时苏醒,在河中挣扎呼救,但周围无人救援。乙对于甲的呼喊置之不理,甲因而溺死。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处理?4山民甲(善捕蛇)捕得毒蛇一条,置家中木桶内,乙至甲家,酒醉后洗手,被桶中蛇咬中毒,经救截去一臂。请说明甲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5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怕事情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拾起一木板递与其夫,乙持木板与甲相抗,不想木板上的铁钉打中甲的太阳穴,致甲死亡。根据刑法理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乙及其妻子的行为
12、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6被告人江某在搬运站做过多年的三轮车搬运工,熟悉搬运工作。1995年5月某日,江某的三轮车坏了,向同事张某借了一部旧车暂用。张某告诉江某,此车车闸失灵。江某说,我骑了几十年的车,没关系。当日,江某运货将车骑至搬运站附近一斜坡处,为减小惯性,卸下一些货物后,驾车下坡。终因车重坡陡,车闸不灵,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对江某的行为应怎样认定和处理?并请说明理由。71999年3月涂某(女,57岁,不识字)的女儿许某生小孩,涂到女儿家探望。一天上午,涂见女婿姚某从床底下取出一瓶药酒来喝,涂问姚这种药酒治什么病,姚某说治腰痛,姚某喝后将药酒瓶放回
13、原处。过了两天,涂的亲戚唐某、吴某也来看望许某,涂与女儿热情招待。快吃中午饭时,唐某说:我的风湿病又犯了,腰痛。涂听后说:我的女婿泡有药酒,治腰杆痛很有效,我倒点给你们吃。唐某说可以。涂即到姚某的房间,从床底摸出一个瓶子(此瓶同药酒颜色一样,但大小有差异),以为是药酒(实为敌敌畏)倒入药碗内,约有一两,端给唐某,唐某接过后与吴某各喝一半,不久唐某、吴某即感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力,涂和许急忙喊在山上干活的姚某返回,姚某一看瓶子,说,此瓶装的是敌敌畏。立即到村医疗所请医生抢救,但为时已晚,唐及吴经抢救无效死亡。问:涂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8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14岁
14、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请对纪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 练习思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D5B6D7A(在忘却犯的情况下,不作为行为可能由过失构成)。8C9C(警察是从事特定工作之人,有检查枪支、
15、谨慎从事之特定义务,未尽特定的注意义务,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10D11D12B13C14D15B16A17C18D19C20C 二、多项选择题1. ABC2BCD3ABC4AB5BCD6CD7AB8BCD9CD10BD11BD12BC三、案例分析1 答案:本案中,甲的盗窃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根据我国刑法第91条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管理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本案所涉及的汽车虽然是甲所有的。但是,其正处于国家机关的合法扣押中,属于国家机关管理中的私人财产,应以公共财产论。甲盗窃自己所有的、被国家机关依法扣押的汽车,实际上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已经构成了犯罪。应当注意,甲在实
16、施盗窃的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使用暴力,其行为的性质依照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已经转化为抢劫罪,应以抢劫罪定罪量刑。2 答案:李与张在争吵中致使张产生服毒轻生的念头,虽然李没有用语言刺激张某服毒,但是,在发现张服毒之后,李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并独自离开了张,致使张在李家中这种特定的环境里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更进一步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最终死亡。李某在特殊的环境下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他也能够履行这种义务,但其拒不履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其消极的躲避行为完全符合不作为犯罪的特征,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3 答案:乙将甲殴打成重伤,已构成伤害罪。但在乙发现甲尚未死亡之时,因其先行伤害行为和推甲下河的行为
17、而产生了救助义务,所以,应负不作为杀人的罪责,与先前的伤害罪数罪并罚。4答案:甲熟知毒蛇习性及危害,故置蛇在木桶内。但却忽视了凡接触木桶的人(自家人或外来人)都有可能被蛇咬伤的情况,且未作任何防范,终致乙被蛇咬伤。乙的伤与甲的疏忽大意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应承担刑事责任。5 答案:乙及其妻子的行为都构成犯罪,罪名应为故意伤害致死。乙妻将乙的刀夺下,主观上不希望发生将甲杀死的后果,但将木板递与乙的行为,主观上不能说没有伤害甲身体健康的故意,至于木板上有钉子,打入甲的要害致死的情节是乙与其妻始料未及的,所以,对其只能追究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另外,从客观上讲,乙及其妻子有共同伤害行为,且甲的死亡与乙及
18、其妻的共同伤害行为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6答案:江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江某在下坡前卸下一部分货,说明江某已经预见到,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下坡可能会产生危害结果。但因其自恃有多年的货运经验,又熟悉道路,轻信在卸下一部分货后,凭借自己的技术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最终导致撞伤行人。因而,江某在主观上有过失,符合刑法第235条的规定,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7 答案:涂某的行为不是犯罪。理由是,从表面上看,唐、吴的死亡结果与涂误倒药酒给她们喝这一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涂具有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但从主观上看,涂不知道药酒瓶和敌敌畏瓶放在一起,她拿药酒给唐、吴喝是为了给他们治病,主观上不存在毒害唐
19、、吴的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即对唐、吴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按照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预见,故其在主观上没有罪过,事件的发生完全是因为意外事件所致。8答案:(1)纪某14岁之前盗窃约7000余元财物不构成犯罪,因为纪某未满16周岁,没有达到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2)纪某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是抢劫行为。但因为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按实足年龄,只有过了14、16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14、16周岁。纪某实施抢劫行为时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3)纪某偷开汽车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是交通肇事行为,但纪某未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4)纪某偷开汽车并出卖的行为是盗窃
20、行为,因其未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纪某不负刑事责任。?(5)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引用回复收藏送鲜花赠勋章扔鸡蛋好运 论坛级别:论坛平民学术等级:法学爱好者发帖:34经验:92鲜花:0勋章:0离线用户信息加为好友发短消息发表于:2005-08-01 10:51:00 只看该作者 2楼 第三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一、单选1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怕王杀死自己,就在王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李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2甲想杀乙,就故意向
21、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A防卫过当B正当防卫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3甲乙二人发生争执,互相殴打,甲因身强力壮,几次将乙打倒,乙迫不得已,掏出匕手将甲刺成重伤,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紧急避险4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A过失B故意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5甲欲抢劫着便衣的警察乙的财物,将乙推倒在地,并抽出尖刀对准乙的脸上划了一刀,逼迫其交出钱财。乙迫不得已掏出身上的手枪朝甲开了一枪,但由于甲躲闪很快而未受伤。本案中,乙的行为是()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与正当防卫行为
22、无关,因为乙的行为未造成甲的任何损害,所以对其行为不应当放在正当防卫问题中考虑6对避险过当的,应()处罚A从轻或减轻B减轻或免除C从轻、减轻或免除D从轻7王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张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揣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老太太撞倒在地,致其受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8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伤了甲,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犯罪D防卫过当9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A已经为实施侵害行为在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B已经着手实行侵害行为C已经造成危害结果D不法侵害的预备行为已经结束10赌博犯张某于某
23、日在王某家赌博,王某将身边的8000元现金都输给了张某,王某十分气恼,向张某要回8000元现金,张不同意。于是,王某就动手去抢,张某为了不使8000元钱被抢回,将王某打伤。张某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事后防卫D不属于正当防卫11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见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故意犯罪12未成年人甲(15岁)独自一人在家,深夜12时乙闯入其居家,以暴力相威胁欲行抢劫,甲假装害
24、怕,但积极作反抗准备,从炕头上抓起一把尖刀,转身猛刺乙胸腹部两下,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A防卫过当B正当防卫C故意杀人D故意伤害致死13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实施抢劫,甲用暴力加以反抗致乙死亡,甲的行为()A是故意伤害行为B是正当防卫C因为运输毒品属于犯罪行为,甲对乙的侵害加以反抗不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所以,不成立正当防卫D是紧急避险1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
25、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二、多选1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B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C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遭损害而实施D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2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是因为()A正当防卫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B正当防卫行为没有罪过C正当防卫行为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D正当防卫是迫不得已采取的应急措施3下列情况不适用于紧急避险()A来自动物的侵袭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C来自自然力的袭击D损害另一
26、合法利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4李某制止两名流氓调戏妇女,遭到殴打而被迫还手。双方正在对打时,被害妇女的父亲王某恰好从此地路过,见状抓住李的肩膀,试图叫李某赶快离开,李某误认为王某是对方的同伙,拔刀刺伤了王的肩膀,李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假想防卫C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5对防卫过当,应()处罚A减轻B从轻C免除D从重6确定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应考虑()A防卫目的B防卫过当程度C防卫人主观上过失还是间接故意D防卫人所欲保护权益的性质7紧急避险的对象是()A人的违法行为B人的犯罪行为C动物的侵害D自然灾害8对下列哪些犯罪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A杀人B暴力取证C绑架D投毒9王某与赵某有仇恨,某日王某
27、见赵某手持匕首朝自己走来,于是随手拾起一根木棒猛击赵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发现赵某拿的是一把玩具匕首。王某的行为属于()A防卫过当B避险过当C犯罪D假想防卫三、案例分析1甲与乙同居一室,某日大地震电灯熄灭,乙因年迈体衰,行动不便,甲快速奔跑,将乙撞倒,致其头破血流,当场昏厥,不治而亡。问甲有无刑事责任?2被告人甲在赶集的路上遇到其侄儿乙。乙对甲平日积怨颇深,今日见到甲便责问说:你今天讲我什么?甲说:我哪里讲了什么?乙又说:我今天要打死你。随即抓住甲拳打脚踢,甲便往回跑,乙一路追打,且顺手拿起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追杀甲,乙将屠刀向甲掷去,没有击中,落在甲身后,甲返身捡起,见乙又追赶过来,就说:你真
28、的要过来?话音未落,乙即迎面扑来夺刀,双方争夺中,屠刀劈中乙左颈,顿时大量出血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果不构成犯罪,说明理由。? 第三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练习思考答案 一、单选1C(在不存在不法侵害的情况下,假借防卫的名义对他人实施侵害,实质上是犯罪行为)。23A4D5B(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成立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实施防卫行为,未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按照举重以明轻的原则,自然也成立正当防卫)。6B7B8A9B10A11B(利用动物伤害他人,在法律上视为是利用人对被害人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被害人有权对利用动物人实施正当防卫)。
29、12B13B14D?獯穑罕景钢型跄城懊娴男形?应属正当防卫,后面将昏迷中的宋某杀死应属故意杀人。因为宋某处于昏迷状态,对王某不能造成任何不法侵害,正当防卫就无从谈起了。二、多选1ACD2AB3BD4BD5AC6ABCD7ABCD8AC9CD(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误以为有不法侵害,进而实施所谓的防卫的,是假想防卫;防卫人对结果的发生能够预见的,成立犯罪的过失)。三、案例分析1答案:甲在发生地震、自己的生命遭受严重威胁之时,为逃跑求生,将乙撞倒,属于紧急避险行为。因为在当时情况下,电灯熄灭,情势危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自己就无法求得生路,为避免自己生命所遭受的紧急危险,仓皇出逃,即使致乙倒地死亡,也
30、是属于不得已的情形,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应属于避险行为。但是,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考虑,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之一是保全的利益应当大于牺牲的利益,甲以牺牲他人生命的方式保全自己的生命,已经超过了紧急避险的限度,属于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2答案: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的,不是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甲的行为就符合这一特征。甲在被乙殴打追杀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防卫地位。乙说要打死你并一路追杀,拿起屠刀追杀且向甲掷去,欲置甲于死地。甲捡起屠刀并警告乙时,乙扑上前夺刀,使甲
31、处在如刀被夺去自己就会被杀死的状态。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甲举刀杀死乙,是为了使自己的人身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乙实施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侵害行为进行的必要防卫,与乙所实施的侵害行为是相适应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引用回复收藏送鲜花赠勋章扔鸡蛋好运 论坛级别:论坛平民学术等级:法学爱好者发帖:34经验:92鲜花:0勋章:0离线用户信息加为好友发短消息发表于:2005-08-01 10:52:00 只看该作者 3楼 第四章 未完成罪 一、单选1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
32、或者减轻处罚2甲蓄意杀害乙,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预备D意外事件3小偷翻墙入室进入吴某家,找出存折,但存折上只有1元钱。小偷无奈只得离去,小偷的行为是()A盗窃既遂B盗窃中止C犯罪预备D对象不能犯未遂4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李某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李某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5张某在一僻静处将一妇女抱住,意欲奸淫,突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张某只得放弃犯罪,张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
33、犯罪预备D不构成犯罪6甲盗窃同宿舍乙的金戒指后,受到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A犯罪中止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D不负刑事责任7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数罪8甲与乙有仇,某日,趁乙家无人时,放火点燃乙家房屋,火烧起来后,甲又后悔,奋力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乙家房屋被烧毁。甲的行为是()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负刑事责任9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A预备形态B实行过程中C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D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10犯罪未得逞是指()A未发生
34、任何结果B未实现犯罪目的并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未齐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11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12甲某蓄意盗窃,但打开银行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A盗窃既遂B盗窃预备C工具不能犯未遂D对象不能犯未遂13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遂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意表示D犯罪中止14甲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
35、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15赵某持刀闯入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挖出她的双眼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A应当不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16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是()A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
36、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17某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18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甲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19甲、乙、丙、丁4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甲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在这起盗窃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A盗窃预备 B盗窃既遂 C盗窃未遂 D盗窃中止二、多选1犯罪未遂表现为()A未实现犯罪目的B未齐备某一具
37、体犯罪的全部要件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2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结果加重犯3犯罪未遂的特征有()A犯罪分子已经接近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分子不愿意继续实行犯罪4下列内容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该财物的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C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6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门外有人
38、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B某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只被轻伤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7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B明确的犯意表示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D积极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8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A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B某乙用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逃走,结果马死周某负轻伤?C某
39、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取出交还三、案例分析1被告人张某与王某是同村村民,二人约好一同外出打工,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返家。途中在成都转车时,二人身上所带钱已所剩无几,看到车站附近有一杂货店,顿生邪念,商量去抢杂货店,就用剩余的钱买了二把匕首。深夜,二人手持匕首去敲杂货店的门,店主开门后,二人即往店内挤,店内有数人在打麻将,见有陌生人来,即喝问干什么的,张、王支唔半天,答不上来,手中的刀又被人发现。众人即将二人扭送派出所。张某、王某的行为属于
40、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请说明理由。2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的时候,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问:(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4)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3甲
41、乙共谋入室盗窃,约定甲进入室内寻找财物,乙在外放风。但在甲刚好翻墙入室,尚未着手盗窃财物之时,乙即因心生恐惧而逃跑,后甲窃得财物价值1万元,问乙是否成立犯罪中止?4杨某晚上10点回家途中,发现前面有一女青年甲孤身一人行走,遂心生歹意,尾随其后。行至一片树林边时,杨某将甲挟持到树林中,欲行强奸。甲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杨某见状,打消了强奸的念头,转身离去。问:(1)杨某构成犯罪吗?(2)杨某能否成立犯罪中止?第四章 未完成罪 练习思考答案 一、单选1B2B3D4B5A6C7C(放弃可以重复进行的侵害行为成立犯罪中止)。8B9D10D11B12D13A14B(基于内心的恐惧感而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
42、)。15D16C17C18C19B(共同犯罪中,某人自动中止犯罪,但未制止他人的犯罪或未有效地防止结果的发生的,该人仍然成立犯罪既遂)。二、多选1ABCD2ABCD3BC4ACD6AB7AD8A B?三、案例分析1答案:张某、王某属于犯罪预备阶段。因为张某、王某敲门进入的行为是属于抢劫的准备阶段,并没有着手实施抢劫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即没有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直接针对作为抢劫罪犯罪对象的财物或者人身,即没有直接着手实施让店主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因此属于抢劫罪中的预备阶段。2答案:(1)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终了的未遂,不能犯未遂。(2)应定为抢劫罪。(3)属于犯罪预备。(4)对李某应以抢劫
43、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定罪,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3答案:甲入室行窃,乙在外放风,属于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应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其于犯罪人均应成立犯罪既遂。乙虽然在甲着手行窃前即因心虚而逃跑,但其逃跑行为对甲的盗窃行为并不能有效制止,所以,甲盗窃既遂,乙也应当承担犯罪既遂的罪责。4答案:杨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即构成强奸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具备三个特征:(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就是说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至犯罪既遂前的过程中。(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人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受到阻碍而认为不可能完成犯罪从而放弃犯罪的,不是犯罪中止;反过来,行为人在自认为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的进行,即使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犯罪但行为人不知道这种情况的,仍然成立犯罪中止。(3)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