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规范管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6009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日咳规范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百日咳规范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百日咳规范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百日咳规范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百日咳规范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日咳规范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日咳规范管理.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百日咳规范管理,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持续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及痉咳终末出现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临床特征,并常伴有呕吐,易合并肺炎及脑病。好发于婴幼儿。本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一、流行病学特征,百日咳多见于温带和寒带。一般为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亦可引起流行。该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多见。1、传染源 人是百日咳杆菌的唯一感染宿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不存在慢性携带者,但有亚临床和临床上未能识别的隐性患者。家庭接触者和成人百日咳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期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尤以发病第1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2、

2、传播途径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说话、打喷嚏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多数病例在指示病例出现症状后2周内出现。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由于母体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递给胎儿,所以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新生儿亦可发病。我国的百日咳病例目前仍以儿童为主。近年来百日咳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710天。百日咳的病程较长,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卡他期 从起病至痉咳出现,一般约12周。病初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流涕、结膜充血、流涕及轻咳等。34天后上述症状减轻而咳嗽日渐加重,进入痉咳期。此期传染

3、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痉咳期 约持续26周或更长。突出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典型病人咳嗽成串出现,每次咳嗽连续十至数十声,最后深长吸气,直至咳出黏稠痰或将胃内容吐出为止,紧接着急骤深长吸气,发出鸡鸣样的吸气性吼声为本病的特征。阵咳日轻夜重,由于剧咳,可致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鼻粘膜出血,舌系带溃疡。婴儿常无典型痉咳,发作时可能只有咳嗽、呼吸暂停、发绀,以致窒息、惊厥,或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恢复期 约持续23周,痉咳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减轻,最终消失。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三期症状都缩短,成人则症状无明显的阶段性。,并发症 呼吸系统:肺炎最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

4、气管扩张等。中枢神经系统:百日咳脑病最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3%。严重痉咳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出血。表现为惊厥或反复抽搐、高热、昏迷。恢复后可留有偏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他:结膜下出血、脐疝、腹股沟疝和脱肛等。,三、诊断标准(WS274-2007),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无预防接种史。2、临床表现2.1 典型病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咳嗽超过2周者。2.2 不典型病例: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青紫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青少年和成人有不典型较轻症状,三期症状都缩短或无明显阶段性,而只表现持续2周以上的长期咳嗽

5、。,3、实验室检查3.1 外周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升高。3.2 从病人的痰或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杆菌。3.3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4、病例分类4.1 疑似病例:符合2.1、2.2任何一项的规定,或伴有流行 病学史者。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的规定。4.3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2、3.3项中的任何 一项的规定。,四、处理原则,1、对病人的隔离 自发病后隔离40天 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隔离30天 接触者观察21天,2、对病人的治疗2.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半岁以下婴儿常突发窒息,应有专人守护

6、。婴幼儿痉咳时可采取头低位,轻拍背。痉咳剧烈者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纳、地西泮等。2.2 抗菌治疗:卡他期4天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减短咳嗽时间或阻断痉咳的发生。4天后或痉咳期应用可缩短排菌期,预防继发感染,但不能缩短病程。首选红霉素,每天3050 mg/kg,连用710天,也可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3.3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婴幼儿可用泼尼松每天12mg/kg,能减轻症状,疗程35天。亦可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能减少痉咳次数和缩短痉咳期。3.4 并发症治疗:肺不张并发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百日咳脑病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纳每次5mg/kg肌内注射或地西泮每次0.10.3mg

7、/kg静脉注射,出现脑水肿时静脉注射甘露醇每次12g/kg。,五、疫点的处理,1、管理传染源“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管理:对病人进行家庭或住院隔离治疗,自发病日起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隔离30天。对经疾控中心确认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及时将病人转诊信息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之日起实施医学观察21天,如出现早期症状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者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需终末消毒,

8、但对患者的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氯制剂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 按照“国家疫苗使用和管理规范”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3、4、5月龄,加强免疫1岁半。对7岁以下未完成4次基础免疫程序的密切接触者,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免疫程序;对已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的儿童可不予接种。,监测 规范监测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病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报告 百日咳为乙类传染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百日咳及百日咳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报告至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散发疫情 各病例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的疫情,视为散发疫情。区县疾控中心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到达现场,核实诊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月后进行复访,了解患者的转归及续发情况。,暴发疫情 在行政村、居委会或学校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5例或以上百日咳病例,称为暴发疫情。接到暴发疫情后及时电话报告上级疾控机构,除按散发疫情调查处理外,还需了解疫情单位的基本情况,查明本次暴发开始时间、发展过程、病例分布,登记全部病例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分析流行因素和暴发原因。暴发疫情处理完毕3天内,完成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