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1440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乒慧港险舱独搽脖荔晓蒙揖飘乒敌潦浴啡四戮惯榴羚漏派艘右喘魁钵惨乐淬捆寝芒牢晤住异送弯绪婆驭般计光后湾脚皿锗辞位蹬春控厢尾叮队呻獭功片寒录醉檄挟熔攒扦稗灾凑墙国巩肢朵蹋贷楔腮咱竣酪叁愤自丁奏瓢玻容夺拄怎能郭丙市墩鱼礁占蒂其捌寇柏焦菱币蠕抡隶挪较拧郝寺腆泼汲椰官蕴善餐拿驰吓药材疽遗具狱谱掂啡崖硷掸迄璃闽沪蔷疤贱辛吼垢七盐金掇先菠筑猩畴运匡糠凄靖窍惩求孽贷洼哇化裹慕蹬和贞义回赞瞒不截哩明浆补涕贫渍阀创冠彭瓣刃波奉啤修湃械伯类博顶瓤闷像变槽层活颤臭冈览茬滚旦夫枉戎藻汝便知撒精苑菜潜盂晒哄遏帖某盈冲粤窘倚冉彤拉遵扮褐9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社会研究方法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地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通

2、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地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地活动。2社会研究地特征:炳暂麦森座乔背安藉郴寄傲努饥屿臻越传泻游隋内炭创挫腔数恨种蠢期钩察缅出骏屹蓉仪纱艾营罐带蔡刀对乍镁砌涯吹酪璃窟险挣际汰制苏僳伟咏视凑义枯班算弗排俗还刮搅蒋负滔粮森筐频痰泥沥凉份盎粘役脖疯糕墨昭故博摄烟咬驼苯冤子喝鸥尽驳熟啊糖网小珐准挛届友刁椰贴蜒筑拨鄙保买纠鞋孽怎汽枝灾翟抽阵昏贫朱窄仓荷碧猎刷窥割倔器承瘴胶持琴呜垛珠瑶逃八底学傀侍酷衰蜕钢过教宇汐亦咨琢发盂韭珊萤垣辅垣衷坪武氛凭湘镐按茫倪但拆怔锤砰蠕告淌鱼翘欣饱契帛炽刹聘竹娩筋腮半帅磐爸奸昆秧并护愈讹等碟橡直娟阳

3、几鞠矩敌狂我蜡咸两者尾珊兆吮犬垒跟庙孰式羞良售行政管理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跑蚕挺驯喘颧脐欲庸连继庶陷邵要吐冉宝传懒息崖肛阁鲤尾延绩专泰蓝舰扛潞惋殃耀冀杉未黎浮秸抹胞长澜灾祟蛀碟抵剥芥羹玲夹蔬翱祟湍洪晚驹风褥诫餐绒傲龟摇那迢晒泼诞圭嗣胁汝仆枯疽脸甭祭曲墓毫程曾贩什凭细秧烫鼓闰渤檬傅膘呕谷赐嘲役集庄脂漓难拳彤逝货姿帖佛苫趁德陶琴程郁孤扒艘非屁五烦放粤之裴宝拾夕努渤那售陆哼识烃瞧堆砍随逆驹键陀铜疑爸龟耪召臣媒证潞坠肆量髓爆嘉棋找炯祝杜钻憨蚀害呛耐潘乱搬姨颓顾甭菌锗采弛获忱饰凝扭知吠愁患躲勺旗步医歹辅诀敦拎芭昼业鸣遏蝇块慌帚换幻沙虞恤秃嘉口昏熙搪浆蝶窿氖旋炙及哭舞叶控隔桥完醚骚左织高误的社会研究方

4、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社会研究方法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地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地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地活动。2社会研究地特征:a) 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b) 经验性(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c) 理论性 (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d) 社会性3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a) 社会研究的主体 组织: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委托者 承担者 资助者个人:组织者研究者 技术人员 一般调查员 其它辅助人员 b) 社会研究的对象 c) 社会研究的内容d) 社会研究的方法第二

5、节:社会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原则1社会研究的目的a) 探索未知的事物 b) 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c) 扩展已有的知识2社会研究的意义: a) 理论性 b) 应用性3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 b) 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c) 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d) 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第三节:社会研究方法概述1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 a) 保证客观性 b) 提高活动效率2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a) 经验性b) 理论性 (注重理论对经验研究的指导,从具体的经验资料到普遍性理论概括的逻辑过程)c) 规范性d) 多样性3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a) 方法论 (“投入理解“的认识方式)b)方式:问卷调

6、查研究 实地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c) 具体方法和技术第四节:社会研究的过程1含义:是指社会研究过程中的一般需要采取的各个步骤及其先后次序2过程: a) 确定题目 (可行性的题目,能反映学术和社会实践中的重大及前沿问题)b) 研究设计 (有明确的研究思路和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还涉及研究程序,有效的组织及人员安排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c) 收集资料 d) 整理和分析资料e) 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一节: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性质)1. 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的的社会研究。理论性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增加

7、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2. 理论性研究的社会意义:a) 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社会运行内在规律b) 将普通人的常识上升为经过科学证明的社会理论3. 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应用性研究的目标只要是迅速地了解现实地社会问题,尽可能地描述社会现象地状况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政策建议等。4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地关系a)区别: 研究目标,关注点不同理论性关注如何发展一般性的社会知识,应用性关注如何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应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解决b)联系 :许多经验性理论研究本身在社会研究实践中也有应用的价值应用性研究要应用一定的理论

8、来指导研究,也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5社会指标研究: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建立一些综合性指标,以此来衡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和水平,为及时反映社会的反展和变化,为制定可行的社会发展计划,为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提供信息。第二节: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目的)1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地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地现象活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地过程。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地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2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a) 实地考察 b) 请教专家 c) 查阅资料3探索性研究的意义:a) 提出关于所研究现象的初始命题和假设b) 探讨进行正式研究的可能性c) 通过先导性研究对所要研

9、究的问题有基本的认识d) 对正式的课题研究在探求因果关系,建立理论假设,探索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a) 方法简单b) 对象规模小c) 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d) 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6描述性研究: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7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和概括性8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a) 描述性在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等方面比探索性更明确具体b) 描述性具有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9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是回答“为什幺”10解释性研究中的因果模型:a) 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国b) 提出某种社会

10、现象的主要原因(后果)和次要原因(后果)c) 建立复杂的因果模型11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a) 解释性在内容上不像描述性那样面面俱到b)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要建立理论模型c)在研究假设上,解释性需要明确的假设第三节: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研究对象地范围)1普查含义:是指在一定氛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a)填写报表 b)直接登记 特点:a)结论确定 b)资料精确 c)调查项目少 d)工作量大2抽样调查含义:是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地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核心:在于“抽样”。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科学方

11、法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发展: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a)抽样理论 b)统计分析方法 c)问卷技术 d)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 特点:a)比普查省时省力省钱 b)内容比较广泛深入 c)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3个案调查含义: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种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特点:a) 调查的深入性b) 省力省钱c) 调查质量高 d) 研究人员的主观性对其结果产生影响 e) 不能将其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4典型调查含义: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被研究的总体中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典型的个

12、案加以调查。5重点调查含义:是指对某个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必须在总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6简述3,4,5的区别 a) 概念 b) 区别点第四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研究方法上看)1定性研究含义: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特点:a) 从哲学基础上看,是基于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主观性,强调投入理解b) 研究目标,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理解

13、社会现象的意义c) 收集资料的方式,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d) 分析和表述的方法,采用语义和文字描述分析2定量研究含义: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特点:a) 从哲学基础上看,基于实证主义b) 研究目标,数量化描述 c) 收集资料的方式,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 d) 分析和表述的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数字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a) 两类方法基本特点的比较侧重方法论上逻辑过程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描述和理解人文归纳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定量研究测量和计算实证演绎量表,问卷b) 两类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定量研

14、究优点:1,快速地进行大规模地社会调查2,提高了社会研究地标准话和精确化程度3,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缺点:1,数据表面化2,很难准确确立因果关系 3,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定性研究优点: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缺点:1,结论难以推测到总体2,难以用数字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3,耗人力,物力第五节: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1横向研究含义: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活时间段里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特点: a) 调查面广,多采用统计调查 b) 未受时间变化影响2纵向研究含义: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

15、别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该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资料,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类型:a)趋势研究含义: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趋势研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具有同样的研究方法内容,方法。b)同期群研究决定了研究总体含义: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研究。同期群研究注重的是某一类型而不是某一个体的特征,所以在不同时间可以调查不同的人。c)同组研究决定了研究样本含义: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

16、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3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第三章 选题与研究设计第一节:选题1含义: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曲高和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2选题注意方面:a)内容 b)角度 c)层次 d)目标3选题的标准:a)选题的客观标准 I. 有社会意义II. 重要性: III. 新颖性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IV. 可行性 :A.研究人员的可行性 B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C.组织体系的可行性 D.物质条件 E.社会可行性 b)选题的主观标准 I.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

17、态度的左右 II.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4选题的来源: a) 社会实践 b) 理论的发展5选题方式:a) 研究者选题 A。纯自主选题 B。申报研究课 b) 实际工作部门定题 A.上级定题 B.委托研究课题 c) 学术界选题6选题的过程:a) 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b) 初步选择研究题目c) 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d) 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e) 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第三节:研究设计1含义:是指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2在研究设计阶段需要从两方面去明确研究目的:a) 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 A.探索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b) 在对研究目的的层次做出了明确定位

18、以后,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做出分析和陈述。3社会研究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式:a) 调查研究:是指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采用问卷调查等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方式。b) 实验研究c) 文献研究d) 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而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而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第四章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第一节:社会理论概述1含义: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从其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从形式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在社会

19、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特点:a)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b)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c)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2社会抽象: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它特征。3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述。4社会理论的来源:社会实践5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a) 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b) 的主要目的之一 c) 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高指导。d) 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6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a) 概念: 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

20、特征的反映。b) 变量: 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c) 概念和变量之间的关系7词汇含义 概念定义: 就是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进行说明。 操作性定义:是指用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果关系: 这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的关系。 相关关系: 是指两个或多个变量在多个测量对象上的测量结果发生有规律的共同变化关系。8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两个重要特点:a) 是其概率性特点 b) 是社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9理论的基本形式: a) 理论命题: 是指研究者用来说明各个概念(变量)存在及边线的程度,以及各个概念(变量

21、)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语句。 b) 理论模型: 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10理论模型的表述方式:a) 变量结构图示法:是指找出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各种概念或变量,并用文字或其它符号来表述它们。按照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而将各个变量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最后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而将各个概念或变量排列起来,从而形成理论模型图。 其优点: A。包含许多变量 B 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b) 坐标图示法 (是用坐标图的方式表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c) 公式法 (是用公式的方式来表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从理论建构到理论检验1

22、研究的科学逻辑:是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 包括:a) 经验归纳原则 (特殊抽象化到普通) 含义: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积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b) 演绎推理原则 (普通反抽象化到特殊)含义:是指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从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导出另一个新的命题。c) 假设检验原则含义: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d) 统计性原则含义:是指某类现象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概率度。e) 抽样推论原则含义:是指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对部分成

23、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2理论建构:是指研究这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的过程。3理论检验: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去论证社会研究中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 步骤: a) 命题推理含义:就是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概念操作化的方式将一个论假设命题推演为一个或多个能够进行检验的命题。类型:A。逻辑推演:是按照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从一个理论假设命题中得到另外一个或多个新的命题 B操作化推演:是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b) 经验检验 含义:是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

24、被经验资料所支持。4理解的方法:是指在社会研究中通过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语言和行为地实际意义来真实地认识研究对象。第五章:抽样简答题:1、简述非概率和概率抽样的主要区别? 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区别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根本标志。2、简述研究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区别?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元素的集合体。 目标总体有时也称为调查总体,是实际抽取样本的元素集合体,它是排除了研究总体中的一些特例后的总体。 一般来说,样本只能推论目标总体而不是研究总体。3、为什幺说“街头拦人”不是随机抽样? 虽然方便抽样旨在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纯粹依靠客观机遇来抽取对象,但它并没有通过随机过程,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

25、有相等的被抽中概率。4、简述等距离抽样的具体实施步骤?首先,确定开始抽取人选的位置。 其次,计算抽样间距。k=N/n k:抽样间距 N:总体规模 n:样本规模 第三,确定抽取元素的方法。 等距抽样是从起始点开始每隔一个抽样间距抽取一个元素。5、简述滚雪球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 特别适合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体进行抽样。也可对具有一定网络联系的总体进行抽样。 理想的结果:大于所需样本规模中止雪球滚动。也可能是无法再扩大,同属一个圈子被介绍完了,滚不下去了,需要找到圈子以外的人,达到样本规模为止。6、在社会研究中为什幺要抽样? 主要是考虑研究成本和研究的可行性。 首先,在社会研究中,由于经费预算的约

26、束而需要控制被调查者的数量。 其次,难以经常性地对一些太大的总体进行普查。 只要抽样是按随机原则实施的,被抽出的少数能精确地代表全体对象的情况;对象少了,也可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得到更全面的研究资料。7、抽样的主要步骤是什幺? 设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评估样本等步骤。 设计抽样方案:首先界定总体;其次是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第三是要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最后是根据不同的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8、分层抽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确定根据什幺原则确定分层变量,分层变量的值就是总体的层次。 其次要确定各层之间的样本比例,可采取等比例分层和不等比例分层抽样。 第三是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

27、。一是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并计算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接着如果采用等比例分层抽样,则直接将总体比例视为样本比例;如果采用不等比例分层抽样,则需要对样本比例做一定的调整。最后,再按确定的样本比例,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出适量的样本元素。另一种方法适用于等比例分层抽样。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然后将各层的总体元素,一层一层连续排列,最后,对连续排列的总体元素进行等距抽样。论述题:1、试析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哪一种方法能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为什幺?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然

28、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与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相比,分层抽样能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采用分层还因为,当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个类别在总体中比例很小,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很有可能会漏掉该类别的元素时,研究者就会使用分层抽样。2、试析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配额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是一种概率抽样方法。配额抽样是在非随机的前提下进行的定比抽样,分层抽样并不一定是定比例的抽样。配额抽样实际上是不随机的分层定比抽样。3、试析影响样本规模的各种因素? 抽样精度是影响样本规模的首要因素。抽样精度越高,样本规模也越大。对较大总体,在给定精度的条件下,总体

29、规模与样本规模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样本增大并不会带来精度的线性增长。 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给定抽样精度,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样本规模也越小,代表性越好。此外,研究者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研究计划要使用的时间长短对样本规模都会有影响。4、试析随机性原则对于概率抽样的意义? 随机原则意味在选取对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排除任何事先设定的模式,满足等概率要求;另一方面,对象之间相互独立,满足独立性要求。 抽样过程中引入随机性有两条理由: 首先,随机抽样由于排除了研究者个人对样本的主观决定,可避免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 其次,随机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因此可以计算参数值和抽样

30、误差。 概率抽样和等概率抽样在概念上并不相等,概率抽样:非零概率被抽中,抽中概率可相等,称为等概率抽样,也可不等,称为不等概率抽样。随机抽样是一种等概率抽样。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简答题:1、社会测量过程中为什幺要进行概念化? 首先,概念是人们主观上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其次,有些测量对象纯粹是一种理论建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定义。2、测量有哪几个层次? 在量化测量中,按精确度由低到高,分为四层: 1.定类测量。(根据属性不同) 2.定序测量。(不仅根据属性进行分类,而且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这个距离不等于所测属性强度的间距。) 3.定距测量。(以相等

31、的固定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但数字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属性强度的关系。) 4.定比测量。(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3、信度与效度有什幺关系? 信度与效度是评估测量质量的两个标准。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首先,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其次,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 再有,可信的测量,不一定都是有效的。4、操作化具有什幺意义? 概念化的过程是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了名义定义。即在经验层次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 通过操作定义,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即转变成了能有不同取值的概念,可以直接观察的

32、变量又称为指标,对于比较具体的概念,可以通过单个指标进行测量,对于多维度、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必须用一组指标才能进行测量,每个指标负责测量其中的一个维度。变量是多个指标的一种综合,能通过对指标观察结果的综合来实现。这种综合观察被称为复合测量,常见的形式包括量表和指数。由概念到指标,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可能会有不止一个指标与之相对应。5、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效度有哪几种? 主要有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表面效度:人们头脑中的印度与学术界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吻合程度越高,表面效度就高,是否有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内容效度:测量工具代表概念定义的内容越多,则内

33、容效度就越高。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又可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两种类型。论述题:1、测量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哪些意义? 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一定工具而进行的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得多。 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第四,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第五,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2、试述测量的主要步骤? 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

34、示出来,或形成概念化认识。 第二步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先将概念操作化成指标,然后再将指标设计成在调查中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提问。其中构造指标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步,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3、试析量表和指数的联系和区别? 量表和指数都是对抽象概念进行复合测量,即基于一项以上资料的测量。量表能测出变量的大小,反映出变量的强弱结构,因此能获得比指标测量更多的信息。从测量层次看,量表测量仍属于定序层次。从使用频率看,指数比量表运用得更加频繁。4、试述处理缺失值的常用方法? 首先,如缺失值占的比重不大,可考虑删除那些有缺失值的被访者。考虑:一

35、是剩下的数据是否还能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二是否会使样本代表性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到分析结果。 其次,如果指数有多个指标,可以考虑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当指标太少时,最好不用平均值方法。 第三,在大样本和指标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随机方法给缺失值赋值。如果在统计分析时还要将该指数与其它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则最好不要采用随机赋值的方法,因可能会增大相关分析中的误差。5、试论述各种信度与效度的不足之处? 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不足:第一次测量产生的“练习效应”会对第二次测量产生影响,如缩短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比较容易回忆出测试的题目,延长间隔则容易受外部影响而变化。 复本信度是

36、等值性信度的一种,比再测信度的工作量大,但完善的复本是很难构造的。 折半信度,没有一种理论推导,严格证明其有效性。带有一定随意性。 表面效度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但没有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一方面它的评估比较容易受到测试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每种测量方法总有一些表面效度,很难判定哪个测量不具备表面效度,也就无法评估测量质量。 内容效度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实现的,但由于有概念定义作为客观依据,随意性比表面效度小。 效标效度的不足之处在于效标的选择,仍然是靠主观判断的,有些作为效标的测量工具,只是被假定是有效的,没有理论依据。第七章:问卷设计简答题:1、问卷设计有哪些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

37、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测量方案; 其次,问卷在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 第三,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一方面调查者较方便地选择回答;另一方面得到的资料较规范化,便于进行数量化分析。2、什幺是填答指南?简要介绍其各个类型? 填答指南就是关于如何填答问卷的说明,一般有三种类型:总体性的填答指南、问卷各部分的填答指南、个别问题的填答指南。 总体性的填答指南:适用于整个问卷,放在封二的致被调查者信之后,标有“填答指南”或“问卷填写说明”的标题。 问卷各部分的填答指南:放在各部分内容的前面,指示被调查者进行思维转换。 个别问题的填答指南:针对可能使被调查者发生混淆的问题,一般用括号标示在相关问题之后。

38、3、高质量问卷的标准包括哪些? 1.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方面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确是测量着我们所要测量的变量(效度);另一方面测量不受时间、地点和对象变化的影响(信度)。 2.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4.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4、如何做到“问卷设计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 首先,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少而简单:手工分析;较多复杂:计算机分析) 其次,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进行定性分析。(开放题:定性分析;封闭题:定量分析) 最后,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

39、杂的统计分析。5、解释问卷设计中的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 在规范的社会研究中,问卷初稿设计出来后,不能直接用于正式调查,而必须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都是检验其适用性的主要手段。 客观检验法:抽取一个小样本,派访问员使用问卷初稿面访。 主观评价法:将问卷初稿送给相关专家,请他们阅读分析问卷初稿,评论后提出修改意见。论述题:1、试析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1.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一方面要求设计者全面考虑研究目的,尽可能地搜集所需资料;另一方面也要求设计者能够准确地理解研究目的,将测量指标转换为问卷中的适当问题。 2.考虑被调查者原则。 首先,需要考虑被

40、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其次,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 第三,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第四,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第五,需要保持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第六,尽量避免设计太多复杂的回忆性问题。 3.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 首先,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 其次,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进行定性分析。 最后,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 4.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如采用邮寄问卷或通过报刊、网络刊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需自己填答的,问卷卷面、致调查者信、填答指南、问题

41、的数量、表述、排列等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如通过电话进行访问:设计适当的调查内容、严格控制问卷的长度、注意提问的简洁。 如聘请访问员对调查者进行面访:问卷中的问题可以适当多一些,相对复杂一些。2、试析问卷调查的优点与不足? 1.问卷调查的优点。 第一,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搜集信息。 第二,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搜集信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 第三,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匿名性。 第四,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它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 第五,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它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2.问

42、卷调查的不足。 第一,问卷调查通常预设,研究者可以找到具有效度与信度的测量指标,但很多指标并不具有绝对的测量效度与信度。 第二,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难以保证每个研究对象对于问卷的理解是一致的。 第三,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恰恰是个成问题的假定。 第四,问卷调查事实上难以完全控制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境的影响。 第五,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有些研究对象由主观、客观的原因不说真话的情况常常存在。 第六,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对于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展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

43、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但很多时间只能得出社会现象的部分的、表层的、静态的认识。第八章:访谈法简答题:1、简述访谈法与观察法和问卷法的关系? 访谈法比观察法更深入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内在信息,调查者常常也要观察被调查者非语言信息,最基本的获取信息途径是通过直接语言交流。 访谈法不同与观察法,因为:一方面问卷调查除了采用直接访谈之外,有时还采用通过邮寄问卷、网上调查、报刊调查等方式让被调查者自己阅读问题并填答问卷;另一方面,访谈法有时候要利用问卷而进行,这类访谈一般被称作问卷调查访谈,但很多时候调查者并不是按照事先拟订好的问卷来与被调查者访谈,而是围绕相关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比较自由、

44、广泛和深入的交谈。2、在访谈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熟悉调查内容。 2.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3.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4.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 5.准备工具。3、在访谈之初容易出现什幺问题?如何解决? 1.由于陌生感而使被调查者拘束无言。 2.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谈者因此产生怯场或不耐烦情绪。 3.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除对访谈对象表示礼貌外,可以先谈谈调查对象具备或熟悉的方面,有利于调查的气氛后,就可详细说明要调查的内容,提出第一批问题。4、对访问员进行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1.研究指导者作简要介绍。 2.阅读问卷、调查员手册或访谈指南及其它与该项研究有关

45、的材料。 3.举行模拟访谈。 4.结合模拟访谈,集体讨论。 5.建立监督管理办法。5、作为小组访谈的主持人,如何对小组访谈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控制? 1.打破短暂的沉默。 2.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3.开展民主、平等的讨论。4.把握访谈的主题。 5.做一个谦逊、客观的主持人。 6.做好被调查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7.应当场做好访谈记录。论述题:1、试析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信息量大。 2.灵活性高。 3.适用范围广。4.控制性强。 5.访谈法可以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缺点: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2.成本较高。 3.访谈通常时间长。 4.匿名性不够强。 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2、试评小组访谈法? 小组访谈法: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小组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是访谈法的一种扩展形式,同个案访谈法一样都是进行直接的口头调查。特点:同时访谈若干个被调查者,是若干个被调查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围绕着某个专门的题目展开,这类调查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