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7650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服装文化比较.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estern culture,VS,Chinese culture,The differences of clothing culture,Producer:Mr.Chen,Chinese,Implicit 含蓄,Nationality,the style is loose and easy-going,Chinese,Gorgeous 华丽 Noble 贵族的,western,Colorful clothes,Chinese,Visual impact 视觉冲击,Western,More change,Wedding clothes,East or west,home is best!,M

2、y opinion,Thank you!,与中国人的服装穿着观念恰恰相反的西方人,对服装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对服装穿着的动机是着重自我表现,心理定向是外倾型的。,四,中国人对服装重装饰之美,讲究与环境的和谐;西方人对服装重造型之美,讲究与环境的对比,中国人对服装穿着价值的认识,不是在于直接地显示人体的美,而是在于以服装本身的美来代替和掩盖人体的美,并有着想通过服装的穿着,来显示人的社会地位的强烈倾向和愿望。因此,中国人对服装美的理解,并不是着重式样造型或结构组合方面,而是非常注意在平面的衣片上面,如何作图案的铺陈和各类装饰工艺的点缀。,我国的传统服装,不论是什么朝代的都不厌

3、其烦地描龙绣凤,着眼于服装的开襟、衣领、袖边等部位的装饰,或在服装的长短宽窄之间做细小变化,而很少从式样造型结构方面去考虑它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历来把服装与人同等看待。墨子曾说过: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也就是把衣服本身当作一种独立的工艺品来欣赏。无论是宽衣博带的深衣或袍服之类的正规衣着,还是平常穿的便服、从繁缛华丽纹样与色彩,到精美绝伦的材料与工艺,都是围绕着装饰这个宗旨进行的。,西方人则认为服装的造型必须为显示人体美而服务,服装是以人体为依附而显示其造型 他们所重视的是服装造型结构的组合之美,所以服装造型富有变化,经常更新。西式服装的造型特征,是随着人体的运动姿态和穿着者的举止行动

4、,呈现为动态状的时空造型,所以奥格尔称服装是“走动的建筑”,正是这样,西式服装的造型所追求的是在动的变化中产生的立体造型效果。,西式服装的造型大都能适身合体,能符合人体高低起伏曲线变化的需要,能起到充分显露人体美的功能,有时还能显长掩短,修饰某些人体不足之处的特殊效果。,在今天,西式立体造型服装所以能受到普遍欢迎,富有时代精神,成为时代潮流的象征,这与西方的服装穿着观念包含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关。,在西方,服装造型同样是受到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影响,西方哥特时期的建筑、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等对西式服装构成的立体造型有着直接的催化作用。欧洲中世纪的民族大迁移,又融合了日尔曼文化,日尔曼民族讲求服

5、装的实用方便,奠定了欧洲近代服装造型的基础。在西洋服装史上,从13世纪初就确定了服装的立体裁剪法。20世纪以来,在巴林夏卡、仙奴、圣洛朗等一大批著名服装设计师的推动之下,西方现代服装的造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西方人重科学尚进取,强调改变自然和征服自然。表现于服装方面,四季服装的色彩与时令季节的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五彩缤纷的春季喜欢穿着简炼服装有时故意裁制成男性化,所有以上这些均是与自然环境和规律相悖。可以说,这是西方人一种心理上的“扩张”和“征服”,这也是和中国人服装穿着观念上显著不同的表征之一。,五、造型结构的比较,服装,一般是由材料、色彩、造型并通过工艺制作而构成的。其中材料是构成

6、服装的 基础,色彩虽然都附着在材料上,但它却另有诱人的魅力,而造型则是区别于其它类服装的主要表征形式。中西服装由于穿着观念不同,因此要求服装式样也就各不相同。事实上,目前人们穿着的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从式样结构、造型、色彩选择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各有特点。具体比较如下:,1,中式服装结构是整片式平面型的,平直宽松;西式服装结构是分割式立体的,适身合体。,中式、西式服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由于选取人体的姿态不同,故形成服装的结构也就不同。中式服装的结构是按照人体站立时的静态姿势设计的。我国传统的中式服装从古代深衣制时就采用了人体两臂平展、两腿稍劈站立姿态的结构形式,因此,裁制成的服装是直线状、整片式

7、、平面型的。穿在身上平直宽松、朴素简便、利于劳动。,正因如此,中式上衣在凉晒、折叠、收藏时都很方便。由于中式上衣的结构是独片相连的,所以它是整片式的,前片、后片、左右衣袖都是连在幅衣料上裁成。它的裁剪方法比较简单,,中式服装衣片结构是以直线为主,很少弧线和曲线,缝纫时只要沿着袖底缝和两侧摆缝,将前后衣身对叠缝合即成,所以它又是一种直线状、平面型的服装。在部位结构方面,它不像西式服装那样有胸围、腰围、臀围之分,一般的中式上衣腰部均不作收拢,胸、腰、臀的三围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并略有一点斜势,下摆部位略大。,中式裙子的结构更为简易,只是将一幅长方形的衣料,在腰口折裥为主构成。围在身上即成。由于这类折

8、裥裙的折裥很多,所以在民间就俗称它为百裥裙。西式服装的结构是按照人体自然垂臂或半垂臂,并足站立的姿势进行设计的。,由于西式服装非常强调符合体型,因而服装的结构较为复杂。它以人体结构的躯干、上肢、下肢的各个局部,分别设计出领子、衣身、袖子,裤筒等各个主要部位,并加上一些附属部件而构成整件衣和裤;而各个主要部件,也是按照人体外形轮廓的长、短、大小、粗细构成不规则的筒状、管状等形式。,西式裤子的结构与中式的也完全不同,西式裤子是紧腰式,穿着时要在裤的前、后面或侧旁开襟,否则是穿不进去的。裤子的裤片分前后左右四片,裤的两侧缝有腿缝,腿缝沿边的外形轮廓完全按照人体臀部和大腿的形状设计的,上段较大而又圆顺

9、,下段较窄而略直。裤的后片大,前片小,剪裁合身的西式长裤(如现今流行的牛仔裤等),其合身的程度几乎是在人体外面紧裹着一层衣料,真是曲线毕露。,西式服装是一种分割式、曲线状、立体型的服装,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做肩缝、装衣袖、前后衣片分离的分割式,整件衣服由多块衣片组合而成。并且衣片的外形轮廓呈弧线状或曲线状的,就上衣来讲,它是胸围部位宽松,腰围部位收拢,臀围部位放出,肩部有斜度。整件服装的造型富有曲线变化,并且是高低起伏的立体型结构,完全与人体的体型相符合。,西式服装、中式服装的结构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结构设计的依据却是一致的,都是以穿着者的人体为依据的。由于中式服装的衣片是整块相连的居多,所以穿着

10、在身上后,腋下和胸围下段等部位折皱较多,并显得空荡;西式服装的衣片是分割散开的,是靠衣片与衣片的相互缝合配置而成的服装,所以穿着在身上后,显得非常适身合体,衣服与人体的空隙部位较少,这样服装折皱也就少了。,2,中式服装的造型封闭、含蓄;西式服装的造型开放、显露,传统的中式服装造型历来都是要求把人体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紧扣的衣领,宽空的衣身,长长的衣袖和裤、裙,似乎像一只口袋,把人体装在里面。显得极为封闭、保守、呆板,几千年来不是上下分离的衣裳制,就是上下相连的深衣制,也不论是男子穿着的袍服,或是女子穿着的儒裙,总是腿裹行藤,衣长曳地,并且里外衣服重叠,俗称三重衣或五重衣。,由于西方社会的穿着观

11、念崇尚显露人体之美,注重自我表现,是为炫耀自身之美和为自己而穿服装。因此,反映在服装的式样方面就显得开放,显露而很有变化。各类袒露、开放的造型仍是西式服装的造型主流,形形色色的大坦领、V字领、短包袖、马甲袖等等,被频繁地在交替使用着。,西式服装的造型除了崇尚袒露以外,也有讲究遮掩的,他们也有各种封闭裹身式的服装,但是他们的裹身与中式服装的裹身性质不同。西式服装的裹身是立体紧窄式的,服装紧贴人体,能使人体曲线毕露,能充分显露人体的体型之美。,3,中式服装色彩偏重伦理,要求能维系社会秩序;西式服装色彩偏重感情,重视对人心理的调节,六、材料工艺的比较1、中式服装材料以丝绸为主;西方服装材料 以毛呢为

12、主 中国曾经是著名于世的“丝绸王国”,所以裁制传统的中式服装匀以丝绸为主。利用丝绸裁制服装,柔软滑爽、通气性好,夏季穿着凉快舒适,冬季穿着轻盈保暖。丝绸衣料色彩鲜艳,纹样图案精致细腻。选用丝绸衣料裁制服装,富有民族特色,并可缀以镶、嵌、滚、绣等各项工艺装饰,穿着以后给人以雍容高贵,窈窕妩媚的感觉。,西方国家,在过去大都是以狩猎为主并以游牧为主的游牧民族,所以在原始社会时期,他们就懂得用兽毛皮来制作衣物,以保护自己和装饰。中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的毛纺和毛织工艺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英国、意大利等国的毛纺工艺更为精湛,毛呢衣料的穿着日趋普遍。毛呢衣料的特点之一是坚实、挺括,可塑性强,所以用毛料裁制成的

13、服装,通过热塑变型和热塑定型(即俗称推、归、拔工艺)处理,可使服装外形有高低起伏的变化,穿着后适身合体,给人以端庄、整齐、风度翩翩,充满朝气和活力感觉。,2,中式服装裁制时注意工艺装饰;西式服装裁制时讲究立体塑型,中式服装是一种平面型的服装,结构简洁,以直线为主,在造型上较少变化,所以很注意工艺装饰在中式服装上最常用的工艺装饰形式有:镶(色)、滚(边)、嵌(线)、盘(花)、刺(绣)等五类,主要被应用于服装的襟、领、袖、摆等边沿部位,有的是一滚二嵌或双滚三嵌,到了清朝晚期,在衣裙的边沿缀用最多的竟有十八滚嵌(道)。刺绣大都被用于衣裙的正面或背面,采用的图案以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及几何纹样为主。,西

14、式服装是一种立体型的服装,非常讲究衣片组合后和立体塑型。立体塑型工艺就是传统服装缝制工艺所称的归、拔、推。归,就是使织物收拢(即缩短);拔,就是使织物拉宽(即伸长);归、拔工艺时,归、拔部位必须喷水,一手握住熨斗,一手拉住衣片的边缘,用力将熨斗向被拔宽的方向推去。现今先进的归拔工艺,已不用熨斗操作,而用专门的蒸汽热塑定型机,定型衣片放在中间,机器开动后,通过蒸汽的热能作用,使衣片一次成型,变型和定型同时解决。在西式服装中,归、拔、推工艺最多应用于上衣胸的推门、背部上端的归拢以及裤子臀部的拔裆和裤脚部位的拔脚等。,3,中式服装的制作是静态的;西式服装的制作是动态的 中式服装的裁制都是平放在案板上

15、进行的,衣片的衣缝均以直线为主,所以对衣缝线条均是用粉线团弹出来的。在衣片中间也不作任何收省或分割组合,衣片是整片的,很少有附件或配件,即使有少量的衣袋等附件,也是采用盖贴的形式贴缝上去的。衣片缝合时也只是两块衣片上下对叠后,沿边缝合即可,根本不需要有试样或修正的过程,所以讲这是一种静态式的制作过程。成衣后造型方正、整齐,穿在身上成为一种人体的偶象或礼仪习俗的象征。这种静态制作服装的形成,完全是和中式服装平面型结构有关,也和我国的民族性格喜静不喜动有关。,西式服装的裁制是动态的,服装造型追求有体积感、动律感,所以在成衣后的要求是,穿着适身合体,衣缝线条自然、流畅,造型饱满、圆顺,给人的印象是精神振奋、潇洒、舒展、飘逸,充满青春活力和动态之美。纵观上述中、西方服装的种种不同和区别,归纳起来就是中西服装文化的不同。由于各自的历史源渊,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的差异,导致并形成了各自穿着观念、服装的造型结构和材料裁制工艺的不同。对中、西服装文化进行比较,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看清中、西服装各自的特点、长处和短处,这样,为发展我国的服装事业,开拓服装的营销业务,使中国的服装走向世界,都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