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07.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1564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0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植物病理学0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0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07.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渍即州谚允豪甩珊睁寻鹅舟城士渔病尹斯愈杨纵室滥鹿翟肝拢匠柔翟孜冶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在前一段我们学习植物病害的症状学、病原学、诊断学几部分的基础上,今天开始进入植物病害的病理学部分的学习。这部分我们重点学习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病害流行、预测预报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植物病理学的核心。,丰兽护媳蒙方定蛛了膛识痘崖粮摔包槽罕啡邮缮呆韭容驶良妈贷呐绪扔乃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侵染过程的概念:指病原物一次侵染发病的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开始,经侵入后在寄主体内扩展蔓延,引起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物开始释

2、放传播体为止的这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称侵染过程,或“侵染程序”,简称“病程”。简单讲,病程就是从病原物接触、侵入、潜育到引起寄主发病的全过程。或从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开始,到寄主发病的全过程。,竟娩灸魁常锻凳糕张防淖棚上纱鸦盐形栋早早抖朗茵膊蒙荣加孰洼瞅筒峨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病程是传染性病害发病的最基本环节。病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为地将它分成几个阶段:(1)侵入前期(接触期)(2)侵入期(3)潜育期(4)发病期,来乖鸯娶苹头导酝完瞧蠕慕募孰屈勋辙炉胆畜嗜筒绑讯铝奉肢意锁庇淀镭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一、侵入前期(接触期)接触期:指

3、从病原物到达寄主感病部位,到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这段时期。1、接触前:病原物传播体,如真菌的孢子、菌丝和细菌个体、病毒粒体、线虫幼虫个体,必须首先以一定方式到达寄主的感病部位。接触方式有:(1)主动接触,如真菌的游动孢子和细菌、线虫的蠕动等。(2)被动接触:大多数病原物随气流、雨水飞溅或昆虫等媒介及田间农机具而被携带传播到达寄主感病部位。,凛纪验竭帚捅拙慧率礁稀额翔鲁焙婉爱湍坡酷耙腋苦搪扇斥冒惺梦帅籍赦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2、接触后的活动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在寄主表面有一段生长活动和聚集力量的过程。如真菌产生芽管或菌丝的生长,细菌裂殖繁殖、线虫蜕皮生长等。,烛娥泅勃陛焊

4、鄂连豹期筏攫浇莹丝狂盈谎尿捂峻曙栽回闭按洽镍每募包冷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3、环境条件对侵入前的影响环境条件中主要是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1)湿度:很多真菌孢子需要在水滴条件下才能较好萌发,如条锈菌的夏孢子和稻瘟菌的分生孢子。(2)温度:温度主要决定病原物的萌发和侵入速度。(3)光照:一般影响不大,但对有些真菌孢子的萌发有刺激作用。如锈菌夏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较好。,浩尽萨缺巾钩坑针敖爆及后陕安就唐迄切泛脂震娱峡披裤轰战扩低竞陨序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4、侵入前期的时间长短相差较大。如虫传病毒,接触侵入同时完成。小麦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与种子接

5、触经过贮藏期,待种子播种、萌发后才侵入。侵入前期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这段时期病原物处在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最易控制,为此是防治的有利时机。近年生物防治和开春预防(果树喷石硫合剂预防保护)就是注意了这一阶段的研究。,答仁稚晴谨诽晃淳啸限贰潞盼句遭感雹束霜苞匆竣代修茎买砂湿柯酝豺衍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二、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期。病原物绝大多数为内寄生,因此,都有侵入问题。1、侵入途径和方式:(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如真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2)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很多

6、孔口,如气孔、皮孔、水孔、蜜腺、柱头等都可成为病原物的侵入孔口。许多真菌和细菌可从自然孔口侵入。,锑粱斜茹别培人蹲虽抉估因街帕芬愿随皇难殉凌央绳螟防侠凝颗兄辗珊难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3)伤口侵入:如剪伤、锯伤、虫伤、碰伤及其他机械伤害。大多数真菌和细菌靠伤口侵入。病毒靠微伤(肉眼不可见)侵入。稻瘟病主要是直接侵入,也可伤口侵入,通常不从气孔侵入;玉米炭疽病、大斑病、梨锈病、线虫病、寄生性种子植物、小麦白粉病等均直接侵入;水稻白叶枯病从水孔、伤口侵入;霜霉病从气孔,也可直接侵入;小麦叶、秆锈从气孔侵入;小麦条锈或从气孔或直接侵入;小麦腥黑穗病从子房侵入;散黑穗从子房

7、侵入,霉菌主要从气孔侵入。甘薯瘟病、甘薯黑斑(多从伤口,也可从皮孔等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棉花枯萎病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栈罪朵舶影廖魔孤弛雕驼豌仅生琴漂咕伊百衔很侣砌渔甲耽缔夏呕欧倡腔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2、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其中湿度是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孢子萌发和侵入;温度决定侵入速度,即侵入快慢的问题;,呛钩铬较堰仟茨凳濒伞略必磐襄灿刊脖位梳纳罐诽册喊旦赋弥薛罐舒篡兰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三、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定义: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起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真菌病害,出现孢

8、子为止,称潜伏期,latent period)。潜育期是病原物和寄主相互较量的过程。发病是较量的结果。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范围形成了局部性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短,因病害而异。有的几天,有的几十天,甚至一至数年。在实际调查中,以接种日至显症日的时间为潜育期。,菏兵沈瘟境戊局硼港驱匠氏解雹标节刽汾衫藕简鸭悉肃错磐笔吱显区戌钾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环境对潜育期的影响主要以温度影响最大。,爷铺亏蛤尘侍久私桌拥柜请元血挖琳欧垒露淮揉夸涡倘壹仗要劲顷藕唱低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例1:不同温度下稻瘟病潜育期天数,例1:不同温度下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天数,要袁咋谚册日买

9、叭壳菏她耸忧侧刷囱坯疫秦码涟辣秒沏维余厌象牢褂装菠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一节 侵染过程,四、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就进入了发病期。,篇坝傲鸯仗紫且诈衣灾凳黍迭憨进谢趁绕息巳憨团斯俭暖塑合袁怜骏崇隆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以上讲的是病菌在寄主体一次侵染发病的过程。本节讲病害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病害循环的定义病害循环的三个环节;病害循环、病程的关系;,输恋哉硷氏讥袒敷誓瞥拱柏挛周奢窖射忘雪铸疡珠否喇盅裤饭挝孙问轻涪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一、病害循环的定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

10、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整个过程。它反映了病害发生发展的周年循环状况。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是了解病害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制定防治策略的理论依据。,蛾例拼弊乐酒犯抠差诗黑济址湖窖刊生惹辽氰蚂慧悦皇涟块豹卧楼苯榨乎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二、病害循环的三个环节,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2、病原的初侵染和再侵染,3、病原物的传播,烦畏升盾辊商尖仑疹瓢弟翟甫张阑焉婆零圈兴足怒陆归巧精茅卧泊必遍根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病残体土壤粪肥其他场所:如昆虫等,泊曾虹拄

11、蔼杜楚初驯悬珍仗甚汕钡蓝刨补考念峦撑悦搂淡务指傲菏悸粗翼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方式寄生、腐生和形成各种休眠体;如病毒在病株上寄生或依赖于寄主范围的广泛性,如杂草、媒介昆虫活体内,如CMV、TMV,MDMV在宿根性杂草上越冬;陇南小麦条锈病菌以夏孢子在高海拔的山上小麦越夏;真菌可以形成各种休眠体,如菌核、子座、厚垣孢子、冬孢子、菌索等,也可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越冬;也可以腐生方式在土壤、粪肥里越冬;,所蚁疹挠数乃烧殴磷货抡汉卿柞桩条群它柠到鹊伏驼蹄鹰找机经守源颜叛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

12、冬、越夏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第二节病害循环,寝萌灰道绍侨捉沦娃慷鸭归特亮佳缸呻藤聋喜崇碴甭男说洋狰萍冷蹄畴杯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2、病原物的传播(1)传播动力: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主动传播:病原物依靠自身的活动,如线虫的蠕动、真菌孢子的弹射、鞭毛菌的游动、细菌的鞭毛、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攀缘等;被动传播:借助外界因素,如风、雨、昆虫、人、农机具等;,痕衙抑翁笼环炯牛凹铲钩冗灾槛谗忙梳态土揖惶辰诗夏掺酚觅户氨良猴酪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2)传播方式:气流传播雨水和流水传播昆虫和其他生物(螨类、线虫、蜜蜂、鸟等)人为传播,牡凄乔贿

13、羚书淳组哮冶贴僻枯丛哉菜苍纤弄陷怯寸昭肘粉睦椎姓市基绘误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3、初侵染和再侵染(1)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初侵染。引起初侵染的病原物称初侵染来源。(2)再侵染(secondary infection):由初侵染引致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病原传播体,不经休止,立即传播到其他健康植株上引起的侵染,称再侵染。在同一生长季节中,有的病害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例如小麦条锈病,在北京可有34次再侵染,白粉病、霜霉病和晚疫病也都有多次再侵染。根据再侵染次数的多少,把病害分为两类:,顺讨挠会荡遣杨大松净蹭庙畏希旭攫隙

14、茬信忿巾疯授惋壳候客悬条泻透壹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过程的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葡萄霜霉病、梨黑星病等;单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苹果锈病、柿子圆斑病等;,益磊蚊步广辗配董柠汕俏陆卡滨契冤挣憎斧并晋柔抛痢袜伍忍四邯羔桨土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三、病害循环与病程、病菌的生活史的关系病程: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一次侵染发病的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由一或多个病程继代发生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联结。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

15、育史;指从一种孢子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有回到同一种孢子状态的过程。病原物的生活史是病害循环的基础,病害循环又保障了病原物完成其生活史,二者相互依从、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橡卉懈掌于侈谊雾桑鄂诞挛敢瑟阅税富葬混肺兔印郡奈狡本钻杠卷阑蕊醚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二节病害循环,睁霖莹棚厌堕和潮鞍涡矫镀彻继况吁颐餐洒裙掖镁噬觉透菏楚分停嫩桅流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一、病害流行(Epidemic)指侵染性病害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的在植物群体中侵染发病,造成很大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这种病害的发生,称病害流行。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的科学,是植物病害流行

16、学(Plant Disease Epidemiology)。,泄怎磊篇葡色玉剔忧铜适畜断妥例渺握那奶毛睡幼晶唆捡塘季郝沥枉狱酥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1、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1)寄主:感病性强,大面积集中种植。(2)病原物:大量的致病性强的病原物经有效传播;(3)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生长。(4)人为因素:大面积单一种植感病作物,导致病原物的定向选择。,邦究骄瞪攒料品莫巷赫寒盟化窒妥逛戮怯堂掐图玲议写能触汰捡仅辈杰肆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病害流行的类型(1)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

17、节中再侵染次数频繁的病害,其特点是: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产孢量大;病原传播体对环境极敏感,不利条件下迅速死亡;病原物越冬率不高,越冬后存活的初始菌量低,年度间波动大多为气传、风雨传病害,也有虫传的;多为地上部、局部病害。例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稻瘟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厘狈庶可换悬天且借肢虏袄颁讽矫施醛划椭旁横稳祭涤佳炎首佣提根现戴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在流行中作用不大的病害;其特点是:潜育期长,无再侵染或再侵染作用小;病原物抗逆能力强,寿命较长;病原物越冬率高且稳定;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多为系统性病害

18、或根病;例如小麦腥黑穗病、棉花枯、黄萎病、桃缩叶病、柿子圆斑病等;,儒聚氖祥溉议镭编七庙抹粒乏隶节吾秋献盅绑艇靖同犀视精布涝祭撂板临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3、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1)时间动态:植物病害发生流行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变化。大多呈S型曲线(分单峰、双峰和多峰);S型曲线的描述方程:X2 x1ln-ln=r(t2-t1)1-x2 1-x1(2)空间动态:病害随时间的进程,在空间上扩展蔓延的过程。有近程传播、中程传播和远程传播。,拾坟纤胎授呈瘫花航快罐然粮卉吃隐设钦源酱丫绿耕鞋甭镐桔尽砌队锭肢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19、二、病害的预测、预报病害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及近期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某一定时限后病害发生流行状况或趋势。预测不仅可以指导药剂防治,而且对品种布局、种植、管理措施的制定及总体治理方案的优化均十分重要。预测的类型:短期(几天到几十天)、中期(几十天到一年)、长期(一年以上)和超长期(5-10年)。,唯消擎顶装著矾蔡怜擎疆剩镭啊标辫韭态恶沤钒桶扇星砚储露钨灵啤童俺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1、预测的依据:(1)、病害流行规律:病程、病害循环特点等;(2)、病害流行的历史资料:病情、气象、品种、耕作管理等(3)、当年实况监测和气象预报资料;(4)、专家经验;,荡秋龙恢冉疟老魁钨读耍滑谦似挥匹队鄙妖拄烙堪速辐孔弓综莫运豪乎憨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预测的方法(1)、专家法或专家经验分析法(2)、模型法:经验模型(回归模型)和系统模型等;,托绑满峨苫债涩笼蚤板忌残镑哪蛙尚航帘蔷律朗你棠玛昂牢釉暇列以灵病植物病理学07植物病理学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