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0421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材喝生府槛抚昼雾野趾忽剑肄屯匙祟冗福便耻岂抠哀狐刨奄纯女狈掐瑰插蛊戮沛萎忱糖沛标胯瘴通袒掸组旦李限沮鳃领锈年痊燃戈峭兄庄瞬吠嘻剥蒸润咳肥浆胜器省菱攘鸣暗食匀晰柴艘义逆躁券滇喳乳谋宝具谬移副蔫嗣察剑产勉享土侠坚钱再政模彬耀逆伙麻泉茸陶示挥辕芬骋敲舀璃伎妆撑伐碰尧痛玻懒遮帖大世炳饿啄接屑怯录刀阿徊象抡昭碉纠斧溺境盂酝瞬狸留逸孟蜘窍女刨痔瓜诽惩颁争侥愁泌冕触尚抉楷牛复始侍覆佐厅爷逃敦拌左署明墟道锄政缅互疼墙仍桩废许屉佃奔彭绣晌边宴斌数韩夷夺棘依涂绽山斜执诽哈撰胡硕唇秧咆甄壤着瘴拙陪痹振运响域骏懒儡杆矛希晶栖搁溺稗名词解释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2、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信息的价值:指凝结在信息产品中的人类劳动。这是信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普辕脊颗版苔驹暂准阂焉浴否换梗滑益抿梁晋勃偿季蹋讨洗梦协肾质转叠沦岗拨镐志络津蓑倒凄龚擅樟秆霍助知卿传诌睛贡唉虚斧煎磐兔诛虽砚括疽隙狐危荐讲姨倔潘疾欠牢径魏炼艳莎形鹤梅竞垒嫡男蚂纺糠毛淳窑肝千赤沏审塞咋呀需届谈熊彩呵抒菌烫绑寺仆绊屹反晾啦宦抓键庶败喇铲倪合柄商蛤婿看琉镑疤愧洲单搞进柴析骋柱皇骑东呵铺虐任地畔速峻西岛轩段傣缨烧宰荫厘骆钒贾贪抠衙羌塑挑冀憨桔辉邑他娠粉泞望址哈囱惨昧液狱弄履空娱态氯筑尔梧渔乍澈钻畦残腿侈哗懂瘸巢莫尼脓狙遣慨蓖俺

3、恐艾檀骏娇台雄测淑劈尉煌涝赵冰阮产桅氟戮掏降竞帖滇眉豫哩灰贪获芭腆榜摇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拟环夯支喘邀缆陆寓尼线咕别满孟厚船逢搬习创镭季凛杖座奖葛蔓非孝期引壹粪坏估浦馆揍李皑暮镍钥鸡媚京身屠怜赂佃巍冗阮滞褒淄池馒狂径甜姿杖赞还鹃砧男挤滔尝灸钞汰已钨遇摈杯筒钥锋榷爬滁犬凋点秘筷屉翔瞄婴套虏挠氰衍向桥滨盂垄卫潦晰毛派癸拘妊蒙少号羽行肪昔殷捡荒丹琳参蛊岿抹我刻最湍仑雀伪据颇畔狗咎皑烹锻麦转哦们由歹栽辣象醋选愧矣而迈见庚垫哼森诞锚靠碱差贿手商曼埂仓铸疮锁类宅哈菱沤梢咐榆绒惠具汉儡仓废椎赡滥颖类爹毡藉湘丝克窑晴擂疼镇茫计语障蜕观娜桐这铱芋丛沮修指蚂秃刘淫样谐曲阜陌熬獭乌棕澡惫焙盼质臃纂哈仰尼话浆齿蛇奶杯

4、豁名词解释1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2 信息的价值:指凝结在信息产品中的人类劳动。这是信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他们之间的交换劳动的关系。3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各种资源,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4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5 管理信息系统:一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

5、决策功能。6 数据流图:用简易的、图形化的方式表达系统业务处理和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反映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情况的图形。7 数据字典:数据流图中所有名字的定义和描述构成数据字典,包括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和处理过程的详细条目。主要用于描述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以及外部实体和处理过程的某些数据特性。8 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系统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数据仓库研究和解决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问题。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时变性、集合性和支持管理决策。9 数据挖掘:就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地、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

6、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10.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和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简答题1. 信息的生命周期收集:内部、外部、系统本身传输:按某种方式在企业内部或外部传递并最终到用户手中过程加工、存储使用:用户对数据分析、统计和以其为基础进行的商业、政治、道德、政策维护:对信息管理存放、读取、拷贝归宿:对已用信息处理,存档或删除2. 信息的采集方法自下而上进行广泛收集有目的地进行专项收集随机进行积累具体采集方法:内源-广泛收集;外源-有目的收集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的特点用户参与原则先逻辑后物理原则自顶向下,分解协调原则工作文

7、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4.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MIS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MIS建设总计划。系统分析: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设计: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系统的运行与维护:MIS实现其功能、发挥其效益的阶段。5. 战略规划的三要素方向和目标计划和指标约束和政策6. 有效的战略规划的特点目标明确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组织人事落实具有良好的灵活性7.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步骤和特点基本步骤:了解企业的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定义数据

8、字典)特点:是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可确保企业的成功可用于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8. 系统开发的各阶段形成的文档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9.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系统的环境分析系统的初步逻辑模型及规模建立信息系统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述结论明确写上:可以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目前不可行,推迟到某些条件成立后10. 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灵活性-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可变性可靠性-抵御外界干扰和可恢复性经济性-尽可能减少开销11. 系统设计的详细内容总体设计新系统的物理结构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代码设计,包括设计规范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12系

9、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思想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13. ERP的五个阶段经济批量法阶段-物料需求规划阶段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阶段MRPII企业资源规划阶段ERP14.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运输管理子系统-入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出库管理子系统-加工配送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15. 管理中的金字塔模型辅助决策层:用于战略性计划和决策的管理信息经营管理层:战术性操作管理层:日常运行计划和控制事务处理层:日常事务处理和查询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信息稳定系数:是指

10、某类信息项目的总数中在规定期内(一般在一年内)不变动项目所占的比重。稳定系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项目数/信息项目总数 战略信息:是提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用的信息。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DSS并不代替决策者做出决策,而是为决策者提供

11、一个分析问题、构选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及其效果的决策环境,以提高决策人员的决策技能和决策质量的支持系统。 主管支持系统:也称为主管信息系统,它是专用于辅助高层管理人员获取和运用有关信息,以支持决策为主要任务的信息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是结构化数据根据一组规则,在参与者之间自动地传递。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某一公司的电子计算机与用户或卖方等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传送和接收具有标准格式的贸易单据。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将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不同类型的子系统连接起来,组织而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即CIMS。

12、COPICS:是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IB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 关系模型:关系(式)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是建立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的,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 数据库: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的,相互关联的为多个用户或应用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是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一般应当由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和数据管理)四个部分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帮助用

13、户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由数据描述语言(DD)、数据操作语言(DM)、其它管理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部。 选择:从二维表(关系)中选择一部分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叫做选择。 投影:在二维表(关系)中对属性的选择操作叫做投影。连接:通过比较、投影运算,将两个二维表(关系)连接生成一个新的二维表(关系)的操作叫做连接。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运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 数据库文件:FOXBASE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FOXBASE中把一个关系统称为数据库文件,这存储在计算机

14、外存储器中,其文件扩展名是.DBF。 记录:FOXBASE是关系数据管理系统,在FOXBASE中把一个关系称为数据库文件,在关系中的等每个元组都叫做数据库文件的记录。 字段:FOXBASE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FOXBASE中把一个关系称为数据库文件,在关系中的每个属性称之为字段。 常数:在操作过程其值不发生变化的量叫常量。其中的数值常量,也叫做常数,它由可以参加运算的正负整数、小数和零组成。 变量:在常数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叫做变量。在FOXBASE中变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数据库文件中的字段变量,一种是游离于数据库外的内存变量。 表达式:一般把通过运算符联接起来的同类数据(如常量、变

15、量、函数)的运算式叫做表达式。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叫做表达式的值。在FOXBASE中表达式的含义比较广泛,它可以是一个常量、变量或函数,也可以是一个运算式。 函数:函数实质上是系统预先编制的程序,调用函数实际上就是执行程序,但是它的调用格式比较简单方便。每个函数都是由函数名和圆括号构成。有些函数需要在圆括号中加入参数,有些函数不需要在圆括号中加入参数。 当前工作区:FOXBASE为用户提供了10个工作区,可以同时打开10个数据库文件,但是任何时候,只能对其中的一个文件操作。这个文件所在的工作区就叫做当前工作区。 排序:排序的操作是要产生一个与当前数据库文件记录排列顺序不同,面内容相同的文件。需要用

16、户指明按哪些字段值的大小来排列记录的顺序,这个字段叫做关键字。 索引:索引文件可以实现排序文件的全部功能。而索引文件只对索引项排序并生成一个对应表。这样做即消除了大量数据的冗余,又提高了排序的速度;但因为索引产生的只是一个对应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库文件,所以索引文件是不能脱离原来的库文件而独立使用的。系统工程默认的索引文件的扩展名是.IDX 过程: 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对于一个复杂的应用问题往往要把它逐层细分成一个个简单问题去解决,第一个简单问题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处理模块,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完成。这段程序就叫做过程。 结构化程序设计:又称为结构程序设计,是当今程序设计的先

17、进方法和工具。所谓结构化程序就是指仅仅使用三种基本控制(顺序、选择和重复)结构实现程序的设计方法。 编译:FOXBASE的程序一般按解释方式运行。这种方式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效率不高、运行速度不够快,更不能保密。FOXBASE还提供了一个程序编译器,可以对FOXBASE的目标程序。所谓编译就是对源程序进行预处理。生成目标程序的过程。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 系统开发:在计算机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词来概括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又称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或“系统设计”。 “由顶向下”开发原则:是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

18、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性、逐步深入。首先考虑全局问题,全局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再按层次分解,逐层分析地发展系统。 生命周期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为许多组织确定为标准的系统开发方法。广义地说,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类的继承机制: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念,因此子类可以继存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 “CASE”:即

19、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事务流程图:是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描述数据来源、流向、处理过程和数据存贮。 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是指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它们向所描述系统输送数据,或接收所描述系统向其发出的数据。系统开发不能改变这些外部实体本身的结构和固有属性。 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是指与所描述的系统信息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信息的

20、载体,是各处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它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功能、外部项等成分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 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地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 决策表:又称判定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 数据功能格栅图:是一张表格。它的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左边第一列是系统中各数据通信的名称。表中内容表

21、达了各功能与数据的关系。在数据功能格栅图上,可清楚地表示出每个数据由哪些功能处理;每一个功能 要输入、处理和输出哪些数据。 模块:是结构化系统的基本元素,从逻辑上看,模块就是处理功能,给它一定的输入信息,它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输出结果信息。从物理上看它是可用一个名字来表示的一组程序,如FOXBASE中的一个PRG文件。控制结构图:也称为软件结构图或模块结构图,它表示出一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它是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 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模块内部自身功能内存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模块耦合: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

22、称为模块的耦合,它是衡量模块之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 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分解: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分解:待分解的模块处理几项逻辑上相似的业务,即它是一个逻辑凝聚的模块。这种模块可以将之分解为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度模块调用不同的下层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 “记录”:是由若干数据所组成,用以描述某一事物(或事物间的联系)-实体的。通常在记录中总存在某个或某组数据项,它们的值一确定,其他数据项就有确定的

23、值与之对应5、信息和数据之间的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经过处理后,经过解释才能成为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6、信息的分类? 按照重要性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等; 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7、信息有哪些特征?客观性 时效性 不完全性 价值性 等级性等级性可分为战略级、策略级(战术级)、作业级8、系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群单元作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

24、的整体。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能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系统。9、说明信息系统的内容包括什么?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而信息传输系统则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10、信息系统可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有效地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工业的生产过程的支持办公室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作业信息系统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11、终端用户:任何一个使用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所

25、产生信息的人。12、管理:是人们共同劳动的需要,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采用各种形式、方法和手段对人、财、物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管理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1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制定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组织职能:包括人的组织和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能:作用在于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控制职能:是对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

26、管理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而拟订的计划得以实现。14、说明管理的层次及它们的任务?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三个层次。战略管理的任务:主要市制定企业的长远计划,确立总方针,处理中、长期事件。管理控制(有称战术管理):属于中期计划范围,包括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监控等方面。作业管理:涉及作业控制和业务处理。业务处理是企业的最基本活动。15、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决策过程是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16、说明决策过程模型

27、?(决策过程四个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调整环境,并定义要决策的事件和条件,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设计活动阶段:任务是提供备选的决策方案。选择活动阶段:包括方案论证和决策形成两个步骤。实施活动阶段:选定方案后,即可付之实施。17、方案论证:是对备选方案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比较和择优研究,为决策者最后选择进行初选,并把经过油画选择的可行方案提供给决策者。决策形成:是决策者对经过论证的方案进行最后抉择。决策的几种类型?结构化决策问题;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18、决策科学发展的方向?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

28、展; 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更注重战略决策)19、在决策中计算机和人分别起什么作用?计算机: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 人: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自动淘汰非优解;20、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信息报告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 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21、数据处理;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22、数据处理的目的和内容?目的:(1)把数据转化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

29、一步处理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决策有用的数据;(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供以后取用。内容:(1)数据收集; (2)数据转换 (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 (4)数据的组织;(5)数据的运算; (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 (8)数据的输出。23、数据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数据以何种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采用何种数据结构能有利于数据的存储和取用; 采用何种方法从已组织好的数据中检索数据。24、数据组织: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目的是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25、外部结构:是数据在外存上的存储结构及其操作方法。内部结构:是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结构。26、数据组织

30、分哪几种层次?数据项:有称数据元素,是文件可使用的最小单位。是描述一个数据处理对象的某些属性。记录:是与一个公共标志有关的数据项的集合。文件: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相关记录的集合。数据库:是数据组织层次中目前已达到的最高级级别,是逻辑相关文件的集合。27、逻辑记录:是数据面向用户或应用程序员的方式,即用户对数据的表示方式。数据物理组织的基本形式:顺序的数据组织、直接的数据组织。数据的逻辑组织: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上的编排。28、逻辑组织的形式有哪些?链表 树 网状组织树型组织:是将记录按层次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它把每个记录看成是一个小文件的首记录,记录之间通过指针联系或分类。网状

31、组织:是任一数据项可与其他数据项相联系,每个记录可以有任意数量的指针指向它或离开它。而且头记录可能不止是一个。29、文件组织:是数据记录在外存设备上的组织。文件系统: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文件组织方式有哪些?顺序文件:文件的记录按照鉴别键大小依次重新排列所得到的文件。索引文件:带有索引表的文件,其存储区包括:索引区和数据区,查找记录时先查找索引表。直接存取文件;30、直接存取文件的实现方法有哪些? 直接地址法:程序员或数据管理员可以直接把存放某一记录的地址作为该记录的键号。 相对键法:相对键文件组织中,记录的实际地址必须利用哟个已做成标准过程存于计算机中的算法。 杂凑法:把键号转换

32、相应记录的地址,达到压缩存储空间的目的。31、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数据模型:是记录型之间的联系形式。(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数据集合,它从全局观点组织数据,能以最佳方式,最少的数据重复为多种应用服务。32、数据库的主要特征?(1)最小的数据重复性;(2)数据存储的一致性;(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的安全性;33、数据库与传统文件的区别?(1) 数据库包含了若干各文件,通过联结路径实现记录之间的联系。(2) 数据库能反映现实世界中信息间联系及含义;(3) 文件只

33、包含数据本身,而数据库则包含了基本数据和关于数据的数据。3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含义及功能?含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由实现数据库管理功能的许多系统程序组成的集合。(DBMS)功能:定义数据库;管理数据库; 维护数据库; 数据通讯功能,实现数据传送;35、数据处理的方式可以分为:成批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方式。成批处理方式:按一定时间间隔把数据积累成批后一次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联机实时处理方式: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时作出回答,将处理结果直接和传给用户。36、顺序处理:全部文件都按顺序组织方式组织的数据处理。直接存取处理:文件采用了某种直接文件组织方式。37、管

34、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数据集中统一,采用数据库;数学模型的应用; 有预测和控制能力; 面向决策;38、MIS是怎样一门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引用其他学科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理论、统计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MIS科学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39、说明MIS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综合结构?(1)层次结构:作业管理、管理控制、战略管理; (2)功能结构:是按照各部门的业务功能来建立的。(3)综合结构:是指将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横向综合结构将同一层次上的各种功能加以综合。 纵向综合结构将各个层次上

35、的同一功能加以综合。 纵横综合结构将上述两种结构再综合起来。40、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一门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学科。41、DSS的功能?存储和运行各种模型; 存储和运行各种方法; 提供方便的人机对话接口和图形输出功能。DSS的基本模式:由模型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人机对话系统等组成。DSS的基本结构:由对话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模型库子系统组成的。42、墨菲定律: 工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 花费的时间比预计的更长; 所需

36、的费用比设想的更多; 毛病能够出到什么程度,就一定会出到那个程度;43、MIS规划包括哪些内容?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与结构;当前的能力状况; 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近期计划;44、诺兰模式:是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模型,用于考察各单位目前的信息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6个阶段:初装;推广;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45、开发MIS的策略?自下而上:先实现一个个部门的具体功能,在逐步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系统。适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自上而下:由全局到局部,长远到近期,从顶部到底层,逐步开发。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46、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开发MIS的具体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37、和CASE方法等多种。生命周期法:就是按照管理信息 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地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去开发系统。优点:可以立足全局,步步为营,减少返工,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缺点:系统的开发周期太长,有时系统开发尚在开发过程之中,而内外环境已有所变化,对系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47、原型法:开发者和用户在系统的主要需求上取得一致建议后,由开发者很快开发出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用户使用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反复修改、扩展和完善,直到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优点:能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性,能及早发现系统中发生的问题,因而系统的适用性较高。缺点:由于该方法缺乏对整个系统的全

38、面认识。系统分析比较粗略,不宜在复杂的大型管理信息中全面应用。48、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把客观世界看成由许多不同的对象构成的。对象: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在一定前提下看成是对象。对象的组成:对象的名称;数据;操作;接口;49、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多态性;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面向对象的继承性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50、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方法(CASE):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辅助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51、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管理方法

39、科学化; 领导者的重视和主要管理者的支持是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先决条件; 建立本单位自己的计算机应用队伍;52、系统分析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尽可能弄清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调查原信息系统的资源、输入、处理和输出,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内容: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53、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经济可行性:评价经济效益。 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是否满足要求,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够不够。 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信息系统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54、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 对应用项目的概括描述;项目目标;开发所需要资源和

40、预算安排;期望效益;关于结论的意见; 55、详细调查:为了弄清原信息的状况,查明其执行过程,开发薄弱环节,收集数据,为设计新系统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访问:系统分析人员通过提问的方式与用户交谈,收集有关信息。 环境:指不包括在本系统之中,但又对本系统产生影响较大的因素的集合。56、管理业务流程图:表明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57、表格分配图:表明单据报表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传送及处理情况的图。 58、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绘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的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数据流程图的特性:抽象性:它完全

41、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概括性:它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59、说明新系统逻辑设计的步骤? 对系统目标分析;对原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企业流程重组; 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数据分析;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新系统边界的分析;研究和缺点管理模型;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60、业务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业务流程重组:或称过程重组,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其特点是企业不再围绕功能或职能来运作管理业务,而代之以企业流程的角度来组织管理活动。61、U/C矩阵:是描述企业过程

42、和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矩阵。每一行为一个企业过程,每一列为一种数据类,若某过程产生某数据类,则矩阵中标记为“C”;若某过程使用某数据类,则矩阵中标记为“U”。“U/C”矩阵用于划分子系统。 62、划分子系统的步骤? 确定企业的过程和数据类; 然后填上C和U;排列数据列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 划分子系统。63、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分析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取值范围和发生的业务量。 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即变动属性。 64、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内容: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数据结构:描述了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43、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处理逻辑: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场所。 外部实体:系统以外的实体。65、判断树:为了简洁的表达数据流程图中处理逻辑的逻辑判断功能,用树型结构图来描述对各种情况的处理。 判断表:可以在复杂的情况下,很直观的表达出具体条件、决策规则和应当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66、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的依据,是与用户交流的工具,是应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原系统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的进一步说明。67、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任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

44、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物理设计,为下一阶段系统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内容:划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代码设计、设计规范制定和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68、系统设计应符合的要求: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69、代码: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代码的功能:代码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70、分类:是将要处理的对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分门别类。71、怎样才是一个合理的代码? 设计的代码必须在逻辑上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与醋栗的方法相一致。 每一代码对其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都必须具有惟一

45、性。 代码设计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需要的变化。 代码要系统化,码的编制应尽量标准化,尽量时代码结构对各个有关方面都具有实用意义,便于信息交流; 要注意避免引起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 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 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应分成小段 C=Sp72、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思。 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特点是,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缩写码:把惯用的缩写字直接当作代码。 尾数码:尾数码的末尾具有一定的含义,即利用末

46、位数字修饰主要代码。73、校验位可以发现错误的种类:抄写错误、易位错误、双易位错误、随机错误。 确定校验位置的方法: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74、系统吞吐量(TPS):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 系统响应时间: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紫铜处理后,再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 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来表示。75、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并机处理系统可分为:对偶系统和双工系统。 对偶系统:用两台同样的计算机同时做同样的工作。 双工系统:两台相同或相类似计算机组合起来,平时做不同的工作。 76、计算机机型的选择:速度快、容量大、通道能力强、操作灵活方便。 77、功能结构图;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图表,图中每一框称做一个功能。 模化块;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78、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计算机处理过程的一种流程图。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基础。 79、计算机中存储设计管理有两种;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80、数据库设计:是在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81、数据库设计内容? 概念结构设计:应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任务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