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兰亭集序》说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五《兰亭集序》说课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羲之,集序,二、说教学目标,一、说教材,三、教法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说 课 流 程,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材分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2)能
2、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自读课文,文下有注释,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等词的义项;(2)背诵全文。在课文二三自然段中,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
3、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 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
4、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五、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四)疏通文意,(五)课堂小结,(六)课后拓展,(一)导入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
5、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二)作者简介 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兰亭集序(局部),羲之其书,王羲之黄庭经墨迹(唐临本),姨母帖,(1)袒腹东床,羲之其事,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2)鹅池,王羲
6、之以书换鹅图,(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MP3),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听完朗读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四)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此外,课文中出现的“流觞曲水”这样的字词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兰亭集会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
7、使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识更为直观和便于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识。这既完成了教学目标(1)(2)(3),同时又突破了重点难点,也是对学法的落实。,崇山峻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2)归纳文中文言知识,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一课时的作业重积累,对基础差的学生必不可少,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找出
8、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或字词,教师根据回答点拨各段大意。同时,板书全篇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这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再落实。,全文思路,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3、4自然段):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三)问题研讨 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人生观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突破难点即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其中蕴涵的积极情绪。,(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有关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资料,相互交流。第二课时的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六、板书设计,时间:暮春之初 地点:兰亭 事由:修褉事也 人物:群贤必至,少长咸集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乐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事件: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欣于所遇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死生亦大矣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 昔人兴感若合一契 时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一)兰亭盛会,(二)会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