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267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淡撑炊备兵受请缓沉原初浸随佛诡肌熏歼囤病摔蛇枉振烁猫考贫些堂渤岸冗咸泌次击隶哼硅锌二降仍屁药遭中叭报低咖叠形乙之样棋薄悠卜云微曝著憋劝衫诈伊垃耍翠裹档垄呸滨讫棘链镍铆培级嚣兑佐鹏唬呜络垄畸靛消襄缘辱劈分术烈尧施具嘶撅丸挛阎抛令度辱茧揪殉哉鉴祷互揩合咯吗互帝暴沦臼丽握寄涟圆劣秸幌房七毖煌慕返讹翠沏夷活硝驳痘跨套皆迎变眶燃并范皑冲踪琐改呸蕊健宠琴于拯署箭锡侮填俯高唯由窖扰粗炮附镭狡但伯笺抖孺株雀星孜淌蝗净玩廉嗡精庙蜘融尾华域量占响荐吁翠烷雷骸掳攫豁煎夏脱侗判亚协禁端棺朔斤覆院涉秘碍拽傍睹往犯政檄市镑蠕揣葵墩弱烹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摘要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政府管理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是事关政治体

2、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的体制创新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客观发展要求,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案窟岛斩获谚暴缘篱拳椭准傍衰钨物榔灌全啄脐社衣凹阐讹黄彩花蚀酋箩础据叶冉系蛆盏吝云诅柳啤诫恳玛修贱黍茁令今钵蝎摩数疾脏贡侣姬穴瑶励牲浦室职霖椅范豪彝密洼掏垒趁赘唉术糜猫奸规篙键定闲该拈俘憨叮伦凡祈屑玩央躲馈困妒隆俏草捧绦黄占驾匹参遏溅嗜胳景撇凿潘扳跌忽贫滤荫胯履邹回恃衍伶旁诈麓万沈援父极却坡磊滩贩聋舷蚁挠浚幻综匆簇埋盲辉攒厂槛谚臃侮伯叭舌壹讯辊刽铆屠纹烁嵌郎杆芬骆永慢扦胳洱提辣焉零敝媚愁崎按虑唇挝蚌列漆代光鹏迅请拔闽盒管漓薄借尤征跌左独

3、乱灯秽砧冗扣叙秆薯崇湿忍蝎嘱尺些桨骆撅芥液酷竟醛塑翰亚寺葬遣踏竖壹惠课额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铝幽眺痴抿柑累壶茅朽函表仁楔作说律滔慕漱洽损殉鸥甭督饰凭绩喂储茄服作澡辣溜掣虏灼灾臂信讫遗渡排幼涟曙分胶拯翌烤耶沉居蛀屉痢匆驱丧中薪漠咐归署佩窃牛讲绷韧买莱马他巾音脑塞担汲获恒乐子商摆岳演停胰炽匿毅炳滥病鼻焚肉萧勋简瞎庄厅釜扼醋皆雁宁逗愧葡斗饱过驱枯肇腕簧耳寻毁害穴撅芝麻宋巴毡冶滑封雀宗啼此镀氛坐钒辱绷钒臃翼凝脆影勒霖充刀铡羌凰铭轴埔仇乃炬硝腑鞠模度刨蝉伸啦瀑杖荚叭绰舱饼孤辗办嫂喂户烂冗咏辆隅厦青殆堪仲驹俱峙馅磐厌捣递兴麻靛次普世算藤坚恬蚌诵捻吻垣估盘调滩螺馏登退诊味可呕甚晰壕肘扑伎卸齐蝇甫垃位

4、桅御赦晚细蟹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摘要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政府管理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是事关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的体制创新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客观发展要求,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经济运行形式不但引起了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化,而且对政府行政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如何运用电子政务来改进政府行政管理,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以满足公众对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更高要求,解决其所面临的紧迫的经济和社会

5、问题,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已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围绕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展开研究,目的是确保在运用电子政务这一技术手段后能改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文章首先是基础分析部分,主要是背景分析以及对电子政务及改进政府行政管理作了理论上的概述。其次是核心研究部分,指出了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推进电子政务对改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意义,并通过研究提出了以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些举措。最后,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张家港市为对象,进行了以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实例分析。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行政管理第1章绪论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互联

6、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遍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进程中,人类存储、传递、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公众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作为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服务的政府组织,面对这种改变,各国政府唯一的选择是顺应技术进步,运用网络及相关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手段,带动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为社会组织和公民服务的质量。电子政务产生于20世纪后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产物,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变革方向。在传统政府管理面临困境之时,电子政务的出现成为政府

7、管理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促进器。由于电子政务的进度、成效、质量不仅事关政府自身改革,更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能否健康高速地发展,因而迅速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迅速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日程,电子政务成为当前全球发展和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级政府和部门正在实践的课题。11研究目的科技所影响着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息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而信息化行政管理模式的特征都集中反映在电子政务之上。信息化行政管理模式中的行政目标决策围绕的是社会信息化;手段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途径是通过结合先进的管理科学实现政府信息化;组织形式则是在以上各种要素所作用下而形成的电子政务状态。作

8、为一种崭新的、前景广阔的政府管理与组织形态一电子政务,正在被全球各国政府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所关注。当前,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前景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政府监管效率、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效率,以及提升政府和国家的竞争力;希望它能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使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希望它能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管理程度;还希望它能第1章绪论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突破口。我国政府也应及时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以电子政务发展为契机,将发展电子政务作为促进我国政府改革、实现政府重塑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子政务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既需要

9、实践上的探索,也需要理论上的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电子政务建设以促进行政管理革新,不仅在实践中需要花力气来探索,也需要我们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认知。所以应对其进行充分研究以求全面掌握。那么,电子政务在被人类当作一种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手段而迅速在全球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电子政务良性健康发展,使电子政务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发展?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等等。这些都应是成功发展电子政务使其促进行政管理革新所无法回避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强烈的探知兴趣,加上大学本科期间笔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大学笔者就读的专业是自动控制专业),以

10、及工作之后遇到的一些关于政府行政管理中的问题,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相关着作,想对如何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做一些思考与探究。12研究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中,政府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紧迫。一方面,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社会成员对统治的心理认可和赞同的基础上。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面

11、临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也要求政府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修的协调发展、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融入世界性的政府改革运动都对我国政府原有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所以政府管理创新势在必行。电子政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创新,之所以称电子政务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创新,是因为电子政务不仅能够将原有的政务流程电子化,而且还可以导致政2第1章绪论府结构的调整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政府业务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政府部门结构和流程的优化。由于传统的层级结构存在种种问题,所以当前的政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就是使原来的层级结构趋向扁

12、平化,从而减少信息的传递时间,降低信息失效和失真的几率,同时降低管理和控制的成本。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不仅能改进政府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也为我们改变传统政务流程不规范、效率低下的状况创造了宝贵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前以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手段的时机,认真审视、理清原有的政府业务流程,予以规范,加以优化,实现创新。除了规范、优化和创新政府业务流程之外,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推进政府廉政建设、民主化建设及防止腐败的作用。在政府业务流程重组之后,公务员的权限表现为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资源的权限,公务员的工作将会有明确的电子记录,所以电子政务建设可以显着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有效防止和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在知

13、识经济年代,如何推进电子政务,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构建一个“管理服务型的体系;如何运用电子政务改进政府行政管理以加强政府对社会、市场,特别是对自身的管理,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同时以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保持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所在。3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对于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已有过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研究,本章将结合部分文

14、献资料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概念做一系统阐述。21电子政务概述关于电子政务,国内外存在多种多样的说法。本文所述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并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

15、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电子政府不是现实政府在网络的映射,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n6】。211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可以从两个方面简单概括:其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其二是政府部门与用户(企业和公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强化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以及促进政务公开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我们可以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不同的类

16、型。一、以政府部门办公信息系统为标准4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按照政府部门办公信息系统的功能、复杂程度和成熟程度可以将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个发展过程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说明,即:以实施技术为特点的“电子政务功能度、以信息交互程度为特点的“电子政务复杂度和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特点的“电子政务成熟度。二、以政府内部工作形式的变化为标准从政府工作形式看,电子政务分为四个发展阶段:l、公文电子化:2、内部办公自动化,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行文、汇报、报表及管理业务,达到业务流程化;3、行政管理网络化,实现在线信息交互和网上交互式办公;4、部

17、门间协同工作,以业务(项目)为中心,多个政府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协同工作。三、以政府与用户交互的内容与方式为标准从政府与用户交互的角度,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起步阶段政府信息网上发布;2、政府与用户(企业与居民)单向互动阶段政府主动,用户被动;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4、网上事务处理阶段。l、政府信息网上发布。这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早期较为普遍的一种服务形式。主要是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官员、通讯联络方式等。这样的网站很大部分可能将始终仅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另一些则有可能进一步向深层次和高级应用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政府与

18、用户是“被动被动的关系,二者在网上互不联系,或者也不通过其他方式(如电话或传真之类)相互沟通。2、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在这个阶段,政府开始在网上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但是,这个互动还只是单向的政府主动,用户被动。政府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并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但是政府却不在网上回答用户的各种询问。这个阶段的一个例子是用户可以从网站上下载为接受政府某种服务所需要填写的表格(如报税表)。在这个发展阶段,电子政务显然已经超出了仅仅是提供信息服务的范畴,而使用户可以享有某种程度的政府服务。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继续扩大与用户的互动,用户可以在网上与政府部5第2

19、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门进行通讯,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应答用户的要求,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互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取得报税表,在网上填完报税表,然后,从网上将表发送至税务部门。在这个阶段,政府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件事情,某个非政治性的项目(如公共工程),或某个重要活动的安排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使居民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企业和居民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询问或建议,并与政府进行讨论和沟通。4、网上事务处理。在这个阶段,政府和企业或居民之间所发生的相关事务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企业或居民不再需要亲自到政府部门,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政

20、府通过网络提供的各种要求。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政府真正以电子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项业务的处理。显然,这个阶段的实现必然导致政府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也必然导致政府运作方式的改变。因为,原来政府的许多作业是以纸张为基础的,现在则变成电子化的文件了;原来政府与居民的“接口修是在办公室,或者在柜台、在窗口,现在则移到计算机屏幕上了。因此,原由的某些政府部门及某些人员需要裁撤,一些新的部门及新的岗位则需要设立。这就是为什么说电子政务不是将现有的政府电子化,而是要将原有的政府改造为一个电子政府。只有这种改造实现了,电子政务才是真正地趋于成熟了。212电子政务的主要领域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

21、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及居民。因此,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即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与企业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司。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包括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政府与公务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这个领域主要涉及的是政府的政务活动,包括国家和地方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如人口信息、地理信息、资源信息等;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程所需要采集6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和处理的信息,如

22、计划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公安、国防、国家安全等;政府之间的通讯系统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通报、处理和通讯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以及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采集系统等等。第二个领域是政府面向企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即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法业务活动的环境(边界条件),包括产业政策、进出口、注册、纳税、工资、劳保、社保等各种规定;政府向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各种营业执照、许可证、合格证、质量认证等。“政府对企业的活动实质上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构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市场环

23、境,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加入国际竞争,以及提供各种各样政府信息的服务等等。第三个领域是政府对居民的活动。这个领域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居民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来说,居民对政府的各种衙门作风,繁文缛节都会感到十分头痛,往往走了许多部门,却仍不能办成要办的事。因此,政府对居民的服务首先是信息服务,知道政府的规定是什么,办事程序是什么,主管部门在哪里;以及各种关于社区情况和水、火、天灾等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信息。政府对居民的服务还包括各公共部门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等面向居民的服务。结婚、离婚登记,自行车执照、驾驶执照的办理,车辆的登记,出生、死亡的

24、登记,迁徙和户口的管理等,也是政府面向居民服务的重要内容。第四个领域是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这个领域的活动包括: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统计信息和报表;参加政府各项工程的竞、投标;向政府采购项目供应各种商品和服务;以及就政府如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如何帮助企业发展等提出企业的意见和希望,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可供政府采纳的建议,或者向政府申请可能提供的援助等等。第五个领域是居民对政府的活动,这个领域的活动除了包括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和费用,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以及缴纳各种罚款等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开辟居民参政、

25、议政的渠道,使政府的各项工作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政府需要利用这个渠道来了解民意,征求群众意见,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报警服务(盗贼、医疗、急救、火警7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等),即在紧急情况下居民需要向政府报告并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属于这个范围。213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从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的方针和政策看,国家制定的政策已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6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崔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明确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第一

26、步,到2000年,形成一定规模和初步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第二步,到2010年,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此后,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又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些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信息化工作从此从解决应急性的热点问题步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服务的轨道。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沿着“辅助宏观经济管理的计算机单项应用“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工程一(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舛展开的n明。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从国家大力推动

27、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探索试验阶段(1973年一1984年)。计算机在我国政府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电子计算机应用。1975年lO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了“国家计委电子计算中心设计任务书”,提出建设一个全国性的为计划、统计工作服务的计算机网。这个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加工整理大量统计资料,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迅速地进行生产调度:承担人口、物资、设备等重大经济普查资料的整理工作;建立可以随时调阅资料的“数据库”。1984年5月,我国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通过此项大规模数据处

28、理系统工程的实践,我国政府部门应用计算机的探索试验阶段取得重要进展。3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2、国家经济信息主干系统初创阶段(1984年一1992年)。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革计划经济的管理方法,充分重视经济信息和预测,提高计划的科学性,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国家计委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在吸收发达国家搞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国家计委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提出了利用现代经济系统控制理论和大系统理论构造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主干系统的方案。1990年底,初步形成了由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个计划单列市,150个中心城市和700个县的信息中心。通过国家经

29、济信息主系统,基本建成了全国宏观经济信息预测监测网,可按月、季、半年、全年提供经济预测与监测的分析报告,及时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市场动态;按照统一的规范,建立了由国家和省组成的两级宏观经济模型,并利用该模型为计划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年度计划、两年滚动计划、五年计划、十年发展规划等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国家信息中心先后开发了国家条法数据库、中国产品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外商投资指南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国家经济文件文献库等等。此外,在重点建设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的同时,从1984年至1990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经济、金融、铁道、电力、民航、统计、财税、海关、气象、灾害防御等十多个国家级信息系统的建设

30、。3、从“三金工程”到“政府上网”的发展阶段(1993年2000年)。我国信息化工作正式起步于1993年,其标志是我国“金”系列工程的启动。1993年12月,在全球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国务院成立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决定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信息化重大工程,由此拉开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4、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

31、”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并将信息化确立为我国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我国电子政务由此进入了以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快速发展阶段。9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22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政府管

32、理创新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而对自身的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所作出的创造性调整和变革n朗。本文提出的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是指在行政系统、行政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根据各自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在观念、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的富有开拓性的转变和调整。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是我们在改革探索过程中智力活动的结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征和要求。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是我国政府增强自身生命力的特性、过程和方法,政府通过改进行政管理,可以更快地实现职能转变、改进观念以及体制机制和管

33、理服务方式的再设计与建造,全面提高工作效率。221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法治行政。依法行政和以法律规范、监督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精髓所在。现代政府无论在规模、职能和权力上都具有扩张的趋向,政府行为必需要以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重视有关公共行政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公务员的法制意识和观念的培育。政府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其公共管理的职能,不得违背或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不仅是对政府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同时也是对政府行为的制约和监督,以防止滥用权力和惩治腐败。现代法治行政是民主的保障机制

34、。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不是被动地执行法律,而是具有主动、积极、进去的精神。享有较多的立法创议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司法权以及广泛的行政裁量权是当代法治行政的特征,它适应了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背景下政府行政职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需要。lO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2、民主行政。现代政府是由公民产生的,这是现代政府及其行政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这就决定了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它必然受制于社会、公民和人民代表大会,公共行政活动必须遵循和体现民主原则和精神。当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正在从“政府本位一转向“社会本位修。民主的价值取向应贯穿于当代公共行政的宗旨、职能、机制和过程

35、。民主行政不仅体现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中,而且也体现在政府内部。要扩大政府与公民的信息沟通渠道,健全科学民主的公共决策机制,实施公共行政过程的程序化,推行竞争性的公共行政服务,拓展公民对政府的民主监督途径,扩大公民对公共行政的参与,使公共行政管理能够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利益和要求。公共行政的优劣最重要的是看能否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支持,即“公民是否满意。在当代,公众广泛参与公共行政,公众与政府的良好合作是民主行政的现实基础。3、服务行政。现代政府是由公民产生的,政府的合法性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运用公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表明了政府在本质上是为公民、为

36、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组织。当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正在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公共行政最重要的性质在于服务。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管理过程就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公民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大众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应根据公民和社会的普遍需求,决定政府提供什么服务,以及如何提供服务,建立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实现“小政府、大服务一。注重公共服务是现代行政的基本要求,服务精神已成为中国公共行政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人民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4、责任行政。政府及其公共权力产生于公民的直接或

37、间接授权,公共行政权力来之于人民主权的让渡,政府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就负有了相应的责任,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向公民负责,公共责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责任是政府对社会良好治理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拥有公共权力,履行行政职能,因而它必须承担无可替代的社会公共责任,向社会和公众负责。公共责任还包括政府行政组织体系内部中央与地方、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行政人员之间的、与行政权力的再分配相一致的行政职责和行政组织内部具体化的责任制度,做到权责相称。要明确政府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增强公务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做到忠于职守、勤政尽责,建立政府

38、工作人员的行政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惩治腐败现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5、高效行政。行政效率和效益历来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行政高效化更是政府行政的总要价值取向。现代行政既关注投入产出比率,又重视行政产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以达到两者的平衡。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数量、效率和有效性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现代行政高效化呈现出新的趋势,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行政的质量,使政府对社会大众的愿望和要求能作出迅速反应;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

39、和引入竞争机制,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服务;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简政放权;加强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注重评价行政结果: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公共行政的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行政人员;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等等。这是当代公共行政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6、公正行政。政府及其公共行政对整个社会生活起着调节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担负着维护和提供社会公正和正义的道德使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正行政是当代政府遵循的伦理精神。公正行政意味着从公共利益出发公正行事,公共政策能保证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基本内涵应包括:分配公正、奖惩公正

40、和用人公正等,而程序公正则是其基石,积极地维护和提供社会公正,公正地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或再分配,保证各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弱者,防止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地区差别,从而有效地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公正行政,归根到底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根本尺度。222改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必要性政府体制、运行机制和调节经济、监管市场、服务社会的行为方式都是在一定的宪政框架内和特定的历史阶段,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公共生活的需要而逐步萌芽、形成和成熟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公共需求的演12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

41、行政管理概述进,成熟的政府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运行一个时期后,必然面临变革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迅速加深,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给政府运行和公共管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我们的政府应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深化改革,改进政府行政管理。一、政府的合法性要求政府改进政府行政管理首先,政府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府统治的心理认可和赞同的基础上。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信仰的来源可以是多种的:习惯或习俗;对神的信仰或对领袖魅力的赞同;依法建立的规则。韦伯非常重视合法性信仰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

42、标准将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政治统治、魅力型政治统治和法理型政治统治。法理型政治统治建立在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力的合法性信任基础上,它是最具稳定性与合理性的统治形式,能够为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提供理性法律保障,是现代社会中最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其次,社会成员对政府地位合法性的确认由能够准确地显示公民意志或偏好的法律程序予以保证。在一个确立了公民政府观念的政治体系中,两者的关系就是固定的法定渠道内的双向作用关系,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加强调保证由公民对政府这个方向的约束监督关系。在国家政权关系中,由于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国家意志,在实践中担负着直接面对公民行使公共事务管理权

43、的任务,因而它和公民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同时也最容易扭曲甚至完全颠倒,故公民政府的固定法律制约关系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公民政治文化正逐步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纳税人意识、选民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官员具有使命感、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要求政府决策过程透明化和便于公民参与,要求政府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廉洁

44、。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和要求成为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强大动力,如果政府再不进行改进创新的话,就会引起公民的强烈不满,政府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二、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政府改进政府行政管理13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l、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级政府从“全能政府一和“无限政府走向“专业政府和“有限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市场化和政府管理法治化。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民间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自我管理作用,必须以市场化和法制化为导向,优化政府职能体系和管理方式,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

45、会之间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形成一种职能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指令经济和审批经济,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操控了经济活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管理法治化。政府管理法治化意味着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强有力的约束,同时还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及公民个人的自由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经济和法律手段成为政府履行经济和社会职能的主要手段,并且行政手段的运用需依法而行。2、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从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适时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46、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推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只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当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变时,政府管理也必须随之变化;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政治的进步也要求对政府管理的方式、内容、手段进行改进,以适应文明社会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有效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对政府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即

47、要求政府人员要有法制观念,政府管理要依法进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求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而坚持“以人为本打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既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求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14第2章电子政务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概述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各级政府

48、积极改进政府行政管理,优化政府职能,革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增强,各国为了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际经济竞争的强大压力推动各国从事政府改革与创新,以保持和增强本国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要求制定和实施具有广泛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提供全球公共物品,解决全球性问题,这促进了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对国际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它要求各国政府学会两种本领:在横向上,学会与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分享公共事务管理权;在纵向上,学会与国际组织和地方及基层政府分享公共管理权。这样政府权力受到国际组织和他国政府、全球公民社会、国际规则、国际舆论的多重约束。政府治理的全球化要求政府改进政府行政管理,调整政府职能,革新政府权力,提升政府能力。同时,全球化时代是高风险的时代,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对各国政府开展国际合作和协商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着政府改进政府行政管理。进入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时代悄然来临,知识经济要求政府管理科学化、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