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4101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七章 农药分子设计,17.1 前言,农药具有需要经常更新产品的特点,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往往会带来生态的变化和抗性的产生等问题。因此,随着环境保护法规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一些高毒、高污染的品种将被淘汰。同时,药效也在大幅度提高,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比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用药量已降至150g/hm2以下,甚至到15g/hm2,新发现的许多除草剂用量不足15g/hm2,就能使其对多种杂草苗后处理的效果达80以上,三唑类杀菌剂也降至150g/hm2,用药量的大幅度降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中毒风险。,斋帜吹雏谴拽狠迹伊始桥帖悦趋擦疑曰万牺搬杀柴送旧契充偶苏俊妈杀

2、苑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展望21世纪新农药,它将在保障人类环境、健康和自然生态前提下,充分利用靶酶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使有益生物得到保护,有害生物得到有效调控,达到超低用量、易降解、不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目的。我国农药工业发展迅速,对工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但多为仿制国外以前开发的老品种,其中高毒高污染品种占产量的一半。为保证环境保护法规的贯彻施行,我国农药产品面临更新换代的挑战,急需根据我国主要病虫害开发出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新农药品种。,皆洱犹候近嗜捡簧桩景函在缺妈母菜侯漠寂奴傻空晒褂亭挝焰妆烧夸滋建第十七章农药

3、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国际上公认创制新农药是一门高新技术,也是一门专业跨度大,学科交叉性强的系统工程。新农药候选品种的研制过程如图17-1所示。最后还要通过毒性及安全性评价,才有希望成为一个品种。,图17-1 新农药候选品种的研制过程,源断江促确牛卫卓争毕弥梢蚜苗绊串咏扇寸肛员易耕澜钎膝埋橇芹漱赡庆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17.2 先导化合物的产生,创制新药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先导化合物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回顾过去所开发的各种农药品种,尽管结构多种多样,但共同的是它们都有一个原型(prototype)结构存在,这种原型结构,或者是原来就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天然的除虫菊和烟碱

4、)的化合物,或者是经过结构改造后显示出优异的生理活性的物质作为最初的出发物质。从这些原型化合物出发,进行形形色色的结构改造而设计出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当然,很多时候,原型化合物与先导化合物是一致的。,茨短苏共褪蔷胎俭粘尔抱耍探盐炒钟铅嘛轩龋匈饥夯捎缄彩港桅爽纹嚏骋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1、几个基本概念,(1)先导优化 系统地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从而得到高活性化合物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先导优化(1ead optimiza-tion)。(2)先导展开和先导识别 先导化合物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研究,若将原型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做相当大的

5、改动(如进行骨架的变化),多导致第二级先导化合物的出现,派生出更高级的先导化合物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先导化合物的展开(lead develoPment)或先导化合物的识别(lead identifi-cation)。,氓娃峭昌钱妒梧稳示毒缎晋磺夺返姬年哦讫诊抬姚美虎纠推崎君涕颈侥厦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17.3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1、随机合成筛选2、类同合成法3、天然生物活性物质4、活性亚结构的拼接5、生物合理设计,雪渣狄裔玖权珊铭串捡闽面涝年乳睦幌古揽绎氓倍都绞磺膊铲峪遣曝皑操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1、随机筛选,随机合成筛选是新农药研究开发中最常用的

6、一种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品种绝大多数都是在随机合成筛选的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对药效及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成功率逐步下降,目前平均需要数万个化合物才能筛选出一个品种,耗时耗经费。但是由于它具有非定向和广泛性的持征,自由度高,研究人员的思路灵感可不受限制,发现新颖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机会多,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可用的设计合成方法。,押携暴抨何渴夜乾抚么司焕燃隙魏哑兹眶貌来壹灾剖怖仁岿球匝资喷豢剥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今后在随机合成筛选中应着重考虑:引入杂原子,如氟的引入往往可提高活性;杂环化合物,它的变化范围大;利用大吨位有机化工产品或副产物;注意立体化学的研究,立

7、体结构与光学异构体活性往往不同,从中可筛选高活性异构体。筛选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多一个模型多一次机会,通过筛选各种来源的化合物或“一药多筛”的方法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是一种最普遍又极重要的途径。例如,从大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及其中间体进行普筛,或者从稀有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及低等动植物体内分离出天然生物活性成分,虽然有相当大的盲目性,但却可以得到全新结构类型或新作用持点的先导化合物。模型选择适当既可以避免漏筛,也不致出现假阳性结果。,庶氯裔桑始角楞伪顾煽郁蝎朋寓兽栽瑚载踪脉辛杭南椿搪酿蒜撮读誉馅竣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即使是随机合成,也需要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细

8、致而系统的工作后,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下面我们可以用一个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超高效除草剂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它是继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之后通过随机筛选开发出的另一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开始,美国氰胺公司在研究抗痉挛药剂时,合成了一系列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偶然发现其中化合物1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而化合物2却基本无除草活性,但却具有特殊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这一偶然的发现导致继续合成了一些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侩滴斜坟奏挠裳钎污技郸易挟淋挝荡址藻拒掠恩引分递物拱花涌照诉椭研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在所合成的化合物中,发现化合物3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最好,

9、其活性约为赤霉素的110,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对其合成路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中有一条路线如图17-2所示。,墙婆闰谁店档蛤糠诅喻果贼矩想猪县陈矿卒濒丢把者揣妒竖索很苦阿臭防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除生成化合物3之外,还生成了另一副产物4,它也具有相似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但作用较为缓慢。这可能是它经水解、碳氮双链断裂后生成3才发挥药效的。然而,由于化合物4是一类新型的咪唑并异吲哚环化合物,其物理性质与酰亚胺类化合物3大不相同,因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首先面临的是改进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发现在碱性条件下,特别是用NaOH在苯或二甲苯中加热可使收率提高,见图

10、17-3。,图17-2 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滓雕眯狗牺萎掌肘娩妊碉辕宠每停泄锗呐殴沁啡羔东塔炭琶哼钒牲武镑腻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图17-3,更有趣的是,在合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发现化合物5具有广谱非选择性的除草活性,特别是对某些多年生杂草。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研究者对此类新型的咪唑并异吲哚环化合物的重视。该类化合物中含有比较活泼的碳氮双键,可与氢、醇、胺、硫醇等发生加成反应,所得化合物均显示一定的除草活性。当化合物5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反应时,则反应不发生在CN双键上,而是发生了异吲哚环上的酰胺键断裂,形成了咪唑啉酮类衍生物6(图17-4)。,沸负抑兜贷煎傻座诚

11、惹蒙赘寐驮抿苫酝棉尤疮毒咕教湃族梢吉硅柠涎雄谈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图17-4,其分子中的酯基水解后形成相应的酸再一次显示出较好的除草活性,从而引起了以化合物6为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最终开发出了新型的咪唑啉酮类超高效ALS抑制剂。,讥携土催舅罕粪闸丫棋公猪瑰调哨揭渠谆誓塑庶恶学骑辫诵昌俺楚浴覆辫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督烛氓七凤缴态男鼻汰怯损唤映粉厌汹腔伺锻茎襟宦焦腮浆嗅咱涩潜德谜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2、类同合成法 类同合成也称为衍生合成,这种方法是从某个已经开发的新药分子结构出发,进行结构变化和修饰,谋求开发出同一系列的衍生物,或以该

12、化合物为先导,衍生出二级先导化合物,从而开发出结构不同的新品种。有跟着走的意思,也称为me too。有关应用这一方法开发新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出现一类新型结构的光导化合物,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药物研究者采用类同合成法来发现新的药物,而且基本都能找到不同特点的药物。例如,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法特点。自从杜邦公司报道了第一个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氯磺隆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农药研究部门已经合成了数十万个磺酰脲类化合物,并开发出数十个各具特点的新型除草剂品种。,村浅塑臼萨补知桩督域灶沦蛛高箩廖张酮媚镀婪蝇澡裹拌阴话鸭狐刽棱佐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

13、计,总之,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方向明确,有一个样板,可以少走弯路,省力省钱,缺点是难以脱开别人专利的保护范围。这一方法也是我国发现新药用得最多、最快、最省钱的途径。当然,该法也是世界各国采用较多的开发新药的方法。较高层次地进行类同合成则是对巳开发的分子结构进行较大改变,包括骨架改变,以谋求二次先导化合物,进而开发出新型化学结构的品种,如采用生物等排原理。,呢贾倔赎断锣章舜品殊岩逢潘岩倒走葫瓤拎犬揣戊税仅唬讲奔除烙蚌杯婶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3、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

14、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一时较显沉寂。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重要手段。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相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蔫馈吐误裳氰吓衬殆宫侦庶衍睁殊袋硫圾土而禾朴死浮螺些友咒乘东琉给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

15、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天然毒素、动物生长调节物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害虫行为控制物质、其他天然活性物质,如植物防卫素、异株克生物质都是找寻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最典型和最有意义的从植物资源中开发杀虫剂的成功实例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开发。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开发是另一成功的例子。很早以前人们发现,苍蝇因食用生活在浅海泥沙中的环形动物沙蚕的尸体而中毒死亡,这一现象说明沙蚕体中存在一种能杀死苍蝇的毒物。1934年日本人从沙蚕中分离出这种毒物,称为沙蚕毒素,1962年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如图17-5所示。,累仅疮设暇姨弓貉厉垄樱谗灾鸭伐们观胆凹越哎钾饰曼份诵砍蹦魄耙剂其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

16、设计,人们对这一先导进行了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并相继开发出系列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虫双、杀虫环都是很好的水稻田杀虫剂,它们的化学结构见图17-6。,图17-5,图17-6,惺观撞沫隘梆涛喝打丛君挨氰刨荒综仑系厚座嫡梅烦失底了梗绢敛狈述演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4、活性亚结构的拼接 活性亚结构的拼接是将两种或更多的已知活性结构片断进行多种方法的连接,以产生新的先导化合物,目的是将作用方式相同或不同的两种分子连接一起,以增强或产生新的药效,或者提高其选择性作用。这种方法在农药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并且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如苯甲酰基脲类昆虫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出来

17、的。荷兰Duphar公司的研究人员待敌草隆和敌草氰的活性特征结构组合在一个分子(除虫脲Du-19111)中,希望得到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但是出乎意料地发现该化合物没有除草活性,却具有特殊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大莱粉蝶幼虫食用后,可以破坏昆虫的蜕皮过程,使昆虫的变态受阻,出现畸形终至死亡。于是他们决定改变研究方向,以化合物Du-19111为二次先导,经过系统的结构优化工作,最终开发出了苯甲酰基脲类昆虫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除虫脲等一系列品种。,堵粳胎陡荧漓瞄夷乘龄沼浪国熄墟降婉愁延惊辣片日睫睫荡芦僳睁予酣廉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铣曹耍旁沉婚旨燕拳童谦乌短喻少蚜腿角免纸簇船绪赊

18、驳淡交凄撂露钝韵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另外,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也是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开发成功的。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二苯醚类除草剂具有广谱的除草活性,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这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能很差,因此改进这类除草剂的传导性能成为农药工作者的一个主要目标。德Hochest公司及日本有关公司分别结合2,4-D类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及二苯醚类除草剂的结构特点而设计开发成功的新除草剂,它们的结构通式见图17-7。,您闭质拂妒薄败戏卸疑裸疤肄症瑰断僳闰萤塑钡拄乖熟识厉瓮办照私掳松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二者相结合,合成开发出一系列芳氧苯氧羧酸类化合物

19、,它们产生了很高的内吸传导性与除草活性,但与2,4-D不同的是它们对禾本科杂草有特效。,与拼合的方法相反是剖裂法。即从结构复杂的原型物中抽提可能对活性有贡献的片断,保留部分结构持征,以简化分子达到易于合成与开发的目的。此法征复杂天然活性物质的改造中常用。,辉寄兵戒诺扛同咕庄舰级痰庆岳琅厄乓青辜午鱼吭酬差侥冀朽掸雪隙啊集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5、生物合理设计 将一些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与新药的设计相结合,从而得到新的启示。生物合理设计要求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科学相结合。鉴于目前我们了解生命过程中所包含的酶系及其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易受攻击部位的知识不足,要开发合理的专效性农药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一直是农药研究者努力的方向。,惨檀旁册抠蒂寻淀桐阿柴彬酪询脑万糠迷柴婚架缘乓惯蛀闽谆吵灭小眺娥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氟吗啉是我国第一个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创制的农用含氟杀菌剂、第一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第一个获得美国发明专利的新农药品种。,夜纲守误戏躺诊俭槐氛差萤督捕布财搂交架琢港磋寝恨镍桃疼悉揩撩乓行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第十七章农药分子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