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153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病 原 体,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抗肿瘤药,抗寄生虫药,抗微生物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鉴别细菌时,用龙胆紫初染,加碘液处理,再以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酚红复染。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等;菌体呈红色或土黄色的,称“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G+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G+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白喉杆菌G-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沙门

2、菌属(伤寒、副伤寒、肠炎杆菌)、志贺菌属(痢疾、福氏、鲍氏、宋氏菌)、克雷伯属(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结肠炎杆菌、霍乱杆菌;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布鲁菌属、百日咳杆菌、军团菌属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螺旋体: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斑疹伤寒、恙虫病支原体衣原体,常见病原体种属,化疗 对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化疗药 抗菌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抗真菌及抗病毒药,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疗),耐药性,抗菌作用,致病作用,机体,抗菌药,病原体,宿主、抗菌药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抗病

3、能力,体内过程,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抗菌谱 抗菌范围 广谱抗菌药 四环素、氯霉素 窄谱抗菌药 异烟肼抗菌活性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抑菌药 四环素、红霉素 杀菌药 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天然、人工半合成的抗生素,常用术语,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药物可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药物杀死培养基内99.9%的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LD50/ED50或 LD5/ED95抗菌后效应(p

4、ost-antibiotic effect,PAE)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常以小时计)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该现象亦称抗生素后效应。,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影响胞膜的通透性3.抑制蛋白合成4.影响叶酸代谢及核酸合成,抗菌药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N-乙酰胞壁酸,胞浆,胞浆膜,胞浆膜外,环丝氨酸,N-乙酰胞壁酸五肽,N-乙酰胞壁酸五肽,N-乙酰葡萄糖胺,双糖五肽,双糖十肽,双糖十肽交叉联接,+,磷霉素,杆菌肽,-内酰胺类,2.影响胞浆膜(细胞膜)的通透性,多烯类:真菌胞浆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多粘菌素:细菌胞浆

5、膜中的磷脂结合,3.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核糖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哺乳动物细胞核糖体为80s,由40s和60s亚基组成1.影响全过程 氨基糖苷类 始动复合物、终止子30S A位2.与30S亚基结合 四环素类 氨酰基tRNA 3.与50S亚基结合 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四氢叶酸,合成蛋白质,二氢叶酸还原酶,甲氧苄啶,4.抗叶酸代谢,PABA,4.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 DNA回旋酶 利福平 与RNA多聚酶结合,阻碍mRNA合成 氯霉素、林可霉素 核糖体肽酰基转移酶,细菌的耐药性(resistance),1.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

6、esistance)天然耐药性,基于药物作用机制,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耐药性 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厌氧菌对氨基糖苷类2.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耐药基因后天获得,耐药性的产生机制,降低外膜通透性 革兰阴性菌膜孔蛋白数量、孔径减小产生灭活酶-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改变靶位的结构1.改变靶蛋白,降低与抗菌药的亲和力2.增加靶蛋白的数量,维持微生物正常形态与功能3.新合成功能正常、与抗菌药亲和力低的靶蛋白加强药物外排作用 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内酰胺类改变代谢途径,耐药方式,病原菌,抗菌药物,灭活酶,改变靶位结构,胞浆膜通透

7、性,代谢途径,链霉素利福霉素类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某些广谱青霉 素类及头孢类,磺胺类,-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抗菌药的应用原则,1.根据致病菌和药物的特点选用抗菌药 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此外,还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感染部位,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不良反应和价格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2.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对此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仅用于经临床实践证明确有效的少数情况。,3.抗菌药的联合应用优点: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联合用药

8、可减少个别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联合用药的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或混合感染,如肠穿孔后腹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如结核、慢性尿路感染等;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如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合用治疗深部真菌,前者用量可减少,从而减少毒性反应;临床感染一般用二药联用即可,常不必要三药联用或四药联用。,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大类:类为繁殖期杀菌,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类为静止期杀菌,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等,它们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均有杀灭作用;类为速效抑菌,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等。联合用药

9、可获得协同(+)、拮抗(+)、相加(+)、无关或相加(+)四种效果。,4.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1)病毒感染(2)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3)局部应用 杆菌肽、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4)剂量(5)常规性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新上市的药物,5.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1)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时,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且对肾有毒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及氨基苷类等。(2)肝功能减退避免或慎用氯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等。(3)新生儿禁用氯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造成灰婴综合征、溶血、核黄疸;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四环素、氟奎诺酮类;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氯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奎诺酮类、磺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