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659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育期与流行》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3、潜育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在真菌性病害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出现症状(例如出现病斑)不一定出现孢子。出现孢于的早晚和数量在流行学上对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再侵染和病害的蔓延是重要的。,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3、潜育期,作物品种的抗病性测定的标准之一是测定潜伏期的长短。潜育期和潜伏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和寄主植物对病原物扩展蔓延抵抗斗争的阶段。,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3、潜育期,一方面病原物要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分泌各种酶,毒素或其他物质,破坏寄主的正常新陈代谢和细

2、胞组织,从侵染点向周围扩展蔓延。一方面寄主植物要对病原物的侵染作出反应,来抵抗病原物的扩展。潜育阶段时间的长短不一,短的几天,长的将近一年。,何可佳,植物病理学,4,(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A 真菌多以菌丝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外蔓延,如腐霉菌、丝核菌等。有的在细胞间蔓延,侵入细胞内产生吸器,吸收养料和水分,如霜霉菌、锈菌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5,(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有的则穿透皮层细胞进入导管,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等。有的侵入后很快扩展到生长点,然后随生长点蔓延,如小麦腥黑穗病菌等。有的菌丝只在寄主表面蔓延,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产生吸器摄取

3、营养,如小麦白粉病菌。,何可佳,植物病理学,6,(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B 细菌侵入寄主后,先在薄壁细胞间繁殖,细胞死亡后进入细胞。有的能分解细胞间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细胞内含物外渗,造成组织腐烂,如白菜软腐病菌。有的扩展到维管束中,造成整株萎蔫,如花生青枯病菌。有的从叶片水孔侵入,在叶片维管束组织中蔓延,如水稻白叶枯病。,何可佳,植物病理学,7,(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类菌原体和螺原体病是维管束性病害,由介体传递进入维管束后,多在韧皮部组织内繁殖和扩展。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先在细胞内增殖,通过胞间联丝再向周围组织蔓延。有的病毒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组织中蔓延,如枯斑病毒。有的病

4、毒则进入韧皮部的筛管,沿筛管向寄主周身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何可佳,植物病理学,8,(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的侵染。多数病害属这一类,如形成各种斑点的病害(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甘薯黑斑病、花生黑斑病等)。马铃薯晚疫病菌侵染叶片后,在干燥情况下只形成小病斑,在潮湿情况下,病斑可以扩展到整个叶片和叶柄,甚至到茎部,但毕竟还是局部侵染。,何可佳,植物病理学,9,(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侵染。有三种情况: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黄萎病菌、花生青枯病菌等;沿筛管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小麦黄矮病毒等;沿生长点蔓延

5、,如玉米丝黑穗病菌,谷子白发病菌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0,(3)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潜伏侵染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不立即表现症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例如甘薯的块根被黑斑病菌侵染后不一定立即表现症状,而在贮藏期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表现症状。这与潜育期不同,潜育期是在正常情况下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表现出症状来,潜伏侵染则不一定表现出症状。,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1,(3)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有的潜伏侵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表现症状。例如病毒侵染马铃薯品种爱德华国王后,病毒在其中潜伏不表现症状称为带毒者。棉花枯萎病菌能侵染多种植物,除了在少数

6、植物如棉花上表现症状外,在许多植物中潜伏,并不表现症状。,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2,(3)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症状隐蔽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例如低温或高温,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如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例如棉花黄萎病出观症状后在棉株现蕾时由于高温症状又隐蔽或不显著,以后温度降低时又可再表现。,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3,(4)寄主的抗扩展,寄主受病原物侵染后在侵染点的周围形成木栓层,阻碍病原物向其它部位蔓延及其毒素的扩散。在生理生化方面,寄主在侵染点还可以产生植物抗毒素。如甘薯感染黑斑病后产生甘薯酮,能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形成。水稻感染稻瘟病后产生叶绿原酸和阿魏酸

7、,能中和稻瘟病菌分泌的毒素。,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4,(5)影响潜育期的环境条件,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病原物与寄主的生物学特性。如禾谷类作物黑穗病,潜育期长达几个月至1年,果树病毒类病害的潜育期也可长达1年或数年,而多数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只需几天或十几天。如柑桔溃疡病的潜育期一般为46天。但是同一种病害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潜育期的长短会有一定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5,(5)影响潜育期的环境条件,温度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最大。其主要原因是病原物生长和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一般均有其最适的范围。在最适温度内,病原物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潜育期也最短。若温度

8、过高或过低都会限制其发育,则潜育期将延长或终止。,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6,(5)影响潜育期的环境条件,湿度在潜育期,病原物已进入寄主体内,其对水分的要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因此外界湿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不过,有些病原物在外界湿度大寄主组织充水的情况下,病原物的发育和扩展会更为有利,潜育期则相应缩短,如马铃薯晚疫病菌、黄瓜霜霉病菌。,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7,(5)影响潜育期的环境条件,寄主抗性在潜育期,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其抗性不同,潜育期长短也有差异。如黄瓜枯萎病菌在黄瓜幼苗上,潜育期为57天,而在成株上长达1015天,甚至可达1个月。寄主抗性还可表现在病原物侵入后,寄主体内产生的各种生理生化

9、反应以抵抗病原物的扩展。此外寄主体内营养物的成分和比例的差异也影响病原物的发育情况。一般寄主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含量高时,有利于病原物的扩展。,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8,4、发病期,指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到病害进一步发展而加重的时期。此期间病原物在寄主的感病部位不断地产生繁殖体,构成各种特征性的病征。如真菌引起的病害在病部产生各种霉、粉、粒、丝状物;细菌病害在病部产生脓状物;病毒病害则在发病期表现系统性和局部性的症状,而没有病征。,何可佳,植物病理学,19,4、发病期,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湿度、温度、光照、寄主状况等。许多真菌、细菌病害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繁殖体,并使寄主表现急性型和发

10、展型的症状。若气候干燥常使病斑停止扩展并形成慢性型病斑,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数量也极少。温度在此期间主要影响病原物繁殖体产生的速度,如稻瘟病菌,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0,4、发病期,施肥如稻瘟病菌在氮肥施用过多的情况下,易形成急性型病斑,产生大量孢子,缺肥缺水时则形成白点型病斑,不产生孢子。寄主的抗病性在水稻抗病品种上,稻瘟病只形成很小的褐点型病斑。在玉米抗病品种上,大斑病产生褪绿型病斑,很少产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则形成萎蔫型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1,(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群体中进行再次侵染和进一步发展

11、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初侵染。再侵染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2,(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发展有两种情况: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单循环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有再侵染的病害,再侵染次数的多少因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再侵染次数少的,称为少循环病害,如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这些病害虽然在寄主的生长后期有进行再侵染的可能,但不重要。再侵染有多次的,称为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3,

12、(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去呢?一年生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引起病害。有的病害在一个地方的作物收获前,病原物转移到另一地方的同一作物上,例如稻瘟病菌可从早稻转到中稻和晚稻。,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4,(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有的可从一种作物转移到另一种作物,例如水稻纹枯病菌也可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寄生。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马铃薯环腐病等可通过块根、块茎在贮藏期继续发展为害,成为下一生长季节发病的菌源。,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5,病害循环,以上是病害循环的过程,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

13、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和形成繁殖体,又经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生长季节结束,病原物又进行越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6,二、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普遍而严重发生,对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流行。在发病的频率上,有些地区的条件经常有利于某种或几种病害发生,病害虽然不是每年都流行,但经常流行,这种地区称为常发区,偶然流行的称为偶发区。,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7,二、植物病害的流行,在地理范围上,多数病害是局部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流

14、行病,一些由土壤传播的病原物,一些由细菌或线虫所引起的病害,病原物在田间传播的距离不远尤其是这样。一些由气流传播的病原物,就可以被传播较远,例如锈菌的夏孢子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锈病发生的面积可达几个省,在欧洲可以涉及几个国家,称为广泛流行病。研究植物病害流行学科植物病害流行学。,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8,(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农业系统中植物病害的消长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农业系统涉及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人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如能将各因素保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平衡,例如杜绝危险性的病原物的引进,合理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保持合理的栽培管理等等,就能把生产放在稳定的基础上。如破坏这种平

15、衡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将大流行。,何可佳,植物病理学,29,(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1寄主植物(1)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中,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形成的繁殖体数量大,多循环病害的循环周转快,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病害容易流行。(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植物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有关。,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0,(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2病原物 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没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病害是不能流行的。(1)病原物的毒性(2)病原物的数量(3)病原物的传播,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1,(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3、有适宜病原物生长繁殖

16、而不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雨水;4、栽培管理 耕作制度的改变;播种期的改变;施肥量的多少;水的管理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2,(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以上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节。应该看到,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往往不是孤立地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以稻瘟病为例,如果种植感病品种,施用过多氮肥,冷水灌田或抽穗后雨多并出现低温,稻瘟病就有可能大流行。,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3,(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也应该看到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主有次,在一定的时间内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影响着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如上述的稻瘟病流行条件中,即使感病品种,多氮肥等条件都具备,但没有充分的湿度条件

17、,稻瘟病就不能流行,因此湿度条件就是决定性因素或主导因素,如果湿度具备,但土壤缺肥,稻瘟病虽然也可以发生,但不会严重,而多氮肥田块则会发生较重。在这种情况下,施用过多氮肥或施肥不当就成为主导因素,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4,(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1病害流行的类型(1)积年流行病这类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发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这类病害的发生程度没有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决定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这类病害耍经过多年积累大量的病原物群体后才逐年加重,最后达到流行的程度。如棉黄萎病。,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5,(三)病

18、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2)单年流行病 这类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这类病害的潜育期短、寄主感病期长,主要由气流传播。如稻瘟病、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6,(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2病害流行的变化病害流行既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是否流行及其流行的程度,也就必然会有变化。可分为季节变化和年份变化。(1)季节变化是指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的消长变化。有的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没有多大的变化,有的则有很大的变化。病害发展一般呈S型,但也有双峰或多峰的。,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7,(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2)

19、年份变化是指一种病害在不同年份发生程度的变化。单循环和少循环病害需要逐年积累病原物才能达到流行的程度。多循环病害在不同年份是否流行和流行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8,(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研究病害流行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预测病害的发生时期和严重程度,以便及时做好防治的准备工作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例如病害循环的特点,病害流行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季节变化、年份变化等等,充分掌握了这些规律,再配合准确的气象预报和病情的准确调查,就可以作出较准确的预报。,何可佳,植物病理学,39,(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1长期预报 是指在较长时期之前对病害发生进行预报,例如今年预测明年,或上一生长季节预测下一生长季节对病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预报。预报的主要依据是:初侵染的菌源和菌量(种子或土壤的带菌量等),品种的抗病性,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和栽培条件等)。,何可佳,植物病理学,40,(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2短期预报 是在病害发生前不久或病害发生的初期对短期内病害可能发生的趋势和程度作出预报。主要依据是,当时田间存在的菌量或发病情况;短期内气象预报是否有利于病害发生;栽培条件是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