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0097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外农业政策比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Agricultural Policy at Home and Abroad,杨敏丽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Tel:62736500Email:,2012年春,2,前 言,课程特点:选修课 目的意义:提高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和 扩展知识面教学方式:以讲座的形式讲授,2012年春,3,前 言,课程内容:第一讲 农业政策总论 第二讲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第三讲 农业土地政策 第四讲 农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第五讲 农民增收与减负政策 第六讲 农业支持政策专题,2012年春,4,前 言,检查考核:出勤率(20%)、考试(

2、50)、撰写一 篇课程论文(30%)(共6次,缺勤1次扣5分;缺勤4次本课程不计成绩;课程结束后安排考试,考试时交课程论文)学分:1.5学分,2012年春,5,参考书:1、庄小琴主编农业政策学 气象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秦 富主编国外农业支持政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孙中才著世界农业发展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黄祖辉、蒋文华等著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制度透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1版 5、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1版 6、林毅夫著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农业法、农

3、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讲 农业政策总论,2012年春,7,第一讲 农业政策总论,1 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2 农业政策的制定 3 农业政策的执行 4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与特点,2012年春,8,1 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1.1 政策与政策科学 1.2 农业与农业政策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2012年春,9,1.1 政策与政策科学,一、政策的涵义、本质与特征 政策的涵义: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

4、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治路线决定政策,政策为政治路线服务。,2012年春,10,1.1 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的本质:政治的表现形式和实施原则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政权用来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2012年春,11,1.1 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的特征:1整体效应性。2相对稳定性。3原则性和灵活性。4层次性与相关性。,2012年春,12,1.1 政策与政策科学,二、政策的分类 从政策制定主体的角度:政党政策:直接体现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利益;国家政策:则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更多 地体现了社会的利益;政治团体政策

5、:反映的是该团体切身利益。,2012年春,13,1.1 政策与政策科学,从政策层次的角度:1总 政 策。是政党或国家的全部政策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政策,它从客观上把握全局,是指导党和国家在较长历史 时期内全部活动的基本准则。2基本政策。是政党和国家在某一方面工作的基本行动准则,即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工业、农业、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3具体政策。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指导各项具体工作的行动准 则,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从微观上把握具体方 面。,2012年春,14,1.1 政策与政策科学,从政策效力地域范围角度:全局性政策: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就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发生效力的政策,如

6、改革开放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局部性政策:是指仅在局部地区,如省、市、县范围内发生效力的政策。,2012年春,15,从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角度:鼓励性政策:是一种带有奖励手段,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某项事业发展为目的,从而鼓励人们朝着某方面努力的政策。如我国制定的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限制性政策:在于限制人们行为选择的范围,以制止政策制定者所不希望的行为发生。这类政策往往带有“不准”、“严禁”、“限制”、“杜绝”等字眼。如“不准拖欠农民款项”,“不得任意向农民进行摊派”等规定就属于限制性政策。,1.1 政策与政策科学,2012年春,16,1.1 政策与政策科学,三、政

7、策科学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Harold DLaaswell)和拉纳(Daniel Lerner)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拉斯韦尔等人的观点,政策科学是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克朗(RMKrone)认为,政策科学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求对人类系统的了解与改进,它的研究焦点之一是政策制定系统。,2012年春,17,1.1 政策与政策科学,我国对政策科学或政策学的定义:1、政策科学主要研究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如何制定优化政策、避免错误政策的学科领域。2、政策科学是关于制定政策方案

8、、规划政策的实施、评价政策的结果、预测政策的方向的一门学科。3、政策科学是研究政策的属性及特点、政策制定和执行规律的科学。4、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政策科学,认为广义的政策科学是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进行的研究;狭义的政策科学可以界定为对目标、方案及社会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2012年春,18,1.1 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科学以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政策科学是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政策科学是研究政府行为的。三个主要的经济问题,即生产何种商品和服务,如何去生产以及怎样分配这些商品和服务。,2012年春,19,1.2 农业与农业政策,一、农业的涵义、地位与作

9、用 农业的涵义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的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我国现阶段,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乡镇企业、服务业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把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产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生产产后部门也包括在内。2003年3月1日我国修订的农业法中所称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12年春,20,1.2 农业与农业政策,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如果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的增大,那么其

10、他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马克思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2012年春,21,1.2 农业与农业政策,农业的作用 1、农业是人们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3、农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建设资金的重要部门。4、农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各种生产要素。5、农村是工业产品的广阔市场。,2012年春,22,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1、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转向以畜牧业为主;3、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走向产加销综合化(贸工农一体化);4、世界农业正在走向国际一体化。,1.2

11、农业与农业政策,2012年春,23,1.2 农业与农业政策,二、农业政策的涵义、特点与作用农业政策:国民经济政策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党和政府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准则的总称。从属于一般经济政策,可以说是部门经济政策。,2012年春,24,1.2 农业与农业政策,世界各国农业政策的内容:(1)农业经济结构政策(2)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政策(3)农产品流通政策,2012年春,25,1.2 农业与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的特点 1与其他政策的相关性。2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受条件的制约性。,2012年春,26,1.2 农业与

12、农业政策,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指导作用。即通过确定农业发展的宏观方向,为 微观主体提供宏观指导。2协调作用。即协调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3激励作用。即通过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4调控作用。即通过各种政策,实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5约束作用。即政策对经营主体的行为所形成的某种限制。,2012年春,27,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个整体综合考虑。农业政策学研究执政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农业这个特定领域的结构、特点、功能、类型、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农业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方面的一切政策现象及其总体的运动规律。,2012年春,

13、28,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2比较方法。3系统分析方法。4定量分析方法。5社会实验。,2012年春,29,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正确的政策都是从实际出发,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向社会做调查研究。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都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取得大量可靠的资料。使制定出来的政策更符合客观实际、更科学。社会调查是制定农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研究农业政策科学的最基本方法。,2012年春,30,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农业政策

14、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方法也称之为实证研究方法,是各门科学普遍采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农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合理因素,更好地为我们制定农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比较方法,能够更完整、准确、真实地说明客观情况。,2012年春,31,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所谓系统分析就是根据事物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各项农业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既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有机体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特征,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农业政策。,2012年

15、春,32,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事物的过程和现象的定量研究,分析确定事物的度。应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制定政策方案和进行社会预测提供有关精确数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政策中的定量分析,必须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定量服务于定性。,2012年春,33,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实践某项新的政策往往都要先搞试点,先作实验,取得经验,证实可行才全面推行。社会实验方法就是对某项政策在所选择的实验区里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这种方法对研究制定具有长期意义的政策十分

16、重要。,2012年春,34,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政策重农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历代王朝都推行以重农为核心的农业政策。早在春秋战国时,秦相吕不韦(约公元前290前235年)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其中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是专讲农业的。上农讲的就是农业政策,主张以农为本,工商为末。这种“重本抑末”(或称“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为后代的统治者所坚持。,2012年春,35,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政策汉承秦制,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是提

17、倡农桑,鼓励繁殖人口。开垦土地和轻徭薄赋等政策。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此采取了三方面的政策措施:第一,下令释放奴婢,恢复平民身份,投入农业生产;第二,下令复员士卒,返回农村,增加农业的劳动力;第三,减少赋税,休养生息。文帝、景帝继位,继续实行刘邦以来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垦辟,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较大的盈余,史称“文景之治”。尔后,汉武帝还实行了“垦荒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对繁荣边区经济和科技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2012年春,36,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政策隋唐时期,继承过去传统政策,一直

18、鼓励开荒,增加人口等,作为加强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积极推行重农政策,采取了鼓励农民扩大土地面积的“富农”办法,推行均田制度,以及轻徭薄赋“劝农”措施。因此,贞观年间(唐太宗年号,627 649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价稳定,人口增加,史称“贞观之治”。宋元之际,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一些思想家对传统的“抑末”观点提出了异议。例如,一些宋代的思想家主张农工商并重,元代更为重视商业。但是,即使如此,农业仍然受到重视。宋、元两代的朝廷都提倡开荒,并且制定了一套政策。,2012年春,37,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

19、视农业政策明清两代也是重视农业生产的。明代的农学家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书中也阐明了他的政策思想,提出屯垦立军、水利兴农和备荒防灾等三大政策。清王朝也和历代王朝一样,奉行的是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如蠲免田赋,奖励开荒,兴修水利等。康熙51年,又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如上所述,我国历代王朝制定和实施的许多农业政策,提供了许多传统经验,可资借鉴。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在“重本抑末”政策的压制下,工商业发展不起来,农业得不到工业的装备,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导致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

20、社会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2012年春,38,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20世纪初至1949年期间的研究情况20世纪初,在国外,随着农村社会学的兴起,农村政策问题作为农村社会学的内容,在农村社会学的著作和研究中有所反映和涉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些外国学者从农业经济学的角度,论述过农业政策问题,撰写有这方面的专著。例如德国的艾雷贝著有农业政策(陈彝寿译,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老一辈学者曾经从社会学或农业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村政策或农业政策进行过研究和论述。,2012年春,39,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

21、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20世纪初至1949年期间的研究情况我国早期的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著有农村政策一书(1931年6月世界书局出版社发行),论述了农村的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教育政策、自治政策、宗教政策等。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编纂的地政丛书中,土地政策、中国田赋概要等著作都涉及农业政策。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国许多大学里开设过农业政策学(又称农政学)课程,其内容与现在我们的农业经济学有些相似。国内编著的农业政策学专著和教材有张受钧、唐启宇、刘光华、熊伯蘅等的农业政策。译著有:马群武译自德国菲里波维的农业政策,黄通译自日本桥本传左卫门的农业政策纲要,谭国栋译自日本气贺勘重的

22、农业政策等。,2012年春,40,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研究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许多社会主义农业政策,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提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农业政策思想,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农业政策学。有些农业院校也曾开设过农业政策与法规之类课程,但主要是介绍各种具体政策和法规,严格地说不能称为农业政策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9年。也就是说,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业政策科学在我国农业经济学的课堂中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这不是我们的农业经济学前辈们的过错和责任。,2012年春,41,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

23、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研究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真正发展起来。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农业政策研究专门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各种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政策,为党和政府提供政策咨询,也为农业政策科学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由于农业经济科学工作者和农业经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农业政策学这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学科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2012年春,42,1.3 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我国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历史简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研究情况如:杨学成、史

24、建民、曲福田、李鸿主编农业政策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刘佑庭、韩德乾编著农村政策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杨德祥、柯炳生编写农业政策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等。谭向勇、肖海峰、李秉龙编著农业政策原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李成贵著中国农业政策一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等。使农业政策学这门新学科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但内容得到更新,而且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也更加完善。,2012年春,43,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农业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25、施的在农业经济活动领域的行为规则的总称。狭义的农业法律只指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有关农业的法律;广义的农业法律既包括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农业法律,又包括其他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农业法律规范。,2012年春,44,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1具有国家意志性。2具有强制性。3具有普遍约束性。4,具有非逆性。5具有明确规范性。6具有相对稳定性。,2012年春,45,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国家意志性指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农业法律体现国家对农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意志。,2012年春,46,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强制性法律是

26、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超经济的国家强制性,这是法律的一个最根本特性。法律一旦制定和公布,就具有必须遵守和不可违抗的性质。任何人(包括法人),一旦违法,就要负法律责任,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农业法律也不例外。,2012年春,47,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普遍约束性是指一国的法律对于在本国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活动的全体社会成员、组员等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不允许任何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存在。,2012年春,48,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非逆性是指法律运行过程的单向性。法律所具有的强制

27、性,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强制,而不是其反向。任何组织和个人,一旦违反了法律,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不存在任何讨价还价余地。,2012年春,49,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明确规范性即农业法律以其特有的条文,明确地、肯定地、具体地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明确地可操作性。,2012年春,50,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一、农业法律的特征-相对稳定性一部农业法律,一旦制定出来,就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发生作用。农业法律内容和条款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农业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除,都要经过复杂的法律程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2012年春,51,1.4 农业

28、政策与农业法律,二、农业法律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调整作用。农业法律是调整农业经济关系的主要手段。农业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关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经济协作关系。农业经济管理关系是国家对农业领导、组织和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012年春,52,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二、农业法律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调整作用。第一,国家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关系;第二,国家机关对农业经济组织的管理关系;第三,农业经济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2012年春,53,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二、农业法律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保护作用。农业法律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的冲突和摩擦,

29、当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在利益上形成矛盾时,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往往受到侵害。实践证明,尽管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保护,但农业法律是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最有效手段。只有把农业和农民的利益纳入法制化轨遣,才能真正受到保护。农业法律还是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手段。,2012年春,54,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三、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的关系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的联系 1农业政策指导农业法律的制定。2农业法律对农业政策的制约作用。,2012年春,55,1.4 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的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4调整范围不同。5稳定程度不同。,2

30、012年春,56,2 农业政策的制定,2.1 农业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2.2 农业政策制定的环境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2.4 农业政策制定的程序,2012年春,57,2.1 农业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一、农业政策的主体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农业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2012年春,58,2.1 农业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农业政策的直接主体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执政党 4领袖人物,2012年春,59,农业政策的间接主体 1公民(选民)2利益团体 3政党,2.1 农业政策的主体与客体,2012年春,60,二、农业政策的客体 农业问题 目标团体(利益团体),2.1

31、农业政策的主体与客体,2012年春,61,一、社会政治环境 二、社会经济环境 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2.2 农业政策制定的环境,2012年春,62,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一、农业政策问题农业政策问题的涵义:农业政策客体的现有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分为两种情况:(1)主观上的问题判断失误和信息失真问题(2)客观上的问题农业政策客体的理想状况与现实状况的差距。,2012年春,63,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构成要素 1客观存在的状态。2能够觉察、认识的状态。3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状态。4利益、价值和规范的冲突而产生的状态。5有必要加以解决的状态。,

32、2012年春,64,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特点 社会性特点 历史性特点人为性特点不确定性特点,2012年春,65,二、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它是在农业政策实施以前就以理性的概念产生于政策制定人员头脑之中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等表示的主观意志。,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2012年春,66,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由若干具体目标形成的系统。具有层次性。一般都要用数量指标来表现。,2012年春,67,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原则 1突出主要目

33、标原则。2合理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准确性原则。5协调性原则。,2012年春,68,2.3 农业政策问题与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 1产量目标,或称供给目标。2收入目标。3环境目标。4社会目标。,2012年春,69,2.4 农业政策制定的程序,一、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1轮廓勾画。2细节设计。,2012年春,70,2.4 农业政策制定的程序,二、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 价值判断标准是: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权选其轻。对科学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春,71,2.4 农业政策制定的程序,三、农业政策方案的选择 政治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行政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20

34、12年春,72,2.4 农业政策制定的程序,四、农业政策的批准和公布 一是先以“草案”形式发出,经过一段时间执行(试行)后,经过充实完善,然后以正式文件公布或下达。二是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摸清情况,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开。,2012年春,73,3 农业政策的执行,3.1 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3.2 农业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3.3 农业政策执行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3.4 农业政策执行的沟通协调与检查监督,2012年春,74,3.1 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一、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2012年春,75,3.1 农业政策

35、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二、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方案自身的质量 农业政策执行所必需的资源 农业政策的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 农业政策的对象,2012年春,76,3.1 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方案自身的质量 合理性 可操作性 连续性,2012年春,77,3.1 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执行所必需的资源 1资本资源。2人力资源。3物资资源。4信息资源。5权威资源。,2012年春,78,3.1 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农业政策的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 1执行机构。2执行人员。,2012年春,79,3.1 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农业政策的对象 1农业政策对象

36、的接受程度。2农业政策对象的数量多少及其行为变化。,2012年春,80,3.2 农业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环节 制定农业政策实施细则 制定农业政策执行的行动方案 进行农业政策的宣传 全面执行农业政策方案,2012年春,81,3.2 农业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二、农业政策执行的手段 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有限性和时效性。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2012年春,82,3.3 农业政策执行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执行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2012年春,83,3

37、.4 农业政策执行的沟通协调与检查监督,一、农业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 农业政策执行中的沟通 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协调,2012年春,84,3.4 农业政策执行的沟通协调与检查监督,二、农业政策执行中的检查监督 检查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1对农业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2对农业政策本身质量的检查。,2012年春,85,3.4 农业政策执行的沟通协调与检查监督,检查监督的渠道和形式 1党组织的检查监督 2国家权力机关的检查监督 3执行机关内部的检查监督 4社会和群众的检查监督,2012年春,86,4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与特点,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 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20

38、12年春,87,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一、自给性政策和外依性政策 二、剥夺性政策、中性政策和反哺性政策,2012年春,88,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一、自给性政策和外依性政策 自给性农业政策:以本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断增强其社会供养功能,并以主要农产品自给为目标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外依性农业政策:以国外的农业作为或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农产品主要靠进口解决的种农业政策、措施。,2012年春,89,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二、剥夺性政策、中性政策和反哺性政策 工业化过程中工农关系演化规律 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发展,亦即以农养工或以农补工。工业化中期阶

39、段: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亦即农工自养或农工自补。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支持农业发展,亦即以工养农或以工补农。,2012年春,90,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工农关系两个转折点的判断标准 工农业关系的三个阶段演化过程有两个重大的转折:第一个转折是由农业支持工业发展转向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其实质是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使命的“结束点”;第二个转折是由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转向工业支持农业发展,其实质是农业接受工业补贴的“起始点”。,2012年春,91,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第一个转折点的判断标志:(1)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结构份额在25%左右;(2)工业与农业增加值结构份额比大致为6

40、:4,其中 农业份额不低于40%,不高于50%;(3)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社会就业人数中所占的 比重不超过55%;(4)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低于35%;(5)人均GNP按1980年美元计算在700美元以上。经济发展即开始由农业支持工业转向工农业平等发展。,2012年春,92,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第二个转折点的判断标志:(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降到15%以下;(2)在工农业增加值结构中,工业份额与农业份额的比例大约 为3:1;(3)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份额已下 降到30%左右;(4)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份额已上升到50%以上;(5)人

41、均GNP按1980年美元计算达到l 500美元以上。经济发展完成了由工农业平等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转变。,2012年春,93,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剥夺性政策的实质:政府通过一定的手段从农业中抽取剩余,以用作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反哺性政策的实质:政府借助于特定的手段,对农业进行补贴。补贴的形式主要有市场价格支持、直接收入支持、间接收入支持、其它支持等四类。中性政策:介于剥夺性政策与反哺性政策之间,其实质是,既不对农业进行剥夺,也不对农业进行反哺。,2012年春,94,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政府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程度的考察指标生产者补贴等值的基本含义:若政府取消现有的保护措施,农业

42、生产者因此而承受的收入损失额,即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民所得的支持程度。相对数形式的计算公式为:PSEPd+(S一T)一PiPd式中 Pd农产品的国内生产者价格;S对一单位农产品的各种补贴额;T对一单位农产品的征税额;Pi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2012年春,95,4.1 国外农业政策的基本类型,由生产者补贴等值(PSE)判断农业政策类型的界定办法是:PSE 0:政府采取的是剥夺农业的政策;PSE 0:政府采取的是保护农业的政策;PSE 0:政府采取的是农业中性政策。,2012年春,96,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一、农业立法的特点 农业立法的程序 1提出法律提案 2立法机关所辖专

43、门委员会进行听证和辩论3立法机关全体会议进行辩论和表决 4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2012年春,97,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利益集团在农业立法过程中的作用 所谓利益集团,是指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或组织联合形成的集团。,2012年春,98,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在美国,参与农业立法活动的利益集团多达上百个,大致可以划分三大类:1综合性农业组织 2专业性农业组织 3其他利益集团,2012年春,99,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1综合性农业组织:美国农场局联盟(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全国农场主工会(Nati

44、onal Farmers Union)。全国格兰旗(National Grange)。全国农场主组织(National Farmers Organization)。美国农业运动(American Agricultural Movement)。其他一些较小的农业组织,如中洲农场主协会,美国农场主协会,美国农妇组织,农业经济中的妇女组织,全国基督教农村生活委员会等。,2012年春,100,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2专业性农业组织:全国小麦生产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heat Growers)。全国玉米生产者协会(National Corn Ass

45、ociation)。全国牛奶生产者联盟(National Milk Producers Federation)。全国牧场主协会(National Cattlemens Association)。美国大豆协会(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农场主合作社全国委员会(Nationa1 Council of Farmer Cooperatives)。全国农村电力合作社协会(National Rural Electric Cooperatives Association)。,2012年春,101,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3其他利益集团: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

46、务的钼织。代表消费者利益的组织。从营养安全的角度参与农业立法的组织。为穷人展开院外活动的组织等。,2012年春,102,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农业立法的特点 1参与的广泛性。2过程的公开性。3条文的一致性。,2012年春,103,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二、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农业政策由农业行政部门或主要由农业行政部门制定并负责实施。农业行政部门制定农业政策的唯一根据是农业法律。,2012年春,104,4.2 国外农业立法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政党政策、农业法律、农业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1理论上: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的原理。2本质上:西方国家仍然是“先有政策后有法律”。3三者的关系:政党政策 农业法律 农业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