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1133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精品教育.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 温 度,第三章 物态变化,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物理 八年级 上册,实验1:请同学们分别把手放入两杯水中,说出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实验2:两手先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放入同一杯温水中,说出两手的感觉。,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仅凭人感觉无法做到,需要用到温度计。,自制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思考:1、为什么放在热水中液面高,放到冷水中液面低?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液体的热胀冷缩原

2、理。2、为什么要用小瓶?减少瓶内液体可以减少对待测液体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待测液体的温度。3、为什么要用细管?放大液体的体积变化效果。,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常 用 温 度 计,摄氏温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记作1。,100,100,0,0,100,0,冰水混合物,沸水,读出下列温度:,1、水的沸点是1002、水的凝固点是03、人的正常体温是374、温度的最低值 绝对零度是273.15,100摄氏度,0摄氏度,37摄氏度,零下273.15摄氏度,或负273.15摄氏度,110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温度计的使用,量程

3、,1,110,20,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中:(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 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浸入水中后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体温计除 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后:使温度计回到常温显示状态,小心收放好。,比一比,谁是最佳“人体温度计”,将适量的热水和冷水混和,同组的两个同学先用手分别估计水的温度,再用正确的方法测出水的温度,把数据记录到下表中,看谁的估计更准

4、确。,水银膨胀能 缩口升到直管内。,测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读体温时,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通过,断开,体温计,35 42,(2)分度值:,0.1。,体温计,(1)量程:,(3)体温计的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4)特殊用法:,在测量体温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人的正常体温约),37,三种常见温度计,-20-100,35-42,-25-50,1,0.1,1,无,无,有,1.温度是表示_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其工作原理是_。,物体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温

5、度计,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使用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ACED,拓展训练,玻璃泡碰到容器壁,玻璃泡碰到容器底,玻璃泡未全浸入液体中,3、如图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四种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拓展训练,4、一只没有甩过的医用体温计指示38.2,一位同学用其先后测了自己和一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 和39.1,则他从这支温度计上先后得到的读数是 和。,38.2,39.1,拓展训练,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方法?,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摄氏温度的规定。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常见的温度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