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4721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病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艾滋病病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艾滋病病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艾滋病病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艾滋病病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病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病理.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 滋 病 病 理陈 莉南 通 医 学 院,引 言: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当HIV侵入人体后,潜伏约几年到十几年,继而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易产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发生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a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

2、增加;b易发生恶性肿瘤;c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倍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因为自1978年报道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传播迅速,病例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其病死率极高,80的患者于诊断2年后死亡,总死亡率几乎100,故视本病为“超级癌症”或“最可怕的瘟疫”。目前尚无治愈该病的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是避免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1981年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短短6年半时间,艾滋病已蔓延到123个国家和地区,从5例病例发展到6万病例,为了减缓艾滋病流行的速度,推动全球 与艾

3、滋病做斗争,l 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伦敦召开了由各国卫生部长参加的世界卫生大会。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需要确定一个全世界共同行动 的日子,以形成全球范围内控制艾滋病的声势,决定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从此,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成为唤起全球对这种灾难性疾病的醒 悟、激发起与之斗争的决心、携手战胜疾病的象征。,1998年世界艾滋病的主题:“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主力军。”根据国际艾滋病联盟(UNAIDS)的提议和精神,在广泛征集了我国艾滋病专家的意见,并经卫生部批准,将我国防止艾滋病运动的主题定为“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UNAIDS提出的主题含意“在艾滋

4、病预防与控制活动中,应倾听儿童和青少年的心声,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共同讨论涉及他们的各种问题。包括性与艾滋病,提倡相互学习,开展成人与儿童青少年、青少年间、成人间和HI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间的相互学习。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懂得如何避免HIV和珍爱生命,动员青少年参与到支持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各项活动中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 联合国下属的6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组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这是联合国针对一种疾病以全新合作方式建立的组织。在中国也设立了UNAIDS的办事处。同年,我国正式成立的由

5、国务院牵头、各政府部门领导参与的国家级艾滋病、性病联席会议,由国务委员彭佩云任主任委员。,2000年7月8日第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次在非洲大陆、即在占全球HIVAIDS人数70的非洲召开这一会议,就艾滋病问题举行如此规模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艾滋病正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迅速蔓延的背景下召开。反映了要控制这个疾病,应该首先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十三届艾滋病大会的主题是“打破沉默”,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充分认识、更加重视艾滋病蔓延的严重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蔓延的

6、社会根源与贫困相关,在贫穷国家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教育水平低下、缺医少药和防治手段落后,使艾滋病蔓延速度惊人。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90%无力购买治疗药品,这一状况不改变,未来5年内发展中国家将有1200万人死于艾滋病,而对于艾滋病的严重威胁,全世界已不再沉默,并且正在采取行动,此次会议表明人类必将最终战胜艾滋病的坚定信心。全世界、全社会,配偶之间、伙伴之间、父母之间以及孩子之间都应该正视并公开讨论艾滋病的危害。,一、流行病学:(一)流行情况 从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开始,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将近20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然而,艾滋病几乎己蔓延到世界各国,根据联合国

7、艾滋病规划署的估计,截止1999年12月,全世界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3430万,仅1998年一年发生的新的感染者和患者人数就达580万,1999年是550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6万人感染,全世界自1981年发现首例患者以来,死于该病的人数已达1880万,仅1999年就有280万,发展中国家是艾滋病的重灾区,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但非洲艾滋病和病毒携带者却占全球总数的70%以上,非洲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比死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人数多10倍。到2000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人。在一些地区艾滋病已成为成年人的主要死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997年底H

8、IV感染者累计9333例,其中艾滋病人281例,病例中死亡172例。1994年后病例增加速度较快,现全国30个年省、市、自治区都已有报告HIV感染的艾滋病病例,并呈上升的趋势。在我国云南边境瑞丽地区成批吸毒者中检查出HIv感染者,共报告146例,这标志着我国原以国外传入为主的局面已经改变,国内人群中HIV相互辗转感染的情况已客观存在。,回顾二十年来的流行史,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艾滋病流行规模之大、得患人数之多、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均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现在已经清楚,如同天花一样,人类要控制乃至消灭艾滋病,不能单靠一个国家,必须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二)病原学:艾滋

9、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始于1981年。当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医院发现5例男性同性恋病人免疫功能极度衰竭,用多种药物治疗均告无效,最后以死亡告终。当时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艾滋病。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其周报上作了报道,从此,人类历史上又多了一种新的传染病。,1病毒命名 HIV是在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2年后才分离成功的。已经证明引起AIDS的病因为一组很相似,且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逆转录病毒。1983年5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Luc Monlagnier等从AIDS患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病毒或淋巴结相关逆转录病毒(lymphoadenopa

10、thy associated retrovirus LAV),1984年5月美国国会癌症研究所和Gallo等实验室也分离到病毒,命名为亲人类T细胞逆转录病毒型(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retroviru type III,HTLVIII.);同年美国Levy将其分离出的病毒命名AIDS相关病毒(AIDSrelated virus ARV);1986年7月15日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些病毒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HIV的发现揭开这种疾病的神秘面纱,并为控制这一疾病的流行提供了基础。,2H

11、IV的特征 HIV属逆转录病毒,细胞膜芽生,1983年首次分离出HIV1型。典型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100140nm,分子量约为24000,病毒核心由单链RNA,逆转录酶及结构蛋白组成。核心的外面是病毒衣壳呈双面体,立体对称。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有棘突,含有与宿主结合的部位。HIV1具有典型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结构,两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排列两边,中间有三个主要基因:(1)gag基因(P55,P24,P17,P13)编码核心蛋白;(2)pol基因(P66,P51,P31)编码逆转录酶;(3)env基因(gp160,gp120,gp40)编码外壳糖蛋白。gag与 env基因编码逆转

12、录病毒的结构蛋白,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与整合酶。HIV至少还有6个基因,即vif、vpr、vpn、tat、rev、nef,它们与病毒复制有关.,HIV外壳有两个糖蛋白GP120,GP41,前者位于表面,后者为穿膜蛋白,核心有蛋白质P24。HIV外壳上的gp120(表面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CD4受体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HIV的RNA链及逆转录酶,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进行复制,1986年在西非又分离到HIV2。HIV1与HIV2核心蛋白有较强的交叉反应,但包膜蛋白有明显的差别,如gp41与gp36。根据env基因序列分析结果,HIV1可分为A、B、C、D、E、F、G、H、I、J和O 等 11个亚

13、型,各亚型毒力有差异。,早期HIV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是发现HIV病毒首先要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CD4分子相互作用,HIV的核酸能穿过人体细胞膜进入细胞。各国科学家经过十余年努力,又发现其它一些帮助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辅助受体。这些基础研究的突破,不但阐明了HIV的致病机制和流行规律,而且为今后研究免疫重建和阻断手段包括治疗药物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60以上可迅速被灭活。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使HIV迅速灭活,如乙醚,丙酮,2次氯酸钠,50

14、乙醇,10漂白粉,2戊二醛、4甲醛、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二、发病机制 本病患者80为青壮年,其次为婴幼儿 男:女14:1 HIV进入人体血液后,可进入数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郎格罕氏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HIV主要的靶细胞是其表面有CD4抗原的辅助性TC及其前体细胞,CD4抗原是对病毒包膜糖蛋白有亲和力的受体,可使HIV穿入细胞。一旦HIV进入细胞内,即释放RNA,并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DNA,形成前病毒DNA,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此后病毒DNA被宿主细胞的RNA多聚酶转录成病毒mRNA,并翻译合成病毒所需的结构蛋白。RNA与结构蛋白在细胞膜上

15、重新装配新的病毒颗粒,通过芽生而释放。HI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引起宿主细胞溶解死亡,或感染细胞受Gp41(穿膜蛋白)的作用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此过程周而复始。在HIV感染初期,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保持正常,随体内病毒负荷的增加,CD4细胞数进行性减少,当CD4细胞少于200mm3(正常低限的50)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完全破坏,导致免疫缺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增加。,艾滋病之所以猖狂于全球,就在于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地位。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于T4淋巴细胞

16、内最核心的部位,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使免疫细胞遭到破坏和毁灭,并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的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细胞。就这样,病毒一代代地复制、繁殖,免疫细胞不断死亡。,三、传播途径 根据保守估计,AIDS已有15年之久的历史,但我们依然未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致命的AIDS仍在不断蔓延,仍在不断吞噬人们的生命,如不加以防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免疫系统疾病潜在的受害者,预防的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现在已从患者精液,血液,唾液,泪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HIV,它们是

17、一组弱病毒,人类需要接触大量的此病毒后才能受到感染。据美国资料表明通过性接触传染者占73。,主要的传播途径为:1.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与异性之间的性接触。据美国在2600万男性同性恋者的调查中发现有70的HIV感染。在非洲的妓女可能是HIV的携带者和传播者。2.经血传播 输入了污染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如血友病 患者在接受VIII 因子浓缩剂时感染 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 与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或未经消毒 的针头与注射管。医源性感染如医疗器械消毒不严等。,3.母婴传播 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播。胎儿也可经产道感染或产后母乳哺喂时传染。母婴传

18、播的机率为1530%,美国儿童发病率占AIDS的10,已有1000多例死亡。4.其它途径:高危移民人群,如移居美国的海地移民占7,认为由于这些移民携带了HIV,使AIDS在美国流行。同年扎伊尔人移居比利时和法国,使AIDS在欧洲开始流行。,目前尚无证据说明HIV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握手、餐具、拥抱、眼泪、电话、游泳池或蚊子叮咬传播,因此HIV感染者可以参加工作和学习,人们不必害怕通过这样的接触而感染HIV。,机会性感染:AIDS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机会性感染。由于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在全身广泛播散,在各个脏器引起多个病灶,感染反复发作。大部分感染机体反应均较轻微,常需将检查材料进行特殊染

19、色,以找获病原体而确诊。简言之,病人抵抗力降低,使通常不致病的病原体此时也可以引起患者反复发作的继发性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四、AIDS的病程与临床分期 1.AIDS感染期(潜伏期)90%的HIV感染者可能完全无症状2-15年,平均8-10年,成为HIV 携带者和传染源。2.AIDS相关综合征(AIDS前期)10%的HIV感染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长期(3个月以上)发热38,体重减轻10%,疲乏,夜间盗汗,腹泻,不明原因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非特异性表现。此时从患者外周血WBC中可分离出HIV,血清检测HIV抗体阳性。此期突出的病理变化是肿大的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改变,

20、故本期又称为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Chronic lymphoadenopathy syndrome),其中约有10%的病例可发展为典型的AIDS,故又称此为AIDS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 syndrome ARC)和持续性淋巴结病(PGL)。,3.AIDS 仅占HIV感染的1%,出现典型的AIDS的症状与体征。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条件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巨细胞性肺炎、脑炎、弓形体性脑病、隐孢子虫性慢性腹泻;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多发性Kaposi肉瘤。WHO和美国均将患者发生卡氏囊虫性肺炎和Kaposi肉瘤作为监测AIDS的主要标志。一旦发病,最终难免死于全身衰竭。艾滋病人是

21、指艾滋病毒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艾滋病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近期,专家连连警告中国艾滋病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10年中国艾滋病毒感染者将从目前的一百万人直升到一千万,而年轻人正成为中国艾滋病最大的牺牲品。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五、AIDS时免疫系统的特征(一)免疫缺陷的特征 1.T细胞改变 AIDS免疫功能异常发生了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后在人T细胞中繁殖,改变TC表面标记,引起T细胞溶解。T4+细胞显著减少,T8+细胞数正常或增

22、加,使T4+/T8+比值下降(1)(正常为1.52.5:1)。T4+细胞消减后,患者对特异性可溶性抗原的应答反应显著降低。表现为: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为阴性;在体外对植物血凝素(PHA)和某些抗原缺乏增殖反应;TC总数减少,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受抑;-干扰素、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和某些淋巴因子合成受抑,从而易使患者造成机会性感染。,2.B细胞功能异常 B细胞可自发性增殖并分泌免疫球蛋白,使血清中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等)升高,发生自身免疫现象,使血清中免疫复合物增多。AIDS患者已被激活的某些多克隆B在遭到新抗原(细菌等)刺激时因缺乏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不能及时产生有效抗体

23、。,3.单核细胞功能异常 患者单核细胞的HLA-DR抗原表达能力降低(50%),HLA-DR属于第二类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正常人只见于BC激活的TC,传递抗原的单核细胞),当HLA-DR(+)的单核细胞数量不足时,影响TC产生白介素等物质,促使TC的免疫反应崩溃。同时单核细胞本身的杀伤作用降低,间接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4.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异常 NK细胞活性降低,使机体对病毒感染抵抗力下降,并可促发KS,据报道40%KS患者缺乏NK细胞。5.患者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utologous mixed lymphocytic reaction)异常 异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协同作用

24、使免疫调节障碍引发AIDS。,(二)淋巴造血组织的原发性病变 1淋巴结病变,多数资料表明Kaposi肉瘤可累及淋巴结,少数并发B细胞性淋巴瘤,在淋巴结中若出现多核巨细胞时,认为与HIV感染有关。,2 胸腺:大部分患者胸腺消失,welch在36例尸检中发现仅2例尚有胸腺,表现为淋巴组织减少或消失,胸腺小体萎缩与消失,代以浆细胞浸润,可找到巨细胞病毒包涵体。3 骨髓:巨成红细胞样红系增生和浆细胞增多,淋巴组织样细胞浸润,通过原位杂交可以显示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单个核细胞(可能是幼粒细胞系)中均含有HIV核酸颗粒。4 脾脏:表现为中度肿大,淋巴组织减少或消失,主要在脾中央动脉周围的T细胞鞘和滤泡缩小明显

25、,出现巨噬细胞噬红细胞现象和髓外造血灶。患者有机会性感染时,脾脏可出现大量中性白细胞。Kaposi肉瘤也可发生于脾脏,但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见。,六、机会性感染的病变特点(一)肺:肺是机会性感染最常累及的脏器。Welch报告的36例尸检中,有23例死于呼吸衰竭,34例伴有呼吸道感染,32例发生间质性肺炎。1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肺广泛实变,肺泡内大量蛋白性渗出液呈嗜酸性泡沫状,其中可找到卡氏肺囊虫。Gomori乌洛托品银染,显示坏死灶内的卡氏肺囊虫包囊(呈柸形、椭圆形或圆形,直径4-7um)。肺泡壁上皮增生,间质水肿纤维化。有较多的单核细

26、胞、浆细胞浸润,其中浆细胞含有Russell小体。,2 夹膜组织胞浆菌性肺炎(Histoplasma capsulatum)肺泡腔内嗜酸性渗出物在HE染色时可见到嗜苏木精的夹膜组织胞浆菌酵母。Grocatt乌洛托品银染可清晰显示芽生酵母3-5um无菌丝或假菌丝。3 粗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esimmitis)肺组织肉芽性干酪样坏死物中用PAS染色可见到粗球孢子菌的内孢囊(直径30-60um或更大,壁厚,无菌丝和假菌丝)Gomori乌洛托品银染内孢囊壁阳性,Gridley真菌染色在破裂的内孢囊内形成小内生孢子,可释放至周围组织引起感染,并重新成熟为内孢囊。,4 鸟型脑内分支杆菌(myc

27、obacterium avium intracellulare)在肺中出现干酪样坏死灶,其周围为上皮样组织细胞,无多核巨细胞。经ziehl-NeelseN染色,在干酪样坏死灶中可见到成丛抗酸性串珠状鸟型胞内分支杆菌(TBb)。,5 诺卡氏菌(Nocardia)肺表面呈多灶性环形暗红色和白色结节。镜下以化脓性病灶为主,有的可早期形成空洞,Browm-Hopps组织革兰氏染色呈弱阳性,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菌丝阳性。,6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肉眼上两肺弥漫实变与出血,镜下肺泡壁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内含有明显的卵圆形包涵体,周围有空晕。胞浆内也有粗点状包涵体PAS染色呈亮

28、晕灰兰色核内包涵体和品红色胞浆内包涵体。原位杂交可显示巨细胞病毒抗原。,7.其他感染 如新隐球菌、弓形体、鸟型结核分支杆菌等病原体感染的病变,呈非特异性或肉芽肿性炎症,易引起肺内出血,Kuposi肉瘤也常累及肺。,(二)消化系统病变 消化道也是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部位。Welch将尸检中发现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顺序列为白色念珠菌病81%,单纯疱疹病毒28%,巨细胞病毒24%,隐球菌12%,其它为肠阿米巴、伤寒杆菌、志贺氏杆菌6-8%,此外KS累及消化道为40%。1.念珠菌(Candida)性食管炎 食管粘膜中HE和Grocott 银染色有阳性念珠菌的芽生酵母及假菌丝。,2.单纯疱疹病毒(Herpe

29、s simplex virus)食管炎 其粘膜常表现为溃疡与坏死,溃疡边缘有不典型的多核上皮细胞,核内含嗜酸性包涵体为单纯疱疹病毒。,3.十二脂肠,胆囊的隐球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病 常表现为顽固性腹泻。HE染色肠粘膜上皮细胞附有隐球孢子虫(直径1-4um嗜碱性球形)。扫描电镜下隐球菌孢子虫附着的粘膜凹陷处。透射电镜也证明虫体常附着在粘膜上,而不进入细胞内。,4.肠结核 肠粘膜结核病灶Browm-Hopps染色见固有膜巨噬细胞内有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Ziehl-NeelseN染色也显示浸润固有膜的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结核杆菌(抗酸杆菌)。5.肝感染 与肺相似可以是卡氏肺囊虫

30、,夹膜组织胞浆菌,猫抓病杆菌感染,后者表现为肝门管区急性炎,坏死灶中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核碎裂,嗜双色性颗粒状凝固物以及明显血管。Warthintarry染色在坏死组织中猫抓病样杆菌阳性。,(三)神经系统 80%的患者死后尸检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认为与之有关的发病机制:HIV是一种亲神经组织病毒,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均是HIV的靶细胞,HIV有可能随单核巨噬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中10-20%的病例常以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原发或继发的各种中枢神经组织的病损,各种不同的综合征,如癫痫发作,运动异常,精神改变等。,1原发性病变 急、慢性脑膜炎 从患者脑

31、组织和脑脊液中可分离出HIV,患者可演变成慢性AIDS脑病。,急性脑肉芽肿性血管炎 大脑前、中、后动脉呈节段性分布的内膜纤维化及疤痕形成,血管腔狭窄,管壁全层炎细胞浸润,在脑组织内形成多发性梗死灶或软化灶。AIDS痴呆综合征(慢性AIDS脑病)轻重不等的脑萎缩,白质稀疏呈脱髓鞘样改变,可发展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leukoencephalopatny)。脑白质中散在海绵颗粒状病灶。luxol坚固兰-HE染色可见白质脱髓鞘,呈淡灰色(髓鞘兰色)。脱髓鞘病灶内可出现怪形星形多核巨细胞,其边缘见有异常少枝胶质细胞,并在其核内见有光滑、毛玻璃状、嗜双色性的包涵体,

32、用抗SV-40抗体PAP法显示为乳多空病毒抗原。原位杂交表明有JC病毒的DNA存在。,脊髓或周围N并发症 常见的是空泡性脊髓病(Vesicular myelopathy)在脊髓后侧索出现空泡,海绵状改变,引起患者感觉和运动障碍,出现脊髓共济失调症状。周围N的病变占AIDS15%,主要为多发性N炎,出现轴索变性与脱髓鞘。,2.继发性病变(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的N系统并发症)中枢N系统鼠弓形体病(Toxoplasma goudii)约占AIDS10%,经核磁共振(MIR)扫描颅内常有明显病损,水肿脑实质受压,脑组织内多发性肉芽肿,坏死,周围血管炎症。鼠弓形体包囊及细胞外速殖子、缓殖子(可由数个到上千

33、个),包囊的大小5um-100um,通过Grocott染色可见速殖子呈弓状故得名。,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在增生的胶质小结和细胞内可找到巨细胞病毒包体。真菌感染性脑炎 以新隐球菌性(crypto coceus Neoforman)脑膜炎较多,PAS染色在脑膜细胞内外见到大量嗜伊红性,被有夹膜的有亮晕的芽生酵母,其它脏器亦可以同时合并感染,在患者脑脊液,尿液,血液中均可找到隐球菌抗原,及培养出新型隐球菌.,其它感染:非典型性结核分支杆菌,沙门菌,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曲菌等感染亦有报道。此外恶性肿瘤在中枢N系统发病率占5%,除Kaposi肉瘤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已有报道。,肌肉组织中微孢子虫(m

34、icrospor idium)感染 表现为炎症与肌细胞坏死,GrocoH乌洛托品染色显示在坏死肌细胞内微孢子虫,Gremso染色时,成丛微孢子被深染,Niehl-zeelsen染色成丛微孢子被染成鲜艳的抗酸红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微孢子虫具有双折射亮点。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孢子外层电子致密区为外孢子,其内较厚的电子透明区为内孢子及单位膜、后极空泡、极管等结构,可见到孢子虫发育的不同阶段,母孢子细胞,幼孢子,成熟孢子等。,(四)生殖系统 以男性睾丸的病变最为明显,镜下曲细精管基底膜增厚,玻变,其间质细胞减少,精子存活少或缺乏,机会性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多见。(五)内分泌系统 当机会性感染引起全身波散时,

35、亦可累及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巨细胞病毒累及肾上腺占40%,又找到典型的巨细胞病毒包涵体。Kaposi肉瘤也常累及甲状腺和肾上腺。,(六)泌尿系统 肾易发生真菌感染,如肾结核(TB)破坏肾实质或肉芽肿性炎,Kaposi肉瘤也易发生于肾。肾活检时可见到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肾小球硬化。AIDS肾病进展快,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硬化与肾衰,预后极差,死亡率高。(七)循环系统 心血管损害相对较少,约占5%。镜下心肌灶性纤维化,少数心肌急性坏死,心内膜及心外膜炎。有时可见巨细胞病毒感染,Kaposi肉瘤也常累及心脏和主A分支。,(八)眼部病变 75%患者有眼病,以出血性渗出性视网膜炎较为突出,炎性渗出与

36、出血多由巨细胞病毒或卡氏肺囊虫感染所致。,(九)皮肤粘膜的继发性病变 1.猫抓病样杆菌(cat-scratch diseaslike bacillus)在全身皮肤出现斑状丘疹结节,鳞屑与溃疡。镜下真皮内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间质性炎症,经warthin-starry和Brown-Hopps染色血管壁和炎症病灶内有银染色G(-)分支杆菌。猫抓病样杆菌同样可以发生在淋巴结,消化道等。,2.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oral hairy leukoplakia)舌与口腔粘膜的斑处活检示角化不全,棘皮症,表皮细胞体积增大,气球样变,胞核固缩及核周空晕。,七、恶性肿瘤(一)

37、Kaposi肉瘤 常见于皮肤及全身各处,胸、腹、腰、背、臂、鼻尖、硬腭、阴茎、淋巴结、内脏、肺、胃、肝、脑、消化道。这些脏器可以是原发,也可以转移继发。青壮年为主,2-3年内50%死亡。病灶为多发性紫兰色,斑块状,进而坏死、破溃、出血。,Kaposi肉瘤的发生机制新近研究指出,除免疫缺陷外,与感染刺激的淋巴细胞可能分泌一种血管生长因子,促使血管异常增生。巨细胞病毒也可能是本病的病因,瘤细胞可能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镜下,梭形瘤细胞其中有PAS(+)耐淀粉酶的球形玻璃状小体。核分裂少,瘤细胞交织排列,构成血管性裂隙,在血管裂隙上的内皮细胞呈不典型性和不连续衬里表现,及外渗红细胞。其中可发生纤维化

38、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其它炎症细胞浸润,易误诊为炎性肉芽肿或血管肉瘤。,(二).恶性淋巴瘤 常见有B细胞性淋巴瘤、Bukitts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毛细胞性白血病、T细胞性白血病。AIDS发生淋巴瘤好发于脑、脊髓、脑膜、肝脏。脑的淋巴瘤常以血管中心性分布向脑实质扩展。,八、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研究工作着重

39、对中止病毒的复制周期进行研究。在体外研究证明了第一个药物AzT具有抑制逆转录酶作用之后,立即进行临床评价,并证明它能有效地阻止发病。虽然后来发现单独长期使用易导致严重副反应,也不能延长HIv感染者生存时间和延缓发病时间,容易发生耐药情况,但是它毕竟为后来大规模研制和评估各种抗病毒药物打开了治疗之门。,有关疫苗的研究早期多数是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在灵长类动物中进行。十余年来先后对灭活的全病毒疫苗、减毒全病毒疫苗、蛋白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进行了研究,其中gpl20蛋白类疫苗在泰国正在进行人体第三期临床试验。目前最好的疗法是Jv9(3-4种药连用)每种药物分别作用于病毒的不同时期,需

40、常年服用,药费极高8-9万/年。有关研究疫苗的动物模型和评估的方法相继确立,但由于HIV变异性很大,技术难度比以往任何一种疫苗要高,因此,要真正成为人用常规疫苗还需要一段时间。,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效果,对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在总体上新感染者数己趋于稳定,而在北美和西欧每年新感染者数从1986年的顶峰开始下降。在刚果,孕妇中的HIV感染水平已经稳定在45%在泰国入伍新兵和乌干达地区的年轻人中,HIV感染水平正开始下降。这些显著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如促进避孕套的使用,改变吸毒者的高危行为等。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

41、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是改变行为。,美国ST louis华盛顿大学医学院SF Dowdy研究组最近成功的使用120KD的-单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与人艾滋病病毒HIV的TAT蛋白融合,注射该融合蛋白到小鼠体内,该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转入小鼠的全身组织,包括通过血脑屏障到脑组织。此项研究开创了新疗法的可能性,直接应用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注射病人,建立新类型的蛋白疗法。美国最近也提出IL-2有望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新药开发。,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3、与艾滋病

42、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珍惜生命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人人都有追求健康的权力,人人都有消除疾病的义务,21世纪的医学知识和环保知识一样,都是人类自我保护的重要常识,对艾滋病的认识也是如此,应该为全社会每一个成熟的人所了解和掌握。青年人是迎战艾滋病的主力军,全社会都应该倾听,学习和尊重青少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2002年12月1日是第十五个艾滋病日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这个主题体现了对社会边缘群体艾滋病患者的宽容,消除对他们的歧视,是社会文明的象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