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召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墟召唤.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废墟的召唤,宗璞,女,散文家、小说家。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做编辑。著作有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集风庐童话、宗璞散文选集等。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孙犁评价她的散文说,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细节,圆明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
2、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导入新课:,只要有自然,有生命,就有对 自然的感悟,就有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宗璞有眼前的废墟想到了耻辱的历史,那大水法、观水法,那路旁的石龟,那方外观的白石乃至整个废墟都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见证,听到废墟“留留”的风声,作者深有感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圆明园是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凭吊它,怎能不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她感悟到了“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朗读课文,探讨以下问题:,思路与文章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结构是思路
3、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是如何安排结构、组织材料的呢?读完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写作顺序,请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浏览课文,探讨以下问题:,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1段)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行踪及总体感受,是全文的引子。二.(27段)写废墟的凄凉景色及由此感受到的废墟的召唤。三.(819段)对“落照”的描写及作者与年轻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的思想感情。四.(2021)表达了保留废墟的一部分以凭吊这段凝固的历史,记住废墟的召唤的意愿。,1.阅读第一段,画出景色描述部分,指出其作用?,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
4、基调,总领全文。,2.找出(27段)中的比喻拟人句,说明其作用,(比喻句)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拟人句)依然寂寞地站着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一带建筑遗址的荒凉景象,给人深刻的印象。,3.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找出描绘夕照景色的段落,说说每段景色描写的特点,含义。,第9段写粉红的天空与寒鸦,写晚霞的艳丽、西山的娇红与天空中的寒意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第14段中枯梗与绮辉,西山的鲜嫩润泽与浅淡的光照下的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之中更显
5、出这天空、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作者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第19段描写了太阳下山之后的景色。此时的景色让作者想到了春日的紫藤萝。春日的紫藤萝一朵朵小的紫花汇成花的海洋,焕发出勃勃生机。伟大的祖国富饶强大、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尽到责任。这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思索。,4.从文中找出作者与年轻人的辩论,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满怀爱国之心,也想为祖国的振兴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与年轻人的辩论,反映了两代人的不同看法。辩论的结果是意见达成一致,这正是这蒙受着民族耻辱的废墟给后人的启示。,齐读最后两段,讨论这两段的含义和作用。,作者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小结:,散文主要写自已冬日漫游圆明园遗址,先写眼前的所见,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凭吊,然后借对风声的描绘引出聆听到废墟的召唤,即由实景实写到虚景虚写。最后又由废墟的召唤而引发深沉的思考,阐释改变废墟这一疑固历史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点明主题。即全文的思路引子凭吊召唤思考,思路清晰。,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