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4772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基础历法.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化基础,历法,2,曆法,曆法之“曆”字本身的構造具有文化意蘊。“曆”的古字是典型會意字,“厂”(hn)字內為兩個並列的“禾”字,其下是一個“日”字。“厂”者,意為“山石之崖岩,人可居”,其下兩個“禾”字並列,表示排列有序的農業收穫。望其字,知其義,在農業文明初期,農業生產與氣候之寒暑息息相關,因此必須“觀乎天文(太陽光照)以察時變”,為農業生產服務。這種推算年月日時間順序的法則,即是曆法。在繁體字中,曆法之“曆”與歷史之“歷”是兩個字,歷史的“歷”寫作“厂”內兩個“禾”字,其下加一“止”字。止,即趾,足也,意為走過的路,就是歷史。,3,历法日月年,历法是古代文化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古

2、人长期观测自然及天象的结果。古代人们从事农牧,出入作息,耕耘收获均和时间季节有关,科学地安排年月日之长短、次序关系,就是编制历法。古人最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亮盈亏变化的周期为一“月”(即朔望月)。“年”的概念,最初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所以说文解释为:“年,谷熟也。”,4,天文学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笼统地说是一年。而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从天文学的角度上讲,又称之为“恒星年”。所谓“恒星年”:是指地球公转一周360度所需要的时间,1恒星年=365.2564日=365日6小时9分钟10秒。它应用于天文,而不是历法。,5,历法中

3、的年,历法中使用的年是回归年。太阳一年内是从南回归线(冬至)开始移动到北回归线(夏至),再从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的周期称为一回归年,此为目前之“年”,又称之为“回归年”。四季构成的一年,就是一“回归年”,也称“太阳年”。它的天文意义是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这是根据长期的天文观测得出的结果。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其周期为365.2422日=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365.2564日=365日6小时9分钟10秒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每年短20分24秒,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6,阴历,阴历是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个“朔望月”。因为月亮的盈亏

4、周期非常明显,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便成为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朔”为每月初一,这时月亮正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同,同起同落,人们从地球上看不到背向阳光的月亮。“望”通常为每月十五或十六,这时地球正好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太阳和月亮黄经差180度,人们从地球上看太阳西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起,被太阳照亮的月亮此刻最亮最圆。,7,阴历,太阳年一年之长,即地球绕日的周期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而阴历的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过10多年,就会冬夏倒置,6月下雪、腊月出汗。所以,阴历不能很好地体现四季的变化。现代使用阴

5、历的只有伊斯兰历,即回历。例如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回历10月1日,2011年公历8月31日),8,阳历,阳历是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设置的历法。阳历放弃阴历月亮盈亏为一个“朔望”月的方法,而以太阳回归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为一年,把年分为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年一闰。阳历的优点是以太阳年为历法年,地球上的季节固定,冬夏分明,便于人们安排生活,进行生产。阳历的缺点是历法月同月亮的运转规律毫无关系,

6、月中之夜可以是天暗星明,两月之交又往往满月当空,对于沿海人民计算潮汐很不方便。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就是这种阳历。,9,农历阴阳历,阴阳合历是巧妙地调合太阳、地球、月亮不同的运转周期,使一年四季不会发生冬夏倒置的历法。阴阳历是把朔望月作为历法月,这一点与阴历相同,同时运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历法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其中的关键就是置闰法。,10,置闰法,中国古代历法的月,同朔望月基本符合,两个月一大一小共59日,这一点与阴历完全相同。但如果完全按照阴历安排一年12个月,354日,历法月虽然同朔望月基本符合,可是一年比回归年却少了11日多,三年就少了一个月多,为了既使历法

7、月同朔望月符合,又使历法年同回归年符合,就用置闰的方法来补足这每年11日多的差额。以与一年四季大致调和相配。闰者,余也,就是到一定时候增加一个月,不致使农历中的年同回归年完全脱节。,11,置闰法,置闰法是逐渐完善的。古人每三年就要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协调。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就是这个目的。但是三年一闰还不够,五年要闰两次,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而五年两次又多了些。于是古人找出阳历年的日数和阴历月的日数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这就是我国古代颛顼历的十九年七闰的办法。19个回归年同235朔望月的日数基本上完全相等。阳历生日与农历的生日,12,二十四

8、节气,决定哪个月做闰月,依二十四节气而定。二十四节气必须按照太阳在天球的周年视运动所到的位置而定。阴阳合历制订的准则: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每日会向东移动约1度,以春分点计算绕一圈的时间则称“回归年”。按天文学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0/360)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再把太阳黄经的360度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间相隔日数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节气。,13,二十四节气,黄经就是黄道上的度量坐标(经度),14,二十四节气与置闰,古人最初把二十四节气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例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中,惊蛰是二月节,春分是二月中,节气和中气相间,其余由此顺推。由于一个节

9、气加一个中气差不多是三十天半,大于一个朔望月,所以农历中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要比上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以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古人说“闰月无中气”。阳历每月都有节气和中气,上半年每月六日和二十一日左右是交节日期,下半年每月八日和二十三日左右是交节日期。,15,闰月举例,16,闰月举例,17,闰月举例,2012年4月21日为农历的四月初一,6月19日农历五月初一,中间加一闰月,即闰四月。,18,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不仅蕴含着动植物生长周期科学内涵,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设定也使自然时间具有了人文意味。比如,立春表示万物复苏,春天从此开始;惊蛰意为春雷开始轰鸣,惊醒蛰伏在泥土里

10、冬眠的动物;清明表示草木萌动,天地间一片清秀明朗景象。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9,十二星次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的视运动周期而确定的,天文中的十二星次就与二十四节气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星纪初点交大雪,运行到星纪中央交冬至,运行到玄枵初点交小寒,运行到玄枵中央交大寒。,20,二分二至二启二闭,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有其中八个尤其重要,即二分二至二启二闭。左传僖公五年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西晋学者杜预的注释更为明白,即:“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启者,立春、立夏;闭者,立秋、立冬;云物者,气色灾变也。”即凡春分、秋分、冬至、夏

11、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时节,都要记录下当时的气候、云色、灾患、变化。尧典把夏至叫做日永,冬至叫做日短,因为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所以吕氏春秋分别叫做日长至,日短至。,21,闰年,一回归年长是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平年一年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 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正常年份为365天,而闰年则为366天,每四年置一闰日一般加在二月份。二月正常年份28天,闰年则为29天。,22,闰年,历法规定每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

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2000年是400的倍数所以是闰年,而1900 年、2100年不是400的倍数所以就不是闰年。,23,六十甲子表(干支纪日法),24,其它纪日法,从一个月来说,某些日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做胐(f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就是指望日的明月而言。(玩月城西门廨中)十五、十六月亮正圆

13、时,我们共赏普照千里的明月。若知道当月朔日的干支,便可推知这个月的其它日子。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根据后人推定辛丑是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25,其它纪日法,望日的次日叫做既望。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月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所以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朔晦两天,一般既称干支又称朔晦,例如左传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左传襄公十八年“丙寅晦,齐师夜遁”。,26,伏日,伏,隐伏避盛暑之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伏日

14、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例如:2011年夏至戊申日,第三个庚日在22天以后,即7月14日初伏。再如:2012年夏至是癸丑日,第三个庚日在27天以后,明年初伏便是在7月18日。,27,纪时法,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见到朝夕并举,旦暮并举,晨昏并举,昏旦并举,等等。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为隅中也。”太阳西斜叫做昃。“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日偏西曰昃,亦日昳),28,

15、纪时法,【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01)【丑时】鸡鸣(01-03)【寅时】平旦,日旦,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05)【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等:指太阳冉冉初升时(05-07)【辰时】食时,又名朝食等:吃早饭时间,(07-09)【巳时】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11)【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13)【未时】日昳,太阳偏西时(13-15)【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17)【酉时】日入,又名日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19)【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 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21时)【亥时】人

16、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23),29,纪月法,古人纪月通常以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三月等等;作为岁首的月份叫做正(zhng)月(秦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在先秦时代每个月似乎还有特定的名称,例如正月为孟陬(楚辞),四月为除(诗经),九月为玄(国语),十月为阳(诗经)等等。,30,月建,前人把“建”解释为“斗建”,意思是斗柄所指,认为十二支代表北斗星斗柄所指的十二个不同的方位,例如以子为北,午为南,卯为东,酉为西等等。十一月斗柄指北,所以为建子之月,以后斗柄每月移指一个方位,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这种说法在过去很普遍。古人又把子丑寅卯等十

17、二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以夏历为例,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二月为建卯之月,直到十月为建亥之月。,31,三正,“正”,依集韵清韵为“岁之首月”之意。“三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历、殷历、周历三历中的岁首“正”月不同。集韵清韵说“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异。,32,“三正”与阅读古籍,在先秦的文献中,许多纪时和历日并不统一。如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里,不同的国风采用不同的历法,也有两种历法共用的。小雅四月“四月维夏,

18、六月徂暑”用的是夏历,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中,“七月”采用夏历,而“一之日”“二之日”则是周历。,33,纪月与四时,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这些名称,古人常用作相应的月份的代称。楚辞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仲春,就是指的夏历二月而言。,34,纪年法,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例如公元前770年记为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直到旧君出位为止。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例如建元元年、元光三年,也

19、是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两种纪年法是过去史家所用的传统纪年法。,35,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岁指太岁。岁星纪年法: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古人认为岁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星次。假如某年岁星运行到星纪范围,这一年就记为“岁在星纪”,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范围,就记为“岁在玄枵”,其余由此类推,十二年周而复始。,36,岁星与太岁对应表,37,太岁纪年法,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

20、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38,太岁纪年法,岁阳 岁阴甲阏逢(焉逢)子 困敦乙旃蒙(端蒙)丑 赤奋若丙柔兆(游兆)寅 摄提格丁强圉(疆梧)卯 单阏(chn yn)戊著雍(著雝)辰 执徐己屠维(祝犁)巳 大荒落庚 上章(商横)午 敦牂(zng)辛重光 未 协洽壬玄黓(横艾)申 涒滩(tn tn)癸昭阳(尚章)酉 作噩 戍 阉茂(淹茂)亥 大渊献,资治通鉴汉纪八下说:“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即是从丁亥到庚子,共十四年。,39,小结与思考,1、什么是历法中的年?2、何谓阴阳历?何谓置闰法?3、二十节气与置闰的关系?4、何谓闰年?5、“阏逢摄提格”指的是哪一干支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