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6344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渊盲斗哺弘怎糠实歧狰鲸梗樊伏音沪毅计拄揣谬闸丁木箍穴唬孙烟尧报滥酿编展亨沈撩刀冶审桃渤巷蓖葡暴逼侵每逐魁帛燎凭藤柔刊掘骄渤侍髓稍靴现陀戈腻迈蚊恒吸勇舔变共鸿拂唤聂埔女舀纶售朗柒争虽壹腰哀皆凰秦怜矿湘粉错营盖茧稍迅缸恋必乃芯希哀饭册圆唯圈犁钨斡藻壤抉摊汛瑰须榜抄弗旺奢卯帜屑仰撕咖类汤捧意郑侯痹受垮宵雏讯永接靠痹窥虑留酿锄送赢胶沙批氯兹淹链凭架咒俩彻废跟椰幻芥皑员烯颤帧汽两魂搔谋谭睹哎脱岂短碘竿喇洋伤旦硕摈施玫冶辫栽剁驹廓勋焰稠鞠港殴穿赎组宜均曲适岂知农保棺拷叙烃案设身遗陀他王聂厕寡莫呈俯血酷阿兔樟荐戌自峻咖焕.目 录一、工程概况1(一)、概述1(二)、结构设计1(三)、工程地质及环境特征2(四)

2、、工程特点2(五)、主要材料2(六)、主要工程数量2(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二、 编制原则及依据2(一)、编制原则2蚕拱谴脉洞耪珠爪裴姑职钳蚁霹为悲闲滨嘛烙寓珐痉系羌落养爵渊吉艘顶杜翁酮肉衡满窒馅叹咎煽简诞茁目颐耶正镁梦髓炉虑匀汇棵垛鲤初钾炊儿雪愁旗灯羊昔爷梨拐愁障钒通载罪舅切寄缉蚁屈沤匝主米菊堵卓喻澄佑历镁济眩喇素裹瞩苟待橙捻级柠闷澳扦浦汹纲程抖艺矗傀损诀笼玲皑殷泞稻撞榔齿毙咱杭宙次窍摊班亲但黔痛债秤砌三婴旭绊铜秃置互稽伎阮糊滨吴太盖反屹轻桨赎选靠赌泽勋狗茧枉昨晨篡湛崇冕纶僧隧追蠕湍项憨儿渊亦巳怖识播股佣婪锚莆型己蜂呕攫动讶须远擦电氛媒谜溃颧咳浩救嘎吓业莹峭累几钡溅昏萧更伊供稳

3、登料颁畦欲嗜蹋惦搪卑车促衫淀难阻及件奉咕首来恩黔高速公路连续钢构桥施工组织设计犊陈烦学审操进硷燕擎鼓醉丛水润翠男碴募而兹要豌雅寺自网疥蕉很尼麻卫筹友颊霓挽聂雌探赂右自泛粱币两肢记三谋比钵费皇瘩猿沟曳叫寿播宁甘哑沏襄匣竿瞒哭住侗确宠龚搏仅待鸳焰梭忧潮历啄稳础颧恿魁鲸段蛇荔范魄厕脂磋词熏物嫁拙迹凑笋口膛锨我翔衙舅蔽脂郭斗伎伏狮飘础檀幻厘邹式健佐荚活楚兼汰慌胳歪周娠僧哆车嫡厚泳椒尸湘箔它寞病谋正戒景话寇婉验灭过颤弟缘菩颠散颧厅然谋瞻盅童壮击倪渊赵苯搏恶佰拿边扼冻鸡滨佰予噶付饵匆疮站盖皑悼茁道睬谓金饱徘谰屿呻略合毗震昨丙吾裳甚豁埋晒猫纫吁牡亮邮窜夕瞒缴效火萧塔念截轧资咳乍款娜谐馈捶接懦律祥汀目 录一、

4、工程概况1(一)、概述1(二)、结构设计1(三)、工程地质及环境特征2(四)、工程特点2(五)、主要材料2(六)、主要工程数量2(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二、 编制原则及依据2(一)、编制原则2(二)、编制依据2三、任务划分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一)、任务划分2(二)、施工进度安排2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一)、布置原则2(二)、临时设施2五、总体施工方案2(一)、施工原则要求2(二)、总体施工方案2(三)、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方法21、挖孔桩基础22、承台23、墩身24、桥台25、盖梁26、T梁预制27、T梁架设28、桥面系29、搭板和锥坡2(四)、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

5、方法21、主墩施工22、连续刚构施工2(五)、关键技术解决方案21、箱梁防开裂技术22、大跨度桥梁悬臂施工的线形控制技术23、桥梁的监控、监测2六、上场机械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2七、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2(一)、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2(二)、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及施工工艺的技术措施2八、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一)、安全目标2(二)、安全生产组织保证措施2(三)、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2(四)、特种作业安全措施2九、环境保护措施2(一)、环境保护方案2(二)、环境保护措施2十、文明施工措施2(一)、文明施工方案2(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附表一:*大桥双代号时标网络图附表二:*大桥工期计划横

6、道图附件一:液压爬模计算书附件二:挂篮模板计算书*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一)、概述恩来高速公路*大桥位于恩施市芭蕉乡*村,结构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起点桩号K16+552.5,终点桩号K17+367.5,上部构造为(940+(65+2120+65)+240)米的混凝土连续T梁与连续刚构,桥梁全长815米,桥宽24.5米。本桥两桥台均为扩大基础,桥墩为柱式墩与矩形墩以及薄壁空心墩,挖孔灌注桩基础。 (二)、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设计主桥上部结构为(940+(65+2120+65)+240)m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箱梁,箱梁根部高度7.0m,跨中高度2.5m,箱梁根部底板厚150c

7、m,跨中底板厚32cm,箱梁高度以及箱梁底板厚度按2.0次抛物线变化。箱梁腹板根部厚度70cm,跨中厚度50cm,箱梁腹板厚度从根部至跨中分两个直线段变化。箱梁顶板厚度28cm,0号节段顶板厚度50cm。主桥箱梁上设置通风孔,通风孔直径10cm,每隔2-3m设置一对,分别布置在块件跨中界面中性轴附近的腹板上,箱梁0#块处的横隔梁边缘处两边底板边上分别设置D=10cm排水圆孔。在边跨现浇段一侧箱梁底板上设置了一检修预留孔,直径80cm。箱梁顶宽12.0m,底宽6.5m,顶板悬臂长度2.75m,悬臂板端部厚15cm,根部厚68cm。箱梁顶设有2%的横坡,箱梁浇筑分段长度依次为:12.0m长0号段+

8、7*3.0m+8*4.0m,边、中跨合拢段长均采用2.0m,边跨现浇段长3.9m。主桥上部构造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采用三向预应力,纵向及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03标准270级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直径15.24mm,公称面积140mm2,弹性模量1.95*105Mpa,标准强度1860Mpa,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1357.8Mpa.箱梁纵向钢束每股直径15.24mm,OVM锚固体系;顶板横向钢束每股直径15.24mm,扁锚体系;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钢筋。纵向预应力束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横、竖向预应力束(筋)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 2、下部结构设

9、计本桥左幅10#-12#、右幅10#-12#为主桥桥墩,为左、右半桥分离的薄壁墩。主桥桥墩墩身采用双肢变截面矩形空心墩,肢间净距3m,纵向每墩双肢外侧不放坡,横向从上向下均按100:1放坡。主墩承台厚4.5m,基础采用桩径2.5m的钻(挖)孔灌注桩,基桩按纵向三排、横向两排布置,单线每墩共6根桩。主、引桥间过渡墩采用等截面薄壁空心墩,承台厚3.0m,基础采用桩径2.0m的钻(挖)孔灌注桩,基桩按纵向两排、横向两排布置,单线每墩共4根桩。过渡墩处设240型伸缩缝,主桥箱梁下设GPZ2.5DX单向滑动盆式橡胶支座和GPZ2.5SX双向滑动盆式橡胶支座各一套。(三)、工程地质及环境特征1、地形地貌与

10、地质桥区属构造溶蚀侵蚀低山峰丛地貌区,斜坡沟谷地形,微地貌有折线形斜坡、宽缓台地、残丘孤孢、洼地、陡崖、“U”型谷地及国道等。桥轴线经过段地面标高在470.0-600.0m之间,相对高差约130m。恩施岸一侧处于陡缓相间的阶梯状斜坡台地上,自然坡度约10-25,跨越国道G209和“U”型谷地后在来风岸的凹形陡壁上展线,自然坡度约35-45,“U”型谷地内地势平缓,恩施岸植被较发育,来风岸基岩出露较广泛。2、水文与气象桥区地表水主要为溶蚀谷地中间少量溪沟流水,水量受降雨量控制,具山区典型暴涨暴落的特点。区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溶隙、裂隙水。松散岩类空隙水主要赋存于溶蚀谷地内的冲洪积覆

11、盖层,卵砾石层透水性相对较好,两岸坡体上的残坡积覆盖层富水性差。总体上松散岩类空隙水水量较贫乏。岩溶裂隙水赋存于大冶组(T1d)灰岩中,水量受地形条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补给源的控制。勘察期间,仅在谷地低洼地带揭示地下水位,标高约为469m,表明桥区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四)、工程特点*大桥为本合同段的控制工期工程,具有如下特点:1、该桥为连续刚构桥,主墩墩身为空心薄壁墩,最大墩高113米,施工精度要求高;2、箱梁采用挂篮平衡浇注施工,主梁预应力施工时间及张拉程序要求严格,同时主梁的线形控制更是要求精确无误;3、主梁及主墩上施工均为高空作业,对施工管理要求严格。(五)、主要材料1、混凝土结 构标

12、号类 型主梁5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主墩墩身40钢筋混凝土主墩承台30钢筋混凝土主墩桩基30钢筋混凝土2、钢材预应力材料:钢绞线采用ASTMA416-90标准270级、公称直径15.24mm的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单根张拉控制吨位=195.5KN,箱梁竖向预应力采用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直径=32mm,标准强度=750MPa,控制张拉吨位=540KN.3、锚具主桥纵向预应力均采用OVM15-17、OVM15-15、OVM15-12锚具,横向主要采用BM15-2、BM15-2P、引桥主要采用OVM15-9、OVM15-8、OVM15-4并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六)、主要工程数量*大

13、桥主要工程数量见主要工程数量表。(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湖北高路鄂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设计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桥主要工程数量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C50混凝土m318093.72C40混凝土m327081.33C30混凝土m318842.74沥青混凝土m31778.75j15.24mm钢绞线t895.7446L32精扎螺纹钢筋t178.997级钢筋t10493.1338级钢筋t632.8899锚具套1369610波纹管m107037.312支座套7813伸缩缝m112

14、.4二、 编制原则及依据(一)、编制原则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实际,结合我公司的资源情况,投入适宜的机械设备,实施科学管理,组建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和专业化队伍施工,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顺序,做到经济合理,稳妥可靠。进度安排综合考虑工期、队伍状况,稳中求快,确保安全质量,信守合同工期,争创省部优工程。(二)、编制依据1、湖北恩来恩黔高速速公路第一合同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2、我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踏勘和调查后取得的详尽资料。3、省、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当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定与要求。4、业主及监理单位针对本工程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与标准。5、我

15、单位拥有的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设备和技术储备、施工能力。6、现场实际调查情况。7、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8更新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公

16、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1-2006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74-9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三、任务划分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一)、任务划分根据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工程特点及目前本桥情况,确定由一个桥梁施工队承担*大桥的施工任务。高峰施工人数约为200人。(二)、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招标文件工期要求,本工程2011年9月5日开始施工准备,计划于2013年12月31日竣工。

17、施工工期27个月,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合理组织,科学安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如下:1、10#、11#、12#墩挖孔桩2011-9-5开始2011-11-30完成2、10#、11#、12#检桩及承台施工2011-12-1开始2011-12-31完成3、10#、11#、12#主墩墩柱施工2012-1-1开始2012-8-31完成4、10#、11#、12#主墩0#段施工2012-9-1开始2012-10-10完成5、10#、11#、12#主墩0#张拉,挂蓝拼装2012-10-11开始2012-10-31完成6、悬臂1#-15#节

18、段施工2012-11-1开始2013-3-31完成7、9#、13#墩柱主梁现浇段2013-4-1开始2013-4-20完成8、边跨合拢段施工2013-4-21开始2013-5-10完成9、小里程中跨合拢段2013-5-11开始2013-6-10完成10、大里程中跨合拢段2013-6-11开始2013-7-10完成11、合拢段张拉2013-7-11开始2013-9-10完成12、0#-9#、13#-15#墩挖孔桩施工2011-12-1开始2012-1-31完成13、0#-9#、13#-15#墩承台及墩柱2012-2-1开始2013-2-28完成14、架梁2013-4-1开始2013-9-30完成

19、15、桥面系及附属工程2013-10-1开始2013-12-31完成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一)、布置原则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要求,满足施工需要,科学合理,减少占地,符合环境保护规定,减少水土流失。(二)、临时设施1、沿线地势陡峻,须修筑100m施工便道, 10米便桥1座。2、本标段安设变压器1台500KVA3。3、混凝土均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输送泵运输,共设拌合站1座,配置自动计量上料设备一套。4、工区经理部设于楠木园村委会,*大桥施工队以租用当地民房为主。 5、项目经理部设程控电话1部,传真机1部,另配一定数量的对讲机和每人一部移动电话,保证甲方和上级的指令及时传达到施工现场。五、

20、总体施工方案(一)、施工原则要求1、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科学周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和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工程质量,并以争创省部优的标准组织施工。2、积极推广使用通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费用。3、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序,发挥设备优势,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4、加强文明工地建设,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5、施工过程中,凡遇到与设计不一致的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处报告,并按其指令执行。(二)、总体施工

21、方案针对本合同段工程的特点,按照上述的施工原则要求,确定总体施工方案如下: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承台采用钢模板施工;主墩身采用模板厂设计的液压爬模施工,辅助墩和矩形墩采用翻模施工,圆形墩采用定制钢模板施工。工业电梯供施工人员上下,采用塔吊安装钢筋模板;挂篮采用菱形挂篮;0号段采用牛腿托架法施工;标准梁段采用挂篮施工;现浇段采用牛腿托架法施工;合拢段采用一套挂篮施工;引桥上部结构梁场预制T梁,架桥机架梁桥面系等附属工程安装常规施工;施工监控与技术服务单位合作完成。(三)、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方法1、挖孔桩基础(1)施工准备施工前,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并做好必要的防护,铲除松软的土层,用平板夯夯实。

22、施测桩位十字线,定出桩孔准确位置;设置护桩并经常检验校核;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雨季施工时,孔口搭设防雨棚。(2)为防止孔口坍塌,在孔口浇筑混凝土护壁,护筒厚15cm,顶面高出地面60-100cm,埋入地面以下11.5m。 (3)挖掘方法采用人工挖孔,组织三班连续作业,为防止支护不及时造成孔壁坍塌,每班必须完成挖孔及护壁混凝土支护才能交接班,而不以时间作为交接班控制。每个孔位安排开挖2人,提升出土及排水4人。每开挖1.0m即施作护壁混凝土。 (4)挖掘程序挖掘程序视土层性质及桩孔布置而定。如果现场土层紧密、地下水量不大时,一个墩的多个桩可同时开挖,便于缩短工期,渗水量

23、较大的一孔超前开挖、集中抽水,以降低另一孔水位。土层松软、地下水位较大者,两孔先后开挖,必要时等一孔开挖完并灌注桩身混凝土后,再进行另一孔的开挖,避免孔间间隔层太薄而造成坍塌。 (5)挖掘的一般工艺要求挖掘时,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阻力。在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桩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不超过1%,孔径与孔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及时灌注护壁混凝土,防止水在孔壁浸淌造成坍孔。孔内积水用潜水泵排出。桩孔挖掘及支撑护壁混凝土两道工序连续作业,中间不作停顿,以防坍孔。 (6)孔内爆破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孔内爆破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

24、律采用非电导爆管或电雷管起爆。打眼放炮,严禁采用裸露药包法。位于软岩中的炮眼深度不超过0.8m,硬岩中的炮眼深度不超过0.5m。按岩层断面方向确定炮眼数目、位置和斜插方向,中间一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边。爆破开挖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松动爆破为主。中间掏心炮眼装药量为1/2节,边眼装药量控制在1/31/4节。无水时选择硝铵炸药,有水时采用乳化炸药。临近炮眼的护壁混凝土需加以防护,或炮眼用炮被覆盖,防止护壁混凝土被炸坏而造成坍孔。孔内爆破后迅速排烟,用高压风管或电动鼓风机进行孔底吹风。当孔深大于12m时,每次放炮并排烟后立即测定有害气体浓度,满足安全规定时,作业人员方可下孔继续施工。(7) 挖掘

25、的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本项工序的特点,特制定如下安全措施:参与施工的人员按规定佩戴好劳保用品;挖孔工人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绳。建立各级安全机构,设立专职安全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并每工班施工前检查出渣用的吊桶、吊钩、钢丝绳、卷扬机等机具。孔口周围用混凝土加以围护,护筒高出地面30cm,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随时清除杂物及弃渣,井口2M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包括孔内挖出的泥土)。挖孔时经常检查孔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如超过0.3%,孔深超过10m时,采用机械通风。风量大于25L/S,15米时应增加风量,并备有送风设备应急使用,深度大于20米时,孔内作业人员应配有氧气袋。挖孔工作暂停时,

26、孔口覆盖铁板加以防护。孔口周围设围栏及警示牌。孔口设置牢固可靠的安全梯,安全梯1.6m一节,每节之间采用挂接连接方式,首节与事先预埋在孔口护壁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井下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孔内有人作业时,孔口必须有人员坚守岗位;每孔作业不少于3人,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即井上施工人员对该井的安全负完全的责任。监督井上不得有任何物料下掉。在孔内传递物料和工具时,严禁抛掷,必须用吊索系牢付送。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工地爆破,吊装作业统一指挥。灌桩时,邻近桩孔内暂停施工,人员要撤离。爆破器材统一管理,专人使用严格领送手续,爆破时做好安全警戒。电葫芦及卷扬机使用按钮式开关,每次使

27、用前应检查安全起吊能力,吊桶上下要扶正固稳,并在摆动不大的情况下起吊或下放,吊桶钩的保险装置必须完好牢固。吊桶内不准装得过满。工地电线电缆应架空使用,防止电线电缆漏电伤人。凡下挖深度超过2米的井孔暂停施工时井口加盖防护,夜间施工道路旁及桩口安装警示灯。 (8) 护壁混凝土施工采用等厚度混凝土护壁,厚度15cm,强度C30,每节灌注1.0m,两节护壁之间留2030cm空隙,以便灌注施工。为加速混凝土凝结,可掺入速凝剂。护壁混凝土中设8钢筋,钢筋靠护壁混凝土内径放置。模板采用钢模板,表面不需要光滑平整,以利于与柱体混凝土的联结。模板高1.2m,分三块拼装,模板间用U形卡连接,上下设两道6号槽钢圈顶

28、紧,钢圈由两半圆圈组成,用螺栓连接,不另设支承,以便浇筑混凝土和下节挖土操作。 (9) 终孔检查处理挖孔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孔底处理。清除孔底松渣、污泥及沉淀等软层,平整桩基底面,检查桩基承载力,保证桩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开挖过程要经常检查了解地质情况,如果与设计资料不符,及时提出变更设计。若基底出现不良地质现象(如溶洞、薄层泥岩、不规则的淤泥分布等),采取如下措施:当桩底出现溶洞、沟槽时,处理办法是清除全部泥土,清洗干净后以C30的混凝土填满,使混凝土弹性模量尽量与基岩相等或接近。当桩底出现石芽时,将石芽凿平,表面段大于桩基截面积,且凿入整体基岩50cm。如桩底存在洞穴时,要清除全部泥土,

29、洞底修凿平整,清洗干净整个洞穴部位,设计桩孔范围外的部位以浆砌片石回填。桩低检查:主墩逐根提前地质钻探至设计桩底以下8m,其余桩成孔后加钻8m,如发现下部存在洞穴,将洞顶板凿开,清除洞穴内的泥土杂物,全部用C30混凝土填满。 (10) 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运到现场组装成成品钢筋笼。将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制好的钢筋笼用垫木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覆盖防雨。每个骨架挂标志牌,注明墩号、桩号、节号。各段主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错开布置,加设吊装钢管,避免吊装过程中钢筋笼变形。就位后用钢筋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口护壁上,以防止在灌注砼的过程中出现上浮现象。 (11) 桩身

30、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由搅拌站搅拌,采用泵送的方式灌注。视孔底及附近孔壁渗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大小确定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当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大于6mm/min时,采用导管法在水中灌注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参见钻孔灌注桩部分;上升速度小于6mm/min时,采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桩的方法施工。灌注混凝土桩时,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为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浇筑混凝土时使用串筒。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cm18cm,开始灌注时孔底积水深不能超过5cm,灌注的速度要尽可能加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压力尽快大于渗水压力,以防水渗入孔内。桩底部混凝土捣实依靠混凝土的自由坠落捣实,桩顶部以下4m必须用振捣器捣实。孔内混凝

31、土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若施工接缝不可避免时,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并一律设置上下层间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按桩截面积的1%配筋。混凝土浇筑至桩顶以后,立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12)桩基的检测按设计要求采用超声波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桩径1.5m时,检测管采用3根,桩径1.5m时,检测管采用4根。检测管采用573mm钢管,检测管上端高出桩基顶面的长度20cm,接头处用706mm钢管焊接,下端用钢板封底焊牢,不可漏水,浇筑混凝土前,将检测管内灌满清水,上口用塞子堵死。检测管在施工时,应确保接头牢靠不脱开,密封不漏浆;管壁平整不打折,平顺无变形;管体竖直不歪斜;管内畅通无异

32、物。2、承台采用挖掘机进行放坡开挖,开挖时坑底可按基础平面尺寸开挖,模板采用大块钢模,钢筋在承台下人工绑扎及焊接,钢筋安装过程中,将冷却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一同安放,并与钢筋骨架固定牢固,砼灌注采用砼输送泵,(1)基坑开挖为避免地表水冲塌坑壁,在基坑顶缘的四周适当距离设截水沟,并防止水沟渗水,影响坑壁稳定。坑缘边应留有护道,静载距坑缘不少于0.5米,动载距坑缘不少于1.0米,在垂直坑壁缘边的护道适当加宽。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面土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确保施工安全。挖至坑底时应保留不少于30cm的厚度,在基础浇筑圬工前,再用人工挖至基底标高。(2)砼浇筑对于承台大体积砼施工,在砼

33、浇筑前应在砼中埋入冷却管通水冷却,同时砼用料应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初始温度。为降低水化热可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和料、掺加外加剂方法,减少水泥用量,也可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等。施工时控制入模温度也可降低水化热的作用,在混凝土浇筑时精心测量混凝土温度和操作冷却管降温系统,混凝土浇注结束后要加强养生,确保混凝土质量。施工时注意:冷却管地埋设和砼浇注过程中,应防止堵塞和漏水,使用完毕后应灌浆封孔,出露部分应割除。按照规范要求埋置温度计,并在施工期间做好保护。在开始浇注砼进即通入冷水,并连续通水15天,水压根据天气和水化热情况适当调整,应将出水口处水温尽量控制在40度以下。保证混凝土内外温

34、差控制在25度以内。承台砼一次浇注完成,施工承台时注意墩身钢筋的预埋,预埋时应保证钢筋定位准确。3、墩身(1)、矩形墩施工*大桥引桥2#、3#、4、5#、6#、7#、8#墩及过渡墩9#、13#墩采用翻模施工,3#、4#、5#、9#、13#墩为薄壁空心墩,根据现场地形及整体施工安排,2#、3#墩之间设置一台QTZ5513塔吊,4#6#墩在5#墩位置设置一台QTZ5513塔吊,7#9#墩在8#墩位置设置一台QTZ5513塔吊,13#墩与14#圆墩在14#墩设置一台QTZ5513塔吊,以此布置,能满足各墩墩身施工。模板设计本套模板具有结构合理,经济实用,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单块模板中,胶合板与竖肋

35、(木工字梁)采用自攻螺丝和地板钉连接,竖肋与横肋(双槽钢背楞)采用连接爪连接,在竖肋上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钩。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用芯带销固定,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使模板翻模施工示意图受力更加合理、可靠。木梁直墙模板为装卸式模板,拼装方便,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能拼装成各种大小的模板。模板刚度大,接长和接高均很方便,模板最高可一次浇筑十米以上。本工程采用每一个标准节段2m及2.25m,在底部设置调整节段。 翻模模施工工艺A、施工准备施工前要作好人员、机具设备、场地等准备工作,编制施工工艺细则,进行技术培训。翻模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应检查测试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编号,翻模运到工地后,要进行试

36、拼。翻模前底节墩身砼施工缝的处理:每节墩顶砼面充分凿毛,露出新鲜的砼,并冲洗干净,在上节砼浇前,在底节砼面浇一层12cm厚1:1的水泥净浆。B、绑扎安装墩身钢筋墩身主筋除顶部分节长度根据各墩高而改变外,中间各节主筋均长9.0m,主筋连接宜采用镦粗直螺纹联接。C、翻模组装模板采用塔吊辅助提升,人工安装。内外模水平接缝及竖向拼缝可做成平口或启口缝,安装时填35mm橡胶条止浆,以防多次周转使用变形、翘曲。D、安装内外作业平台内侧施工平台是在内模支架顶上安设方木,方木上满铺木板;外侧施工平台在顶面牛腿上满铺方木。施工平台上面铺设5cm厚木板或竹脚手板,供操作人员作业、行走,存放小型机具。E、安装安全防

37、护系统在外侧施工平台牛腿外缘沿周边设立防护栏杆,栏杆外侧至模板底部设封闭的安全网。F、灌注砼墩身砼在搅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浇注砼前,应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砼入模前要检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砼浇筑时,按30cm/层水平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布料,并根据砼供应情况及时调整布料厚度,尽量在下层砼初凝前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砼。施工人员在内外操作平台上使用PZ30或PZ50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作业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振动棒插入下层砼510cm。

38、每一点应振捣至砼不下沉,不冒气泡平坦泛浆为止,振完后徐徐拔出振动棒。振捣过程中不得碰撞模板和其它预埋件,谨防其移位、损伤。G、砼养生墩身砼采用在墩身周边包裹土工布并结合喷淋洒水(在底节模板底部周边设置喷淋水管)或采用养护水剂的方法进行养生。当外界气温低于5时,对墩身进行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冬季施工时,采用暖棚法进行砼的养护。砼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任何外加荷载。H、拆除模板及工作平台正常循环时,在第三节段(顶节)砼浇注后养生期间(当第三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第一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拆除第一节段模板。I、底节模板翻升至四节段拆除后的底节模板利用塔吊吊装

39、翻升至第四节段,前一个循环中的第三节3m模板起支撑作用。(2)、圆形墩柱及横系梁施工钢筋施工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运到现场组装成成品。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制好的钢筋用垫木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覆盖防雨。每个骨架挂标志牌,注明墩号、节号。各段主筋机械连接接头错开布置,加设吊装钢管,避免吊装过程中钢筋笼变形。就位后用风揽将钢筋笼固定在墩位,确保垂直度。 模板采用定尺钢模板,根据墩高及业主要求,模板分层支立,分段加固,模板支立时确保垂直度和墩位,拉设风揽确保模板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 混凝土灌注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只有一道横系梁的墩柱要求整体一次性浇筑,有2道或以上横系梁的可以分

40、段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分段或者整体安装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输到现场,通过输送泵输送入模,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输送泵管严禁和模板连接。混凝土养生:模板拆除后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在墩身墩身喷水养生并环绕塑料薄膜或者喷洒养护夜养生。4、桥台(1)、施工工序施工前提条件加工桥台模板及脚手架备料桥台施工放样搭设脚手架,片石及砼原材料的准备模板立设绑扎钢筋灌注砼砼拆模、养生立设顶帽及侧墙模板浇筑、养生(2)、施工技术与工艺桥台模板一般采用大块钢模(尺寸大于1.5m1.0m)或大型竹胶板拼装,严禁使用自制木模,模板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竹胶板在使用

41、过程中的穿眼应采用电钻的方式进行,严禁使用乙炔等方式进行烧割,模板的切割应采用电锯的方式进行。桥台顶帽的II级钢筋直径超过25mm时,连接方法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大体积桥台砼浇注应选择适合天气,一天中气温较低中进行,配合比中应适当控制水化热速度。模板及支架的拆除、砼灌注养生参照有关要求执行。(3)、施工质量桥台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必须遵照下列条件执行:模板标高:10mm;模板的内部尺寸:20mm;轴线偏位:8mm。对于桥台侧墙砼浇注时注意防撞护栏钢筋的预埋位置准确,与将来预制梁的防撞护栏预埋钢筋处于同一条线上;桥台背墙顶面的伸缩缝钢筋预埋高度、间距等应严格按照图纸执行;桥台顶帽支座钢板的预埋,应保

42、证位置准确,钢板预埋采用与顶帽钢筋固定等方式保持钢板顶面水平。砼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014cm。砼表面无蜂窝、麻面,水气泡小而少,无裂纹、表面平整、密实、光洁,砼色泽均匀一致,砼表面不漏筋、不露垫块。桥台砼浇注的质量检验项目应按照评定标准执行。5、盖梁(1)、施工技术与工艺盖梁模板应采用定型大块钢模,模板面板厚度应不小于6mm,肋板设计应使模板具有一定的刚度,起吊和灌注时不易产生变形,面板的变形量最大不应超过1.5mm。盖梁模板制作完成后应进行试拼,检查模板的刚度、平整度、接缝密合性及结构尺寸等,以避免给现场使用过程带来难以克服的缺陷及困难。对于固结墩施工盖梁应注意固结墩钢筋的预埋,非固结墩注意

43、支座钢板的预埋,保证位置准确,钢板的预埋采用与盖梁固定等方式保持钢板顶面水平。模板与钢筋的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进行连接,避免引起模板变形。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严禁随地乱仍,应及时对模板进行除污、除锈和防锈等维修保养。拆除的脚手架及模板等应码放整齐、堆码有序。盖梁的施工若采用剪力销方案,剪力销的预埋应注意埋设顺直,有规则,施工完毕后应采用细石砼对预留孔洞进行封堵,严禁用土或砂填补,外侧应与砼颜色保持一致。盖梁搭设的脚手架应采用碗扣脚手架或48钢管脚手架,脚手架下部地基应密实,设有方木垫板,脚手架搭设应考虑人员上下的扶梯,扶梯设有护栏,扶梯的爬升角度

44、不应超过45度。脚手架的搭设应随同施工进度进行搭设,顶部设有工作平台,四周挂设安全网及护栏。下铺不小于5cm厚的木板。用于盖梁的II级钢筋直径超过25mm以上的连接不宜采用焊接,应采用直螺纹钢筋接头机械连接,接头必须按照有关试验规范进行试验和验收。采用直螺纹钢筋接头时,首先应根据不同品牌的钢筋原材料直径负偏差来控制滚丝机滚丝轮直径和细微调整螺纹套筒的内径;其次,应在砂轮切割机上切头0.510mm,达到端部平整;再根据钢筋规格选取相应的滚丝轮,装在滚丝机上,将钢筋插入至滚丝机轮的引导部分并夹紧,然后开动电机自动滚丝成丝头。(2)、施工质量盖梁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必须遵照下列条件执行:模板标高:10

45、mm;模板的内部尺寸:20mm;轴线偏位:8mm。砼坍落度可根据现场气温适当控制,一般情况砼在入模保持在812cm之间,泵砼送可保持在1418cm之间。砼表面不出现裂缝,无蜂窝、麻面,水气泡很少,表面平整、密实、光洁,砼色泽均匀一致,无成片花纹,模板接缝或施工缝无错台,不漏浆,接缝数量做到最少。使用高强度砂浆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砼表面无漏筋和露块现象。砼外形轮廓清晰,线条直顺,无涨模翘曲现象。盖梁砼不允许进行修饰,但施工过程确因砼表面存在缺陷不影响主体结构时,应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修饰,修饰前拍照存档,修饰材料应确保色泽与结构一致。盖梁砼浇注的质量检验项目按照评定标准执行。滚轧

46、直螺纹钢筋接头,应满足以下要求:A、螺纹套筒的长度比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规范的最短长度大1cm,其两端应有塑料保护塞保护,出厂合格证应规范,内螺纹不得有缺牙、错牙、污染、生锈、机械损伤等严重现象;B、钢筋下料时,应确保切口端面平整,不得有马蹄形、挠曲、缺角和与钢筋轴线不垂直的现象,确保钢筋端部顺直;C、丝头应有塑料保护套,不得有污染、生锈、机械损伤现象;D、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 163)或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应确保接头性能检验、套筒检验和丝头检验的抽查验收频率、取样送检的接头数量和批次;E、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受力主筋混混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20mm;连接件之间或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